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莲宅斗日记 下章
165、天命所归
 徐家大军凯旋而归!

 一路漫漫的回家归途当中,不断有“识时务为俊杰”的人俯首归顺,或者千里迢迢赶来投奔,——因为此时,徐家已有飞龙腾天之象!

 接二连三大胜的喜悦,满载而归的巨大荣耀,不断赶来的俯首称臣之,奉承、讨好、恭贺,处处动着让人血脉贲张的情!在徐氏大军带着胜利抵达安,隆重的举办庆功宴时,这种沸腾的气氛最终到达顶点!

 〈来长兄去得早也有好处,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二爷!”部将们见他久久不语,忍不住拔高了声调“不能让许敬就这么白白挨了打!三爷真是好没道理,就算许敬说错了话,也不能随便就赏二十军啊!”徐策依旧微笑不语。

 方才自己还算漏了一点,小兄弟是笃定自己这会儿不敢翻脸吧?他这是…,在以时局和情势来自己!

 虽说如今时局,北面的大局已经基本定了下来,丁晋和楚良也已剿灭,但是因为长年战,各地的民军仍是五花八门、名号繁多,细细数下来,大大小小差不多有十几支之众!

 徐家若想坐稳黄河以北,就必须清剿这些良莠不齐的民军,否则疥癣之疾,最终也有可能酿成大患!

 更不用说,将来南下…,还要正面解决薛延平掌控的势力。

 即便徐家现在有人黄袍加身,但要真正的平定天下,只怕还要花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光才行——

 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徐策的笑容渐渐有点苦涩起来。

 此刻徐家如果没有自己,自然不乏能人异士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就算以小兄弟本人的智谋,也并不会有多少输于自己。

 但如果,没有一个可以震慑三军的统帅…

 罢了,罢了——

 不能争,不可争,此刻更是争不了!

 “二爷…”底下的部将见他发呆许久,不免疑惑,众人都渐渐安静下来,有人上前担心道:“二爷你…,是不是气坏了?”

 “是。”徐策冷冷的看向部将们,喝斥道:“你们不听大将军的话,而且挨了打,还不老实,居然还敢到我这里来发牢!”

 众位部将都是一愣“二爷,我们…”

 “下去吧。”徐策神色平静,说道:“你们之前要去京城的人,都回去准备,如果在我这里出尔反尔,那么就都去领了军再去京城。”

 “二爷!”

 “怎么…,连我的话都不听了?”徐策先扣上一定大帽子,冷笑道:“大将军是我的兄弟不假,但那时在徐家内宅的时候,行军在外,我也是要奉大将军之命的!”

 此话一出,众人岂有听不出弦外之音的?

 一个个都是瞪圆了眼睛,喊道:“二爷?!你…”但是人心都是望的,对于这些浴血厮杀多年的武将来说,——谁愿意自己的主子只是一个王爷,而不是皇帝?!谁又愿意拼死拼活过后,反倒远离皇权中心,看着别人封官加爵,自己却只能领个闲散差事?

 甚至…,可能还会在权利倾扎中丢了一切。

 徐策当然明白他们的不甘心,明白他们的心情,因为…,此刻的自己感触比他们还要深刻!可是自己不能出丝毫动摇,否则就会起矛盾,让这些部将们生出争强好斗之心,使得徐家内部自相残杀!自己想要坐上那个位置,除非小兄弟心甘情愿,可是他已经不愿意了。

 徐策环视了众人一圈,淡淡道:“再有多言者,军法处置!”

 于是这一场庆功宴,成了徐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许敬等人第二天就被派去京城,不过家眷也随之一起过去,同行的将领们,都在北方接任了各处要职。

 即便退让,但徐策并不想自己手里空空如也。

 一则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以及往后日子的安心;二则即便就此断了那条路,也得为儿孙们留一点东西,总不能白白地拼杀了这半辈子。

 徐策和徐离是同胞兄弟,徐离对哥哥一直有仰慕之心,还做不到,无缘无故就对兄长赶尽杀绝,——只要兄长肯退让一步,那么他就还是自己敬仰的好哥哥。

 或者说,因为徐策残废而避免了祸起萧墙。

 徐家格局有变,旗下所有部将都是人心浮动、犹豫不已。

 没过多久,就有抢功之人朝徐离进言请求称帝,先是说到徐家天命所归的童谣,然后又道:“大将军乃是皇室后裔,当以宗庙为重,以社稷为重,请大将军先即帝位,往后征战天下更是名正言顺!”

 按照开国皇帝的惯例,徐离自然是要对此固辞再三才行的。

 但是,这种事一旦开了头就打不住。

 一次不同意,二次拒绝,三、五次之后总算答应考虑考虑。

 ≤空烈呵呵笑道:“许敬他们都去京城玩了,末将也想去逛一逛,有末将替大将军看着他们,保管没人看吃酒耍钱的。”

 “这话是谁教你的?!”徐离目光似剑,自己十分清楚对方的子,大大咧咧、有勇无谋,绝不是说得出这番暗示之语的人!

 寇空烈顿时一脸尴尬,咳了咳“是…,是沈公瑾。”

 徐离沉着脸“叫他过来。”

 沈公瑾很快过来了,并且要求和徐离单独密谈,没有人知道他说了什么,——最后寇空烈被派去了京城,但是家眷却留在了安

 ******

 徐离一直在军营里忙碌着、安排着,快到年儿才回了府。

 给母亲请过安后,并没有急着去见两位妹妹,而是先找到薛氏,摒退了薛妈妈,坐在椅子里朝她问道:“你这段时间可还好?”

 好?当然是很不好!

 薛氏满心的愤怒和不甘,都在这小半年时光的消磨中,薛妈妈的劝解中,尽数化作了恐惧和委屈,——从前那种纸老虎似的嚣张跋扈,早已不复存在。

 之前丈夫的声声质问和雷霆手段,让她清楚的明白两点。

 第一,丈夫一直都在怨恨自己,在济南府的温存体贴不过是做戏罢了;第二,徐三郎已经不是从前的徐三郎,他已经不在畏惧薛家,所以他软自己、夺走女儿,没有任何的怯懦犹豫,完全不再顾及薛家的感受!

 这几个月,自己除了薛妈妈再也没有见过别人,只怕到最后…,丈夫连一纸休书都不会给自己的,夫情分早就已经耗尽。

 三年多的种种甜蜜、恩爱,以及怨恨、不甘,全部都是幻梦一场。

 薛氏心里有滔天悔意,后悔父母从小太过娇惯,叫自己从不知退让;后悔没有看清父亲的冷情冷意,竟然拿女儿做棋子;更后悔…,自己当初被丈夫的虚假甜蜜惑了双眼,以为那就是一生一世、情深似海,才会傻乎乎的追到安来。

 却从不知,他从头到尾都是在欺骗自己。

 徐离又问:“怎么不说话?”

 薛氏猛然惊醒,不不不…,自己不能再得罪丈夫了,今天要是让他扭头就走,很可能这辈子都再见不到他,见不到别人!

 她的眼泪“扑扑”地往下掉“三郎…”上前抓住了他,哭道:“从前都是我任妄为错了,我已知道悔改,你…,求你…,原谅我这一次吧。”——

 无可原谅。

 这四个字徐离心里清晰无比的浮起,不过他一向涵养很好,这几年更是练就了喜怒不形于的本事。将之前沈公瑾的那一番话,在脑海里回味着、咀嚼着,然后拉了薛氏起来,淡淡微笑“所谓途知返善莫大焉,你能这样想,…很好。”

 丈夫就这样轻易原谅自己了?还是说,他心里总归几分夫情分?又或者是看在女儿锦绣的份上?薛氏心内猜疑不定,不太自信问道:“三郎,你不生我的气了?”

 徐离并不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道:“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大家都欢迎喜喜的,你也别再拉长着一张脸,好生打扮一下。”

 薛氏急得直掉泪“你只是让我出席一下年夜饭?”

 “不是。”徐离从她手里取了帕子,替她擦了擦泪,不着痕迹的平复对方情绪,然后说道:“你只要记得三从四德这几个字,往后还是和以前一样。”

 以前?什么时候?薛氏拿捏不准,小心翼翼的抓住丈夫的胳膊“那…,只要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不跟别人怄气,三郎你就会原谅我吗?还有锦绣,我、我…,已经四个月没有看见她了。”

 徐离微笑道:“你收拾一下着,我陪你去上房看锦绣。”

 薛氏还想要一个确定,又怕惹恼了丈夫,纠结再三,最终顺着他的意思点头“那三郎你等着我,很快的!”

 “去吧。”徐离目光平静,像是一泓静谧的春日湖水。

 接下来他陪着薛氏去了上房,见了母亲,见了女儿锦绣,却没有任何解释,——不过徐夫人知道两个儿子都有分寸,并没有多问什么。

 正所谓,不聋不哑不做阿翁。

 徐夫人并不是无知的后宅妇人,娘家亦是书香门第,嫁入徐家多年,早就清楚徐家人一直以来的梦想。最近气氛紧张,两个儿子到了安而不入家门,外面又频频有童谣传出,只怕那一天很快就要到了。

 因为这个缘故,小儿子对薛氏有所变化也不奇怪。

 年三十夜,徐府上房正厅一片花团锦簇。

 徐夫人领着儿孙们祭祀祖宗,然后给丈夫上了茶,说了许多吉祥喜庆的话,接着让儿女们、孙辈们一一上去磕头,半晌才算仪式完毕。

 一家人围了一张长长的大桌子取乐,菜肴水般的端了上来。

 薛氏好几个月不曾见人,此刻少不得一一打量。

 众人都是穿红着紫、珠翠满头,就连一向打扮清减的大姑子也不列外。

 的馥彩云纹风坎肩,浅杏的夹袄,乌云般的青丝之间,戴了一支赤金嵌三宝石金步摇,尾坠珠串,是一颗颗米粒般大小的芙蓉石珠串,在满室通明的烛光映照之下,摇曳生辉。

 一身盛装丽服的打扮,衬得脸色白里透红宛若桃花扑水。

 丈夫对妹妹们一向都是很好的。

 如果…,自己和大姑子一样美貌温柔,凡事多顺着丈夫一点,收敛一点,是不是就不会走到今天?又或者,自己再聪明一些、通透一些,早点看清楚丈夫的心思,是不是已经在济南改嫁了别人?

 只可惜,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后悔药。

 这个年夜,是薛氏十八年人生里最凄凉的一个年夜。

 ******

 过完年,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意绿色渐渐铺满了人间大地。

 不过眼下的徐氏兄弟,却没有闲情雅致欣赏,年后便一直呆在军营里面,每天都在忙碌着,各自不停的安排着,神经犹如绷紧了弦一般。

 二月初九这天,从前萧苍手下的谋士严儒之请求拜见——

 他带来了一份《天诏书》。

 一面悔过自己当初不识人主,错跟了萧苍,一面进献《天诏书》给徐离“明主授命天兆,万人合信,如今四海淆,上无天子,宜答天神,以慰众望所归!”然后重重磕头,虔诚道:“请大将军承续昭昭天德,延祚大统!”

 这些日子,徐家诸将都在纷纷出谋划策,想着怎么劝主上更近一步。

 如今严儒之进献的《天诏书》,便是最好的劝说之词,——不然严儒之跟了萧苍那么久,怎么没有发现《天诏书》?如今便是上天明示于徐家!因而都是以此为据,力劝徐离赶紧即天子位!

 三月十六,己未大运,上吉。

 安城北十余里,徐家在此设立一个数丈之高的九天重亭,上面满了明黄的真龙旗帜,正在随风呼呼作响飘扬!高台之下,站着一列列手持长铁将士,皆是神色肃穆严阵待命!

 号角声“嘟——”的一声响起,接着便是鼓声大作、欢呼震天。

 徐离头戴十二旒的冠冕,身穿明黄的刺绣龙袍,上面飞龙腾天,五只犀利的龙爪金线蹙成,朱龙睛闪出迫人之光,令人不能直视!

 在司礼官的引导之下,先是祭拜天地,然后祭拜水、火、雷、风、山、泽六宗,再祭山、林、川、谷群神,最后点燃了祭坛里的松油“砰”的一声,顿时有熊熊大火沸腾起来!

 祭祀完毕,司礼官开始宣读啰嗦冗长的祝文贺词,并且代天子宣布大赦天下,新的年号为“建元”以安作为京都!

 礼毕,文武百官一起跪地拜贺,口中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一一接受新帝的封赏,上前跪谢领恩。

 叶东海一直以来为徐家筹备粮草,有从龙之功,恩旨封为安平侯。

 安平侯?叶东海在心里咀嚼这个名头,——皇帝的意思,是要自己往后老老实实、安安分分吗?他不光强行拘了自己的子,还要这样警告自己。

 可是…,自己无法反抗。

 当叶东海上前领旨谢恩之际,俯首叩拜,根本就看不见高台之上的徐离,即便心中恨意滔天,也不能拿整个叶家的生死去赌气,只能咬牙接了旨。

 当他回到叶家时,家里上上下下一片欢呼雷动。

 每一个人都是欢喜的、高兴的,为叶家从一介商户进阶成为公侯而激动,只有叶东海高兴不起来,——唯一的好处是,伯父伯母不敢再大声对自己说话了。

 看来分家一事,将来也会因此而顺利的解决。

 叶东海满心的苦涩难言,回了房,七七穿了一身新衣扑过来“爹爹…”她手里拿着一块窝丝糖,捏得化了,粘得满手都是糖浆,却乐呵呵笑着递到父亲嘴边“爹爹吃,…好吃。”

 “七七真乖。”叶东海低头咬了一口,糖入嘴,苦涩却一直蔓延到了心底。

 七七才得一岁半的年纪,说不了太多的字,更是看不懂父亲的心情,见他对糖不是很感兴趣,就自顾自起手指头来。

 叶东海稳住情绪,将女儿抱在怀里笑道:“走,我们出去玩儿。”

 院子里种了两株西府海棠,是当初应子所想种下,当时自己还说,将来春天到了要一起坐在下面,一面赏花、一面喝茶,不失为一件风雅之事。

 而如今,只剩下自己和女儿在这花树下。

 叶东海抬头仰望,树枝上已经挂满了粉的、红的小小花苞,估计等不了多久,就会绽放出一树的花团锦簇了。

 从前和自己相约赏花的那个她,却不在身边。  M.iGExS.cOM
上章 顾莲宅斗日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