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斛珠 下章
第十四章 祈求平安(一)
 深宵寂静,秋深重,东明寺灯火熄灭,只留凉风横扫着枝上的秋叶。

 窗前忽然闪过的灯火把子虞惊醒,她本就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醒来后又觉得口干舌燥,索起来倒一杯凉茶喝。

 窗外的灯火又一闪而过,这让子虞有些怔忪:守夜人的灯火不该是这样。她心里存疑,罩上一件浅红薄面披风走出房外。欣妃所住的这个厢房后有一道小门,门后是个荷塘,蓄养着许多条红鲤,白里总有不少人前来赏玩。此刻子虞推开小门,外面静无一人,甚至没有守夜巡视的僧人,静谧地叫人心慌。

 池水上水雾氤氲,如勾的新月被薄云遮着,稀薄的月只能让子虞看到的池塘模糊的影子。塘中别无其他,只有几支枯萎的荷枝。面对这万籁俱静的暗夜,子虞忽然感到有些害怕。

 她正想关上门,塘中忽然有了动静,哗啦啦地一声响,水面堆起了波涛,听声音像是一条巨大的鲤鱼正在翻腾。子虞呆呆看着不敢动弹,直到一个黑影从水塘中爬出来,发出了气声——那分明是个人。

 从池塘里钻出来的人,身量矮小,衣服浸透,滴滴答答地滴着水,他丝毫不顾,慌不择路地想要逃跑。他窜到门前,子虞惊得想要大喊,可月光照在对方的脸上,让她的声音堵在喉口:这个小宦官已经是第二次给她惊吓了。

 小宦官也认出了她,身形一缓,先是惊讶后是惊喜:“救我…求你救救我。”

 “救你?”子虞连声音都有些颤抖“你犯了什么事?”

 小宦官摇摇头,来不及说什么,不远处的灯火突然多了起来,凌乱的脚步声跟随着灯火往这个方向来,子虞望过去,终于明白刚才在窗户上晃过的灯火是什么人的了。

 小宦官脸色一变,不再管子虞,急忙向前逃去,可他很快就退回来——前面是一堵墙,无路可走。

 他窜到小门前,推开子虞,躲到门后。

 军很快来到荷塘边,十几盏灯火顿时照地池水粼粼,仿若碎荷。

 子虞惊地整个身子微微颤抖,以至于军举起灯火映在她脸上,她惶然倒退两步,手紧紧扶着门才没有跌倒。

 “女史?”

 这一声颇熟悉,子虞抬起头,这才发现领着军的是大皇子睿定,她忙跪地行礼。

 睿定看着她,蹙起眉头:“是出了什么事吗?”

 子虞摇头。旁边一个军开口道:“有没有看到一个宦官经过这里?”大概是看在大皇子与子虞相识的份上,他的口气并不怎么凌厉。

 子虞闻声,不住一颤——这是在院子中与明妃说话的人。她向此人看去:他的衣服与一般军不同,衣襟上多了一条金色的妆缎。

 “女史,”睿定见她不答话,缓缓道“是不是身体不适?”

 “不是,殿下。奴婢并没有看到什么人。”子虞低声道。

 可等她说完,军没有丝毫动静,也并不离开。睿定畔擒着一抹冷笑,淡淡看了她一眼。子虞望向他,喉咙像是突然被扼住了,几乎连气都不上来。她低下头,灯火将地上照地一片明亮,从池塘上延伸的水印是这么明显,直通向门口。

 寒冷的凉风透过衣衫渗入肌肤,子虞手足冰冷,微微颤抖。那个军却不等她反应,对着睿定一拜,睿定点头,立刻有两人冲上前把门后的小宦官抓了出来。

 小宦官面色如死灰一般,路过子虞身边时,他抬头对她森冷的一笑。

 子虞的心一,顷刻间明白了他笑里的意思——他要说出来,将听到的明妃的话说出来,并且要将她也抖出来。

 子虞的心不住往下沉,刚才一片空白的脑子突然灵活起来,飞快地转过千百个念头,可想到的结果却只有一种:小宦官会将她说出来,那个和明妃说话的军会知道她也听到了那些隐秘,也许明就会编排出什么罪名来抓她,也许…等不到明

 这可怕的念头从脑中出现,瞬间擒获了她,让她的脸色越加苍白。

 睿定刚才已觉得子虞面色古怪,现在见她在灯火下身子单薄,脸庞剔透如雪,一口气几乎能吹化了似的。

 “女史,是不是有什么为难事?”

 子虞喉口涌上了浓浓的苦涩,口翕动,还未出声,脸颊上一凉,眼泪已滑落下来。

 睿定深深看了她一眼,那一霎有些失神。令身后的军退开,他柔声道:“寺里僧人说这里的鲤鱼池是许愿有求必应。女史领路带我去看看。”

 子虞局促地看了看周围的人,军退开站在远处,想必听不到他们的说话。她擦了擦泪,引着睿定走到荷塘边。

 睿定扫了一眼荷塘,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出,他轻叹口气:“女史脸色不好,难道是受到惊吓了?”

 “不是,谢谢殿下抬爱,奴婢没事。”

 睿定看着她道:“你的样子可不像没事,心里有事不说出来,憋坏的可只能是自己…听说这个池子许愿灵验无比,女史有烦心事,不妨也许个愿。”

 子虞心里一动,讷讷地问:“真的这么灵验吗?”

 睿定微微一笑:“许一下不就知道了。”

 子虞听他话里有话,心里不由生出一丝希望,可又怕自己领错了情,心底忐忑不定。她抬头看向睿定,正好上他的目光,他似笑非笑,眸漆黑深沉,正等着她的回答。

 看着他嘴角微微的笑,她心定下大半,轻轻将自己今遇见的事说了一遍。

 睿定原以为她烦恼的不过是宫里的琐事,想不到她说出的竟是这样的大事。他渐渐敛去笑容,眼光移向军。

 子虞小声道:“奴婢没有其他愿望,只求平平安安。”

 睿定“嗯”地应了一声。

 子虞的心又再次悬起,她第一对大哥以外的人说出心事,可对方未必会像她大哥那样尽力帮她。

 “女史,”睿定沉默半晌,淡淡说道“回去好好歇着,醒来后,你就会明白,今所见所闻不过是梦一场。”

 子虞暗暗松了口气。睿定又朝她一笑:“女史的愿望还真是最实在的。”——

 08。12。19——子虞回到院中,各个厢房已经点起了灯,两个宫女守在欣妃的房前。子虞向两人询问缘由,可这两人也是夜里突然被唤醒,所知甚少,一个说“皇后宫里突然来人”另一个说“军在搜一个人”

 等了一会儿,穆雪从欣妃的房里出来,面色平静,令守夜的宫人去休息后,她低了声音,故作神秘对子虞道:“刚才有人来传话,皇后娘娘那里出事了…有人在糕点里放毒,明妃去拜见皇后时吃了一块,腹疼地连声音都出不了,还惊动了圣上。”

 子虞的心嗵嗵跳个不停:“有人要毒害皇后娘娘?”

 “比这更狠,”穆雪道“糕点本来是要给太子吃的——这是要毒害太子呢!”

 子虞胡乱点个头,心下恻然,可隐隐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又问:“是谁下的毒,查到了吗?”

 “才刚出的事,听说是个小宦官,可谁知道呢,说不定要牵扯出更多的人。”

 子虞心一沉,眉头拧紧。穆雪打了个哈欠,叹道:“还是去睡吧。明天起来可就有大事了。”

 这晚注定不能安睡,到了下半夜,守夜的侍卫突然增多,来回巡视的脚步声让子虞难以入眠,只浅浅地打了几个盹,就已经天亮了。

 清早就有御前宦官来报:圣上取消了今的进香和诵经。欣妃打听事情的经过,那宦官只说了一句:“事情牵涉甚广,娘娘且安心,宫正司会查出缘由并找出主事之人。”

 欣妃听了并不安心,却也不好再继续追问。御前的宦官才走,文妃又派了宫人前来,邀欣妃过去,言辞含糊,那宫人年纪尚轻,脸上的焦虑藏也藏不住。

 欣妃心里存疑,推托身体不适便打发了来人,她转头询问子虞穆雪的意见。穆雪道:“宫里想要毒害太子,并有能力这么做的人,想来想去也没有几个,我想文妃娘娘正为此苦恼呢,娘娘还是不去的好。”

 这一气氛显得格外紧张,往来的宫人行匆匆,怕做了多余的事说了多余的话。宫正司找皇后身边的宫娥问话之后,很快将线索联系到文妃身上。皇后娘娘得到消息震惊之余,神色哀泣地找圣上决断。圣上多年来对文妃都是恩宠不绝,对这件事的态度先是有些疑虑,后是犹豫,可终于耐不住皇后和明妃的哀求——下令彻查。

 宫正司很快得到御前传话,用过午膳不久,文妃所住的小院已经被侍卫包围,宫人们惶惶不安。

 欣妃派了一个机灵的宦官去打探动静,很快就把消息带回:文妃身边的宫人有两个挨不住宫正司的责问,承认了罪行,文妃却一反常态,哭诉冤枉。

 欣妃听了不住感慨:“想不到她平时娴静知礼,关键时刻下手这般狠辣。”

 子虞心里焦虑,等欣妃吩咐她退下后,她找到那个探听消息的宦官,只问他这桩事的来龙去脉。那宦官心里奇怪,但知道子虞是欣妃面前最说得上话的人,就详细把打听来的消息说了一遍。

 子虞听到他提起下药的是文妃宫里的一个小宦官,急忙问:“真的是那个人投的毒?现在怎么样了?”

 宦官笑了笑道:“昨夜是大殿下领人抓住的,可惜那人胆子小,还没被宫正司的人带走,一句话都没说就自尽了?”

 “自尽?”子虞惊呼一声,心里咯噔一声响,仿佛有什么顷刻间碎了。

 “说是自尽,可谁知道其中的情况,”小宦官眼珠一转,低声音道“有人不想他活,所以他自尽了——这事在宫里也不算少见呢。”

 子虞来到荷塘边,依着一块圆润的大石坐下。大抵是今气氛紧张,无人来此赏玩许愿。

 太静了!这份寂静叫子虞有些害怕——怕她深藏的心事会一股脑的涌上来。

 从昨夜开始,她隐约有个念头,在宫人们都窃窃私语讨论皇后太子险些被毒害时,她却觉得整件事疑云重重。

 明妃说过的那些话一字不漏地在她脑里浮现…想起那些,子虞觉得提心吊胆,连心跳都开始变得紊乱,如果让人知道她曾听到那些话,她就会同那宦官一样,无声无息地消失。

 明明该同情他的,可等真的听到他一字未吐就自尽的消息…她竟是暗自松了口气。

 可他到底是怎么自尽的呢——会不会是因为她?

 越想越觉得其中大有文章,她感到石头上的凉气竟比不上她心上的冷意。塘中忽然哗哗的轻响,有两条红鲤在水面上甩尾,起一层涟漪。

 子虞低下头去,看着一池的鱼快嬉戏,光下锦鳞闪闪的景象,她突然重重吐了口气,对着鱼儿轻声自语道:“一定是你…听到了我的愿望,对不对?”

 这一桩太子险些被毒的案子发生时迅雷不及掩耳,结束时却波澜不惊。文妃身边最忠诚的宫人揽下了所有罪名为文妃开。皇后正在气头上,自然不信,可查到最后,依然让文妃逃过一劫,其他的宫人不是毫不知情,就是胡言语。

 到了第二,宫正司呈给皇后一份名册,皇后面含微笑地看完,随意地丢弃在一旁。很快,原先歩寿宫里的宫人跟宫正司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或有其他宫里的一些宫娥宦官,都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调到了宫中最偏僻最劳累的司局——他们如同被皇后丢弃的名册,再也没有出头的日子。

 第三圣上下旨,文妃贬为文媛,移居承明宫。不过片刻功夫,上谕的内容已传遍宫人的口耳。

 承明宫地处庆城北郊,紧挨着皇陵,宫中太妃大多住在其中,清冷孤寂,长伴先帝寝陵。

 三皇子为母请罪,已在佛堂外跪了一整夜,乍听这个消息,被秋寒冻僵的脸上什么表情也做不出,脑中嗡地一声响,晕了过去。

 文媛面带戚容地离开东明寺时,铅云低垂,稀稀落落地下起雨。东明寺一干雄伟殿宇楼台,被苍茫雨雾拢在其中,又添静谧安详之态。

 子虞路过放生池时,遇上这忽如奇来的雨,急忙躲到一座殿阁的廊檐下。雨水顺着檐边点点滴滴,淡薄的水汽像雾般缭绕,让她眼前的景蒙起来。不远处的殿宇雄伟肃穆,檐角上垂着铜铃,被风吹地啷啷响,伴着远处佛号梵音袅袅传来,虚渺不真。

 子虞看地出神,深深了口气,转过脸,发现大殿边上有一个人,似乎正向她走来。离得稍近些才看清那是个年青僧人,一身灰色的缦衣,手上拿着一把油纸伞,缓步走来。

 “施主,请用。”他走到她面前,递过伞说道。

 子虞只觉得他声音清朗好听,在雨声里显得格外明净,微微一笑,接过他的伞,敛衽为礼:“谢谢大师。”

 他点头,一直半低的头抬起。子虞这才发现他容貌生地极为周正,郎眉星目,尤其是一双澄黑净亮的眼眸,似乎能看透人心。只是他神色平静如水,有一种万事不惊的意味,让他看起来尤为出尘,宝相庄严。

 他冷冽的目光扫过子虞,提醒道:“这里是天王殿,过一会儿陛下要来,施主还是快些离开吧。”

 原来是要撵人,子虞应了一声,打起伞就要离开,回头一看,那僧人已转身走开了。

 子虞打着伞匆匆而走,经过拱门时,恰巧遇见大皇子睿定和两位老僧走过。子虞还避开,睿定眼尖早就瞧见她,唤道:“女史慢走。”

 子虞只好停下行礼。睿定这时却不理她,和两位老僧  M.igEXs.cOM
上章 一斛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