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下章
第244章
完颜陈和尚是丰州人,按族谱关系,他出自萧王孙辈,父亲完颜乞哥,在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参加与宋战争,以战功授同知阶州军事。后来,南宋反攻金朝,占领了阶州,完颜企哥力战而死,战死于嘉陵江畔。完颜陈和尚自幼生长在武将之家,其成长过程中深受父亲的影响。

 金宣宗贞佑初年(1213年),蒙古军攻入中原,劫掠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千米的白塔村附近),当时陈和尚二十余岁,曾被蒙古军俘掳,蒙军大帅很喜欢他,把他留在身边。这时,陈和尚的母亲仍留居丰州,由族兄完颜斜烈奉养。陈和尚在北边逗留一年多,借口探望母亲,请求还乡,蒙军大帅就派兵士监视他一同抵达丰州。随后陈和尚和斜烈劫杀了监视的兵士,夺马十余匹,侍奉母亲南逃归金。不料被蒙古兵发觉,集合骑兵追赶,他们改走另外的方向逃脱。在途中丢失了马,母年迈不能行走,就用一种人力小车载上,兄弟二人共同拖拉,往南行走,渡过黄河回到金国,金宣宗对他们很是看重,斜烈因有世袭官位,任命为都统,陈和尚试任护卫,不久转为奉御。

 雅好文史

 当斜烈行寿州、泗州元帅府事时,奏请陈和尚随自己前往,朝廷就任命陈和尚为宣差提控,佩带金符。

 不久,完颜斜烈出任行寿(今安徽凤台)、泗(今江苏盱眙西北)元帅府事,奏请陈和尚随自己前往,朝廷就任命陈和尚为宣差提控,佩带金符。斜烈敬贤下士,辟太原王渥(字仲泽)为经历。王渥文章论议,与金末名儒雷渊、李献能比肩,很受斜烈重视。陈和尚极聪慧,爱好文史。在充护卫居中时,就有秀才之誉。王渥教他《孝经》、《论语》、《秋》、《左氏传》,尽通其义。军中无事的时候,他就在窗下练习写笔画细如牛的小字,如同一位贫寒的书生,把世上各种快乐情味看得很淡。

 因事下狱

 正大二年(1225年),斜烈罢帅改任总领,陈和尚随兄屯守方城(今属河南)。凡军中的事务,他都参与或者了解。正在斜烈生病的时候,军中将领李太和与方城镇防军将葛宜翁相互斗殴,到陈和尚面前申诉,葛宜翁理屈,陈和尚就酌情令军士杖打了他。葛宜翁性格暴躁凶悍,以理屈受杖感到辱,竟郁郁而死,遗言要子为他报仇。其就告陈和尚的状,说陈和尚因私人恩怨而侵犯他人职守,故意杀害她的丈夫,她分别向御史台、尚书省、近侍官申诉,并在龙津桥南堆积柴草,声称如果不治陈和尚的罪就**向丈夫谢罪。

 因此陈和尚下狱,台谏官怀疑他曾在卫,又握有兵权,一定是随意专断,违犯国法,应当处以死刑。他们把这意见奏报金哀宗,但因证据不足,一直不能决断。陈和尚在狱中十八个月,聚书而读,坦然处之。

 正大三年(1226年),斜烈病愈,金哀宗命他提兵守西边,入朝时,金哀宗对他身体瘦弱感到十分吃惊,就问他说:“你难道是因为方城这场官司还没解决的缘故吗?你尽管去吧,朕现在就赦免他。”但因御史台、谏议院的官员再次提出意见,金哀宗没敢赦免。

 不久,斜烈去世。金哀宗得知后,派人去赦免陈和尚,金哀宗说:“有司告你凭私人怨气杀人,你的兄长死了,我失去一位名将,现在因你兄长的缘故,枉法赦免你,天下定有人议论我。今后,你要奋发努力,建立功名,国家得到你的大力扶助,天下人总会认为我不是随意赦免你。”陈和尚边哭边拜,悲伤的情态使身边的人都感动,连一句表示感谢的话都没能说出。

 屡破蒙古

 陈和尚出任紫微军都统。

 正大四年(1227),转任忠孝军提控。忠孝军是由回纥、乃满、羌、浑以及中原人被俘掠避罪来归者组成,情况复杂较为难制。陈和尚治理有方,忠孝军都俯首听命。所过州邑,秋毫无犯,大街小巷不再有他们的喧闹声,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是一支劲旅。

 正大五年(1228年),蒙古军进攻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总帅平章政事完颜合达问谁可为前锋,陈和尚应声而出。他已沐浴易衣,誓决一死战,披甲上马,头也不回地去了。这天,陈和尚率忠孝军四百骑力战,破蒙古兵八千之众,三军将士奋勇参战,取得了大昌原之捷,自从金蒙战争以来已经二十余年,这是金朝第一次取得这样大的胜利。向朝廷报功时,陈和尚论功第一,金哀宗亲自下旨表彰勉励,授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一名震天下。

 陈和尚和他率领的忠孝军为诸军所倚重。

 正大七年(1230年),蒙古真定万户史天泽率领河北蒙、汉军围攻卫州(今河南汲县),陈和尚随平章政事完颜合达,副枢密使移刺蒲阿救援,他率忠孝军为先锋,击败蒙古军,解卫州围。

 正大八年(1231年),蒙古速不台部攻陕西,兵至潼关,他率忠孝军往救,大败蒙古军,追至倒回谷(今陕西蓝田东南)。陈和尚在获释后的四五年间,屡立军功,官至御侮中郎将。

 陈和尚为人刚直不阿,副枢密使移刺蒲阿虽为金军统帅,但无远谋。经常率兵到附近蒙古军占领地抢掠人口、牲畜,搞得将士人疲马乏,军中将士无人敢谏止。陈和尚私与同僚说:“副枢密史身为大将军,却干抢人钱财的事情,今天俘虏三百人,明天获得牛羊一二千,而士兵累死了多少却不考虑,国家多年来积蓄的兵力,总有一天会被这些人损失殆尽。”

 有人把这些话告诉蒲阿,一天,蒲阿设宴集请众将喝酒,酒斟到陈和尚时,蒲阿问:“你曾议论我,又说国家兵力定被我损失殆尽,真有这事吗?”陈和尚饮毕,不慌不忙地说:“有。”蒲阿见他面无惧,只得作罢,说了一句体面话:“我有错,你应该当面争辩,不要背后议论。

 殒身殉节

 天兴元年(1232年),完颜合达、移刺蒲阿驻邓州与蒙古军决战,但蒙古军统帅拖雷避开金军主力,分道趋开封。正月,完颜合达、移刺蒲阿率领骑兵2万,步兵13万,自邓州急赴开封,陈和尚亦在军中。蒙古军采取避实就虚、灵活多变的战术,不断邀击北上的金军,金军将士一路作战,疲惫不堪。进至钧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适遇大雪,军士三未食,披甲僵立在雪中,槊结冻如椽。蒙古军则利用时机充分休息,然后全线进击,金军损失惨重。最后,蒙古军有意让开一条通往钧州的路,放金军北走,乘势夹攻,金军全军覆没。移刺蒲阿被擒,完颜合达与完颜陈和尚率金军残部数百骑败入钧州(今河南禹县)。

 蒙古军攻入钧州,陈和尚与军士顽强进行巷战,最后被俘。陈和尚对蒙军士兵说:“我是金国大将,要见你们大将谈事情。”蒙军士兵们用骑兵数人夹着他,来到大将行账前。

 大将问他姓名,陈和尚说:“我就是忠孝军总领陈和尚,大昌原战胜的是我,卫州战胜的也是我,倒回谷战胜的还是我。我如果死在军中,人们还以为我背弃了国家,今天我死得明明白白,天下定有了解我的人。”这时大将想要让他投降,陈和尚宁死不屈,先斫足折胫,又从口到耳割开他的脸部,陈和尚血呼叫,至死不绝。时年41岁。蒙军主将佩服他的忠义,以酒洒地祝祷:“好男子,他再生,当令我得之。”

 同年六月,金哀宗为表彰完颜陈和尚的忠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塑像立褒忠庙,刻石立碑纪其事迹。

 历史评价

 《金史》: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自居,人以秀才目之。至是,渥授以《孝经》、《小学》、《论语》、《秋左氏传》,略通其义。军中无事,则窗下作牛细字,如寒苦之士,其视世味漠然。

 《赠镇南军节度使良佐死节碑》:中国百余年唯养得一陈和尚耳。

 元好问:陛下之所以御将,镇南之所以报国,君臣之间可以无愧千古矣。

 刘祁:忠义勇敢著名。尝陷北朝,亡归,擢帅寿泗,威望甚重。好士,幕府延致文人。改安平都尉。尝愤郁无所施,发病死。良佐从其兄在军中,勇冠一时,尝坐擅杀人,将抵死,上奇其材,特赦之。为忠孝军总领,擢御侮中郎将。天兴改元,北兵入河南,良佐从完颜合打力战钧台,军败被擒,不屈死。良佐为人爱重士大夫,王渥仲泽在其兄幕府,良佐从之游,学仲泽书,极可观。且同讲经学,读书不辍,亦一时弟兄良将帅也。

 郝经:陈侯胆勇绝世无,也曾深入身陷敌。一夕跃马却南归,追骑畏威不敢及。入朝复使为大将,铃阁萧然见襟量。征南素有秋癖,礼接士夫尤退让。深知敌情屡献策,常谈不用心怏怏。忧国密坐时拊髀,挥泪无言重惆怅。三峰失利还被执,植立不拜尤愤。彼此皆帅败则死,椎碎两胫终不屈。临终大呼邈吉烈,豹死留皮在今。壮哉国士当代无,一死又胜移刺都。

 李东:汝何官?金大将。汝何名?陈和尚。好男子,明白死。生金人,死金鬼。胫可折,吻可裂,七尺身躯一腔血。金人愤泣元人夸,争愿再生来我家。吁嗟乎!衣冠左衽尚不,夷狄之臣乃如此。

 张纶:”金末有完颜陈和尚者,一时骁将也。当蒙古初入中原之时,三战三捷,北兵为之夺气。“

 家庭成员

 编辑

 史书记载

 编辑

 《金史·列传第六十一》

 1。《金史》:完颜陈和尚,名彝,字良佐,亦以小字行,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父乞哥,泰和南征,以功授同知阶州军事,及宋复阶州,乞哥战殁于嘉陵江。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安平都尉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斜烈以世官授都统,陈和尚试补护卫,未几转奉御。

 2。《金史》:及斜烈行寿、泗元帅府事,奏陈和尚自随,诏以充宣差提控,佩金符。斜烈辟太原王渥为经历。渥字仲泽,文章论议与雷渊、李献能相上下,故得师友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自居,人以秀才目之。至是,渥授以《孝经》、《小学》、《论语》、《秋左氏传》,略通其义。军中无事,则窗下作牛细字,如寒苦之士,其视世味漠然。

 3。《金史》: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必报陈和尚。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于近侍,积薪龙津桥南,约不得报,则**以谢其夫。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狃于近,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陈和尚聚书狱中读之,凡十有八月。明年,斜烈病愈,诏提兵而西,入朝,哀宗怪其瘦甚,问:“卿宁以方城狱未决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以台谏复有言,不敢赦。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汝兄死,失吾一名将。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他,汝奋发立功名,国家得汝力,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悲动左右,不能出一言为谢。

 4。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以四百骑破八千众,三军之士踊跃思战,盖自军兴二十年始有此捷。奏功第一,手诏褒谕,授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一名动天下。忠孝一军,皆回纥、乃满、羌、浑及中原被俘避罪来归者,鸷狠凌突,号难制。陈和尚御之有方,坐作进退皆中程式,所过州邑常料所给外秋毫无犯,街曲间不复喧杂,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诸军倚以为重。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自刑徒不四五迁为御侮中郎将。副枢移剌蒲阿无持重之略,尝一夜驰二百里趋小利,军中莫敢谏止。陈和尚私谓同列曰:“副枢以大将军为剽略之事,今得生口三百,明得牛羊一二千,士卒死者则不复计。国家数年所积,一旦必为是人破除尽矣。”或以告蒲阿,一,置酒会诸将饮,酒行至陈和尚,蒲阿曰:“汝曾短长我,又谓国家兵力当由我尽坏,诚有否?”陈和尚饮毕,徐曰“有。”蒲阿见其无惧容,漫为好语云:“有过当面论,无后言也。”

 5。《赠镇南军节度使良佐碑》:天兴元年六月乙亥,尚书左丞臣蹊上故御侮中郎将陈和尚死节事,且言:“臣以使事至朔方,有为臣言者:‘中国百余年,唯养得一陈和尚耳。’乞褒赠如故事,以劝天下。”事闻,诏赠镇南军节度使。

 6。《金史》: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问其姓名,曰:“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大昌原之胜者我也,卫州之胜亦我也,倒回谷之胜亦我也。我死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时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大将义之,酹以马湩,祝曰:“好男子,他再生,当令我得之。”时年四十一。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塑像褒忠庙,勒石纪其忠烈。

 (本章完)  m.IGeXs.Com
上章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