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宫闱史 下章
第162章 勒令自尽
兹惟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同定安危之至计,庶臻小渐底丕平。用敷告于多方,其深明于吾志。这道手诏,到了济州,济州父老争赴军前。说是济州近,冰泮复凝,云复华盖,城厢四壁,红光如火,独照空际。这明是天上瑞应,宋室中兴之兆,请在济州城内,即皇帝位。康王温言抚慰,令他们散归听命。

 权应天府朱胜非,亦从任所晋谒,请康王至应天府,说那应天府乃艺祖龙兴之地,四方所响,且漕运甚便,望即启行。宗泽也以为然,康王遂决意赴南京。

 临行时,鄜延副总管刘光世,从陕州来会,康王命为五军都提举。西道总管王兖,宣抚使统制官韩世忠,也相继前来,皆随康王往应天府,于府门左首筑坛,定期于五月朔即位。张邦昌得信,先期赶来,伏地大哭!

 自称不敢逃罪,特来请死。康王仍是好言抚慰。王时雍也奉了乘舆服御,从汴京赶到。到了五月朔,康王登坛受命,行礼已毕,遥谢二帝,北向痛哭!嗣经百官劝止。

 即就府治升座,受百官朝谒,改元建炎,颁诏大赦。自张邦昌以下,及供应金兵等人,均置不问,惟蔡京、童贯、朱勔、李彦、梁师成等子孙,不得再用。

 遥上靖康帝尊号,为孝慈渊圣皇帝,尊元佑皇后孟氏,为元只太后,遥尊生母韦氏,为宣和皇后,遥立夫人刑氏为皇后,孟太后即在汴京撤帘,一切政治,皆归新皇帝裁决,是为南宋高宗。

 相传徽宗,是江南李后主托生。初生之时,神宗曾梦后主来谒,故其情学术,皆与后主相似。

 被劫至金,金主亦仿用宋太祖见后主故事。高宗生时,徽宗、韦妃皆梦吴越王索还河山。吴越王都临安,寿至八十一。

 高宗亦都临安,寿至八十一,所以都说高宗是钱俶后身。宣和年间,徽宗与宫内赐诸王宴,高宗酒醉睡,退卧幄中。徽宗褰帘入视,但见金蜥丈余,婉蜒榻上,惊骇而退。

 及高宗往金营为质,斡离不疑为将家子,遣还易质。未几,访问得实,遣使急追。康王方在途中,行路困乏,憩于崔府君庙,倚阶砌假寐,忽闻有人喝道:“速起上马,追兵将至。”康王从梦中惊醒,答道:“无马奈何?”

 其人道:“马已备好,幸大王疾远加鞭。”康主豁然四顾,方知为梦,果有一马立于其侧。将身跃上马背,一昼夜驰七百余里,所骑之马渡过河去,即僵立不动,亟视之,乃是崔府君庙中的泥马。

 康王遂徒步而行,至一村庄,觉得腹中饥饿,入庄略求浆饮。有老妪出,延入庄中,老妪让坐甫毕,复行出门,久之方回,遂问姓名何方来此?

 康王乃假造姓名,只说经商于磁相间,因为金兵劫掠,所以至此。老妪道:“官人休要瞒我,你的行动举止,岂是经商之人,必是宫中亲王。

 前有数骑追赶过去,适间又有四骑前来,追问康王可曾由此过去。我已对他道:‘康王过去已有两,你们追不着了。’来骑举鞭击鞍道:‘可惜!可惜!’相偕而去,官人且安心,容进酒饭。”

 康王问老妪姓名,老妪答道:“妾之子李若水,官居侍郎,前有信来家,言‘虏势猖獗,倘有疏虞,惟以一死报答朝廷’。吾儿得为忠臣,妾亦无恨了。”说罢,即进酒饭。康王饭毕,辞谢行。

 老妪道:“天下事尚可为,幸官人努力!”因出金数两,赠于康王,作为川资。康王受金,相向泣别而行,因得归,其中殆有天意,非人力所能为。至是即位南京,以黄潜善为中书侍郎,王伯彦同知枢密院事。

 授张邦昌太保,封同安郡王,五一赴都堂,参决大事,未几,复加太傅。罢尚书左丞耿南仲,右丞冯澥,用吕妤问为尚书右丞,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兼中书侍郎。

 置御营司,总齐军政,命黄潜善为御营使,汪伯彦为副使,王渊为都统制,刘光世为提举:韩世忠为左军统制,张俊为前军统制,杨维忠主管殿前公事,窜误国罪臣李邦彦至涛州,吴敏至柳州,蔡懋至英州,李棁、宇文虚中、郑望之、李邺等,皆安置广南诸州。

 又以宣仁太后高氏,从前保护哲宗功在社稷,令国史馆改正诬谤,播告天下。追贬蔡卞、蔡确、刑恕诸人。御史中丞张澂,疏论耿南仲主和之罪,将南仲窜死南雄州。

 宗泽入见,力陈兴复大计。李纲亦奉诏到来,两人涕泣而言。高宗倒也很为感动,那黄潜善、汪伯彦却暗忌宗泽,推说江防要隘,无过于襄,奏请宗泽镇守。高宗遂命宗泽知襄府。李纲闻得黄、汪二人相谗谤,力辞相位。高宗道:“卿之忠义,朕所深知,幸无固辞?”

 李纲顿首泣谢道:“今还二圣,抚四方,安内攘外,责在陛下与宰相。愚陋如臣,如何能负此重任。必臣暂执朝廷,臣愿首陈十事。如蒙陛下采择施行,臣方敢担任。”高宗道:“卿有何意见?尽可直言。

 凡是可行的,朕无有不依之理。”李纲遂逐条陈说,是哪十条呢?一议国是。二议巡幸。三议赦令。四议僭逆。五议伪命。六议战。七议守。八议本政。

 九议久任。士议修德。高宗闻得这十议,不加可否,但言明当颁议施行。李纲退出,到了次,颁出八议,惟僭逆、伪命二事留中。

 李纲又剀切上言,大略说:“张邦昌在政府十年。钦宗即位,首擢为相,宜如何以死守节,乃敢乘国势危急,受金人册立,晏然处于宫。若不加罪,何以示四方。所有邦昌时伪命臣僚,亦置而不问,何以历天下士大夫之节。乞申睿断,毋失民望!”

 高宗见了李纲这一道奏章,还不肯加罪张邦昌,召黄潜善、汪伯彦入内计议。黄潜善素与邦昌好,极力替他辩白。高宗又召吕妤问问道:“卿在围城,当知邦昌情形究竟如何?”

 吕妤问道:“邦昌僭位,人所共知,但已自归,请陛下眷断。”高宗越觉疑惑不决。李纲入谏道:“张邦昌僭逆至此,仍令在朝,百姓将目为二天子。臣不愿与贼臣同列。陛下用邦昌,请免臣职。”高宗颇为动容。

 汪伯彦接口道:“李纲之直,为臣等所不及。”高宗始出李纲奏议,榜张邦昌罪于朝堂,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先是张邦昌入居宫中,有华国靖恭夫人李氏,尝以御园果实持赠。邦昌亦以厚礼答之。一夕,李氏请邦昌夜宴,故意将自己的养女陈氏,装束得如天仙一般,令她出外侍酒,那陈氏本来生得体态苗条,骨骼轻盈,再加了一身九装,在灯光底下瞧着,真如蓬莱仙子,汉皋神女一般。

 邦昌见了,不觉身体酥麻,好似深化了一样,再加她殷勤劝酒,目挑眉语,邦昌愈加惑,竟假作酒醉睡的光景。

 李氏见邦昌已醉,便同陈氏扶他进来,与她说道:“事已至此,还有什么顾忌。”言毕,遂将褚半臂,替邦昌披在身上,拥入福宁殿,扶他小睡。且令陈氏在前侍候,便退了出来,邦昌本来心爱的是陈氏,见李氏已出,便从上跳起,抱住陈氏。陈氏也半推半就的成了好事。

 从此陈氏轮陪伴邦昌。邦昌竟将陈氏封为伪妃。及邦昌还居东府,李氏还私下相送,并出怨恨高宗之语。古语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邦昌既已贬谪,威势尽失,便有人将这事密白高宗。高宗不大怒!

 立命拘李氏入狱,下御使台审讯。李氏如何能够抵赖,只得实供了出来,高宗命马伸持诏赴潭,历数邦昌罪状,勒令自尽,并诛王雍时。李氏杖脊三百,发配军营。  M.igExS.cOM
上章 宋代宫闱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