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宫闱史 下章
第14章 如何出外投军
重光,囊木应谶。这十六字,请贵客记取,将来自有应验。”匡胤听了,茫然不解,知道这是天机,便向老僧追问,他也不肯直言,只紧紧记牢了四句偈语,回答了领教两字,并不向老僧细细诘问,当下由小沙弥将箭囊弓袋并包裹等件,拿了出来。

 匡胤向老僧作别道:“仰蒙上人厚爱,深情恳挚,小可不胜感激!此去若能得志,定当报答恩德,但不知何再得会面,上人能识未来之事,想必已经知道的了。”

 老僧道:“若问再见之期,须要待到太平时候,才能重行聚首。”“太平”二字暗伏太平年号。匡胤遂即携了行李弓箭,迈步出寺。老僧亲自送至寺门,道了声沿途珍重!

 回身入内。匡胤依了老僧嘱咐的话,直向北方前进。一路之上,纵览形胜,细玩风景,倒也不甚寂寞,况且有了老僧所送的十两银子,资斧不忧缺乏,心里很是宽慰!

 迤逦行来,已至汉,当即雇了舟船,渡过汉水,循着江岸,向前进行。走了一会,忽然一座高山,遮断前途。匡胤看那山时,恰见层峦叠嶂,势甚险峻。山的后面,隐隐的传出角声,似断似续,听不清楚。

 匡胤心下狐疑不定道:“这个声音,分明是军营中的角声,难道此有甚军队,驻扎在这里么?”一面想着。

 也不顾山路崎岖,奋力走上山顶,举目观看,只见四下里静悄悄的,绝无所见。唯有前面一座大营,依山傍水的驻扎在那里,且有一面大旗,竖在军中,漾空际,耀生光,旗上写着一个大字,被风吹着,飘摇不定,急切间也看不出。

 匡胤只得走下山来,又向前行了数十步,才看清楚,旗上乃是大大的一个“郭”字,不触目惊心,暗中转念道:“前在襄遇见的老僧,临别时赠我四句偈语,第一句就是‘遇郭乃安’,莫非我的机缘。就在此处么?这倒不可错过。”

 暗暗转念了一会儿,拿定主意,直叩营门,求见主帅。便将衣服整理一下,抢步前进。到了大营,见有卫兵在营门外守护着,便上前问道:“贵营的郭元帅,可在里面么?”兵士道:“在里面呢!你打从哪里来?问他做什么?”

 匡胤答道:“我从汴京到此,特地来拜见郭元帅,要求他收录在营,出力报效。”兵士听了,向他浑身上下看了一会儿,方才问道:“请将姓名籍贯告我知道,方好替你通报。”

 匡尼随:“我姓赵,名匡胤,乃是涿州人氏,父亲弘殷,现为都指挥使。”兵士摇着头道:“瞧不出你还是个公子哩!

 但是父亲既做到都指挥使的爵位,乐得安居家中,享受富贵荣华,怎么反要来投军呢?”匡胤道:“古人说的,‘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现在正值世界扰,乃英雄豪杰有为之时,不趁此建功立业,尚待何时?”兵士道:“不料你年纪很轻,倒有这般壮志,待我与你通报,见与不见,可要看你造化。”说着,回身往后营去了。

 你道这座大营里的郭元帅,究竟是何人?原来就是后周太祖郭威,乃是邢州尧山县人氏,生得相貌魁梧,力大无穷,自幼学习武艺,弓马娴熟,韬略深渊。少年时候,行为甚是无赖,最喜赌博,樗蒱之戏,一掷万金,绝不吝啬。

 颈上黥着飞雀啄黍之状,说来却也奇怪!初黥那飞雀的时候,这粒黍,距离飞雀约有寸许地位,后来出仕为官,颈上的飞雀和那粒黍,竟会渐渐的相近起来,有个相面先生,替郭威相面,说他相貌异常,虽然出身微

 后来必然大富大贵,竟是九五之尊。郭威问他,应在何时可以发迹?相面先生道:“等到颈上黥的飞雀,啄到了那粒黍,便是身登大位的时候了。”

 相面先生讲了这番无影无踪的话,非但郭威嗤之以鼻,便是旁边的人,也都不相信道:“颈上黥的飞雀啄黍,乃是不能移动的,相距寸许远近,岂有可以啄到之理?这明明是相面先生的胡言。”

 哪知和郭威在一处赌钱吃酒的朋友,却把相面先生的话,当作一件新闻,互相传述,人人皆知。

 从此以后,都叫郭威为郭雀儿,那郭威在乡之中,颇有侠气,常常替人家排难解纷,遇有穷途落魄,或是遭了急难的人,他也肯解囊相助,十分慷慨,因此地方上很有人感激他。有个姓柴的,名唤守礼,为了一桩官司,被人诬陷,几乎惹出大祸。

 幸得郭威出头排解,方才没事。守礼感念郭威恩德,无可报答,便把自己妹子,嫁于郭威为

 守礼的儿子,便是柴荣。前回书中,匡胤、郑恩三人结义之后,匡胤将回汴京,柴荣不是说也要动身去看望姑丈么?就是去看郭威的。只因郭威娶了柴氏,并未生育儿女,却把柴荣视同亲生儿子一般。

 十分钟看!后来郭威跟了后汉高祖刘智远,立了许多战功。智远是器重郭威,遇有机密大事,都是史宏肇、郭威两人代为划策,所以智远篡了后晋,史宏肇、郭威都是开国元勋。智远临殁,郭威、史宏肇又做了顾命大臣,拥立太子承佑为帝,就是后汉隐帝了。

 其时隐帝幼弱,诸事都听郭威、史宏肇的指挥。所以隐帝即位,便命史宏肇为枢密使,郭威为枢密副使。

 又因邺都是国家的重镇,须要威望素着的将帅,前去镇守,遂加郭威为侍中,兼邺都留守,带领部下兵将,坐镇邺都。

 郭威奉到圣旨,知是朝廷倚仗自己的威望,压制各镇,好使他们不敢暗生异心,所以有这样的重任,哪里还敢怠慢?立刻收拾行装,带了家眷,径往邺都就任。不料郭威到了邺都,没有多时。

 那护国节度使李守贞,据了河中,联络了永兴的赵思绾,凤翔的王景崇,三处藩镇,一齐抗命起来,声势猖獗异常,各路将帅不能抵敌,纷纷告急,文报络绎,如同雪片一般飞来。隐帝年幼无知,如何应付得来?

 立召枢密使史宏肇,同平章事苏逢吉、杨邠入宫,商议发兵之策。史宏肇毕竟是阅历已深,很有才干,能担重任的人。

 他见隐帝急得手足无措,便从从容容的安慰了隐帝,叫他不要着急,一面与苏逢吉、杨邠商议调遣将帅,分路出兵,当下议定,命赵弘殷征讨凤翔的王景崇。郭从义征讨永兴的赵思绾。

 唯有河中的李守贞,兵力最强,声势也最厉害,须要极有威名,能征惯战,智勇足备的大将前去,始能抵敌李守贞。

 史宏肇等踌躇了半,除却邺都留守郭威以外,便没旁人可当此任,当下商议已定,入见隐帝,奏明此事。隐帝一一准奏。却另外下一道谕旨,命郭威为西面招慰安抚史,征讨河中,诸路军马皆受节制。

 郭威奉到谕旨,见军情紧急,自然不敢迟延,略略挑选兵将,带了内侄柴荣,秘书王涛,率领部下人马,兼程前进。这行到半途,扎下大营,在路旁暂憩。

 匡胤恰巧到来,遇个正着,便直叩营门,请求效力。兵士代他通报进去。郭威因在用人之际既有壮士投效,自然不肯拒绝,立命召入相见。

 匡胤闻召,随定兵士步入中军帐前,向郭威打了一拱,侍立帐下。郭威未曾开口,先把匡胤的相貌端详一会儿,见他正在壮年,身材魁梧,心下已有三分喜爱。

 遂问明姓名籍贯并及三代履历。匡胤朗朗回答,声音洪亮,语言鲜明。郭威见了,更加合意,早有留他在营之心,却故意问道:“你年纪尚轻,正应在家读书,徐图上进,如何出外投军,轻蹈险地呢?”  M.iGExS.com
上章 宋代宫闱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