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下章
第214章
另一人,金兀术的女婿,麾下大将纥石烈志宁,武力95,统帅92,智力74,政治80;

 纥石烈志宁是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胡塔安人。纥石烈是著名的女真部落,从五代祖韩赤以来,就世与皇室完颜氏通婚。志宁父撒八,海陵王时曾历任东平尹、开远军节度使等官。志宁的岳父完颜宗弼,是金代女真族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诸婿中,志宁最得宗弼的喜爱。

 熙宗时,志宁曾担任过护卫等官。海陵王时,志宁颇受信任,官职逐渐升迁,开始显头角。他官拜右宣徽使、汾军节度使、兵部尚书,改任左宣徽使、都点检,迁枢密副使、开封尹。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王南伐失利,完颜雍在东京(今辽宁辽)发动政变,即位称帝,是为金世宗。

 当时,志宁正担任北面副统,与都统白彦敬领兵镇契丹农牧民起义军。他们行至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闻世宗有异志,就密谋起兵进攻世宗。世宗即位后,派使者招降。白彦敬、志宁连杀其使者九人。世宗派完颜谋衍前来进攻。

 志宁本想率军抵抗,但“众不肯战”,不得已归降。世宗为稳定政局,对先朝重臣采取宽容政策。他对曾拥兵反对自己的志宁等人,非但不予治罪,反委以重任。这使志宁深为感动,决心不辜负世宗对自己的信任。他南征北战,功劳卓著,成为世宗时一员著名的战将。他的重要的军事活动,一是镇契丹农牧民起义,二是反击北进的宋兵,促成“隆兴和议”的达成。

 金朝统治的一百二十年间,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接连不断,而金中叶的契丹农牧民起义,则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次由撒八和窝斡领导的起义,是从反对海陵王签军开始的。正隆五年,海陵王为南侵宋朝,派牌印燥合等征发西北路(指西北路招讨司。治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约二里处)契丹丁壮从军。契丹人因西北路临近各游牧族,恐怕丁壮从军后,遭到邻族的侵掠,请求免征。燥合不敢回奏,继续督促起兵。契丹译史撒八和孛特补等愤起杀燥合与金朝招讨使完颜沃侧,夺取招讨司所贮存的兵甲三千副,举行起义,推都监老和尚为招讨使。

 西北路各族人民纷纷起而响应,起义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正隆六年五月,海陵王派右卫将军萧秃剌开赴西北路。六月,又派枢密使仆散忽土和西京留守萧怀忠领兵一万,与萧秃剌合兵前去镇起义军。萧秃剌被撒八军打败,退守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

 撒八见金朝大军将到,遂决定沿龙驹河(一名怯绿连河,即经今蒙古东部,注入内蒙古呼伦湖之克鲁伦河)西行,准备投奔西辽。仆散忽土、萧怀忠等追到河上,撒八已经去远,忽土等不及而还。海陵王闻讯大怒,坐仆散忽土、萧怀忠、萧秃剌逗留罪,将他们处死。

 接着,海陵王命纥石烈志宁为北面兵马副都统,与都统白彦敬等联合进军,追剿起义军。

 撒八率军西撤的路上,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分歧。撒八主张投奔西辽反金,而原居山前(今河北大清河以北、内长城以南地区)的契丹人都不愿意远行,主张回军去占领契丹人的故乡临潢。于是,六院节度使移剌窝斡和兵官陈家杀撒八,拘捕了老和尚与孛特补等。窝斡自任都元帅,领兵东还,回到临潢府东南的新罗察(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驻营。

 十月,金世宗在东京即位,改元大定。世宗临政,首要的事情就是要稳定政局,而镇契丹农牧民起义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世宗召集公卿百官议论镇事宜,太子少师熊祥主张招抚。世宗派契丹人移剌扎八前往招降。扎八见窝斡兵强马壮,决定归附起义军。窝斡领兵攻打临潢府,擒金总管移室懑。起义军发展到五万人。十二月,窝斡称皇帝,建年号“天正”

 在金军接连失利的情况下,大定二年(1162年)正月,世宗派右副元帅完颜谋衍率领各路军镇起义军。完颜谋衍屯军懿州庆云县(今辽宁康平东南齐家屯),奏请朝廷增兵护送粮饷。世宗命南征北回的士兵前往护送。窝斡自泰州(治今吉林洮南东)往攻济州(今吉林农安),企图邀劫金朝粮运。

 完颜谋衍合兵一万三千人,轻骑追击起义军。纥石烈志宁当时任临海节度使,都统右翼军。此时,契丹起义军将领虬者和弟孛迭等叛变降金。虬者向完颜谋衍献计:出兵攻掠起义军辎重,待起义军还救时加以歼灭。四月初,完颜谋衍依计进攻,窝斡还军自救。在长泊(今吉林乾安、农安之间)遭到金军徒单克宁部袭击。金万户完颜襄又从起义军背后袭击,起义军败退。

 完颜谋衍纵兵劫掠,不敢追击。窝斡率军西走,到临湟西南霜菘河(今辽宁开原境内马鬃河)。渡河后,毁坏渡口。纥石烈志宁率军赶至河岸,设疑兵,与义军隔岸对峙。又命夹谷清臣、徒单海罗两万户于下游渡河。渡河后刚要用饭,起义军掩至,志宁急忙整军战。

 起义军从南面山岗上飞驰而下,三次冲入金军阵地。志宁力战,中左臂,仍沉着指挥作战。起义军据上风纵火,在烟雾中猛击金军。金军将士在风烟中皆植立如痴,不辩东西。起义军胜利在望。不料风止,志宁指挥反击,起义军大败。徒单克宁部继续追击,渡过溪涧后,起义军返回袭击金军,金军败退到涧北。窝斡率军西走,谋衍不复追赶,驻军于桓州白泊(今内蒙多轮西南)。

 窝斡攻懿州(治今辽宁省新县塔子营村)不克,又转攻川州(治今辽宁省北票东北城子古城),向山西进军。北京守军不敢出战。起义军逐渐迫近中都(今北京市)。

 五月,金世宗见金军作战不胜,下诏切责,将完颜谋衍、完颜福寿召还中都,解除兵权。又以纥石烈志宁为元帅右监军,封定国公。起运中都弓一万五千张、箭一百五十万支去懿州。六月,命仆撒忠义为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帅,负责诸路金军指挥,“出内府金银十万两佐军用”(《金史》卷113)。从此,金王朝加强了对起义军的镇压力量,纥石烈志宁也成为主要的军事统帅。

 窝斡率起义军西走花道(今内蒙赤峰东南),与仆撒忠义相遇。当时,起义军“众尚十万”,力量仍很强大。两军夹河为阵,起义军渡河,以四万人先攻金军左翼。金军“颇失利”此时,志宁正率军在起义军后面追击。起义军不敢恋战,遂自花道往西转移。

 由于长期作战,金军已人马疲弱,不堪作战。起义军西走,诸将皆停止追击,以休整军队。这时,志宁俘获起义军侯人,尽知其虚实。原来,花道之战后,窝斡在指挥上出现了错误。他分起义军精锐以自随,以老弱兵等保护老小和辎重,分道转移,约定在山后(今山西、河北两省内外长城之间地区)会齐,从而分散了兵力,给金军造成了可乘之机。志宁主张追击起义军,攻劫起义军辎重,得到忠义的赞同,二人遂率军紧追不舍。金军过移马岭,进及袅岭西陷泉(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与窝斡军再次相遇。

 金军“先据南岗,…作偃月阵,步军居中,骑兵据其两端”(《金史》卷133)。起义军不知金军虚实,出击不利,大败。窝斡弟六院司大王袅被擒。“斡窝母徐辇举营由落括岗西去,志宁追及之,尽获其辎重,俘五万余人,杂畜不可胜计”陷泉之战是契丹起义军与金军最大的一次战役,起义军遭到了巨大损失。

 陷泉之战后,窝斡收集散兵一万余人,转入奚族居地,在那里又补充一些奚兵,继续坚持斗争。八月,世宗命元帅右都监完颜思敬率所部兵进入奚地,与主力军会合追讨。

 起义军处境更加困难,“降者甚众”(《金史》;卷133),”其余多疾疫而死”(同上)金军”追之益急”(同上),窝斡北走沙陀。

 纥石烈志宁曾俘获起义军将领稍合住,但释而不杀,又把他放回起义军,要他伺机擒捕窝斡,许给官赏。稍合住回到起义军后,隐瞒自己被俘投敌真相,并在起义军将领中挑拨离间,涣散军心。当时,起义军屡败,内稍合住的挑拨,使起义军更加人心涣散。

 九月初,稍合住与另一将领神独斡擒窝斡,到金军完颜思敬部投降。十二天后,窝斡被押送到中都,壮烈牺牲。

 窝斡牺牲,使契丹起义军遭到严重挫折,金军乘势进攻。起义军的枢密使逐斡、都元帅丑哥等三十余人相继战败被俘。纥石烈志宁又追击起义军余部至燕子城(今河北张北),起义军最后失败。

 在镇契丹农牧民大起义的过程中,纥石烈志宁多谋善战,对金朝统治竭尽忠诚,效尽了犬马之劳。班师回朝后,世宗命他为左副元帅,赐以玉带,给予很高奖赏。

 金、宋自“绍兴和议”后,双方维持和平局面近二十年。直到海陵王统治时,才重新爆发了战争。正隆六年九年,海陵王不听劝阻,率军南征。这场冒险战争,化了金朝内部的各种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海陵王本人,也在扬州政变中被部下杀死。侵宋金军北还,宋军乘机收复了两淮失地。

 金世宗即位后,金、宋双方仍处于战争状态。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自己的统治,金世宗审时度势,确定了与南宋议和的方针。即位之初,金世宗便着手创造和南宋议和的条件。大定元年十二月,金世宗“以元帅左监军高忠建等为报谕宋国使”(《金史·世宗上》)“以罢兵、归正隆所侵地,报谕宋国”(《金史·聘表中》。

 但是,宋孝宗即位后,对议和不抱积极态度,却任用抵抗派,积极准备北伐。在这种情况下,金世宗决定采取以武力和的方针。大定二年十月,志宁镇契丹农牧民起义之后,即被任命为左副元帅,派往宋金战场。十一月,世宗命左丞相仆散忠义以丞相总戎事,居南京(今河南开封),节制诸军。志宁驻军睢(今河南商丘市南),直接指挥作战,忠实执行了金世宗的作战方针。

 志宁至睢指挥伐宋,派完颜王祥取蔡州(今河南汝)、完颜襄攻颍州(今安徽颍)。又奉仆散忠义命,移牒宋枢密使张浚说,“可还所侵本朝内地,各守自来画定疆界,凡事一依皇统以来旧约,帅府亦当解严。如必抗衡,请会兵相见同时,请朝廷以大兵屯驻盱眙(今江苏盱眙)、濠州(今安徽凤)、庐州(今安徽合肥)等地备战。

 大定三年五月,张浚命李显忠(原名世辅)、邵宏渊领兵攻占灵壁(今安徽灵壁)、虹县(今安徽泗县),进而占领宿州(今安徽宿县北)。

 志宁率兵一万人,由睢出发,反攻宿州。他对此次用兵颇有信心,上奏世宗说:“此役不烦圣虑,臣但恐世辅遁去耳。”五月十二,志宁率军至宿州。

 为打赢这次战役,志宁作了周密的部署。他在州西遍布旌旗,设为疑兵;自领大兵驻兵州南,别以三猛安兵驻州南。李显忠望见州西旌旗蔽野,果然认为金军主力在州西,认为东南兵少不足为虑,决定先进击州西金军右翼。万户夹谷清臣率先锋军出击,宋兵败退,金军追杀至城下。

 次,宋军全军出战。志宁率全军力战,将宋军杀得大败。李显忠连夜率军撤退。金军一直追到符离(今安徽宿县北)。“宋师大溃,赴水死者不可胜计。金人乘胜斩首四千余级,获甲三万。于是宋之军资殆尽。。”(《续资治通鉴》;卷138;孝宗隆兴元年五月甲寅)捷报传来,金世宗十分高兴,下诏给志宁说:”卿虽年少,前征契丹战功居最,今复破大敌,朕甚嘉之。”

 “符离之溃”对宋孝宗的图恢复是个沉重的打击。在投降派的压力下,宋孝宗派使臣向金求和。在求和过程中,双方各陈武力,讨价还价。为了使南宋能够接受和议,金世宗下诏仆散忠义说:“若宋人归疆,岁币如昔,可免奉表称臣,许世为侄国。”

 (《金史·仆散忠义传》条件比绍兴和议时降低了些。同时,为了使南宋就范,金朝继续使用武力和。仆散忠义把大军移至江淮,派志宁率偏师渡淮。志宁渡过淮河,攻取宋盱眙、濠州、庐州等地。南宋在接连失败的情况下,被迫同意金提出的议和条件。

 大定五年正月,双方议定南宋割让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旧海州)、泗州(今安徽泗县)、唐州(今河南唐河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及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两州给金朝。宋对金称侄皇帝,不再称臣。每年向金贡献银、绢二十万两匹。这一年恰是宋孝宗隆兴二年,故史称“隆兴和议”

 “隆兴和议”以后,金宋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大的战争。金世宗在打了胜仗之后,力主和议,为金宋双方赢得了几十年的安定时间,促进了南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金世宗此举是值得肯定的。志宁忠实地执行了金世宗的作战方针,对和议的签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纥石烈志宁作为金世宗时的一员名将,参与了金世宗统治初期的一系列重要的军事活动,由于战功卓著,颇受金世宗的赏识。大定五年,仆散忠义回到中都,纥石烈志宁受命驻兵南京,进拜平章政事,位列宰相。大定六年,还中都,又任为枢密使。大定七年,皇太子生日,金世宗大宴群臣于东宫。

 纥石烈志宁举杯祝寿。金世宗大喜,对皇太子说:“天下无事,吾父子今相乐,皆此人力也。”大定九年,进拜左丞相;大定十一年,进封金源郡王。

 大定十二年,纥石烈志宁病死。金世宗亲自致祭,赙银一千五百两、重彩五十端、绢五百匹,为他办理葬事,并赐谥号武定。大定十五年,图像衍庆宫。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配享金世宗庙廷。

 (本章完)  M.igExS.cOM
上章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