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头再来 下章
第27章 顶上全劳力
而是乘坐学校里派出的八辆带顶棚的解放牌卡车,行李背包什么的都放在车上一起带来。一路上虽然很颠簸。

 但是这么多年轻人挤在一起,打打闹闹,兴致还是很高的。学校派来的两个带队干部,一个是男的名叫张学军,另一个是女的名叫郭彩云,他们都是三十一二岁,在大学里的团委会工作。

 知青们分别管他们叫张老师,郭老师。郭彩云颇有文艺天赋,嗓子也好,大学里搞文艺演出时通常是她担任报幕员。

 一路上每到停车休息的地点,她就带领知青们高唱革命歌曲,极大地活跃了他们的情绪,他们唱的都是流行的革命歌曲,有的直接来自XX语录,还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大海航行靠舵手》等等。这些歌曲的歌词用后世的眼光来看都是非常可笑的。

 不过,在这个时代听起来却很自然,在年轻人们的强烈要求下,郭彩云独唱了一首用XX诗词谱写的歌《七律,答友人》。

 她演唱时有几个字用上了湖南口音,听起来特别朴实,纯真,当然,也很动听。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柳侠惠和其他人一起围坐在公路旁的稻田边上,闭上眼睛默默地欣赏着郭彩云的歌声,等到她唱完时,他发觉自己的眼睛有些润了。

 睁开眼睛四下一看,不单是他,许多知青们的脸上都挂着泪珠儿,他们这一批人乘坐的八辆卡车到达前进公社时,天已经黑了。

 公社的所在地是一个小镇,叫做龙山镇。前进公社从前叫龙山公社,是文革开始后才改名为前进公社的。公社机关由几栋平房组成,围成了一个小院子。

 柳侠惠他们这一百八十多个知青再加上带队干部和司机们,一下就把公社的小院子给挤满了,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吃国家粮的干部。

 他们这时已经下班回附近自己的家里去了,只剩下一个姓崔的革委会副主任和一个秘书在值班。崔副主任倒是比较热情。

 他赶紧叫秘书去通知已经回家了的炊事员回来加班,为远方来的知青们准备晚饭,他自己则跑前跑后地为知青们安排住的地方。

 公社的招待所只能住下两个带队干部和八个司机,崔副主任只好把知青们全都安排到了镇上的一所小学,好在快到农忙季节了。

 小校提前停课,放学生和老师们都回各自的家所在的生产队参加劳动去了,只剩下校长和一个打杂的工人留在学校值班。崔副主任指挥知青们把教室里的课桌拼起来。

 然后再铺上他们带来棉絮单和被子就可以睡觉了,这个小学是全公社最大的小学,总有二十间教室,全部被这些知青们占满了,住的地方虽然有了,可是还有新的问题。

 这里晚上蚊子特别多。崔副主任从办公室拿来了二十盘蚊香,每个教室一盘,可是教室那么大,一盘蚊香怎么够?知青们都带着自己的蚊帐。

 只是教室里没有挂蚊帐的地方。这么晚了,根本不可能再去附近的山上砍竹子来架蚊帐。崔副主任也没辙了。

 只能向两个带队干部道歉:“张老师,郭老师,真对不起。都怪我们事先准备不足,实在是惭愧得很。”他边说边摊开两手,表示他也想不出好办法了,知青中已经下过乡的人还好办。

 那些应届毕业生从来没有在这么简陋的地方睡过觉,不少人忍不住大声地抱怨起来,弄得崔副主任非常尴尬。两个带队干部正在费尽口舌劝说他们,让他们安静下来。

 柳侠惠也在主动帮着做他身边那群人的工作,他说:“这个地方是公社所在地,条件会比我们要下去的青年农场好不少。

 如果今后到下面的生产队去,那里肯定比现在艰苦了不知多少倍。我们既然来了,这点儿困难只能过去,不然会被人笑话的。你们说对吧?”

 这些人大部分是来自十七中的毕业生。柳侠惠是十七中的大名人,因此他们都愿意听他的。“侠哥说得有道理。我们还是不要动不动就抱怨,免得被本地人瞧不起。””

 是啊。反正我们都是没有门路才下放到这里来的,抱怨也没有用啊。“旁边的张老师听见了他们说的话,不由得对柳侠惠多看了一眼。张学军被选派为带队干部时就听说了。

 这次学校和前进公社之间的合作,是柳俊杰老师向学校领导们建议的。无论是谁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特别是那些知青的家长们,他们为此对柳俊杰感激得不得了,张学军知道柳侠惠是柳俊杰的儿子,心中想到:看来今后我得多关照一下这个小柳同学,虎父无犬子啊。

 ***第二天,张老师和郭老师早早地就把知青们都叫了起来,他们洗漱后排队来到公社的院子里。昨天负责接待的那个崔副主任已经让人在院子里摆满了长条木凳。

 他们全体都坐在木凳上,开始聆听公社的革委会主任兼委书记吴建农同志的报告。柳侠惠坐在下面观察着这个吴书记。

 他四十多岁,皮肤黝黑,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干部服(即氏服,六七十年代流行的男服饰,跟中山装差不多),两眼炯炯有神,鬓角有少许白发。

 吴书记首先对知青们表示了热烈的,然后他口若悬河地开始了他的正式讲话。柳侠惠在后世见过不少像吴书记这样的人,他们是非常精明的基层官僚。

 在农村摸爬滚打了十几二十年,既懂得处理和上级的关系,又能镇得住下面的人,在各种会议上做报告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果然,吴书记不用讲稿一口气就讲了两个多小时,他讲的内容涵盖国际国内形势,当前的政治运动,的各项方针政策,本县本公社的情况介绍,以及对在坐的知青们的期望和要求等等。

 他不时还入几个幽默的小故事,逗得下面的听众们哄堂大笑。吴书记讲完之后,就急忙赶去参加另一个会议去了。

 崔副主任,两个带队干部和知青代表也都说了几句,都是一些套话。接下来就散会了,知青们在公社的院子里到处溜达。

 等候青年农场的孙场长带人来接他们去农场安置,这时郭彩云老师领着一个身体很结实的农妇打扮的女人找到了柳侠惠。

 她先给把柳侠惠介绍给了那个农妇,然后对柳侠惠道:“这位是武秀英同志,她是你户口所在的东风大队樟树湾生产队的队长。

 她是专门来接你的,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能不能现在就跟她去樟树湾?”樟树湾那个地方最为偏远,只分到了柳侠惠一个知青。

 今天武秀英碰巧搭乘东风大队的拖拉机来公社里来办事,听说知青们都来了,她就想顺便把分给她队上的那个知青接回去参加“双抢”不然她下次还得再跑一趟。所谓的“双抢”指的是“抢收”

 和“抢”这是种植双季稻的农村地区最为繁忙的季节。在七八月之间。农民们既要抢收早稻,又要将刚收完早稻的地灌水,耕耘,施肥,弄成平整如镜面的水田,然后在水田里画好格子,将已经培育好的晚稻的秧苗上去。

 郭彩云觉得柳侠惠刚到,还没有来得及去青年农场报道,现在就催他去樟树湾参加“双抢”太匆忙了一点。

 可是她又不想让生产队来的这位女同志失望,毕竟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知青,给本地的农民增添了负担。作为带队干部,她必须跟各个方面搞好关系,包括前进公社下面的各个生产队。

 她跟张学军商量后,决定先来问一下柳侠惠本人的意见。如果他不同意去,她还得做好武秀英的工作,避免对今后的知青工作产生负面的作用。柳侠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跟武秀英去樟树湾。

 他觉得反正自己的户口已经落到了那里,迟去早去没有多大的区别。武秀英一听,高兴得抓住他的手握了握,对他的到来表示了,她说的普通话虽然不够标准,但是很容易听懂。

 握手时柳侠惠感觉到了武秀英手掌上有一层又厚又硬的老茧,她这个年龄能当上生产队长,说明她不但能干。

 而且还在社员中有相当高的威信。柳侠惠对她不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若不是穿着太土气,武秀英长得还是蛮好看的。

 她的缺点是左边眉毛上有一道的伤疤,约有半寸长。另外她的腮帮子上也有一道两寸多长的伤疤,从耳朵下面几乎延申到了下巴上。

 农村的孩子们从小就得山上砍柴放牛,下河捕鱼捉蟹,脸上身上留下几个伤疤是很平常的事情。

 武秀英一看就是那种性格直率,泼辣大胆的农村妇女,她看起来二十七八岁,体格壮,皮肤被太阳晒得很黑,走起路来像是一阵风。

 柳侠惠在后世虽说有过三年多的队落户的经历,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年轻女人当生产队长的。生产队长可以说是这个年代最苦最累的工作了。

 当生产队长不但要会干这种农活,顶上一个全劳力,还要管好整个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们。早上必须先起催大家上工,晚上收工却比谁都晚回家。

 农村的生活太苦,村民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就起纷争。当队长的经常要调解纠纷,遇上蛮不讲理的村民,甚至还要动拳头才能解决问题。

 总之,这完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武秀英没有再多说半句废话,她抢过柳侠惠的行李中那两件最大的,提起来就往外走。公社的大门外面停着一辆手扶拖拉机,她把手里的行李放在车斗里,又返身回来帮柳侠惠拿其他的行李。  m.IgeXs.COM
上章 从头再来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