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下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东困局
话说,周瑜被曹袭了东营,时下军心略有不振,正苦恼间,忽遇程普派出的快骑。

 周瑜一见那兵士神色极度慌张,心中顿时一紧,一丝不祥预感,笼罩心头。

 果然仿佛应证了周瑜的预感,那兵士报之周瑜,程普,凌统大败于曹将许褚,乐进,折损大半兵马,此时余姚城仅剩下不到三千兵马,不将被曹将攻破。

 周瑜听得脸色剧变,若广陵一失,江东军在徐州将再无根据之地,如何应付曹的虎狼之师!?

 当下,周瑜喝令诸军,急速赶路,务必在余姚城被攻破前,赶往救援。

 就在此时,吕蒙忽然疾言厉而谏道:"都督且慢!时下战况,若我军赶往广陵郡,曹必紧追于后,以我军兵力根本无法抵挡曹军!依愚之见,当下可派一大将,引军五千前往救援,江东大军继续留守下邳郡南部诸县,放弃攻打下邳城!"

 周瑜一听,面色肃然,心中踌躇一阵,反驳而道:"不可!下邳郡南部各县已被吕布劫掠一空,空守无益,所谓‘地存人亡,人地皆失,反之,人存地失,人地皆存!’,我等岂可眷恋一肋之地!何况我明知德谋,公绩被曹军所围,岂可见死不救!?"

 吕蒙面色一变,急声又道:"都督,我军根基远在江东,北伐不易,若无中原基点,则难成大事,徐州新易其主,当是我江东主政徐州之时,此机绝不可失啊!!"

 吕蒙竭斯底里而喝,周瑜面色一怔,心烦意,最终还是决意道:"余姚德谋,公绩乃我江东大将,我乃江东之督,如若不全力施救,必失人心!"

 "时下境况虽险,但亦不至于必败无疑!我等且先救下广陵郡,然后速派人往淮南和江东拨军来救,淮南蔡瑁不足为惧,孙幼台足有余力,拨军来救!"

 "可远水难救近火,都督!!"

 "我意已决!休得再言!!"

 吕蒙刚再谏,却被周瑜一声喝住,吕蒙见周瑜执意要走广陵,急忙与太史慈投去眼色。

 太史慈乃是义气之人,万万做不得抛弃同袍之事,当下竟然装作未有看到吕蒙的眼神,吕蒙无奈,悲叹不止。

 周瑜决议定落,催军而前,江东军连夜往余姚直奔,话说许褚,乐进将程普,凌统困死于余姚城,却又不急着硬攻。

 数后,许褚,乐进听闻斥候来报,有一支兵力约有三万余的江东兵马正往余姚城杀来。

 许褚听罢,冷然一笑,暗道果然尽如丞相所料,随即命令大军撤寨而退,退于余姚城外东边十里一座高山之上,扎住营寨,静观其变。

 许褚,乐进蓦然退兵,程普心疑不解,正派兵前去打探时,忽有兵士来报,周瑜亲引大军赶来救援。

 程普听报大喜,速自引兵士到城郭接,少时,周瑜引军赶至,程普,凌统跪伏在地,具告其罪。

 周瑜素来对麾下将士极为宽容,非但未有呵斥程普,凌统二人,反而好声安抚。

 程普,凌统心中无比感动,皆暗暗发誓,除非谋反之事,此生要为周瑜赴汤蹈火,肝脑涂地!

 安抚已定,周瑜遂引兵入城,程普告之许褚,乐进在城外十里高山下寨,不知其用意若何。

 周瑜听言沉不定,吕蒙见程普,凌统已是险,连忙进谏道:"都督,眼下两位将军已经险,当应速速派军紧守各处隘口,再做图谋!"

 吕蒙言未决,忽有兵士急来禀报,报之余姚四面皆有曹兵人马杀来,此报一落,江东诸将无不变。

 原来曹见江东军退往广陵郡,当下速令东海陈登领兵由西路进发,曹仁从淮南潜行北上,围困余姚城,曹则自引大军取北路而下,加上据守在东边的许褚,乐进,四路曹军可谓将整个余姚城重重包围。

 周瑜闻言脸色剧变,只觉如轰雷打击,吕蒙急出席而谏道:"当下之急,应趁曹军还未杀至城下,都督速派一员猛将突围杀出,赶往淮南郡向孙静将军救援!"

 "子明所言极是,谁人敢往!?"

 周瑜话音一落,蒋钦慨然而出,拱手应道:"末将愿往!!"

 周瑜定眼一望,见是蒋钦,大喜,当下予蒋钦三百铁骑,急速冲出余姚城,望淮南方向而走,同时,周瑜又命凌统率领二千兵马,以为接应。

 据守在东边曹兵斥候探得,连忙赶来报之许褚,乐进,乐进闻报,当下点齐三千兵,与许褚下山摆阵候。

 不一时,蒋钦引兵先到,蒋钦遥遥望见有一队曹兵,心里一惊,急引兵士绕路而走。

 在后面的凌统亦是见得,连忙挥军直上,要堵住那队曹兵,许褚虎目中光闪烁,见蒋钦绕路而逃,却不去追,反而命大军住凌统的部众,两军混杀一起。

 许褚挥刀纵马,杀入江东阵内,凌统舞鞭抵住,两人大战数十回合,凌统见蒋钦已经走远,速命大军撤退。

 许褚,乐进挥兵直追,杀至余姚城下不远时,太史慈率一部兵马出城助战。

 乐进,许褚似乎早有料及,立即喝令兵士退走,凌统退回城内,太史慈见曹兵逃去,亦不去追杀。

 上得城来,周瑜当下寻问凌统,蒋钦可有突破成功,凌统速报前事,周瑜知得,高悬在嗓子眼的心,方才稍稍定落。

 而淮南自周瑜率军北上后,蔡瑁便开始蠢蠢动起来,加之曹使者刘晔一再怂恿,蔡瑁便挥军进入淮南郡。

 尽管如此,蔡瑁还是不敢对江东军大动干戈,只是屯兵寿城下,遥遥与淮南郡留守孙静隔城对峙。

 蒋钦离开余姚约五后,淮南寿城,蒋钦跪伏于地,满脸尽是苍白之,急告徐州战况。

 "什么!都督竟被曹困死在余姚城!?"孙静满脸惊,忿然而起。

 "此等大事,末将岂敢伪报!如今都督大军辎重,粮秣极缺,可谓是危在旦夕,还望将军速速发兵,赶往徐州救援!"蒋钦声音极其疲惫地道。

 "孙将军,事不宜迟!当速发援军!!"丁奉慌忙出席,拱手谏言,其余将校亦纷纷附和。

 孙静脸色速变,脑念电转,周瑜乃是他的好友,更是他们江东孙氏的顶梁重臣,岂会见死不救。

 孙静当即与一众文武商议,决定拨军一万五千,由丁奉,蒋钦统领救援徐州,而他自己则一面等待江东援军,一面稳守淮南,为江东军保住后路。

 局势万分紧急,江东军当夜拨军而行,早有细作报之蔡瑁,蔡瑁听报大喜,认为报昔日被周瑜所坑之仇的时机到了。

 当下,蔡瑁速速点齐两万马步军,出营来追杀蒋饮,丁奉的兵马。

 丁奉,蒋钦等人早就料到蔡瑁会引军来追,遂于寿城外五十里处设伏,蔡瑁自以为可破江东军,毫无防备,当下被丁奉,蒋钦引军杀得大败。

 当蔡瑁引军急回大营时,却发现营中火光四起,蔡瑁心知不妙,急引军救援。

 孙静突袭兵马不多,见蔡瑁引军回救,遂急撤军回城。

 蔡瑁回到大营,见营中尸横遍地,粮草,辎重之物尽皆被毁,急怒之下,竟昏过去。

 是夜,荆州军损兵一万五千,折损粮草,辎重无数,荆州军无力再战,遂急急退回庐江郡。

 而在五前,四面曹军围堵余姚城,且说曹将周瑜如预计那般成功困死在余姚,心中大喜,商议起兵攻打余姚。

 郭嘉出席作揖,谏言道:"周瑜今止有余姚一城,若之太急,必背水一战,以求生机!攻略余姚之事,丞相不可之过急,当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郭嘉此言一落,荀攸却皱着眉头反驳道:"可若孙幼台知得周瑜之危,必然连起军,火速来援,即时江东援军赶至,丞相便错失击杀周公瑾的大好时机也!"

 "余姚城颇为坚固,且江东军还有三万余兵马,加之江东军内猛将极多,若丞相硬攻不下,兵士连恶战,人疲马乏之时,江东援军杀至,我军仓促而挡,岂有不败之理耶!?"

 郭嘉对此却不以为然,亦出言反驳,于是,曹麾下谋士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少顷,曹忽然一拍奏案,‘砰’的一声巨响,原本吵杂的帐篷内,顿时恢复平静,曹眯着烁烁发光的细目,凝声喝道。

 "待我军营寨下定,我将唤那周公瑾来答话,看他如何答应,再做定论!"

 曹决意一定,无人敢反驳,且说周瑜在余姚,自恃城池坚固,加之不必有救军来援,虽被曹军四面围困,但周瑜并无方寸大,安心坐守,只待孙静救军赶到,合势反攻。

 黄盖听斥候来报,前来的各部曹军正于城外下寨,连忙来寻周瑜谏道:"今曹军方来,可乘其寨栅未定,以逸击劳,定可大胜之!"

 周瑜听言,却是眉头一皱,似乎早有决议,沉一阵后,答道。

 "我军屡败,军心正,士气低落,不可轻出,加之曹老贼,素来多谋,岂会无备,我待其攻城,再合幼台援军从后击之,将可大胜曹军,逆转局势!"

 黄盖听言,脸色一变,急问道:"若曹军不来,又当若何?"

 周瑜慧眼微眯,轻笑道:"若曹老贼不敢攻城,正合我意,我军便正好养蓄锐,待幼台援军赶至,前后夹击,必可一举擒下老贼!!"  m.IgeXs.COM
上章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