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代宫廷艳史 下章
第103章 盈廷臣工
复株累若鞮即封王嫱为阏氏。一切待遇,倒也和去世单于一样,王嫱复生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又过十余年,王嫡病殁,埋葬之后,她的墓上,草独青,当时呼为青冢。

 后人因她红粉飘零,远适异域,特为制了一曲,谱入乐府,名叫《昭君怨》,或说王嫱跨马出马上自弹琵琶,编成此词。后又不从胡俗,服毒自尽,这都是代她不平,附会其辞,并非事实。

 不佞说她苟且贪生,愿失贞,虽是正论,但是一介女,身处威权之后,除了一死之外,自然只好失节的了。论者略迹原心,未为不可。

 再说元帝自从王嫱出之后,虽把延寿立时问斩,因为到口馒头,被人生生夺去,恹恹不乐,竟至生起相思病来。后妃等人,赶忙代觅佳丽,投入对症之药。

 岂知元帝见了别个女子,视如粪土,不能去他心头的烦闷。冯昭仪便令内监出去打听王嫱有无姐妹。内监回报,说有一个妹子,名叫小昭君,貌与乃姐一式无二,可惜早嫁济南商人,已成破璧。冯昭仪当下据实奏知元帝。

 元帝一听王嫱尚有胞妹,又是面貌相同,也不管业已嫁人,急令召入宫中,封作婕妤。不料有位冒失的廷臣,名叫蒯通,谏奏道:“世间闺女甚多,皇宫里面,岂可容这再醮民妇?”

 元帝忿然道:“汝为我朝臣子,刘氏上代历史,汝知道否?”蒯通道:“臣知道是知道的,从前王太后固是再醮,这种法,不学也好。”

 元帝听了道:“这是朕的家事,汝不必多管!汝把国事办好,也就难为你了。”说完,挥令退去,倒也未曾降罪。石显为见好元帝,便谮奏道:“蒯通此奏,明明污辱王婕妤的身份,应该问斩!”

 元帝准奏。蒯通身首,于是异处,那位小昭君却有两样绝技,胜于乃姐:一桩是出口成章,比较后来的那个曹子建,还要敏捷。一桩是具房中术,有通宵不倦之能。

 这第二桩绝技,便把元帝乐得无可如何,特地建筑一座好合亭,居于未央宫的东北,每同了小昭君游宴于此。有时也令傅、冯两位昭仪与宴。

 冯昭仪原是媒人,况又知趣,一任元帝与小昭君欢乐,毫不争夕。独有那位傅昭仪,情狭窄,气量极小,常常打翻醋罐,甚至与小昭君扭成一团。

 有一天,却被元帝亲眼看见,先命左右,设宴好合亭上,自己和小昭君一同坐下,方把傅昭仪召至,其体肤,令跪在地上,眼看他们行乐。傅昭仪不敢抗旨,只好忍辱遵办。

 跪在地上,还是小事,眼见元帝与小昭君二人,花开并蒂,镜合鸳鸯的当口,可怜她的脸上,忽然红一阵白一阵,一刻一变样子。

 至于傅昭仪是羞愤方始出这个样儿的呢,还是有所感触情不自起来,始有这种面上升火的形象,不佞当身不在场,不敢妄断。单讲元帝正在特别惩戒这位傅昭仪的当口,就有宫娥前去报知冯昭仪。

 冯昭仪一听元帝做出这样不成体统的事情出来,不觉动了兔死狐悲之感,想来责备小昭君,要她系铃解铃,不可撑足满篷。

 不料走上好合亭去,一见内中如此情状,连她也羞得慌忙退了出来,提笔上一首长歌,讽劝元帝。元帝与小昭君见了这诗,一时感动,便把傅昭仪放了起来,后来傅昭仪感激冯昭仪解围之恩,始把心中妒嫉她的酸味,统统取消。

 后由傅昭仪也进一个美女,名唤梅君的,元帝复将好合亭改称四美亭,夕与傅昭仪、冯昭仪、小昭君、梅君等四人,乐而忘返。

 唐人宫词云:“桃花与争颜色,四美亭前月信明”就是咏此,那时她们四人之中,自然是小昭君最美。元帝对她,也比其余三个,来得怜爱。

 小昭君忽然想起其姐,着元帝谕知匈奴,恭送王嫱入朝省亲。元帝也想再见王嫱一面,或有一箭双雕之事,也未可知,即派上大夫吕干亲王嫱。

 那时王嫱已嫁复株累若鞮单于,长女甫经出世。复株累若鞮好过于呼韩,不准王嫱离开身边。王嫱闻得其妹小昭君业已事帝。

 虽然不能回国,倒也高兴,乃作一书,以报元帝,其辞是:臣妾幸得备脔,设身依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陟,移于工。南望汉关,徒增怆绝耳!有父有妹,惟陛下幸少怜之!

 王嫱书后,又附一诗云:秋木萋姜,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羽,形容生光。既得升云,上游曲房。高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食,心有徊徨。我独伊何,来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高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悠且长!呜呼哀哉!

 忧心恻伤!吕干携书回报元帝。元帝展诵未毕,泪已盈眶。小昭君在旁见了,也是欷歔不已,元帝从此复又忧闷。傅、冯二人,暗怪小昭君多事。

 小昭君也惧因此失宠,更是以取媚元帝。没有数年,小昭君先患瘵病而殁。元帝悲伤过度,也得重疾,加厉害。每见尚书入省,问及景帝立胶东王故事。

 尚书等虽知帝意所在,应对却多吐,原来元帝有三男,最钟爱的是傅昭仪所出之定陶王康,初封济,徙封山,最后即是定陶。

 康有技能,尤娴音律,与元帝才艺相若。元帝能自制乐谱,创成新声。常在殿下摆着鼙鼓,亲用铜丸连掷鼓上,声皆中节,甚至比较坐在鼓旁,以槌击鼓,还要好听。

 臣下希冀得宠,每学不能。惟有定陶王康,技与乃父不相上下。元帝赞不绝口,且与左右时常谈及。

 驸马都尉史丹,系有大司马史高之子,随驾出入,侍左右,他见元帝屡屡称赞定陶王康,便有些不服气起来,对元帝说道:“臣意音律小事,纵有技能,无非一位乐官而已,哪里及得上聪明好学的皇太子骜呢?”

 元帝听了,不失笑。未几,元帝少子中山王竟,得病遽殇。元帝挈着皇太子骛,前往视殓,元帝犹且挥泪不止,独太子面无戚容。元帝见了发怒道:“临丧不哀,是无人心!

 天下岂有无心肝的人,可以仰承社稷宗庙的么?”又见史丹在旁,特责问道:“汝言太子多材,今果如何?”史丹免冠谢罪道:“此事怪臣不好,臣见陛下哀悲过甚,务请太子勿再哭泣,免增陛下伤感。”

 元帝听说,不知是谎,方才不怪太子,后来元帝寝疾的时候,定陶王康与傅昭仪母子二人,衣不解带地夕侧侍。

 元帝被他们母子所感,因援胶东王故例,讽示尚书。史丹一听这个消息,等得傅昭仪母子偶离元帝左右的当口,大胆趋入元帝寝宫,跪伏青蒲上面,尽管磕头。青蒲是青色画地,接近御榻,向例只有皇后方可登上青蒲。

 那时史丹急不暇择,若一耽搁,傅昭仪母子就要走来,便没有时间可与元帝说话了,当下元帝一闻榻前有磕头的声音,睁眼一看,不大怒。

 正是:废嫡视为儿戏事,规君幸有正经人。***却说元帝一见史丹跪在青蒲之上,不大怒,方责备史丹越礼。

 史丹早已涕泪陈辞道:“太子位居嫡长,册立有年,天下业已归心。今闻道路传言,宫中似有易储之举。陛下若无此事,天下幸甚,汉室幸甚!

 陛下若有此意,盈廷臣工,心定死争。臣今斗胆跪此青蒲奏事,已存死节之心。独有废储大事,幸陛下三思!臣到九泉,方才瞑目。”  m.IgeXs.COM
上章 汉代宫廷艳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