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代宫廷艳史 下章
第119章 见手持奏章
第二位轮着傅太后,即由内者令在正座之帝,铺陈位置,预备傅太后坐处,此外赵太后、丁皇后等,辈分较卑,当然置列左右两旁。位次既定,忽然来了一位贵官,巡视一周,即怒目视内者令道:“上面如何设有两座?”内者令答道:“正中是太皇太后,旁坐是定陶傅太后。”

 内者令言尚未毕,陡听得这位贵官大声喝道:“定陶太后,乃是藩妾,怎能与至尊并坐,快快将这座位移了下来!”内者令不敢违拗,只好把坐位移列左偏。你道这位贵官是谁?却有如此大胆。此人非别,现任大司马王莽便是。

 王莽既把座位改定,方才缓步而去。稍停太皇太后王氏,以及赵太后、丁皇后,俱已到来。哀帝也挈了傅皇后,同来侍宴。只有傅太后未至。

 当下饬人至北宫相请,一连好几次俱被拒绝。傅太后不肯赴宴,自然为的是座位移下,已有所闻,故而负气不来与宴。太皇太后不及久待,便命大家入座。

 太皇太后本甚高兴,始设这桌酒席。谁知傅太后屡请不来,因她一人之故,自然阖座不。一时席散,哀帝回到宫中。

 傅太后余怒未平,迫胁哀帝立免王莽之职。哀帝尚未下诏,王莽早已得信,即呈奏章,自请辞职。哀帝正在为难之际,今见王莽自动请辞,当然立刻批准。

 惟防太皇太后后面上不甚好看,特赐王莽黄金五百斤,安车驷马,在第休养,每逢朔望,仍得朝请,礼如三公,在哀帝这个办法,以为是刀切豆腐,两面光的了。

 岂知朝中公卿,虽然不敢联名奏请慰留王莽,但在背后议论,都说王莽守正不阿,进退以义,有古大臣之风。王莽即已辞职,所遣一缺,应该有人接替,当时舆论,无不属望傅喜。为什么缘故呢?因为傅喜现任右将军,品行纯正,守清廉,傅氏门中,要算他极有令名。

 舆论虽然如此,可是傅太后反而与他不对,怪他平日常有谏诤,行为脾气,似与王莽相同。若是令他辅政,势必事事进劝,多增麻烦。乃进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封高乐侯。傅喜因此托疾辞职,缴还右将军印绶。哀帝秉承傅太后意旨办理,也即批准,并赐黄金百斤,食光禄大夫俸禄,在第颐养。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毕上书请留傅喜。说是傅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不应无故遣归,致失众望。

 哀帝亦知傅喜之贤,惟一时为祖母所制,只好再作后图。过了数,忽见司隶校尉解光的一本奏章,弹劾两个要人,大略说的是:窃见曲侯王,三世据权,五将秉政,天下辐辏,赃累巨万,纵横恣意,大治室第。

 第中筑土为山,矗立两市。殿上赤墀,门户青锁。游观猎,使仆从被甲,持弓弩,陈步后,止宿离宫。水冲供张,发民治道,百姓苦其役。内怀管朝政。推匠吏主簿张业为尚书,蔽上壅下,内王路,外藩臣。

 按至亲,社稷大臣,先帝弃天下,不哀悲。思慕山陵未成,公然聘取庭女乐殷严、玉飞君等,置酒歌舞。捐忘先帝厚恩,背臣子义。

 兄子成都侯况,幸得以外亲继列侯侍中,不思报德,亦聘娶故庭贵人为。皆无人臣礼,大不敬不道,应按律惩治,为人臣戒!

 新主哀帝即位之后,也因王氏势盛,加裁抑,俾得收回主权,躬亲大政。王莽既已去官,又见解光后来奏劾王,正中下怀,本拟批准。

 后来一想,太后太后面上,仍须顾全,仅将王遣令就国,黜免况为庶人。不料到了九月庚申那,地忽大震,自京师至北方,凡郡国三十余处,城郭都被震坍,死人民四百余人。哀帝因见灾异过重,下诏准令直言。当有待诏李寻上书奏道:臣闻者众之长,人君之表也。

 君不修道,则失其度,晻昧无光。间者光失明,珥蜕数作。小臣不知内事,窃以视陛下,志衰于始初多矣!

 惟陛下执干纲之德,强志守度,毋听女谒臣之欺,与诸阿保母甘言卑词之托,勉顾大义,绝小不忍。有不得已,只可赐以货财,不可私以官位。臣闻月者众之长,妃后大臣诸侯之众也。

 间者月数为变,此为母后与政朝,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如此,近臣已不足仗矣!

 惟陛下亲求贤士,以崇社稷,尊强本朝。臣闻五行以水为本,水为准平。王道公正修明,则百川理落脉通,偏失纲,则涌滥为败。今汝颖漂涌,与雨水并为民害,咎在皇甫卿士之属,唯陛下稍抑外亲大臣。臣闻地道柔静,之常义。间者关东地数震,宜务崇,以救其咎。

 震曰:“土之君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如近世贡禹,以言事忠切,得蒙宠荣。当此之时,士之厉身立名者甚多。及京兆尹王章,坐言事诛灭,于是智者结舌,伪并兴,外戚专命,女宫作。此行事之败,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也。

 愿陛下进贤退不肖,则圣德清明,休和翔治,泰阶平而天下自宁矣!哀帝看完李寻奏章,明知他在指斥傅氏太后,不过自己年幼,得有天下,皆是傅氏太后之力。又为亲生祖母,如何好去驳她?

 只得暗嘉李寻忠直,擢为黄门侍郎,藉慰忠臣。当时朝内臣众,已分两派:一派是排斥傅氏太后,不使之干预朝政。一派是阿附傅氏太后,极望她能膨势力。傅氏太后呢?自然思揽权,大有开国太后吕雉之风。

 见有反对自己的大臣,必驱除,好教人们畏服,不敢不做她的羽。大司空汜乡侯何武,遇事持正,不肯阿谀。

 傅太后大为不悦,密遣心腹伺察他的过失。可巧何武有位后母在家,屡不至,即被近臣探知其事,弹劾何武事亲不孝,难胜大臣之任。哀帝本已批驳,谁知傅太后大怪哀?道:“人君应当以孝治天下。

 今朝廷有此不孝人臣,何以不使辞去?”哀帝道:“何武系三公之一,以此捕风捉影之事,加罪大臣,恐令臣下灰心。”傅太后大怒道:“我抚养尔成人,今得天下,目中还有我么?”哀帝连连请罪。

 即将何武免官就国,调大司马师丹为大司空。师丹系琅琊东武县人,字仲公。少从匡衡学诗,得举孝廉,累次升迁,皆任太子太傅,教授哀帝。此次虽任大司空,也与傅氏一不合。

 到任未久,连上奏章数十通,所说的都是援那三年无改的古训,规讽哀帝动辄斥退公卿,滥封傅、丁外亲等书。

 哀帝非不感动,但为傅、丁两后层层迫,无法自主,那时有一个侍中傅迁,为傅太后从侄,生得五官不正,行动轻佻,有人替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做花旦侍中。傅迁明明听见,故作不闻,仍是我行我互,无恶不作。哀帝既听师丹规劝,思有振作,特把傅迁革职,做个榜样。

 哪知傅太后大不为然,竟来干涉,硬哀帝下诏将傅迁复任。哀帝不好不遵,重又下诏令傅迁复职。当有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同时进白哀帝道:“陛下所办傅迁一事,前后诏书,大相矛盾。

 这样朝命,必使天下起疑,无所取信,赶紧仍将傅迁斥退,方为善着!”哀帝听了,一时不便说出他的苦衷,只好顾而言他。孔光、师丹二人,见了哀帝这种装聋作哑模样,只得暗叹一声,不悦而出。中途忽遇廷狱丞籍武,见他手持奏章,问他:“什么封奏?”籍武答道:“下官虽由赵昭仪合德荐举,但见她连毙两个皇儿,心中很觉不满。”孔光、师丹二人听至此处,相顾失惊道:“有这等事么?”  M.iGExS.com
上章 汉代宫廷艳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