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木兰无长兄 下章
第12章 谈论木兰
虞城,游府。

 游可给崔家十二郎端上一杯清水,但笑不语。

 “你莫介意,我这没有好茶饼,只能奉上一杯清水。”

 对于这些名门之后、士族高门来说,若是没有好的茶饼,还不如只饮清水。这崔家联姻的皆是北方最鼎盛的士族,和游可这种从小贫寒的游氏旁支完全不同。

 游可若不是意外得到了族伯游氏伯度公的青睐,怕是还在乡间耕读,断不会到这虞城来做一县令。

 游可看着崔琳苦笑着接过清水,却未饮一口,微微意外。

 “京中局势已经不好到这种地步了吗?”

 竟让这位崔家最洒的十二郎愁到寝食难安的地步?

 这位崔琳,正是当今大魏司徒崔浩之孙,和他祖父一样,他也是崔家第三代里最让人惊的神童。

 司徒崔浩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百家之言,无不涉及,研经义,时人莫及。而他历经三代,辅佐三位拓跋氏首领,可谓是汉人朝臣中的领袖,深受魏帝拓跋焘(拖把掏)的爱重。

 “我祖父一心想要恢复魏晋九品的制度,让所有人按照汉家的那一套来,再将世间的氏族定个高下。此一举动就足以得罪完所有鲜卑的氏族贵胄。再加上他与寇天师一起劝服陛下废佛,竟…”

 崔琳疲惫的叹了口气。

 “他年纪大了,谋策之力再无年轻时那般缜密,而且陛下也不是以前的那个陛下。如今北方已定,四海靖平,这位陛下越发喜怒无常了…”

 “怀瑾,慎言!”游可吓了一跳。

 他这位友人平里虽有狂士之态,却从不妄论朝政的。

 游可久在虞城,却也经常和京中的堂伯通信,自然知道笃信道教的崔浩与天师寇谦之一意劝服天子崇道废佛,结果做过了火,天子一怒之下焚烧寺院,捣毁佛像,杀僧之多,以至于“一境之内,无复沙门”的事情。

 鲜卑贵族有不少是信佛的,崔浩这样做,已经给自己埋下了祸端。

 不过他只是个小小的县令,所以崔琳说,他也只能听。听到过火的,不免安抚劝说几句。

 “怀瑾,若是局势这般紧张,你便应该劝服你祖父早致仕才是。如今他也六十有余,陛下却正当壮年,此时急勇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谈何容易,北方高门以我祖父马首是瞻,我祖父又岂是那种急勇退之人?他不难而上就不错了。”崔琳摆摆手“罢罢罢,不提这些烦人的事情。我今来,是为了你们虞城境内那位女将军,花木兰。”

 花木兰?

 游可脑中浮现了那个身着鲜卑裘衣,神色冷淡的高大女子。

 “怎么,看你神色,你已经见过花氏了?”崔琳好奇地一探首“我记得你不爱凑热闹,怎么,莫非你还去了营郭乡不成?”

 虞城离下辖的营郭乡还有一天左右的路,是以他才有这么一说。

 在他想来,卸甲归田的花木兰,如今应该过的是男耕女织的日子,是不会来虞城的。那也就只有这一个理由让游可见过花木兰了。

 “你莫要用‘花氏’来称呼花将军。”游可莫名其妙的打了个寒颤,听着这个称呼异常的觉得刺耳。

 在他印象中,那个身高七尺的奇女子和千娇百媚的“花氏”根本对不上号。

 她根本就不该是什么“氏”她就是她自己,有名有姓的花木兰。

 崔琳起了兴趣,正襟危坐,等着席后的游可说出这其中的原委。

 游可见好友起了兴趣,知道若不说清楚这几没什么清净日子可过,便说起前阵子自己的见闻。

 “有一,我在衙中理事,忽有一差吏前来报讯,说是刘家集发生命案,案情复杂,且牵扯到鲜卑一族的大人,所以我…”

 游可回忆起那天,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

 他少时家贫,寡母守着家中田地,将他辛苦拉扯大。游可幼时定有一门亲事,在他十二岁那边,因他家贫又无前程可言,女方家遂派人来退了亲。

 此后他对世间所谓的“闺秀”再无好感,一心发奋读书,终于在族中高官长辈考验族中学问时得了青眼,被带入京中学习,更认识了好友崔琳。

 游可自认眼界奇高,寡母去后更是无心于女人身上,但因他是一地父母官,这各女子见的也不少,像是花木兰这般奇特的,还从未见过。

 他对着好友,将当时到了案发现场,如何见一鲜卑男子在查验尸体,那鲜卑男子见他来,如何分析此案是自杀而非他杀,又如何指引着仵作查看伤口,皂隶寻找证据…

 他那时听闻头人说这个男人竟是虎威将军花木兰时,靠咬住自己的舌尖吃痛,才没有当众失态。

 而后花木兰如何面对刘家儿女,如何随乡人升堂作证云云,他也和好友一一说个分明。

 花木兰的传说响彻平城之时,崔琳正在外游历,是以没有见过这位“名人”但他知道上至北方士族,下至各地的百姓,对这位花木兰都是称赞不已。

 口碑好成这样,就颇为不易了。

 “如你所说,这花木兰回到乡中,竟是依旧身着男装东奔西走不成?”这和崔琳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你没见过花木兰,所以才会这般诧异…”游可微微顿了下,又换了种说法。“应该说,你站在她身边,根本就不会考虑她是男是女。”

 “哦?”崔琳跪坐的有些无聊,放松的侧卧在席上,意外道:“莫非这位花木兰将军,竟是个长相雌雄莫辨之人不成?”

 “非也非也。那位将军,根本就是不可由别界定之人。”

 游可看着好友惫懒的样子,有些失笑。“这世上有些人,只是站在那里,你便知道她完全与众不同。此时,你便不会关心她是男是女,是什么身份,哪里人士,出身几何,而只是单纯的想和这个‘人’认识而已。”

 “我见到的花木兰,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这么说,希之兄已经和她结为莫逆了?”崔琳谑笑起来。

 “这便是我的可惜之处。”

 游可叹了口长气。

 “为了表示我的公允,以及并非偏倚鲜卑人的立场,我并未和她过多接触,甚至除了她分析那死者的死因以外,连话都没有说上几句。实在是让人扼腕啊。”

 “话说回来,你找花木兰做什么?无论怎么看,她都不像是和崔家有所集之人。”游可有些担心花木兰。

 一和这些权贵之家沾染上,想要如现在这般自在,便是极难了。

 “我来劝花木兰去太子身边,借以劝谏益暴躁的陛下。”

 “什么?”游可一下子站起身来。

 “陛下曾有意让花木兰当太子殿下的‘保母’,被花木兰拒绝了。而后陛下又以花木兰‘无癸水不可以血脉维系两族之好’为由拒绝了人的联姻之请,可见陛下对花木兰的感情不同于一般。”崔琳看着游可惊呆了的表情,

 “怎么,你竟不知?”

 便是柔然,鲜卑人厌恶柔然人,认为其智力低下,是一群不会思考的虫子,便以虫行的形态代替了“柔然”以谐音“”称呼他们。

 而“保母”绝非什么保姆佣人之,而是源自于拓跋氏“子贵母死”的制度。

 在鲜卑,女子地位尊崇,强族之间互相联姻后,母族便可经常干预部族之事,更屡有丧夫的女人带着丈夫的全部身家人马归于娘家的事情。

 后来拓跋氏建国后,便订立了“子贵母死”的制度。既皇子一旦被立为储君,其生母必须赐死。

 生母既死,就要有其他女人代为照顾太子,有时候是没有生下皇子的皇后,有时候就是皇帝亲自选择的信任之人。

 所谓“保母”就是“保护太子的代母”这个女人必须身份不高,才智过人,更必须得忠于大魏皇室。

 如今的魏帝拓跋焘继位时,便力排众议,封了自己的“保母”窦氏为“保太后”人称窦太后。这位罪奴身份入宫的太后一生得享荣耀厚待,又在太子生母死后继续抚养现今的太子拓跋晃。只是很可惜的是,她在两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她去世时,拓跋焘将她风光大葬,并且上了谥号“惠太后”建碑立庙,年年祭祀。

 她去世的第二年,正是天子亲征山之北,大败柔然,在军中论功行赏,册封花木兰尚书郎的那一年。

 窦太后一去,太子拓跋晃没了生母,这保母的人选应该是一直无子的赫连皇后。但赫连皇后乃是被灭国的夏国皇室公主,而灭了夏国的,正是她如今的丈夫拓跋焘。

 就凭这一点,满朝文武反对赫连皇后成为太子的保母。

 其实花木兰当时若是愿意接受太子的“保母”一职,也许并非什么不好的决定。

 至少拓跋焘对她的欣赏,是个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

 年幼的太子一直都在魏帝亲征的时候监国,并未有过什么像样的武勋,这在以军功为重的鲜卑人中是极其不利的。

 有一位在军中有着“虎威”之称的保母,可谓是相得益彰。

 但这时候就没有那么多也许。花木兰辞却了所有好意,装着足以一辈子不愁吃喝的赏赐,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花木兰既然拒绝了,想来就不会再妥协了。更何况,也不是她想去做保母就能去做的。”游可不相信那样一个女人会乐意与一辈子在宫里带孩子。

 “我问你,花木兰在乡里过的可好?”崔琳坐起了身子,支着下巴问他。

 游可默然不语。

 乡间四处弥漫的各种奇怪传言,他并不是没有听过的。甚至如他,在未见花木兰之前,脑海里首先勾勒出的也是“虎背熊肤黑貌丑”的女人。

 这到底算不算过的好,他不知。

 他并没有处在花木兰的位置,也没有过花木兰的经历,甚至于因为他是男人,所以他对花木兰此刻会是什么想法也不得而知。

 也许她对此是完全不以为意的。

 所以他无法回答。

 “这种其实陛下手下的‘白鹭’一直奉命关注着花木兰。”

 崔琳抛出一个更让人惊讶的消息。

 “如果我没猜错,独孤家是笨蛋四郎和陛下宿卫中头脑简单的那群家伙,应该被陛下派去的人煽动的热血上头…”

 “跑去给花木兰撑了。”  m.IgeXs.Com
上章 木兰无长兄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