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宫闱史 下章
第35章 一家团聚
北方属水,尚黑,立黑旗十二面。护坛兵将,皆用黑盔黑甲。中央属土,尚黄,立黄旗十二面。护坛兵将,皆用黄盔黄甲。中层坛上,按照八卦方位,树立干、坎、艮、震、巽、离、坤、兑,大旗八面。

 又按着卦象,变化八八六十四卦,树立旗帜六十四面,坛中设着皇天后土,月星辰,雷雨风云,三山五岳,四海八方之神位。最高的一层坛上,北方列着七旗,是为北斗。

 南方立着六旗,是为南斗。四周为二十八宿,列旗二十八面。顶上按照天干之数,列着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旗十面。

 顶下则按照地支之数,列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旗十二面。坛中设立三皇座,五帝座,以及轩辕、尧、舜、禹、汤、文、武,历代皇帝之座。坛之左右,有奏乐亭,舞佾亭。

 到了吉时,奏过了一遍大乐,然后继以熙和之曲,文德之舞,那大乐的前面,立定和声郎四人。

 在那里指挥着,所以音节起落,格调和谐,绝无错误,在这音乐声中,早有文武百官排班前导,来到坛下,文东武西,分列两旁,肃静无声。

 随后便是石守信、王审琦两员亲信将士,顶盔贯甲,弓佩剑,左右夹侍着那位太平天子,从容不迫的来至坛上。由翰林承旨陶縠,袖出禅位诏书,递与兵部侍郎窦仪,双手捧定,朗声诵读,宣徽使引匡胤北面听宣。

 其诏书道:天生烝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而革命,其揆一也。惟予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攸归。

 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兼检校太尉赵匡胤,禀天纵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讨,厥绩隆焉!

 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讼狱,归于至仁。应天顺人,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于戏钦哉!畏天之命!宣诏毕,即便退下,入更衣室,改换天子衣服。戴冲天冠,服衮龙袍,朱履赤鸟,由内侍簇拥扶,再登坛上,南面而立。枢密使范质,进镇圭,右仆王溥,捧玉册。

 太师符彦卿,导引匡胤,行祭天礼,坛下奏大乐。行祭地礼,奏太平之乐。又行祭历代帝皇及祖宗之礼,奏社稷之乐。礼成。

 鬯薄车驾,早已预备,文武百僚,恭请匡胤升坐銮舆,回朝受驾。遂有黄衣内侍二十四名,扶匡胤升了御辇,细乐迭奏,声韵悠扬,排起銮驾,从受禅坛还朝。

 但见前面列着肃道旗十二对,骏马二十四匹,甲士三十六人,虎豹两只前导,驯象六乘,分列左右。另有甲士十六人,分掌其职。随后又是虎豹旗、象旗,各四面。旗、月旗,各两面。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元武,旗帜各一对。

 天马、天禄、白泽、云、雷、风、雨、江、淮、河、汉旗各一面。金、木、水、火、土五星旗,二十八宿旗,熊罴旗、鸾旗、五岳旗,左右飘扬,光彩耀眼。

 另有金盔金甲的卫士五人,一人掌大纛,四人执剑,持弓弩,拥护着龙旌凤节,苏玉辂而行。其后便是月扇,青伞、华伞、珠伞、黄罗伞、黄罗宝盖、华盖、曲柄黄伞,大红宝伞。

 接着又是龙凤金扇,苏,金爪、卧爪、立爪、羽葆幢盖、信幡、月幡、金氅,共一十八种,接着又是黄衣卫土、红衣卫士、白衣卫士、青衣卫士、黑衣卫士、彩衣卫士、金衣卫士,各十六人。

 又有黄罗宝盖四、金水盆一、金踏脚一、金椅一、金水罐、金唾壶盂各一。左拂子、右拂子、金香炉、金香盒各一对,由黄衣校尉,分执而行。又是锦衣校尉二十四人,各执弓矢。金吾卫六十四人,各执豹尾,前后拥护。

 最后方是红纱灯十六对,紫金香炉八对,由内侍二十四人分执,引着匡胤銮舆,象香烟缥缈由午门而入。

 皇后的凤辇,惠妃的凤舆,进了午朝门,行抵干清门,便有总管太监,恭请皇后、惠妃,下了凤辇,改乘安车,赴坤宁宫而去。惠妃没有旨意派她住在哪一个宫内,也随着皇后,同至坤宁宫。

 皇后入宫,自有宫内的嫔妃宫女前来朝参,不在话下。单说太祖扶了太后的御辇,文武官员追随于后,进了干清门,便恭请太后御崇元殿受贺。

 太祖下拜,群臣皆行朝贺礼,太后不但没有喜,反愀然不乐起来!左右进言道:“臣等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以天下养,富贵达于极点,太后反有不悦之,何也?”

 杜太后道:“先圣有言:‘为君难。’天子为一国元首,政治所自出,倘若治臻上理,本来是尊荣的。如果有失,虽求为匹夫,亦不可得,你们道可忧不可忧呢?”太祖顿首再拜道:“敢不谨遵慈训,朝夕兢兢,以迓天庥。”

 太后受贺退殿,自坐安车,进仁寿宫,那安车高四尺余,金顶凤头,红帘绣幙,四周金翅十二,金轮红幅,乃是专备后妃们乘坐的。

 此时一言表过,后文便不再赘叙了,当下太祖送杜太后进了仁寿宫,告辞退出,自往坤宁宫,与皇后相见。皇后、惠妃闻得太祖到来,一同俯伏接驾,太祖传旨平身。

 入宫之后,与皇后聚谈一番,即命惠妃居住景福宫。惠妃谢了圣恩,有了安身之处,便向太祖、皇后之前告退,自向景福宫居住去了。

 太祖从此做了皇帝,有皇后、惠妃陪伴,早暮乐,也算快活的了,但是太祖尚是心怀不足,一天想起宫中的嫔御不足,只有皇后、惠妃二人共处,未免太觉寂寞。

 从来说的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朕既贵为天子,自应玉食万方,享天下的供奉,虽不必像古时帝皇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也不可缺少了嫔御,使天下人民笑朕枉为天子之尊,不知享受富贵,况且宫院里面,因周世宗生俭朴,不肯点选良家女子入宫,所以侍候的宫女,只有寥寥数十人,如何能够给侍六宫呢?朕何不以此为题,点选绣女,拣那美貌的封为嫔妃,姿略下的给侍六宫呢!

 主张既定,便传下旨意,分遣内监,往开、归、陈、许四处属下,挑选绣女。这道圣旨一下。

 那开、归、陈、许四府所属的州县,地方官,便忙着供应内监,调查民家有无女儿,那各州县的百姓,没有女儿的,还可以相安无事,有女儿的,便不免奔走呼号,没法隐匿,但州县官奉着圣旨,又有内监监视着,那里敢怠慢一点儿?早已派遣了差役,命地保引导了,挨户严查,不准隐匿。

 众百姓听到了这个消息,更加惊慌,那已许字而未成陷的,便赶紧通知男家,草草的成了亲。

 那没有许字的,便把女儿胡乱送给人家去成婚,也不问这人的年龄几何,有,只把女儿嫁了丈夫,免得点选上册,就算得了性命。所以,有一夕之间,而得婚数的。

 也有少女配了老夫的,富家嫁了穷人的,纷纷扰扰,真是遇了大难一般,那些百姓,闻得点绣女,为何要如此惊惶着急呢?点进宫去,也不过是吃饭睡觉,和外面一样的度,并没犯着死罪,因甚要这样的乌,岂非是自讨苦吃么?

 况且相貌生得美丽的,点进宫去,中了皇帝的意,将来为妃为后都不一定,还有使母家享受富贵的希望,何生把女儿胡乱送人呢?只因为父母之心,皆巴望儿女能够常在膝下,一家团聚,可以叙着天伦之乐。  m.IGeXs.Com
上章 宋代宫闱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