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首席御医 下章
第九十三章 无辜的雀儿
 那黑漆漆的铁塔,一瞬间便填满了小芸的视野。

 她心头的那头小鹿,仿佛被鞭子狠狠的打了一通,尽管吃痛,但那种感觉却让她有种冲动的快

 呼吸局促到极点,如同停止了一般。

 她痴痴怔怔的盯着那令人恐惧之物,强烈的躁热感从心底深处涌而出。

 不知看了许久,她光滑粉的脖颈微动,似是咽了一口香沫。

 然后,她颤抖着伸出纤纤素手,向着那巍然而立的铁塔缓缓移去。

 指尖触及的一刻,小芸的心头砰的一声剧跳。

 那剧烈的冲击,催动着血气涌向头脑,瞬间便令她陷入了痴之中。

 仿佛内心中残存的所谓理智,都在那一瞬间化为乌有一般,她只犹豫了片刻,便情不自的伸出双手,温柔的捧着那可爱又可恨之物,如痴如醉的爱抚起来。

 石韦还在装睡,鼾声依旧如雷。

 尽管小芸的爱抚,已令他血脉贲张,一腔的烈火几难控制。

 但他却强行的压制,不动声的由小芸折腾,那般诡异的感觉,更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光滑的藤枝绕着参天树干,蛇儿一般上下的游移,只搅动着那参天大树难以自恃。

 不知过了多久,伴随着一声雄的低哼,淋漓的甘泉涌而出。

 此时的小芸,已是神色离,如仙如醉。

 正自痴中的她,冷不防羞红的脸畔,尽被那甘泉所溅。

 那暖暖的泉水,润了她的肌肤和发丝,也让她的神智在这一刻开始恢复。

 从痴离的小芸,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何等丑事。

 小芸的神色间顿慌张,忙抬头看了一眼石韦,见他依旧鼾睡如常时,方才松了一口气。

 她便想若是石韦被惊醒,看到自己这般样子,自己无地自容之下,还不得羞愧死。

 于是她便手忙脚的为石韦擦拭干身子,为他轻轻的盖上了一层被子,然后她才慌慌张张的退出了门外。

 当房门吱呀呀的关上时,石韦睁开了眼睛。

 看着那窗户渐远的人影,石韦微微而笑,然后翻了一个身,惬意的真正睡去。

 离开石韦房的小芸,心如麻,一脸慌张的想回房休息。

 只是,拐过一道弯的时候,却差点与一人撞上。

 那人,正是小周后。

 “娘娘,你怎么起来了?”小芸做贼心虚,神情愈发的不自然。

 小周后道:“我怕石大人他受凉,所以才起来看看。”

 小芸忙道:“奴婢方才已经把干衣服给石大人送去,石大人说是困了,眼下怕已睡下了。”

 她这是生怕小周后进入石韦房中之后,看到那澡盆,闻到那油的味道,会猜疑到什么。

 听得如此,小周后点了点头,说道:“既然石大人已睡去,那我就不去扰他了,小芸,你也早点歇了吧。”

 “嗯。”小芸应了一声,趁势走人,想要从小周后跟前逃离。

 就在她从小周后身边擦身而过的时候,小周后却忽然拉住了她,指着她的鬓角奇道:“小芸,你头上沾的是什么东西?”

 小芸愣了一下,本能的伸手一摸,低头看时,却发现手指间是一缕粘乎乎的体。…,

 愣怔了一下,她的脸色陡然间涌起阵阵羞红。

 “都是被他害的,我竟是躲之不及,这可羞也羞死了…”

 小芸心中只觉难堪之极,嘴上却忙强作镇定,装着抱怨道:“定是沾了雀儿的屎,真真是可恶,改天我定叫人捅了它们的窝去。”

 情急之中,小芸把“罪魁祸首”推给了无辜的雀儿。

 小周后可不是那般未经人一听无知少女,小芸生恐多留片刻,非得给她看出端倪来,便借口回屋洗盥,忙不迭的离了去。

 小周后看着小芸远去的背影,原本从容平静的神情,这时才长松了一口气。

 她按着口,喃喃道:“今天真真是喝得太多,做了那等荒唐事,还好这丫头识趣没再提起,若不然真也羞死人了…”

 夜雨霖霖,敲击着屋瓦叮咚作响。

 小周后抬起头来,看着从屋檐垂下的一雨线,恍惚间又回想起了先前石亭的荒唐之事。

 低眉浅笑间,脸畔不觉又现出了那深深的酒窝。

 …

 那一夜石韦倒是睡得很舒服,次醒来,差人往府里支会一声,便即径直前往衙门办差。

 他前脚刚一进衙门,便即撞上了两个消息。

 这头一个消息则是,天子决定入秋之后,巡幸洛,拜祭已故皇太后的陵寝。

 天子赵匡胤出生于洛夹马营,其母杜太后逝世之后,赵匡胤便将之葬于洛永安陵,也算是安葬故里。

 石韦听到这个消息后,不暗自兴奋。

 他知道,这是自己的计策已效奏的信号。

 先前石韦建议赵德昭劝天子迁都于洛,但又怕主动上表,会引起晋王的猜测于反击。

 所以石韦便定下计策,试图令天子自己产生迁都洛之念。

 故是他便给德昭暗授一计,让他向天子进言,说是南唐已平,不又逢故太后忌,为尽孝道,应前往洛祭陵。

 有了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天子会认为德昭有孝心,赵光义也不能有二议。

 如此一来,只要天子巡幸至洛,观洛山河之险,石韦相信,以赵匡胤的见识,绝对会产生迁都之念。

 而今在衙门内听到天子准备巡幸洛的风声时,石韦自然便知计策已成。

 头一个消息是好消息,这第二个消息却让石韦感到有点头疼。

 据宫中传来风声,说是北方辽国的使臣在河北忽生重病,一时难以成行,故是天子打算派他速往河北,为辽使治病,然后再顺道把辽使护送回京。

 治病救人,且是天子的意思,石韦本来也没什么怨言。

 只是如今他才方从江南回来没几天,在家里股还没坐稳,眼下却又要远赴河北,风尘仆仆的,自然也就有些不情愿了。

 果然,早上时传来风声,至午后时,中书省的文书便已抵达。

 石韦不情愿归不情愿,当下也只有领了上命,回家草草的收拾了一下,便离京北上赶往河北。

 辽使病倒的地方叫雄州,那是大宋北部边疆的一座军事重镇,历史上,宋军数度对辽的北伐,多是以雄州为出兵的跳板。

 宋辽两国之间眼下的关系,并不似印象中那样,辽国强大,宋国软弱。…,

 事实在,直到澶渊之盟以前,宋朝对辽国在军事一直占据着一定的优势,辽国也对宋朝颇为畏惧。

 可惜的是,不懂兵法的赵光义,两次对燕云地区用兵的失败,使得宋朝彻底丧失了对辽军事上的优势,两国之间的进退之势,方才发生逆转。

 当今天子对辽的政策,目前看来并非十分强硬,除了在几次对河东伪汉政权的讨伐时,迫不得已与辽国的援军发生冲突之外,天子严宋军边境军队主动的对辽进行挑衅。

 而且,赵匡胤在数年前就已经建起了所谓的“封桩库”声称只要积蓄到五百万缗资金的时候,就向辽赎买燕云之地。

 如果辽国不答应,赵匡胤便以此资金作为北伐燕云的专用之资,用军事手段收复十六州。

 河北之地,水网远不及河南和江南密集,石韦这一趟河北之行,少不得马车的颠簸。

 不过他也趁此机会,顺道见识了一下河北诸地的风俗。

 俗语有云:燕赵多壮士。通过这一路所见,石韦确实是信了此言。

 七之后,风尘仆仆的他,终于赶到了雄州城。

 雄州原名为瓦桥关,十几年前,前朝周世宗北伐燕云,攻占此关之后,便将之改名为雄州。

 宋朝建立后,宋辽两国对峙于河北平原中部,拒马河成为两国在此地区的界河。

 雄州一地位于界河之南,距离界河仅三十里路之遥,故其自然便成了大宋在河北的边防重镇。

 时人有云:河北,朝廷根本,而雄州又河北咽喉。

 故时该地常屯有重兵,民风彪悍,石韦入城后不久,便感觉到一种强烈的雄之风。

 不过,石韦对雄州最强烈的映像则是:这个地方的环保意识太好了。

 从雄州望北远望,沿着界河一线,密密麻麻的种满了树林,其广阔程度,堪比38线上的无人区。

 石韦向雄州地方官一询问,方才知晓当今圣上继位之初,忙于平定南方诸国,故而对北方的辽国采取守势。

 为了限制辽人的骑兵,圣上便下令,于雄州一地南北分界之所,专植榆柳,中间只通一径,仅能容一骑。

 看着那片密密麻麻的防护林,石韦忽然觉得赵匡胤真是一个非凡的君主,如果没有超人一等的智慧,焉能想出这般奇思妙计。

 来不及多感慨,石韦便被雄州请往了州中官驿,在那里,还有一个病重的辽使等待着石韦的救治。

 入得馆驿,石韦在雄州知州的陪同下,径直前往辽使下榻之处。

 方待派人通传时,房门却吱呀一声打开。

 从中走出的,却是一个身佩弯刀,形容冷的契丹女武士。(。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m.IGeXS.Com
上章 大宋首席御医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