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丛以文集 下章
无情未必真豪杰
罗大佑愤怒了。这位“音乐教父”竟也说了句让记者愣了一下的“他妈的”

 还是娱乐新闻的主播说得好,“其实罗大佑根本不必如此,以他十几年的经历,他大可泰然处之。”

 是啊,既然你成了众人景仰的“教父”,怎还能如此情绪化?教父无情!大凡被人景仰者也应无情!而什么是被人景仰者?功绩卓绝者是也。于此,头脑中突有一念头:人人都想功绩卓绝,那岂不是人人都在追求无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历史似乎已有公论。更何况人非草木。功绩卓绝者、“教父”、乃至圣人,其最终仍是一个人。是人又怎能无情。难道“喜怒不形于”也应成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记得许多年前流行“玩深沉”这一词语。这恐怕跟这错误的“圣人标准”也有关。

 成的人应学着不断理性化,这本没错。然而,物极必反。当一个人理性到了极端,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无情”,我们又将如何去看待他(她)?他(她)还是一个人吗?人而有情,这是我们为人的骄傲。因为人的感,这世间不再显得冰冷和苍白。一旦,每个人真如所愿,成了所谓的“圣人”很难想象在这种压抑下,人能生存多久。

 别太指责罗大佑,记着他也是人。他应该有为人的权利——感乃至情绪。毕竟他只说了一句“他妈的”,而造谣中伤他的人又做了什么了呢?旁观者清,这“清”恰恰就在于我们身为“旁观者”如果这经历的人是你呢?

 我们需要理性,也需要感。缺少任何一项都难以构成人的完整。

 所以准确的说,我们应是尽量控制我们不良的情绪,而不是泯灭我们的情绪。喜有喜的理由,怒也有怒的理由。一切太刻意了,太压抑了都将扭曲我们的人

 如果圣人的附带条件是扭曲的人,我将报以深深的不屑!  m.IGeXs.Com
上章 丛以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