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宫闱史 下章
第103章 执刀哢杖
果得契丹册封为西平王。转运副使郑文宝,因继迁狡诈特甚,设法预防,查得银夏一带,旧有盐地,每年产盐颇巨,继迁收为己利。文宝令归官卖,不得私占。继迁失了绝大利源,如何不恨!

 遂率边人四十二族,寇掠环州,后来又要徙绥州民至夏州,部将高文岯等,不愿移徙,竟将继迁逐去。

 继迁又纠集部众,入败保寨,掳掠居民,焚烧积聚,讲寇灵州。太宗闻得继捧继迁兄弟同叛,乃命李继隆为河西都部署,调兵征讨。继捧闻得李继隆将至,先携母子女,屯营郊外,上言与继迁解怨,献马五十匹,请求罢兵。

 太宗道:“二竖反复无常,朕岂为彼所给。”即谕继隆进兵,继隆贻书继捧,约其共讨继迁,一面又与继迁书,令其共讨继捧。

 继迁乃夜袭继捧,继捧方才梦中,孑身逃出,回至城中,为指挥使赵光嗣入别室,锢住了,开城接继隆。继隆入城即将继捧押送汴京。

 继捧到汴,由太宗当面诘责,特赦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封宥罪侯,赐第都中,并削保吉姓名,隳夏州城,迁居民至绥银,饬兵固守。继迁志不得逞,又献马谢罪,遣弟延信入觐。

 太宗温言慰谕,赐赉甚厚。旋遣中使张崇贵,招谕继迁,并赐茶药器币衣物,及至道元年,继迁复遣押衙张浦,贡献良马橐驼。

 太宗命张浦为郑州团练使,留居京师,另遣使持诏授继迁鄜州节度使,继迁佯不敢受,上言郑文宝他部属,屡加迫。太宗以恩信邀结继迁,为弛盐,且贬郑文宝为蓝山令。

 哪知继迁狡猾异常,岂肯甘心降服,休息了数月,养足气力,又复入寇清远军。幸得守将张延,预先防备,设伏要道。继迁兵到,发伏出击,继迁惊惶而遁,会太宗命落苑使白守荣等,护送刍粟四十万,前赴灵州,行至浦洛河,尽为继迁劫去。

 太宗闻报,遂命李继隆为环庆州都部署,再讨继迁。适值四方馆使曹璨,自河西还汴,上言继迁率众万余,围败灵武,请速发兵救援,方保无虞。

 太宗乃枢臣复议,时吕蒙正罢相,吕端继任。请分道出师,由麟府、鄜延、环庆三道会攻平夏,直捣继迁巢,继迁不顾根本,灵武之围自解。太宗深以为然!

 但主张五道出师,与吕端之义大同小异。乃诏李继隆出环州,丁罕出庆州,范廷召出延州,王超出夏州,张守恩出麟府,五路进兵,直趋平夏。继隆因环州道迂,拟从清冈峡出师较为便捷,遣其弟继和驰奏,自率部兵,竟从清冈峡出发。

 太宗得了继隆奏报,立召继和厉声叱道:“汝兄不遵朕旨,必定败绩,朕命之出环州,因与灵武相近令继迁闻风解围,驰救平夏。汝速回去,告知朕意。毋得违旨获罪。”

 继和奉命,星夜回去,那继隆已是去得远了。继隆出清冈峡,与丁罕合兵,行了十,不见一敌,遂率军回来。

 张守恩与敌相遇,不战而走。独范廷召与王超两支人马,行抵乌白池,却遇敌兵,蜂拥而来。王超便对廷召道:“敌势甚锐,我军宜各守营寨,坚壁不动,免为所乘。”

 廷召应诺,彼此依险立寨,饬军士不得妄动,敌人来攻,只准箭,不准出战。继迁率众到来,分左右两路进攻,都被飞箭回,相持一昼夜之久。王超之子,名唤德用,年方十七,随侍在营,入帐请战。王超怒道:“汝敢故违军令么?”

 德用道:“儿非故意违令,但是我不出战,敌兵未必肯退,此处道迂路险,转饷艰难,不能持久。不若杀将出去,击退贼兵,方可从容班师。”王超沉了一会儿道:“汝言亦是有理!

 但贼人气势方张,且再待半,俟其锐气稍衰,方可出击。”德用乃待至昃,请了军令,身杀出。

 继迁见宋营先驱是个少年,欺他年轻,即挥两翼围了上来。德用舞动银,如蚊龙出水,猛虎离山,锋所及,贼兵纷纷落马。

 继迁方识得他的厉害,连忙悉锐来敌。不料王超又来救应。廷召营中,亦出兵夹击,贼兵如何能支,继迁只得向北遁去。

 德用挥军追赶,继迁又回身再战,三战三败,乃率众远扬。王超鸣金收军,德用始收兵回营。次班师回,德用道:“归师遇险必,应整饬戎伍,休为虏袭。”

 王超与廷召皆以为然!乃令德用开道,所经险阻,侦而后进,且下令军中,行者斩,全军肃然。

 继迁早就令轻骑埋伏要道,预备邀截,因见宋师严阵而退,才不敢。王超、范廷召退回泛地,没甚死伤。惟继迁仍旧抗命,太宗再议进讨,适值圣躬不预,只得暂时停止。

 先是至道改元,开宝皇后宋氏驾崩,太宗不成服,连群臣亦不令临丧。翰林学士王禹偁,大为不平,常对同僚言道:“后尝母仪天下,应遵用旧礼为是。”

 太宗闻得此言,说他谤上,少不得又要降罪了。未知王禹偁怎样获罪,且听下回分解。***

 话说开宝皇后宋氏,乃是太祖册立的正宫,贺崩之后,自应成服。太宗非但不成服,且不令群臣临丧,满朝文武,竟无人敢出言规谏,惟有翰林学士王禹偁,心内不平,对同僚们说道:“宋后曾经母仪天下,应尊用旧礼为是。”

 这话被太宗闻知,便大怒道:“王禹偁敢讪谤君上,如何恕得!”遂谪禹偁知滁州。这事过了没有几时,又有廷臣冯拯疏请立储,太宗斥他多事,贬置岭南,自此以后,宫中事,简直无人敢言了。太宗到了这时,金匮缄名的人,俱已死亡,传子之局已成,为什么不立太子呢?只因为内中还有一段隐情。

 原来太宗有子九人,长子元佐,次子元僖,三子元侃,四子元份,五子元杰,六子元偓,七子元偁,八子元俨,九子元亿。元僖、元亿早逝。

 太宗于诸子中,最钟爱的是长子元佐,因他从小时候,生得聪明机警,情又仁慈宽厚,相貌复与太宗相类,真是个龙凤之姿,天之表。

 到了年纪稍长,善骑劣马,能开硬弓。十三岁时,常随着太宗出猎近郊,忽有一个兔儿,打从长舆之前走过,太宗命元佐之。

 元佐奉了旨意,从容不迫,拈弓搭箭,觑准去,早把个兔儿倒在地。其时适有契丹使臣在侧,见元佐小小年纪,矢无虚发,不胜惊异,大为赞扬!随驾诸臣,亦皆伏地,向太宗称贺。太宗因此更加喜爱!到得征伐太原,元佐随驾在营。

 平了北汉回来,拜检校太慰,加职太傅,晋封楚王,另营新第于内东门,赐于居住。太宗有意要立他为太子,却因有金匮遗诏的一层关碍,只得暂时耽延,后来德昭自刎,德芳暴亡,廷美又获罪而死,太宗没了顾忌,正可立元佐为太子。不料元佐见太宗死德昭,心中甚不为然!

 后来廷美获罪,元佐更加觉得太宗刻薄寡恩,没有手足之情,并负太祖传位之德,他便竭力谏阻太宗,营救廷美。

 无如太宗立定主意,要除去廷美。又有赵普等人,在旁怂恿,因此救护不来。到得廷美安置房州,忧郁而亡,那消息传来,元佐十分悲恨!

 暗中想道:“父皇处死皇叔,不过要违背金匮遗言,所以下这般毒手。现在皇叔病殁,必然要立我为太子,我若承受了大位,如何对得起太祖皇帝和死去的皇叔呢?”

 他心下想着,又气又恼,又没有善处之法。不知不觉,神经错,发起狂疾来,时时和左右侍候的人寻事,执刀弄杖,闹过不了。有个近侍,偶然触怒了元佐。  m.IgeXs.COM
上章 宋代宫闱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