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风暴 下章
三六一、归去秦淮夸彤弓(一)
(正在努力奋斗第三更中,求月票鼓励!)

 大明崇祯九年,伪清崇德元年,九月二十八

 长城之北再北,盛京城。

 自从黄台吉称帝之后,盛京的规划就按照明国京师的模样来兴建了。黄台吉子其实极好奢华,对于汉人宏大的建筑艺术,他虽然完全不懂,但这并不阻碍他向往着那些宫殿。

 他曾经亲自入关,遥望巍峨的京师城墙,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城为城墙主人的野心,只是羡慕得口水横,希望有一天能入内参观一番。

 但是今天,他对于一切奢侈享受都没有了兴趣。

 在他面前,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贝勒阿巴泰、额驸阿山等跪了一地,旁边则站着一脸轻蔑的多尔衮等兄弟臣子。黄台吉毫不掩饰自己的怒火,也丝毫不给自己的兄弟们面子,哪怕跪着的兄长中有年纪比他大一轮以上的。

 “超等公扬古利呢,你在奏折上说的十九万男女牲畜呢?”

 黄台吉的声音阴冷得可怕,让阿济格不由自主抖了一下,他悄悄抬头看了一眼黄台吉,然后就吃了重重一脚。

 “你这个废物,蠢货,说啊,说啊,人到哪里去了!”

 阿巴泰虽然也跪着,脸上却是冷笑,只不过他低着头,不让自己的冷笑为人所见罢了。

 黄台吉一直打他这样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兄长,却重用阿济格这样年轻辈,阿巴泰心中早就生出嫉妒之心。此次重挫,他该知道谁才真正可靠堪用吧。即使自己讨不得好处,让向来骄横的阿济格吃亏,阿巴泰心中也极是快乐。

 “说,你为何不亲自殿后,为何不置重兵于后军,为何前后节致使无法及时回援?”

 黄台吉是真的很生气,此次征明。是他大战略的一部分,也被他视为称帝之后的一项重大活动。原本听闻战果辉煌。他很是高兴,甚至想亲自南下接。但旋即冷口关惨败的消息传来,因为阿济格的指挥失误,殿后的扬古利被一伙明军追袭。全军尽没,十五万擒获的俘虏被明人夺回,而扬古利这自幼便追随努尔哈赤的宿将,也阵亡于斯役。这打消了黄台吉亲的念头,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善后。

 黄台吉虽然称了帝,可建虏毕竟是刚刚学习汉人,尚未完全开化,因此还保留了诸多过去习俗,比如说努尔哈赤留下的四贝勒议政制。黄台吉凭借大贝勒代善的支持。先是让自家的五哥三贝勒莽古尔泰“病死”又囚了堂哥二贝勒阿敏,这样才大权独揽。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反对之声了。此次原本是为他称帝立威的征明之战。却变成了打他自己脸的大败,让他实在难堪。

 同时他心中也隐隐有些不安和失落,仿佛有什么原本属于他的东西,突然间被人分走一块的感觉。

 “奴才有罪。奴才想念哥哥了。”

 阿济格一声“奴才”便让黄台吉心软了一半。再一声“想念哥哥”让黄台吉高高举起的板子轻轻落了下去。

 倒不是他对这个弟弟有什么太深重的感情,而是因为阿济格是他一手捧出来,为的就是应付上头那些位高权重的兄长们。如果太过责罚,那些兄长们借此迫他恢复四贝勒议政制的话,他这个皇帝当得还有什么意思?

 “你该回头打下冷口关!”黄台吉哼了一声。…,

 若是他亲自领军,得知后军被截之后,立刻就会挥师南下,即使不能救出扬古利,也要破冷口以愤。但阿济格在见到悬起的扬古利等人尸体之后,便狼狈退回,这一点让黄台吉最为不满。

 就在他还训斥时,突然听得外边一阵动,紧接着有人禀报:“谭泰回来了!”

 “什么?”

 黄台吉、阿济格等人都是变了脸色。

 谭泰与扬古利殿后,如今扬古利父子已死的消息得到了确认,在众人看来,谭泰非死即俘,应该回不来了,可现在他却回来了!

 阿济格更是心中惴惴,此将扬古利阵亡,他要负最大责任,原本有个阿巴泰在,他就肯定要受责罚,如今还出了谭泰这苦主!

 “快让他进来!”黄台吉道。

 众人都想知道扬古利究竟是怎么败的,因此个个都向大殿门口望去。

 不一会儿,他们看到谭泰走了进来,虽然人人都知道进来的是谭泰,但人人都没有认出他来。

 不仅走跑时一拐一瘸,而且瘦骨嶙峋,整个人脸都变了形。谭泰的模样,一看就是遭了不少罪。

 他身上的衣袍,也破破烂烂,很多地方连身体都遮挡不住。一见着黄台吉,他便痛哭着跪下:“皇帝陛下,奴才、奴才大哥有遗言托奴才转奏陛下!”

 “快起来,快起来…给他弄点水来!”黄台吉道。

 灌进去一大碗水之后,谭泰终于缓过劲来,开始从头讲述。冷口关之战虽然也得到了细作的禀报,但哪里有当事人亲口说出的清楚。

 谭泰从教导团偷袭炮营说起,一直说到扬古利令他突围回来,将遗言转与黄台吉。其重点无非有二:其一他之死非阿济格之责也;其二明将须及早除去。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黄台吉坐回御座,目光一转,转到阿济格身上。

 扬古利忠心耿耿,虽然因为阿济格的胡闹而死,却没有丝毫怪罪,为的无非就是满人上层的团结罢了。

 他几乎是自己担起了罪责!

 想到这,黄台吉微微闭上眼,果然不愧是追随父亲久的老将,自己确实有些亏待他了。

 “传朕圣旨:追赠超等公扬古利武勋王,以子塔瞻袭超等公,擢内大臣之职。向明人遣使,求扬古利及阿哈旦之尸,归葬盛京…配享太庙!”

 这是死后哀荣,虽然有些逾越,但众人却没有谁有意见。对于建虏来说,扬古利是大功臣,他的遗言也让黄台吉有个台阶可下。而导致此次大败的阿济格得他之语身,必然会对他感激。照顾他的身后之事。

 “陛下,一定要杀了那俞国振,为武勋王报仇啊!”就在众人一片沉默中,突然有人扬声道。

 出来说话的是多尔衮。

 被封为和硕睿亲王的多尔衮。此时年纪才二十五岁,在他身边点头应和的和硕豫亲王多铎,才是二十三岁,两人都是一脸英悍之

 “自然…是要为武勋王复仇的。”黄台吉不满地看了二人一眼。

 显然,这两个年轻的弟弟。迫不及待想乘着这次机会来分阿济格的权了。不过也好,诸兄弟内斗互争,原本就是黄台吉一手挑起的,唯有如此,他们才不会联合起来向他这个皇帝发难。

 “此次征明。损兵折将,阿济格罪责难逃,看在扬古利为你求情的份上。罚金二百。马四匹,出一个牛录吧。”黄台吉道:“虽然损兵折将,但如今明国虚实已知,范文程!”…,

 “臣在!”

 在汉臣当中。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恭敬地拜倒跪下。

 “你为大学士。替朕起草祭文,另外,准备好檄文,待十二月,准备攻鲜国。”

 所谓鲜国,就是指朝鲜,此次伐明,虽然未竞全功,但让黄台吉看破了明国的虚实。明国内部就是一团麻,根本无暇顾及东边的朝鲜,而朝鲜对伪清貌似恭顺,实际上相对而言仍然是心向明国,特别是他们对皮岛的支持,让伪清始终不能集中力量南下。

 现在蒙古诸部已平,只要再彻底解决朝鲜,伪清就能集中力量对付明国了。

 黄台吉另一个念头,是在明国内的损失,在朝鲜补回来。比起兵力和战斗力,虽然此时明军已经很是不堪,但毕竟还是要强于一挨打就派人跑京师去哭哭啼啼求援的朝鲜。

 黄台吉在谋划着对付朝鲜,朝鲜也没有歇着,因为黄台吉称帝之时已经明言要征讨朝鲜,故此朝鲜朝野当中,也是一片人心惶惶。

 就在这时,朝鲜汉城外仁川港中,鲜国弘文馆校理尹集向着远去的人影不停挥手,眼中热泪盈眶。

 “天朝上国,未忘海东小国,我朝鲜有救了,我朝鲜有救了!”

 他一边挥手送别一边喃喃自语,这话听得身边一人耳中,那人却皱着眉:“校理此话,未免一厢情愿,且不说来人只是锦衣卫使,就算是天朝钦命敕使,也未必有用…”

 “若是放在过去,自然是未必有用的,可是现今不同,你没有听说么,天朝方才大败狂胡,杀其超等公扬古利等数万,狂胡总共才是多少人?”尹集合什道:“上苍保佑,天朝又出了南海伯这般人物,必然能剿灭狂胡,匡平宇内,海宴河清,再无战事故”

 “那又如何,他们却向我们要借济州…明国已借了皮岛,如今又借济州,莫非来还要借江华?”

 “济州牧原非我朝鲜属地,前元之时,为耽罗总管,属天朝直辖,如今前元都已经亡了几百载,将之归还旧主,也是应当的事情,更何况天朝还每年支付借银一万…济州牧每年能缴的赋税还不知有没有一万两!”伊集看着自己的同僚:“吴修撰,小国事大,不可不恭敬,你和我一般,都是心向天朝,与朝中臣决裂,这大是大非之上,却不可自误。”

 “是,是。”那位吴修撰有些无打采。

 他们看着那群明国锦衣卫派来的“使者”登上了那艘极是漂亮的大船,不长长叹息了声:“无论如何,天朝上国待我朝鲜恩深似海…”

 站在“连波”号上的将岸看到这些送的朝鲜官员仍未回头,便同他们招了招手,然后拱手行礼。朝鲜官员纷纷还礼,将岸掉过头来,神采奕奕地对着船上的水手道:“人都齐了么,齐了的话,咱们启锚,升帆了!”  M.igExS.cOM
上章 明末风暴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