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风暴 下章
六八七、新朝自有新气象(三)
俞襄并没有在俞国振的登基仪式上公开面,至少没有站在俞国振的身边去,他一身华夏军的制服,看上去和普通的华夏军没有什么区别,若是有的话,就是他站在方子仪的身边。在俞国振去召开国务联席会议的时候,他们母子则是随意地坐在码头江畔的一幢高楼之上。

 “母亲…啊,以后要称母后了,你似乎不是很高兴?”俞襄的子比起俞国振要跳,他出生的时候俞国振基业已经小成,此后的成长又赶上新襄事业蒸蒸上,这让他的性格也带着了一些昂扬的锐气和稍许傲气。

 不过他身为长子,与方子仪的关系最为亲近。

 “自然不高兴…襄儿,皇帝皇后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有时间,你去见见慈良,他会告诉你,太子也不好当的。”

 “我对当什么太子没兴趣!我想的是当大将,这一回父亲该会分封元帅吧?可惜了,要再晚几年,我也可以弄个元帅当当,听闻北面建虏之后又出了罗刹人,我要去打罗刹人!”

 年少气盛的俞襄在母亲面前还展出几分孩子气,方子仪却没有因为他的孩子气而掉以轻心——俞国振的儿子,怎么会说话,这小子在玩心眼!

 “你是说真的?”她轻轻皱眉:“你想去北面?”

 俞国振准备与罗刹人争夺黑水和北海之事,在华夏高层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为了能动员全部力量。俞国振将黑水、北海对于华夏的意义说得很透彻:即使如今的实学技艺还无法完全开拓黑水与北海,但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地方也必然将为华夏进一步工业化提供无尽的资源。而且,在华夏收复辽东之后,在辽东推广大种植园农业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辽东肥沃的黑土、广阔的平原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相得益彰,仅仅三年功夫。就成为华夏最大的油料作物供应地和第707章篪、张正四人,其中章篪获得任命,最让人吃惊。这四名次辅除了章篪之外,都有十年以上主政地方的经历。俞国振很明确地说,未曾有十年以上的地方经历,不得入中枢充任中层以上官职。以此来避免那些幸进之徒和离地气只知道衙署斗争的“能人”

 而地方官员任命则甚为顺利,此时华夏领土广大,直辖之地便有五十四省。五十四名各省督抚、驻军总兵宣布出来,在座诸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便已经各司所职。崇祯看到这一幕,心中顿时了然,这次参与联席会议的剩余人等,大约就是中枢部、院的各级要员了。

 俞国振并不蠢,如今便要在华夏推广选举制,结果必然是一场闹剧,对于搞什么分封,更是将有限的资源花费在内耗上的勾当。在俞国振看来,中央集权乃是治理一个大国必然的选择。即使是后世花旗国,其本质依然是中央集权,只不过集权的方式与华夏不同罢了——否则也不会有南北战争这样的事情发生。正是拥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故此其才能发动牧歌式的西进运动,才能在短短百余年间修出数十万公里的铁路。才能纳世界英才坐享两次世界大战之利。

 而与之最成相反的例子,莫过于拥有强X之都的白象国了,因为没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所有的政策,都无法得到贯彻,甚至连被认为包治百病的民主政治。都无法改变其落后的源于奴隶社会的种姓制度。于是乎一个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都极具潜力的国家,生生成了四不象。…,  M.igExS.cOM
上章 明末风暴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