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莱坞制作 下章
第973章 一旦成功了
任何人都需要认同和鼓励,在剧组里,像杜克这样集导演和制作人于一身的人物的认可,无疑激励了这些特效师们更多的创作热情。

 《钢铁侠》是一个安排周密、井然有序的项目,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值得去做,杜克虽然不是那种疯狂热爱机器人、机械装置和技术工艺的导演,却有足够的理由去喜欢这部值得兴奋的电影,还在整个拍摄制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他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严格说起来是一个学院派的导演,似乎在学院经历过足够文艺片熏陶的杜克,更应该倾向于文艺向的电影,而不是商业片。

 但这个世界上,有哪个人或者上帝制定过规则,学院派的导演就必须是文艺向的导演?有人喜欢商业片,有人喜欢文艺片,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但杜克始终认为电影拍出来就是让人观赏的,能得到广泛支持的电影,才是他想要制作的电影。再说了,拍一部影片就赔一部的导演,在好莱坞的这个生态圈里,真的能拿到权势?从开始到现在,杜克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导演。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斯坦利·库布里克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放眼整个世界,在广泛的观众群体中,谁的名头更响亮,谁在好莱坞的地位更高?文艺向的导演有文艺向导演的生存法则。

 但那根本不适合杜克,如果他当初选择了文艺向的导演路,能有今时今的地位?哪怕是个蠢货,也知道在好莱坞这绝对没有可能。好莱坞终究是靠商业成绩说话的一个圈子,尽管杜克鼓励特效师发挥想象,来积极创作。

 但团队创作发挥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准许的角色范围之内…一个英雄式的人物,穿着十分合适的人形装甲,并可以飞行。比如钢铁侠的飞行画面虽然由小罗伯特·唐尼使用动作捕捉拍摄。

 但工业光魔还需要添加飞行效果,飞行场面是影片诸多重头戏中的一个。战甲飞行时的反作用力大小和气火花的样式都至关重要,工业光魔制作很多版效果供杜克参考,经过数轮的修改,他才敲定了最佳版本。还有钢铁侠的武器。

 特别是那些巧的小型武器,时间太过久远了,杜克也不能记得这些细节,对这些小装备的设计让他绞尽脑汁,漫威的支持这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凯文·费奇给杜克带来了一本钢铁侠圣经…

 《钢铁侠》诞生四十多年来使用的全部武器道具大全。近半个世纪来,许多卓越的漫画家设计了诸多令人大开眼界的神奇武器,这些给了杜克和武器特效师阿迪·格兰诺足够的启发。所以,电影从来都是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产物,而是一整个团队紧密合作的结晶。

 整个后期特效制作非常的繁琐,就连小罗伯特·唐尼通过动作捕捉生成的特效战衣,也必须使用CG进行数次修饰。***

 不考虑造型,钢铁侠外套需要显工业雕琢过的痕迹,一件完美合身的外套,可以让英雄气概毫不受阻,漫画版本的自由度可以忽略破坏战衣剪影的部分,电影版本则没有这个自由度,解决的办法就是创建一套系统可以让重合的面板相互滑动或者扭曲。

 创建看起来真实可信的金属图像,可以说是一个很有难度的挑战,特别是就可不断结合并且切合实际的数字化外套而言。现实的刷镀金属外套具有极好的细节表现。

 同时,数字化创建的崎岖不平的刷镀表面,也将需要更多渲染力去解决不带闪烁和抗锯齿的画面。

 特效制作必须要运用最新的技术,来模拟会发生在刷镀金属表面上的那些变化,无论镜头离钢铁侠有多远或挨他有多近,都是必须的工作。

 这一切都要依靠工业光魔和威塔工作室强大的技术能力来解决,在制作过程中经常有惊喜诞生,有些任务往往比预期要来的简单,而且有时会出现超过杜克想象的效果,比如依靠特效合成的钢铁侠和铁霸王在好莱坞中国大剧院前的打斗。

 最初的计划,杜克是想让两个人飞过来后,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掉这座风格四不像的剧院,但几个特效师制作出了一个版权,钢铁侠和铁霸王的搏斗,只是摧毁了剧院最被人诟病的拱门。

 而后好莱坞中国剧院形成的反差,对比以前反而要更加符建筑美学,构造出了一种别样的喜感。所以,杜克干脆放弃原本的计划,采用这一版本。

 只要符合影片的主题和风格,又不拖累整个后期制作计划,杜克也乐于尝试并且实现一些有意思的新点子,而不是单纯的机械化的使用CG特效。

 那些带来的效果,肯定会或多或少受到些限制。放眼好莱坞,制作电影用半年多乃至更长的时间制作特效,是司空见惯的一件事情,《钢铁侠》也不例外。

 实际上,从筹备期开始,一些特效制作就走在了拍摄的前面,这些特效虽然不会全部使用,但也会在影片中占据相当的份额,另外一些,则会在后期制作中,不断被剧组添加新的元素进行改造,慢慢的以不同于以前的方式,被添加到影片合适的地方。

 此外,斯坦·李似乎想显示自己对于整个漫威的重要,带着他的编剧团队,想要在后期制作中掺一脚,却被杜克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即便是双方间发生矛盾,他也不可能让编剧参与影片的后期制作。

 原因很简单,剧本是影片的基础之一没错,但编剧所写的并不是最终被制作到电影画面里的东西。

 比如斯坦·李就对杜克没有遵循剧本,拍摄时让演员即兴表演很有意见,杜克却对他提出的刨除掉这部分内容的建议理都不理,双方间甚至发生了一次争吵,不过,杜克手握最终剪辑权。

 即便是斯坦·李这个超级英雄之父说破天去,也无法影响到他的决定。这种争吵也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斯坦·李想要继续影响漫威的运营,以便突显他的重要,从而能在与漫威的分成谈判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

 但杜克很清楚,斯坦·李不属于这个时代,安稳的在电影里打酱油,才是他最需要做的工作。

 对于角色和影片,杜克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即兴创作的场景,拍摄时甚至准备了七个版本之多,完全可以根据后期剪辑的要求,选用更加合适的戏份。任何一个导演都不是全才,杜克也从来没想过接管剧组以及拍摄制作中所有的工作。

 他只是把握着大方向,用自己的想法带动和启迪其他人,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一旦成功了,剧组就会爆发出极大的工作和创作热情,成为效率超高的团队。

 反过来,这些人的想法又会给杜克带来各种各样创造的灵感,从而使得整个制作过程形成良循环。

 杜克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例如斯坦·李这些人来破坏剧组形成的默契的。配合默契的团队,也能弥补杜克忽略的一些问题。

 毕竟他只是一个人,不是全知全能的大英百科全书。比如,后期制作使用CG修饰恐怖份子囚托尼·斯塔克的山时,有位来自威塔工作室的助理,就提出了建议。  M.iGExS.com
上章 好莱坞制作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