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水黑糖文集 下章
人生的病秋
也许说不出原因的原因才是最真实自然的,它自然得让你找不到丝毫的理由。从初秋开始,杜甫的八首《秋兴》诗就如同我的影子一般,只要有一丝空闲,它就投到我面前,无法预料也无法躲避。

 如果将这种感觉美言为忧郁的诗人气质,除了虚幻地增加一些诗意的浪漫外,其实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我非常清楚自己的需求,至少在最近五年内我应该也必须保持工作的情,任何与诗有关或所导致的情绪与我从事的过于理性的工作是格格不入的,它们只能是我休闲时一杯清香的茶,绝不能侵入到工作时冷静的笔调之中。

 更糟的是,这种情绪不仅挥之不去,而且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白天面对客户时,我的眼神明显不如以前那般锐利和自信,有淡淡的伤感不自觉地掠过,让我感到连说话都少了一份底气。晚上上后久久不能入睡,本来在虫鸣声中的睡眠是深沉和惬意的,但对我而言,这鸣叫着的、可以动的秋曲,与我心中的秋意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我的头脑会长时间保持相当清静状态,仿佛与秋已融为一个整体。

 我清楚有一种叫伤秋的情绪已在身上聚集了相当的能量,我必须释放自己。我决定写一首诗,题目就叫《慢慢释放的秋悲》。十一长假期间,我哪里也不想去,将自己踡伏在家中酝酿解自己的方式。我给自己斟满一杯杯平时最喜欢的艾丁格黑啤,让全身的每一血管都尽情地扩张着,在键盘上用感的十指发着积淤已久的诗句。我写诗时从来没有如此愉悦的感觉,诗句那么自然地随着酒意汩汩而出。完稿后,我如同一个失血过多的病人,将最后一口真气消耗完,在某一刹那甚至还产生了幻觉。

 第二天我捧着诗稿,如同端详一块从我身上切除的肿瘤一样。突然又想起《秋兴》,我对着自己坏笑了一声。我提笔将诗句的最后一段做了些修改,我有重新命名的权利,这应该是个《无法释放的秋悲》。

 我翻出杜甫的《秋兴》,它也是一个病人,每到秋临时就发作一次,而且该病极具传染。我暗自庆幸我能自愈,杜甫却只能在《秋兴》后二年病逝于秋风中。我不知天高地厚地作一番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非常明白和浅显的,杜甫是个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诗人大多是抑郁症患者,我忽然萌生出作一回做医生的冲动,给一千三百多年的《秋兴》把脉问诊,用我自己的偏方,而不是求助于权威的《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杜甫是一个最有理由和最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如果他精神健康的话,他就不是一个我认为的最伟大的诗人,他也写不出诗史上最伟大的《秋兴》组诗。十多个世纪以来,没有哪首诗象《秋兴》一样,被无数次地注解诠释、被逐字逐句地条分缕析。叶嘉莹先生收集点评成书,名曰《秋兴八首历代评注集》,编入当代中国古典诗学权威的《迦陵著作集》之中。法国汉学家郁白先生也亲手点评《秋兴》,不由自主地喊出了最伟大诗作的结论。

 《秋兴》中极度悲怆着的病秋,是诗人感怀于自然的不幸和无奈,从而将望和陶醉、焦虑和踌躇、觉醒和危机织到一起,是一种综合的而不是局部的病痛。我必须从杜甫自身寻找病因。

 杜甫在少不省事之年便失去了母爱,如一棵苦菜花在河南平原上长大。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之后,杜氏家族在唐朝亦相当显赫,生出的富贵枝如杜审言、杜牧家族等,而杜甫只是一株落魄枝。杜甫对自己的身世是相当在意的,也是相当矛盾的。一方面,孤傲的性格致使他从不主动与这些富贵亲戚相往;另一方面,在他的诗文中无数地提及其辉煌的家世,自豪与失落之情并存。杜甫在给他二姑母的墓志铭中道其家世:“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一种苦苦追忆昔日荣耀而现实中却极度落魄的心态,折磨着杜甫。

 杜甫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是在长安。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杜甫结识了李白,后者成为他一生中自认为的最好的朋友。短暂的十年光后,杜甫被迫亡,从此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一直到去世之时都没什么转机。艰辛的生活和多病的体质,本就让杜甫极度痛苦,僻居乡野、与世隔绝的生活又使他基本没什么能推心置腹的好友。杜甫在诗中寻找朋友,单送给李白的诗篇就有数十首之多,还不包括提及李白的诗句。我们可以设想:事业的极度不成功、生活的流离奔波、与主社会和朋友的隔绝,如果这些都安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安在一个诗人身上,特别是一个从不逃避现实的现实主义诗人身上,我只能设想出诗人的整颗心灵已完全被这恼人的病秋所侵染。

 我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杜甫的一生似乎都是在为八首《秋兴》作情感、思想和文采上的准备工作。晚年在夔州时,卧病在的杜甫俨然就是一首《秋兴》了。杜甫的生活已濒于衰竭的边缘,如晚风中的黄叶摇摇坠。他在作最后无奈的挣扎,释放出生命中最后的辉煌和灿烂。

 《秋兴》中的秋是全方位的、立体的秋,又是从三峡的暮色延伸到上风云的平面的秋。《秋兴》以秋雨后凋伤的红枫林入手,如血的颜色给整首诗描上了伤感的色彩。《秋兴》是有声音的,月夜下的捣衣声和猿啼时时在枯寂的秋夜响起,昔日长安的歌舞滴着思念的心声。同时,《秋兴》还是会生长的,已残黄的莲叶,散发出无边的秋愁,一直飘到长安的昆明池中。在《秋兴》中,我们分明看到,秋已不再是自然更替的一个时节,更是诗人在风烛残年时以终生的感悟凝结出的对生命的察力。

 “丛菊两开他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此二句构成整诗的灵魂。“丛菊两开”喻示着诗人到夔州已一年,花开花落又一秋。“他泪”暗示诗人为作《秋兴》已准备了一年,今重垂他泪。后一句中,诗人用“孤舟一系”写尽了一生的漂泊和坎坷。

 全诗的结语“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望苦低垂”,是诗人悲极后的憾世之绝唱,纵有最精美的文笔,诗人还是一生苦难,直到白头还在漂浮。这里的“彩笔”系借用典故。据《南朝正史》记载,诗人江淹在一次梦中梦到郭璞以彩笔相赠,醒来后果真发现这枝神来之笔,江淹用彩笔写下了大量精美的诗篇。从结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伤感的落脚点是自己人生的病秋。

 杜甫虽然已远去了,但我很想与杜甫成为朋友。我知道我不能,至少,我可以和八首《秋兴》成为朋友。有一点还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我不想和病秋成为朋友。  m.IGeXs.Com
上章 白水黑糖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