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寄印传奇 下章
第44章 抑或是其什么
堂屋门帘是的,尽管她老人家还在抹泪。父亲则坐在沙发上,垂着头,闷声不响,而电视里,艾弗森正龙腾虎跃。

 当晚小舅和小舅妈来了一趟,送了几条鱼,记得还有只野兔,之后的某一天,兔头被我掇了去,等啃到大板牙时,我差点把隔夜饭吐出来,疯狂地给我捶背,骂道:“让你馋!”

 那会儿她老已搬到我们院来,住在我曾经的卧室。我嘛,被撵到了楼上…那种干燥粝的粮食霉味萦绕于我脑海中,至今挥之不去。

 东院却空了许久,直到那年冬天蒋婶一家才搬了进去。我的理解是他们在何仙姑附体和爷爷老死间作出了某种权衡,而这,总体上是成功的。

 尽管2000年夏天,二刚的死亡将被何仙姑归咎于此次不合时宜的迁居。父亲出狱后在家沉默了好久。光那个闷坐在沙发上的经典姿势都持续了两三天,后来他索躺了下去。

 整天唠唠叨叨,时悲时喜时怒时怜。母亲却听之任之。我甚至很少见她和父亲说话,连喊人吃饭都要劳我大驾。

 那阵正逢中招冲刺,又是实验加试,又是体育加试,文化课还忒多,其劳心强度比起高考也不惶多让,然而不知为何,就这一溜的闲暇空隙,我也觉得杵在家里别扭。父亲回来的当天我俩唯一的对话是:“林林。”

 “嗯。”此场景发生在吃晚饭时,具体动作是父亲给我递来一个馒头,而直到第二天一早上厕所猛然撞见父亲时,我才叫了声爸,仿佛这才发现他是我亲爹似的。父亲叼着烟,边往外挪边提子,他惊讶地说:“起这么早?!”

 其时天已蒙蒙亮,母亲也做好了早点。我只恨自己不能边吃饭边蹬车,那年春天母亲带高一,每周逢双有两节早读课。娘俩却很少同行,理由是我嫌她骑车慢。午饭倒经常在一块吃,理由是“你营养得跟上”

 记得有好长一段时间,对父亲,我们绝口不提。唯一的例外是五月初的一天,小舅妈拎来一袋炸鱼块,正当我大快朵颐之际,她问及父亲的近况。我扒着白饭,连头都没敢抬。母亲叹口气,说还是老样子。

 “那咋行?”小舅妈有点急,片刻后却又说:“也是,刚出来,总要有个适应过程。”她这话倒没错,只是父亲适应的时间略长了点。大概过了儿童节。

 他老才出去找活。先是搭雨棚、装塑钢窗,后又跟某个老舅修了几天摩托。建筑队也混过,费力不假,但相对来说工资还凑合。

 可惜这砖头水泥也就自家建房时摸过,父亲自然与泥瓦匠无缘,只能当小工。下班回家他死人般瘫在沙发上的样子我至今难忘。零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后来声称要去哪哪打工。

 在举家反对的情况下只好不了了之。到99年10月天空高远之时,村东头的巨大扁平建筑里终于再次响起了猪崽的哼唧。望着那几十头圆滚滚的蠢东西,我竟涌出一种难言的喜悦。至于本钱打哪来,我却从没想过。

 当时母亲的月工资基本都要拿去还债…为此父母还吵过几架。母亲不想拖欠任何人,父亲却觉得“反正都借了,还了就是,也不差那几天”至于父亲挣的几个散钱,刚够补贴家用…也幸亏我有个铁打的

 直到2000年秋天拆迁安置方案下来时,才不小心说漏了嘴:父亲揣了口杀猪刀,挨门挨户地讨回了所有已黄和将黄的赌债。对此,母亲自然不知情。不可避免地,在拆迁安置上,父亲故技重施。

 家里本来有两座红砖房,可惜卖出去一座,更为关键的是买主已经搬了进去,而父母和我都是城市户口,怎么安置就成了难题,那年夏天征地时,撇开养猪场,五亩地拢共也才补了几千块钱。父亲不愿“冤情重演”

 “万般无奈之下”(语),只好诉诸杀猪刀了结此事。遗憾的是这次不太走运,诈的村干部跑学校向母亲告发。于是当晚家里就炸开了锅。至于锅是如何炸开的,我呆在学校,没能亲眼目睹,自然也不敢妄言。只记得一个周六下午,我推车进门时,那口用了将近十年的铁锅就四分五裂地躺在凉亭的石凳上。父母间爆发了一场迄今为止最长的冷战。有那么几天,母亲甚至住到了学校宿舍。我跑去劝她回家,母亲直瞪我:“哪轮得着你来管?”

 闹剧是怎么收场的,我死活想不起来,没准是小舅妈,没准是,也没准是姥爷,更没准就像所有的伤口一样,时间可以治愈一切。

 至于安置房,当然只有一套,但也并非竹篮打水一场空…好歹额外补了五万块钱。据我所知,至今,父亲以此为荣。99年春天我害了脚气病。母亲怪我脏,则说:“你心思活络了。”

 如她老所言,我确实心思活络了。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忧心忡忡就像东院房侧香椿树出的新枝,悄无声息却又夜以继地膨和伸展。照这么下去,我真担心自己未老先衰。关于如何治疗脚气病,宣布用啥药也不好使。

 她建议我每天倒立十分钟,“这样会经脉逆,疏导火气”于是有好几个月,每晚睡觉前我都会贴墙倒立十分钟,在这之后,我会打开房门,穿过遍布燕子窝的二楼走廊,蹑手蹑脚地在楼梯拐角杵上好一会儿。我简直是个神经病。

 父亲出狱的那个4月晚上,我就发了场神经,然而父母房间没有任何动静,连翻身、打呼噜、说话、放的声音都听不到。

 这是好是坏,我也说不准,此外,关于“心思活络”(语),有必要说一句,当时呆们已经张口闭口“生活”了。

 不时有人声称昨晚上父母不要脸,又在了,那年五一节前夕,终于有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我们的同龄人中总算出了一对爹妈,值得庆贺!

 事实证明我的忧心忡忡不是杞人忧天。5月初的某…没记错的话,应该是12号,市教委组织广大中小学生上街,自发而义正言辞地抗议美帝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且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游行。

 其时人头攒动,彩旗飘展,口号热烈,群情昂…如果美帝大使馆胆敢驻在平海的话,我们也一定会拿起鸡蛋和砖头把它砸个稀巴烂。

 遗憾嘛,有二:其一,学生方阵被排在第二位,排在最头的是平海市法轮大法联合会,难道不应该是祖国的花朵们冲锋陷阵吗?其二,口号喊得人口干舌燥,却连瓶水也不发。

 等满身酸臭地赶到家,我连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于是父亲就给我递来一瓶冰镇啤酒。我咕咚咕咚干了个

 父亲躺在沙发上看碟,他老不知从哪抱了个vcd(家里那台九八年春天不知给谁顺了去),租了一大堆的港台片,一看就是一整天。我没事也会瞅两眼。记得那天放的是“暗战”

 我一瓶啤酒快下肚时,刘德华终于一口老血到了屏幕上。父亲说:“可以啊,林林。”他这么说,我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大概为了缓解我的情绪,父亲又说:“问你个事儿,林林。”我说:“啥?”

 他弹弹烟灰,又开了瓶啤酒:“这一年,你姨夫…是不是老到家里来?”父亲这一问,我倒想起5月1号的晚上,那是我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九八年,这部好莱坞史诗级爱情故事在红遍全球的当口,顺带着把巨推到了平海。周围人满口都是“电影”、“杰克”和“丝”

 我们当然也没经住惑,事实上九七年冬天平海台在放泰坦尼克号的科教片时,母亲就应允“明年公映了一定去看”可惜父亲出了事。

 这一拖就是一年,呆们嘴里的香镜头没少让我口水。当时大概有十点多,早早回了屋,父母分坐两侧沙发,而我,正搁凳子上洗脚。

 女主邀请男主给她画画时,父亲看看我:“还没洗完?磨磨蹭蹭。”我刚想顶句嘴,丝就光了衣服。虽然“赶紧”撇过脸,但我还是不失时机地扫了眼她坚房。父亲呵呵地笑了两声。母亲瞥我一眼,冲他皱了皱眉。

 但终究只是切了一下,等我倒完洗脚水再回到堂屋时,父亲让我早点睡。母亲不满地抗议:“你管他?”我也不好坐下,就站在门口看。很快,期待已久的画面就出现了…杰克和丝在老爷车里大搞特搞。

 “少儿不宜。”父亲斩钉截铁。母亲清了清嗓子,没吭声。“不就是偷人嘛,啥爱情?”片刻,父亲一骨碌打沙发上坐了起来,像是要跟谁干上一架,“老外就是。”母亲依旧没吭声,长马尾却在靠背上晃了晃。

 这到结束都没人说话。起先我倚着门槛,后来就坐到了母亲身旁的扶手上。不知是熟悉的清香,还是紧张的剧情,抑或是其他的什么,直坐得大腿发麻我都没挪下股。字幕出现时,母亲叹了口气。  m.iGexS.com
上章 寄印传奇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