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果 下章
第一千九十章 黄泉路近心存忧
叹息之后,李坤看了看周围的诸多御医,摆摆手道:“你们都先出去吧。”

 这御医听得此言,却不敢随意遵从,他们这时候听了皇帝的话出去,如果突然之间李坤的病情恶化,发生了什么意外,那可都是他们的责任了,如何能够疏忽?

 为首的太医就道:“还请陛下…”

 这话没有说完,就被李坤打断道:“朕的身子,自己知道,至少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李坤的话,当然没有多少说服力,但一再坚持,那些个御医终究还是拗不过的,但也不敢走远,就在殿外的开间等候——

 这些御医也都看出来,皇帝其实是有话要说,不方便让他们听到罢了,想来这话也不会说上多久,等上一会就能进去了。

 待得御医们退了出去,李坤深一口气了,平息了一下心神,随后打起精神,之前说的几句话,耗费了他不小的精力,自是要休息一下,回回神。

 那魏公公则是静候在旁,同时目光一扫,视线扫过不远处立于角落的小黄门和侍卫。

 这个时候,李坤再次开口道:“我真正担心的,其实是太子的子。”

 魏公公听得此言,并未言语,而是微微低头,他知道皇帝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时候提起此事,绝不是单纯的感慨,而是有着托付后事的意思。

 面对这种情况,魏公公只要静听即可,不需要多言,真正要做的,是在今后的日子里,将之施行。

 “我这毛病,大伴你也是知道的,源、根本还是几年以前的那件事。即便还,但寿元有限,随时都有陨落之险,所以平时对太子也就有诸多期望,甚至将许多不该他在那个年龄知道的事情,也在试着教授给他…”

 李坤后面的话,其实魏公公并不陌生,因为其中的很多事情,他都算得上是见证人。

 那话中的意思,魏公公同样明白缘由。关键的原因,还在于皇帝生恐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就要命归黄泉,怕来不及将为君之道的一些技巧与道理,传授给太子,便提前了这个过程。

 不要以为生在皇家,然后接掌了皇位,就能顺顺利利的成为皇帝,然后平衡官吏、势力,这其实是一个对个人技术要求很高的职业。

 远的不说。就说大瑞之前的大齐,就有许多少年、乃至幼年登位的皇帝。

 这种皇帝本身不具有执行权力的能力,自然需要旁人代为执掌,而且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无人敢真正训斥与教训,无疑就使得其人有着肆无忌惮的子,成长起来后,很难成为明君。

 更不要说。还有那佞献媚之徒的存在,刻意或者无意识的将幼年皇帝,给引导的走向歧路。为所为。

 不要说是幼年的皇帝,就连那意外得到皇帝位置的成年人,有时候也很难把持得住,又或者真正执掌。

 还是前朝的例子,就有那意外得到皇位的藩王、亲王,也有心要做一个好皇帝,奈何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皇家权术、技巧的人,很难真正驾驭得了皇位——

 “朕在踏上皇位之前,以为这皇帝乃是要治理天下,为万民谋福祉,为万世开太平,但真正坐上了这个位置,才明白,这治理天下不是皇帝的本职,约束、平衡与治理官吏,才是每天要面对的事情,其他的一切,其实都是此事的延伸…”

 耳中听着这些,魏公公却不敢话,甚至渐渐将头低了下去,因为他心里清楚,这些事情并不是他能知道的,皇帝之所以说,除了信任的原因外,还是想要找人倾诉,同时想让魏公公将这些话记下来,后点醒、提示下一任皇帝。

 “而且,很多事情,想要做成,并不是一蹴而就,更无法勇猛进,反而要迂回、曲折,在各方的妥协中前进,朕刚登基的时候,看着那些因循守旧的大臣,觉得他们太过保守,但后来才明白,这些大臣或许也有私心,但也并非对大瑞漠不关心,这里面的度,着实难以把握。”

 说着说着,李坤的眼神略有离,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

 “可惜,当时并不了解,一意支持新,如今却是让大瑞陷入了争之中,即便有朕在其中平衡,异论相搅,但终究是留下了隐患,这些也不知太子能否明白。”

 他微微叹气,然后笑道:“为君者当仲裁百官,而非被百官之言牵着鼻子去走,朕刚登基的时候,重德行胜过才干,但这为官毕竟不是为学,有的时候私德不应作为主要考量,更不应一人私德败坏,就拿那张厚来说,其人虽然风评不佳,但为官做事比许多清廉之官却要更胜一筹,况且这样的人更容易掌控,因为他们心中有着畏惧。”

 想到这里,李坤话锋一转:“这些话,我也前前后后,或多或少的给太子说过,但他却没能明白深意,只是知晓了皮,而且于表面,看不清实质。”

 他看着魏公公,道:“前两年,我曾经对他说过,邱卿其人,志不在官场,但亦不该怠慢,当时时在意,是指望后邱卿为太子之臂膀,大为倚仗,让他不可太过依赖,却没有料到,他被人稍加挑拨,就生出要敲打邱卿的念头来了,这邱卿是他一个孩童就能敲打的么?就算是朕,也只能以恩情待之,可他倒好,只是看了表面…”

 说到这里,李坤心中有气,语气不知不觉就重了许多。

 听到这里,魏公公却要表态了:“太子如今已经有所变化,如今更是对邱尚书礼遇有加,很是推崇。”

 “哼!”李坤却忍不住冷哼一声“他自然是要推崇的,他做的那些事情,以为能瞒过谁?想要让邱卿出丑,结果找的那些人,连邱卿的弟子都远远不如,最后连自己都被说的哑口无言,然后心悦诚服,只是前倨后恭,这样的人,邱卿如何能轻易原谅,现在是朕还在,若是朕不在了,这朝廷再也无法维系与邱卿的人情,那时他挂冠而去,一心为学,就是我大瑞天大的损失!”

 越说,李坤越是来气,看得魏公公心惊胆战,有心要提醒,但李坤哪里不知,摆摆手止住其人,道:“大伴,刚才太医的话,你也都听到了,朕的这条性命,不知何时便要归去,朕自问无愧于祖宗了,但唯一担心的就是死后的事情,这些话今不说,说不定后就没有机会说了。”

 听闻此言,魏公公越发悲伤,却也知此言不假,如今李坤的身子太弱,就连让武修之人给他过渡元气,用以强身健体、续命,都不可为,反而有可能刺其最后一点潜能,成就油尽灯枯、回光返照之相。

 这和当初不同,当初李坤魂归天外,魏公公与另外的武修高手,以气血补充,维持的是尸体的生机和活力,那人魂不在,就是死了,已经是最坏的情况了,当然不用考虑许多,但现在故技重施,就是害人了。

 好在李坤随后息几息,将那气息理顺后,面色好转,就问道:“大伴,你可知道邱卿最近提的以战养战之策?”

 魏公公点头道:“老奴知道,是南洋那边有人屠戮中土苗裔,当地的土王派人过来求援,邱尚书力主出兵,劫南洋土人之粮,供养天朝大军,为后平定屋脊之地做好准备!只是朝中大臣认为此举有违圣人教化,大为反对。”

 “他力主出兵是假,想要借机扩大水军是真,这话他从前也给朕说过几次,甚至还特地拿了几张图纸,上面尽数都是造船之法,但朕却没有准,大伴可知为何?”

 “老奴不知。”魏公公岂会不知,只是有些事情不能由他来说。

 李坤微微一笑,道:“半年前,马老相国病重,然后请辞了宰辅之位,那位置当时朕曾想让邱卿来坐,后来却让给了岑帛,就是考虑到朕命不久矣,将这样的机会留给太子,同样的,这扩大水军的事情,也要由他来做,朕本来还担心他心有抵触,但如今却对邱卿之学推崇备至,想来后邱卿之议,他应会遵从些许时。”

 听到这里,魏公公又要再说,却还是被李坤抬手阻止:“你不用替他分辨,太子的子我岂能不知,耳子软得很,被人一说,很容易就会让念头有变,所以对邱卿不会永远遵从,等他心起他念之时,也就是邱卿辞官之了,可惜啊。”

 魏公公忍不住就劝道:“以邱尚书之才学,就算只留朝堂十年,也足以造福天下了。”

 李坤摇头道:“朕自然知道,朕担心的不是朝堂留不住邱卿,而是邱卿归于田园之后,专心为学,那知行之道传天下之时,怕是朝廷再也难以掌控了。”

 言语之中,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暮气。

 魏公公则是一惊,随即摇了摇头,明白了皇帝之心,只可惜若是皇帝还能再活些年头,或许还有办法,可现在…

 …

 翌,朝阳初升。

 太子李炎就带着几名随从,匆匆出宫,去往城郊的一处占地不小的院落。

 ps: 感谢“曲尽源”、“风逸酱”、“为我未见”的打赏!

 感谢“绯剑域”、“书v龙”投出的月票!  m.IgeXs.Com
上章 道果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