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下章
第176章 百万大军战狄道,陇西捷
“爆表第一人,三国曹魏后期名将邓艾,武力84,统帅98,智力90,政治81;植入身份齐国前将军,目前担任南皮城燕齐联军副统帅。”

 “就是成语期期艾艾里面的那个邓艾?”蒙茜问。

 “对头。”扶苏赞赏的捋了捋蒙茜的秀发:“世说新语·言语篇》中记载: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参加司马昭的聚会,交谈时,他又开始“艾…艾…”司马昭就跟他开玩笑:“你老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也不示弱,说:“凤兮凤兮,难道不是一个凤?””

 邓艾字士载,义(今河南新野)人。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他被推崇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爆表第二人,元末明初陈友谅麾下头号猛将张定边,武力102,统帅94,智力80,政治73;当前植入身份齐国裨将军,正在南皮城担任燕齐联军的先锋大将。”

 “哎呦不错哦,这齐国一下子多了两个人才,一将一帅都是华夏历史当中的顶尖人才,可以的,运气不错。”扶苏不由感慨道。

 “老公,这张定边是谁,我咋没听过?”

 “张定边(1318—1417),沔人,元末第一猛将,若论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张定边原籍湖北沔州湖弦口,出身渔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拳艺,擅岐黄。

 为人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从陈友谅起义,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攻无不克。”

 “这么厉害怎么都没人知道?”

 “因为他跟错人了。”扶苏的回答很简单,历史都由胜利者书写,有时候选对领导真的很重要,因为他一旦搞出问题不但自己倒霉,就连手下人也会跟着一起完蛋。

 你说投降吧后世史书骂你是软骨头,你说守节吧,好的,那么历史永远不会记住你的名字,安心归隐吧。

 “那他结局是什么?”

 “陈友谅死了以后,陈汉朝廷群龙无首,起义失败。张定边不愿意做朱元璋的降将,遂于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

 “当和尚了?”

 “是的。”扶苏点点头:“小凤,下一个。”

 “爆表第三人,唐初明相杜如晦,武力66,统帅85,智力99,政治97;植入身份晋国国相,目前作为李世民手下头号军师随军出征巨鹿,抵御三族联军。”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

 杜如晦早年曾在隋朝任滏尉。隋朝末年,成为秦王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

 李世民建立文学馆时,用杜如晦为从事中郎,为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时,杜如晦与房玄龄参与策划,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即位后,杜如晦获封蔡国公,累迁尚书仆,与房玄龄同心辅政,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二人因此被称为“房谋杜断”

 后世将杜如晦与房玄龄作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贞观四年(630年),杜如晦病逝,年四十六。追赠司空、蔡国公,谥号“成”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于凌烟阁,位列第三。

 后世非常著名的两个成语一个叫房谋杜断,另一个叫刀笔小吏,这两个都是源于杜如晦。

 第一个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同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房玄龄擅长给李世民出主意,但是同一个问题,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采用哪个好,于是这时候杜如晦将房玄龄的主意加以分析,选出一个最适用的办法,让李世民采用。

 房玄龄帮李世民出主意,杜如晦帮李世民拿定主意,所以称为“房谋杜断”二人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辅佐李世民处理朝政。时人论及良相时,首推房玄龄与杜如晦。

 第二个刀笔之吏: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对帐下官属进行论功行赏,文官里,杜如晦与房玄龄功居第一。

 封赏完毕之后,李世民觉得按照功劳的大小进行封赏,估计不会完全妥当,于是便问诸将谁有意见。

 淮安王李神通对李世民说:“当初我们举义兵的时候,是我率领兵马先到的。房玄龄、杜如晦不过是刀笔之吏,把他们的功劳放在首位,我不服。”

 李世民说:“刚刚起兵的时候,人们各怀异心,你虽然率领兵马前来响应,但是不曾上阵杀敌过,在窦建德南侵与征讨刘黑闼的战斗中,你都立有功劳。今天论功行赏,房玄龄与杜如晦有运筹帷幄、安邦定国的功劳,可以比于汉朝的萧何,虽然不是通过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但是他们指挥全军获取最终的胜利,所以功居第一。叔父你虽然是皇亲国戚,但在论功行赏上,我不能有所偏颇,滥加赏赐。”

 李神通是李世民的叔父,俩人关系向来比较亲近,李世民降所有宗室郡王为县公时,只有李神通的爵位保持不变,丘师利等居功自傲的武将们见到李神通都没有得到过多的赏赐,于是都觉得自己没什么好申诉的了。

 扶苏知道现在李世民麾下最缺的就是文臣谋士,现在这杜如晦一过去他算是发了财了,十足的雪中送炭。

 “最后一个是谁?”

 “爆表第四人,隋唐第二好汉宇文成都,武力104,统帅92,智力73,政治71,植入身份曹麾下大将,目前正随军出城。”

 “靠——”扶苏郁闷了,这么厉害的一员猛将就这么归曹****?好儿亏啊。扶苏此时有点后悔自己非要召唤文臣给他们送人才了,实在是太亏了这下子。

 (本章完)  m.IGexS.Com
上章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