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中华 下章
八五 接状
,刘通巡视军营出来,与王波和军中的孙赞等人骑马走在济南城外西郊。此时王波已任军中教头,职衔相当于备将、指挥使一级。孙赞是都头,比备将小一级。五月暑气人,前面有个茶亭,几人打马走了过去,一人点了一碗凉茶。喝完了茶,随从李东付钱给茶博士。

 茶亭老板过来说道:“几位军爷来小店喝茶,那是小店的荣光,哪敢收大爷的钱。”这几位军爷待人有礼,大异往昔,人家没嫌咱伺候不周,已经是菩萨显灵了。以往官府中人来喝茶,颐指气使,稍有怠慢,动辄呼斥怒骂,哪里会给茶钱。

 李东说道:“我们喝茶付钱,天公地道,这钱是要给的。”

 老板问道:“几位军爷在何处高就?”

 孙赞:“我们是济南西郊新军营的。”

 老板:“难怪难怪,俺家听说节度使大人在西郊新设一个军营,在那训练老兵新兵,那里的官兵对百姓秋毫无犯。王老赶活了这把年纪,还是头次见到,实在是三生有幸。”敢情这茶老板叫王老赶。

 刘通:“王老板客气了,当兵的都来自百姓,百姓是父母,军人是子弟兵。军士不把百姓看作亲人,百姓看他们是寇仇,那跟盗贼还有什么分别?”

 王老赶向大家作揖:“这位官爷说得好,俺老头子这厢有礼,你们都是好官呵。”

 李东:“这茶钱还请收了去。”

 王老赶:“俺收俺收,俺再送你们一碗‮花菊‬茶。晌午太阳正辣,几位多坐一会,等未时再走。”

 刘通:“这‮花菊‬茶还是要付钱的,要不我们可不敢接受。”

 王老赶一下大急:“老头子说过送就是送,再收你们的钱,岂不变成强卖?俺家少赚一些还不成!”大伙都笑起来,没再跟他执拗。

 邻桌有个书生模样的中年人问道:“敢问几位军爷,可认得节度使刘大人?”

 王波:“刘大人跟我们得很,天天都在一块的。”

 他同桌的一个清瘦老者问道:“据说刘大人选贤任能,办事公允,常常深入民间,是难得一见的青天父母官。”刘通正要说话,孙赞已经搭过话茬。刘通心想,这本来就是官吏的本份,何誉之有?百姓寄希望于清官,那是时代的悲哀。

 孙赞:“刘大人运筹帷幄,明见万里,那是丝毫不假。”这孙大嘴当面送高帽,所幸刘通并非老迈昏聩,否则还真的要飘起来。孙赞一张大嘴,大嗓门说话快,看不惯的大骂,看着顺的大赞,倒合了他的大名,只不过骂的时候多,赞的时候少。

 那老者旁边的一个壮大汉叹道:“真想早点见到刘大人。”

 书生又问:“我们想拜见刘大人,不知几位能否帮忙引见?”

 李东:“你们要见刘大人为了何事?”

 老者:“鸣冤告状。”

 刘通:“你有何冤情?”

 壮汉:“不是我们的冤情,我们是替人喊冤。”

 书生:“我们盼望见到青天大人,还好人一个清白。”

 刘通:“你等从何处来?”

 老者:“我们是郓城县常庄的。”

 王波:“郓城是西路的辖地,有冤情该找郓城县衙,济州府衙,再不就找西路安抚使啊。”

 书生:“只因事情重大,蒙冤之人牵连勾结梁山贼匪,西路各级官府我们都去找过了,却没人敢翻案,还把我们打了一顿板子,申饬我们要是到处告,到时一起当作贼人逮了去。”

 老者:“我们来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寄一线希望于节度使大人平冤昭雪,要是冤案不雪,又把我等关入大牢,那也得其所哉,我们是无颜回去面对家乡父老的了。”

 王波眼望刘通,意在请示,刘通点头。王波说道:“不瞒各位,刘大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位就是刘中明刘大人,你们有何冤情要诉,这就可以禀告。”

 民间都曾听说刘通年纪甚轻,长得虎背熊,传言当中还有更离奇的,说他是天上星宿下凡,身长丈二,比那关羽张飞更加威猛。这回大伙一见,虽跟传言有些距离,但刘通沉稳中藏着威严,同行的又唯他马首是瞻,八成是他了。

 书生三人抢过来倒头就拜,王老赶也跑过来拜见。书生等人说道:“不知大人大驾在此,请恕鲁莽之罪。”王老赶说道:“小的有眼不识泰山,真是罪过。”

 刘通:“大家起来说话,不必多礼。”平民百姓见了官老爷,磕头敬礼那是规矩,只不过是情愿还是不情愿而已。

 书生等人站起身,那老者从怀里取出一份长长的状纸,纸质甚厚,纸上的字迹暗红色,字边模糊,显系以血写就。刘通先看状纸,回府后再问事情原委,摸清来龙去脉。

 原来书生名叫何贯通,在常庄教书。老者名叫常见溪,是常庄名望。壮汉名叫常不魁,是常庄壮士。刘通听到常不魁的名字,心中好笑,不字辈的,跟岳不群却不是同路,做生意的肯定喜欢跟他打交道,不魁不魁,你不亏,我不亏,大家发财。

 话说常庄附近有个杨庄集,杨庄集上有个英雄叫杨奇虎,自幼炼武艺,平素急人危难,爱朋友,好行方便,在四邻八乡甚有人气,有赛孟尝的雅号,名气仅次于及时雨宋江。杨奇虎于机弩器械,擅长狩猎之道,偿率常庄猎人驱打野猪,降服大虫,造福乡里。常庄人知道他尚未婚配,想给他做媒,把女儿许他为,其中就有常见溪如花般的女儿。杨奇虎说道:“大丈夫不可携恩自重,当以义字为先,乡亲的心意杨某心领,许婚却是万万不可。”

 一个月前,黑狐山的强人假冒梁山响马到常庄打劫。杨奇虎闻讯赶来,与贼人厮斗,赶走强贼。等官府兵马来时,见他浑身是血,站在常老四的屋中,老四和他女儿身上有刀伤,已然死去多时。官兵们不由分说,把杨奇虎锁了就走,说他私通梁山劫匪,劫财劫,杀害乡民。

 刘通问:“官兵为何说他私通劫匪?”

 何贯通说:“梁山上有个头目黄金锤是杨奇虎的师兄,可劫庄的不是梁山响马。”

 刘通:“如何证明杨奇虎不是杀死老四二人的凶手?”

 常见溪:“跟杨义士一起的有本乡的壮士,当时常不魁在场,他们与敌搏杀,后来分头追敌。”

 刘通:“既然分头追敌,如何知道他没有杀人?”

 常不魁:“仵作验过尸首,老四二人在杨义士赶来常庄之前就已死去多时。”

 刘通:“杨奇虎为何会出现在老四的家里?”

 何贯通:“常老四家里就一老一女,家境贫穷,杨奇虎常常接济他们,老四的闺女对他很是衷情,老四也想把女儿嫁给他,可是杨奇虎不好意思接受。他又何需劫,只要他有那么一点表示,老四还不天喜地。”

 刘通:“官府为何扣着杨奇虎不放?”此问其实多余,但不能不问。

 常见溪:“出了人命,强人又没有捉拿归案,官兵不愿剿贼,官府不想缉凶,拿了杨义士,可以向上差。”

 刘通告诉他们此事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叫他们先回去,让府吏开具文书给他们,令地方不得为难告状的乡民。三人见刘通珍而重之,又素闻刘大人言出必践,行出必果,真是铭感五内,使劲给刘通磕头,刘通挡也挡不住。

 中华的百姓,何时才能立直杆做人!  m.IGeXs.Com
上章 北宋中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