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莱坞制作 下章
第384章 努力让人敬佩
“我去换身衣服。”向着楼梯走去,杜克转头对女管家说道:“艾玛,通知公主公司的那位教练,准备出海。”

 火热的暑期档才过去没多久,对于电影公司来说,另一个重要的档期即将开启,新的宣传和上映计划都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当中。米拉麦克斯是家成立于70年代的电影公司,很少进行大投资大制作,反而是钟情于一些另类和相对小众的题材。

 经过韦恩斯坦兄弟十多年的努力,以及被华特迪士尼这个大鳄收购,已经成为了全美最为重要的独立片商之一。甚至在去年卡洛克影业因为《割喉岛》破产后,隐隐成为了二线电影公司的领头羊。

 “安东尼,从十月份开始,你要搬来洛杉矶!”肥胖的身体挤在沙发上,哈维·韦恩斯坦跟旁边的英国导演说道:“要配合米拉麦克斯的宣发工作,如果你想在颁奖季有所作为,就要出席米拉麦克斯为你安排的所有公开活动。”

 “我会配合你们。”安东尼·明格拉没有异议,“确定《英国病人》在十一月份上映了,哈维?”

 “11月22。”哈维·韦恩斯坦点点头,“感恩节周末,影片会以冲奖片的宣发方式,在独立院线小规模上映。”听到哈维·韦恩斯坦的话,安东尼·明格拉沉思了一会,说道:“我前段时间听泽塔·琼斯提过,《芝加哥》也是在这个周末上映。”

 “不要担心,这不是杜克·罗森伯格擅长的电影类型,我有确切消息,这部影片的发行策略与《英国病人》类似,不会在市场上形成烈竞争。”

 提到《芝加哥》,哈维·韦恩斯坦心中有些复杂,这也是他非常看好的改编题材,但去谈的时候才发现,电影改编权早就被人抢走了。

 “这么说,《芝加哥》也是针对颁奖季了?”想到上一个颁奖季闹出的那些烂事,安东尼·明格拉眉头紧皱,“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计划?”

 “谁也不确定杜克·罗森伯格会拍出一部什么样的歌舞片,但我会向最坏的方向预期。”从底层一步一步打拼上来,哈维·韦恩斯坦不会小看任何人。

 而且过去小看了杜克·罗森伯格的人,现在都是好莱坞的笑话,“据说华纳兄弟已经为《芝加哥》制定了一系列的冲奖策略,如果《芝加哥》大获成功,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冲奖。”

 他转头看着英国导演,“安东尼,不要太担心,米拉麦克斯会制定相应的针对措施!”***多伦多国际电影业成立于1976年。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它已经发展成一个四十万人共飨的年度盛事。最近几年,多伦多影展的成量已经接近了戛纳,观影人次则直柏林影展。

 特别是在北美观众心目中,它就是世界第一的国际电影节…奥斯卡是公认的好莱坞盛会…戛纳什么的都要统统靠边站,在电影节上大热的影片,总能吸引整个北美市场的关注,同时,这是业界公认的最有用、最活跃的电影节。

 “有用和活跃”除了指其市场活络,是影片成量巨大的扫货市场外,还在于它的组织方式和定位…不设立评审团,而由全体观众网友共同投票选出“观众选择大奖”

 所以,多伦多电影节最重要的就是展映环节,在十天的时间里,将有超过300部电影展映,仅仅是排片表打印出来就有200页,这对任何一个参加电影节的人来说都是灾难的。

 即使晚睡早起,也只能观看十分之一左右,每个人不得不在海量的影片中做各种计划和取舍。

 电影节的放映分两种,一种是媒体和片商场,有相关证件就可以进去看,一般都会有座位,针对的就是如何才能卖掉影片版权。另外一种是公众场,观众需要买票进,媒体和片商也可以进。

 不过却要像观众一样排队。因为《芝加哥》根本不会出售版权,放映的仅仅是公众场,在这个电影节上,看似所有展映的电影机会均等,实则不然。

 由于没有主竞赛单元,也就没有了星光云集的红地毯,媒体的宣传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削落,有如此多的影片参加展映,而每个人的精力相对有限。

 那观众凭什么选择电影呢?于是,在展映的长长名单中,名导和明星的影片,就成为了最吸引观众的所在。毫无疑问,杜克和汤姆·克鲁斯这两个名字,想不吸引人都难。

 《芝加哥》的第一场展映放在了电影节第二天晚上七点,六点半左右的时候,汤姆·克鲁斯曾经专门派他的助理去影院前看了看,结果门口排了数百人的长龙,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和记者,这些人尽管等待的很焦急,最终却还是没有入场,因为剧院六点多一点就坐满了。

 永远不要怀疑电影节观众的热情,杜克和汤姆·克鲁斯首度合作的影响力,也足以达到轰动的效果。

 在多伦多电影节,观众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大概是历届影展中存在大量新人作品和某些导演的实验影片,无论什么样的影片结束,观众认为是不是经典,往往都会给予极其热烈的掌声,还会持续数十秒之久。

 所以,《芝加哥》落下字幕,这个多伦多能排第二大的影院中,超过千人起立鼓掌的时候,杜克和剧组其他的人也不是太在意,即使是来自伊朗或者南韩的实验影片,放映结束后,也会得到这般的掌声。

 杜克也在站起来鼓掌,放眼向后看去,网友完全是以中老年人为主,这也是多伦多电影节的一大特色,也有中老年电影节的称号。

 为什么多伦多电影节最后由观众票选出的观众选择大奖影片,总是与奥斯卡的口味很接近呢?这可能就是原因之一。《芝加哥》来参与多伦多电影节,实则是非常有针对的。

 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幕,几排中老年阿姨默契的组成了联盟,猛夸汤姆·克鲁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和歌舞,方式热情而又开放,似乎靓汤有提前成为中老年偶像的趋势。

 坦白地讲,杜克认为克鲁斯在《芝加哥》中的表演确实有很大进步,已经离了耍酷卖帅的低级阶段,毕竟就算是头猪,用了半年多去准备一部电影,又在重复NG的煎熬中拍摄了近四个月,也会有所突破。

 哄哄的观众互动结束之后,华纳兄弟早就安排好的记者,也向杜克等剧组成员问了一些问题,这完全就是为了宣传需要。

 “罗森伯格导演,你怎么看待与克鲁斯先生的这次合作?”站在银幕前的舞台上,记者的提问过后,话筒从其他人手中传到了杜克这里。

 他说道:“我想先说明一个情况,汤姆为了这部影片,连续上了超过半年的舞蹈课和声乐课,他的努力让人敬佩,而表现出的水准有目共睹。”

 为了需要,杜克说谎根本就不用草稿,“汤姆是我最想合作的演员,任何导演与汤姆合作,都会感觉到轻松。我不知道为什么,外界一直有非议汤姆的声音。  M.igEXs.cOM
上章 好莱坞制作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