首页 宋代宫闱史 下章
第34章 东方属木
然后北征,不识在座诸公以为何?”众将皆然其言,都愿匡胤即了尊位,大家都可以做开国元勋,所以不约而同,齐声应道:“高指挥所言是也!我们速宜进行。”

 都押衙李处耘道:“诸公既有此意,不可轻,须要设法禀明点检,得其允许,方可行事。”

 石守信、杨廷翰说道:“我们往告点检,恐其不允,把事情弄僵了,反为不妙。现有点检亲弟赵匡义亦在军中,何不同他商议,请其入告点检,方可成功。”

 众将齐称有理,便去与匡义商酌。匡义道:“吾兄自以忠义自期,若冒昧进言,恐未必允从,必须计出万全,方无遗憾。”话言未毕,忽见掌书记赵普,匆匆前来。

 匡义见了,即谓赵普道:“吾正有事,延君商议。”便把众将之谋,告知赵普。普道:“我亦正为此事而来,现在各劳军士,都聚集营门,纷纷私议,尽道:‘点检倘若不肯即尊,我们冒锋镝,犯死生,为着谁来?不如各自散去,归家务农为上。

 ’军士如此归心,民心亦可想见,只要一入汴京大事垂手可定,速乘今夜,如此这般,预备起来,到了这个时候,点检虽不允,亦不可得了。”

 诸将听了赵普的话,齐声应诺。便与匡义、赵普出来,整备军伍,齐集各营将士,宣布所定计划。军中声雷动,尽愿点检速为天子,使四方平定,重睹升平。

 诸将预备已毕,环列待旦。将到天色黎明,大众直匡胤寝门,齐呼“万岁!”守门侍卒,忙摇手止道:“点检尚未起身,不宜惊扰。”众人齐道:“今册点检为天子,你还没有知道么?”当下即推匡义入帐,请点检起身受贺。

 匡义乃排众直入,正值匡胤睡觉醒来,欠身徐起。遥见匡义趋入,便问有何事故?匡义略述诸将之意,并军士归心情形。匡胤道:“此何等事,而可为也!诸将图富贵,虽陷我于不义,亦非所恤,汝为我亲弟,岂可如此。”匡义道:“不然!

 天与不取,反受其殃,古有明训,愿兄长无再疑虑。从前曾有老僧赠兄长偈语,内云‘两重光,囊木应讦’这两句话,已实现了,有何不可为呢?况且三军归心,尽说点检不从我们之言。

 即便散归田里。如果军士真个散去,兄长岂不获罪么?弟意不妨就为天子。”匡胤闻言,意不能决,便道:“且待我出谕诸将,再为计较。”语毕趋出。

 只见众将齐集,军士刃环列,齐声高呼:“三军无主,愿奉点检为天子!”匡胤未及开言,高怀德、石守信已手捧黄袍,披在匡胤身上,全军下拜,齐呼“万岁!”声彻内外。

 匡胤道:“汝等图富贵,奈何使我受不义之名?况此等重大事情,岂可仓猝为之!”赵普趋进言道:“天命攸归,人心倾向,明公若再推让,反致上违天命,下失人心了。”匡胤道:“我受世宗厚恩,今尸骨未寒。而即背之,天下其谓我何?”

 赵普道:“报世宗,只要礼待幼主,优遇故后,使之安享快乐,便可报答世宗恩德了。”匡胤正要开言,诸将已拥着他上马,不由分说,向汴京进发。匡胤不得已揽辔谓诸将道:“我有号令,你等能遵依而行,我始返汴京,否则宁死不去也。”诸将齐称听令。

 匡胤乃下令道:“太后,主上,我当北面事之,尔等不得冒犯。京内大臣,昔日皆我同僚,尔等不得欺凌。朝廷府库和庶人家内,尔等不得侵扰。

 能从我言,后当重赏。否则戮及孥,决不宽待。”诸将皆载拜受命,匡胤乃整军回汴,先遣楚昭辅偕同客省使潘美,加鞭疾驰,前往汴京。潘美是去授意宰辅。楚昭辅是去安慰家人。两人奉了命令,飞行入汴,此时汴京,方得消息。

 正值早朝时候,突闻此变,满朝文武,都吓得相顾失,不知所措。符太后顾谓范质道:“卿等保举匡胤,领兵退敌,如何生出这样变故来?”说到此处,已是泣不成声。

 范质嗫嚅道:“待臣出去晓喻匡胤,贵以大义,劝其谨守臣节便了。”符太后也没法想,只得含泪回宫。范质退出朝门,紧持石仆王溥的手道:“仓猝命将,竟致此变,这都是我们的过失,为之奈何?”

 哪知心中着急,用力过甚,竟将指甲掐人王溥掌中,深入分余,几乎出血。王溥痛得不能回答,口中呻不已,范质急忙入手,向他道歉。

 恰值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自中趋出,遇着范质、王溥,遂即说道:“变军将到,二公尚有闲暇从容叙谈么?”范质道:“韩指挥可有什么良谋,退得变军?”韩通道:“水来土掩。兵来将挡。

 城中尚有军,急宜请旨调集,登陴守御,一面传檄各镇,速令勤王,镇帅不乏忠义之士,倘若星夜前来,协力讨逆,何患变军不平呢?”范质道:“指挥言虽有理。但远水难救近火,如何是好?”

 韩通道:“二公快去请旨,通往召集军。”说着,疾趋而去。范质、王溥,踌躇未决,只见家人前来报道:“变军前队,已进城来,相爷快回家去。”范质、王溥此时哪里还顾得请旨,早已如飞的跑转家中去了。

 那匡胤的前部都校王彦升,已带了铁骑驰入城内,恰巧与韩通劈面相遇,便高声喊道:“韩指挥,快去接新天子!”韩通怒道:“你们这些逆贼,通同谋反,还敢来此胡言语么?”一面骂着,一面向家门驰去。

 彦升向来气刚暴,被韩通骂了一阵,不觉得三尸暴躁,七窍生烟,哪里还记得匡胤曾有将令,不准杀戮大臣。

 当下急拍坐骑,紧紧追赶。韩通驰入家门,正阖户,不防彦升赶到,飞身下马,跳入门内,劈面一刀,将韩通砍死。再闯进去,将韩通一门老幼尽行屠戮,然后出去接匡胤。

 匡胤入城,命兵将一律归营,自己退居公署。早有军校罗彦瑰等,将范质、王溥诸人,捉入署内。

 范质见了匡胤,朗声说道:“公为先帝亲信大臣,今乘丧,欺凌孤儿寡妇,谋叛自立,异何以见先帝于地下?”匡胤呜咽涕道:“我受世宗厚恩,为三军迫,以至于此,惭负天地,实属无奈。”

 范质还要回问,早有罗彦瑰按剑厉声道:“三军无主,众议佥同,立点检为天子,再有异言,不肯从命,莫谓我宝剑不利也。”说罢,剑已出鞘,刃相向。

 王溥吓得面无人,降阶下拜。范质不得已亦拜。匡胤忙下阶扶起两人,赐他们左右分坐,商议即位仪节。

 范质道:“明公既为天子,将何以处置幼主?”赵普在旁说道:“即请幼主,法尧禅舜,将来得以虞宾,即是不负周室。”

 匡胤道:“公等无疑,太后,幼主,我当北面事之,早已下令军中,誓不相犯。”范质道:“如此,当召集文武百官,准备受禅。”

 匡胤道:“请二公代我召集,我绝不肯薄待先朝旧臣。”范质、王溥乃告辞而出,入朝宣召百僚,商议受禅的礼节,当下由翰林承旨陶縠,兵部侍郎窦仪等,议定礼节,应筑受禅坛,由周主降诏,禅位于匡胤。

 众议既定,乃筑坛于南郊,坛高三丈,按着三才,长四丈。按着四时,阔五丈。按着五行,上级为六六三百六十步,名曰“君坛”中级七七四百九十步,名曰“祖坛”下级九九八十一步,名曰“将坛”

 上形圆象天,下形方象地,中正为人。坛的周围,赤帜二十四面,按着二十四气。下层坛上,分为五方,东方属木,尚青,立青旗十二面。护坛兵将,皆穿青盔青甲。西方属金,尚白,立白旗十二面。护坛兵将,皆用白盔白甲。南方属火,尚赤,立赤旗十二面。护坛兵将,皆用赤盔赤甲。  M.iGExS.cOM
上章 宋代宫闱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