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断袖 下章
第2章
富平侯张放也加入争夺了吧?尸骨未寒啊…王莽奏报的政事,刘欣无心细听,反正都是皇太后王政君的懿旨,等丧期过了,自己才是正式的天子。

 …富平侯张放哀泣过度而死…刘欣一惊,王莽奏道天水属国无嗣,宜撤罢之。刘欣颤声道你说富平侯…怎样?哀泣过度而死。王莽平静地重说一遍,冷淡得像在说一只蝼蚁。

 他…以几何秋卒位?三十六。王莽答道。刘欣呆然许久。在皇太后王政君的旨意下,撤销天水国,富平侯爵也被罢免,香火遂绝。

 王政君以报复结束一切,而刘欣只是看着,这就是张放的下场。在天地苍茫地漫着薄雾的清晨,初夏的四月丙午,法驾缓缓向高祖皇帝的宗庙进谒,那一线平地之间,队伍有如鲜的小小霞光,旌旗华盖彩云般旋卷着,寂寥的晨雾,侵袭着旗帜上的“汉”

 字,汉以火德王,这两百年炎汉,就在高祖刘邦的旨意下沿续至今。刘欣将祭酒高举齐眉,敬奉开国先祖,而后将一尊酹向土地,正式即位为汉朝十三任皇帝。这年,刘欣二十岁,史称孝哀帝。***

 刘欣即位的这一年,平静的朝廷、无事的边境,都安宁得有种低。而赵合德自杀的消息,几乎和傅太后入主北宫同时发生!而今是四位太后并列的局面,分别是太皇太后王政君、帝太太后傅氏、皇太后赵飞燕以及帝太后丁姬。

 先帝猝逝的内幕,也在追察之中。傅太后一再向刘欣提醒不必引起朝野慌乱,先帝暴毙,赵合德已殉夫自尽,就不必再牵连赵飞燕皇后。刘欣乖乖地点头,傅太后感慨地说赵皇后年少而无子,视你如己出,才使你入继大宗,你要以母后之礼对待。

 那么生母丁姬呢?刘欣没问,也不觉得有必要问。唯一令刘欣不安的是:太皇太后王政君,将取代祖母的地位,左右自己。

 长信宫那陌生威严的老妇,是孝元皇帝的正宫,想必怨恨着身为婕妤而受宠的傅太后,对自己能忠心吗?连朝廷都是王姓的爪牙,对于长信宫,刘欣在畏惧之外,更浓的情绪是厌恶。

 当傅太后获准入未央宫见刘欣,而刘欣要求着祖母住在宫中时,傅太后冷漠而疏远地瞄着孙儿:“陛下是一国之君,连这点事情,都作不得主?”

 太后返驾,抛下刘欣旁徨无主地在空旷的宫中。几案上空白的诏书和笔,似乎以高傲的姿态嘲笑着他。是的,一国之君。王家再怎么当权,一国之君还是自己!刘欣坚定了决心,第一封诏书,就要照自己的意思办!

 此事引发的喧然大波,先是见于大司马王莽、领尚书事师丹、丞相孔光的极力反对,在朝中严正主张:皇上入继大宗,血缘之情便应斩断,这是祖宗家法,万万不可废!

 但是,以大司空何武为首的臣子们,却奏请傅太后居住宫中,且封为皇太后,不必遣回定陶。高昌侯董宏甚至上书:“宜立定陶恭皇后为帝太后。”此书令王莽、师丹烈反击,指董宏大逆不道,法曲上。

 刘欣万没有想道:自己的一封诏书,引来的是双方互置之死地的斗争。那退朝之后,考虑了数夜的刘欣,决定面对这一切的中心──太皇太后王政君。

 仪仗中,那重重护卫下的女人,已历事四朝。从孝元皇帝刘奭起,以皇后的身份建立外戚的权威。

 刘奭与皇后王政君,是先帝安排的婚姻。太子时的刘奭,以少壮之龄而无嗣,偶然间,才幸了王政君一度,便有如天意般怀了子嗣。

 先帝喜悦,作主立了王政君为太子妃。刘奭即位,王政君理所当然地成为皇后,但是并不受宠。由于没有过失、不争宠,又名正言顺的生过太子,刘奭倒是从未兴过废后的念头。

 能维持后位,王政君也下了一番深重的苦心,忍谦让的终极目的,无非是熬到儿子顺利即位罢了。以先帝为靠山,以子嗣为后盾,而一生戒慎小心的王政君,几乎败在傅昭仪手中。

 傅昭仪生下了刘恭之后,个性绝对称不上偏激的刘奭,竟慎重考虑起废嫡。这不能解释为单纯的受宠爱而已。刘奭虽与中国传说中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似乎有过一段不幸的感情,却还是为了国家,而将王昭君送到匈奴和番。

 这样不轻易感情用事的皇帝,无视嫡庶大礼,坚决地要废掉立了十几年、毫无过失的太子刘骜,此举将引起的朝廷不安,以及自己可能蒙上不贤之名,都应该考虑过了才对。

 考虑过后所得的结论,还是废嫡,改立傅昭仪所出的刘恭为太子,显示出傅昭仪的手段及心机,王政君简直不是对手。

 王政君的优势,则是傅昭仪不能克服的正统身份、家属羽翼。政治是最现实的,爱与不爱都无能为力,王政君早在无形中建立起控制力,即使刘奭一再表明心中人选是刘恭,群臣还是一致主张维持刘骜的太子之位,忤旨也无所谓。

 刘奭只得忍痛封刘恭为定陶王,却不让他就国,一直放在身边,可能是还抱着一丝可能,等待着机会吧?

 王、傅之间白热化的夺嫡斗争,奇迹地没有影响到这对兄弟的感情。史籍中明白地指出,刘骜与刘恭感情极为融洽,一同行座卧起。

 刘骜还一厢情愿地说要传位给弟弟刘恭,令王政君气得发昏。千辛万苦地撑倒刘奭驾崩,扶刘骜即位了,王政君就以强硬手段迫刘恭赴封国,不许在京中多留一天。

 刘骜亲自送刘恭出京,涕泣而别。以后虽还是常藉机召刘恭回京,总是只待了几天,就被王政君赶回定陶。

 刘恭早逝,令王政君松了一口气。然而,刘骜偏偏…这是王政君最恨的事,其实也早有线索可寻。太子时代,张放以侍从的身份伴读,怎么也没想到两个男人会发展到那种地步!

 青年时代的假凤虚凰,也就罢了,终刘骜一生,竟没有停止过宠爱张放。为了汉家香火,王政君容忍了出身低的赵飞燕姐妹,当作不知道赵飞燕的与赵合德的骄暴,只要生下太子,不计一切代价。

 天谴吗?刘骜一个子嗣也没有。王政君联想起张放清俊的脸孔上,对一切都不屑的表情。对自己依顺敬畏的儿子,会恋上桀傲的张放,这种心态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两人竟不约而同地不肯留下子嗣,儿子烈地想对自己喊出的话,王政君刻意地不去听,藉着铲平天水国宗庙,从此抹掉张放这个人。然而,无声之言,才是最真实的言语。刘欣入继大宗,对王家不是件幸运的事。

 所幸大局在握,谅如今的傅太后也不敢轻举妄动。在她一步步引进外戚之前,王政君必须尽快拟出对策。

 傅太后的作风强硬,刘欣看起来虽然比较理性,但是两代的经营,决不是为了当个傀儡。王政君看得出来:刘欣稳重的神态底下,是自幼建立起来的,对王姓的敌视。依礼拜见了太皇太后,王政君没有感情的微笑中,温柔也只是一种教养而已。

 极度从容地一件件询问皇上早朝劳累否?臣子进言可明辨?百姓的赋税农时定要细察::刘欣一一回答着,心也逐渐定下来了。

 “而今,朝臣为恭王后入宫返国之议,方兴未艾,尚乞太后定夺。”刘欣突然间揭了牌。王政君缓缓问:“是哪些臣子?”

 “呃?”刘欣没想到她问这个,王莽、孔光、师丹都是人望极高的。何武、董宏却…若直说出双方名单,那还有疑问吗?这是一面倒的状况。“是…朝臣纷云,但内院之政,仍须由太皇后作主。恭王后历事三朝,敬谨之诚,请太皇后垂鉴。”

 王政君沉:“万岁有仁孝之心,哀家甚慰。但既承宗社,应以大局为重。恭王后返定陶,可增加采邑,用彰盛德。”以大局为重,谁的大局?刘欣道:“启禀太皇后,恭王后含辛茹苦,抚育孤嗣。

 定陶僻处东北,怎忍再遣残烛之年远赴荒凉?而今,朕忝列九五,若不能奉恭王后天年,这不义不孝的皇帝,以何颜面对天下?”

 “陛下一片赤诚。然而,自高祖以来,子孙不肖,祸殃不衰。皇族的灾难,请皇上瞻顾。”王政君道:“世宗(汉武帝)以后,孝昭无嗣,孝宣以罪入承宝历,夙夜恭敬,才保下炎汉基业。陛下奉养定陶,于古无例,更难以待万民,请陛下权衡。”

 刘欣一呆,反驳不出,不死心地道:“太皇后,难道血缘之情、养育之恩,可以轻断?”王政君只是微笑,不作任何回应。那笑容,是在笑他的幼稚与徒劳吗?刘欣忍不住了一口气,道: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朕不能弃父母而享富贵。若连祖母都无法奉养,朕宁愿布衣草履,回定陶归隐!”王政君动容:“皇上是心意已决了?”

 “忤逆太皇后,罪在不赦。”刘欣退后道。“不,皇上,哀家在宫中,已四十余载,该见的世面,也都约略见过了。”

 王政君淡淡的口气中,刘欣不由得有种被看穿的心虚。“万岁临朝未久,哀家不得不进数言:朝廷之事,宜察纳忠言。良实之士乃国家栋梁,陛下应敬事之。至于国老重臣,尤应敬重,以免天下物议。”

 “谨遵教诲。”“先帝临崩,犹念丞相贤德。三公九卿,在位已久,娴熟职令,望陛下不躬亲下问。”

 刘欣知道她的言下之意,只得唯唯。王政君对刘欣作出让步,下诏追尊定陶王刘恭为恭皇,如此,傅太后也可以名正言顺地由封国的王太后升为皇太后。

 同时,刘欣也让出一步,把公开反对王莽的高昌侯董宏贬为平民。自己在位不久,王政君的弦外之音,确实击中了要点。只要祖母能协助自己,总有不必怕王家的一天!每一个夜晚,逐渐熟悉了的宫殿漏刻传报,宛如寂寞的歌喟。

 一辆朴素的马车,悄然滑出宫门,宿卫依例拦住,要求验明身份。车夫说是刚任职的侍郎,逢休沐之期,出宫返第。卫士犹不肯放行,要验看符证,才能出入宫廷,车夫遂不言语,等着侍郎证件。

 车内迟疑片刻,伴随着一阵似有若无的香气,传出轻似和风的好听声音:“…那个东西,好像忘了,入宫时没说要看啊…”宿卫有的疏有的谨慎,卫士冷下脸来:“那就不能出宫!没有证件,犯的是擅闯闱之罪!”  M.IgEXs.COM
上章 断袖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