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中华 下章
四 抚创
河北军民在征战声中来了新的一年。刘通与安尧臣、公孙胜等人在燕京街头随处行走,探访民情风物,顺带巡查战后重建情况。燕京城多民族聚居,本是北方最大的繁华都市,几经战和破坏,已不复当年繁荣的光景。

 十四年前,刘通与安尧臣出使辽国,那时的燕京还是万商云集,一派兴荣之象,而今满目苍荑,随处可见战争创伤。公孙胜十多年前,也曾来过,那时契丹颓靡,延禧皇帝又失心疯,燕京虽然繁盛,燕民却愁眉不展。如今城池虽破,百姓却很自在。弃人者,终为人所弃;践民者,民必践之。世道沧桑,盛衰存亡,何其忽焉。

 几人正在感慨,忽见那边一对夫妇拉着一个年轻校将,旁边跟着二个军士。年轻人急着要走,夫妇俩人不让。大伙停下脚步,看个就里。

 中年:“伍都头,你们帮咱修葺屋舍,不收工钱怎么成,吃个饭总该吧,你们要不留下来,小的绝不让你们回去。”

 伍三更:“要收钱我们就不来了。我陕西老家的房子让西夏蛮子烧了,也是将士们帮忙盖回去的,大伙彼此照应,互相帮衬,老伯不用这么客气的。”他半夜出生,父母没念过什么书,就给他取名三更。

 大叔:“都头在前边打鞑子,帮你修屋建房是该当的,小的寸功未立,怎么好意思消受。”

 伍三更:“赶走胡虏,河北乡亲出了大力,那是有功的。在下军令在身,老伯回去吧。”

 那位大叔说什么都不肯放,大婶手上提着一个布包,给伍三更,说道:“俺家没啥好的东西招待客人,这是山东来的枣子,军爷们拿回去尝尝。”伍三更推不掉,在身上找钱,可摸了一会,才知没带。瞧瞧二个军士,也是摇头。

 男子推着伍三更,让他们走,伍都头却又不想走了。他还也不是,不还也不是,讪讪地说道:“我待会送钱过来哈。”

 大叔说:“来是要来的,拿钱来就免谈。”

 中原百姓深受战争的灾害,而以汴京、幽州为甚,二座原本繁华的都城,几经洗掠,甚为萧索。西北军进驻燕京后,派出将近一半的兵力帮助居民修缮房屋,协助工匠重建城市。燕京百姓大奇,以前隐约听说过,南边方腊的魔教军士有帮邻里做事的,西北军是官府的人马,也会帮老百姓做事,这世道真是怪了。秦王行事一向出人意表,其所辖之兵也是难以琢磨。

 人们奉行的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古老的信条,人家既不收钱,也不取物,咱总得有点表示吧。

 刘通等人走了过去,问道:“老伯贵姓?”

 那人正要回答,伍三更见是大帅,与军士行了一个军礼。那夫妇俩连忙行起大礼:“草民何昆拜见秦王、各位大人。”

 刘通:“快起来说话。”公孙胜吩咐伍三更去取些粮食回赠何昆。给何昆钱帛,想必他是不会收的。何昆请大伙进了屋。屋子不大,家居简易,窗户暂以旧布蒙上,堪堪能避风寒。何去弄茶水,一个少女在内室掀起门帘偷瞧,被何骂说没点正经。何女嘻的一声,缩了回去。

 何昆说道:“小女疏于管教,不识规矩,见了生人就好奇,让各位大人见笑了。”

 刘通:“小孩家天真烂漫,合乎自然之道。中原的规矩太多了,少一些才好呵。何先生在做什么营生?”何昆心想,刘大人果然象传闻一般怪异。

 何昆:“年轻时教蒙童认字,后来跟人家开布坊,这些年兵荒马,也做不了什么生意。”

 刘通:“现在的粮米布帛,行情怎样?”

 何昆:“居高不下,却有价无市。到处都在打仗,仅有的粮帛都先拿到军营了,市面上很是奇缺。殷实之家早被金军赶去辽东,如今渐渐地回来,那也买不了多少,贫弱人家更买不起。”

 刘通:“官府正在购运粮草,发展民生,调整物价,需把这个难关渡过去。”民间无粮,战争就无法继续。唯有物资丰富了,才能支持战争。

 何昆:“王爷领仁义之师,拯万民于危难,纵尧舜之世,不过如此。小的有一事疑惑,斗胆向王爷请教?”

 刘通:“请讲。”

 何昆:“王爷悉民意,官兵体恤民情,军中却不准军士通婚,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一者阻隔军民之,二者有违人伦之道,大人可否将这条解?”

 刘通:“这个可以考虑。”

 何昆:“王爷若能去了这条,可谓功德无量。不瞒各位大人,小女过了这个新年已然十七,前伍都头来帮草民修缮房屋,小女属意于他,伍都头也中意,却是不敢成亲,都头说军规不许。”

 刘通:“伍都头几岁?”

 何昆:“二十有一。”

 刘通:“是个结婚的大好年龄。我回去跟大伙商良一下,这几就能回复。”

 何昆:“愿闻佳音。”

 刘通:“亲事若是成了,可要恭喜何先生呀。”

 何昆:“还请各位大人玉成此事。”刘通与安尧臣等人大笑而去。

 出了门,刘通问道:“阿胜,你想不想找个媳妇呀?”

 公孙胜:“我从前师出道家,一个人过惯了,没想找媳妇。”

 刘通:“年岁大了,怎么办?”

 公孙胜:“现在陪着师父,我不会孤单寂寞的,再老一些,可以招几个徒弟,将所学传给后人,老了也不怕。”

 刘通等人回到军营,商讨重建事宜,讨论废止军士通婚的令。天下归一是奋斗目标,而现阶段休养生息则是既定之策。止军士通婚则为众人所否定,理由是:军中已有不少将士是婚后从军的,已婚者既可入伍,止未婚者结婚,于情于理都不合。多少年轻战士因为参军打仗,延误了婚期,若等战争结束,还不知什么时候。

 讨论的结果,取消军士结婚的条,军人十九岁以上可以结婚,但女方年龄不可低于十六。古人寿命较短,婚龄肯定要提前几岁,这也是时世使然。令一除,军营将士齐声欢呼。古人不孝有三,以无后为大,反响之烈,可以想见。致于丧偶的女子,要再婚的,在这个时代不是很容易,以律法保障,也还行不通。可倡导之,而不可硬规定,凡事都有个过程。

 【据传,史上李清照在赵明诚过世后,曾再嫁,但也有人持异议。以李清照的境遇和个性,再婚存在可能。】  M.igExS.cOM
上章 北宋中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