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桑那高地的太阳 下章
第十六章
我想说这一章无题,但又不忍心开口。

 谢平带去两头山羊。强迫自己喝山羊。用山羊煮苞谷糊糊。光着脊梁,单挖了个地窝子,跟撅里乔分开住。他想起在上海图书馆里曾经看过一本书。《怎么书》。车尔尼雪夫斯基写的。书里讲到一个革命者(忘了是民粹派的还是社会主义派的)为了锻炼意志,冬天只盖毯,还故意用针扎自己的身体。他就拣来许多戈壁卵石,铺到单下边。有时,干脆裹着棉毯,睡到干草堆里。地窝子挖好以后,一时找不来木头架梁棚顶,他天在土坑里住了二十来天。中午恁大太阳,就找两,把棉毯支起来遮遮。撅里乔看不过去了,到近边老乡家里要来一弯七扭八的沙枣木,找了些能当条用的树,叫他棚上。他不用。撅里乔给了他一巴掌,说:“你疯了?!”他跑去,把撅里乔的铺盖卷全用刀花了。撅里乔歪搭着半拉身子,手里提溜着小铲,跟头野牛似的,在太阳地里呼呼直气,瞪住他。但到了没再咋着他。后来的一段日子,这老混蛋常是歪坐在一边,拿眼边角的余光,冷不丁地打量谢平。又过了十来天,谢平自己四处找齐了材料。棚地窝子的屋顶时,老混蛋坐在高处突然问谢平:“你他妈的真是上海市里长大的?”这几十天,他俩一直没说过话。谢平不想接他的话头,冷冷地只回了他一句:“我他妈的在哪达长大,关你鸟事?”老混蛋没再言语,只是盯着谢平,脸上慢慢出少见的恍馏、迟疑,过半天,突然讪讪地嘀咕道:‘哼,傻蛋!傻蛋一个。一个傻蛋…”

 两个月后,老爷子把谢平从五号圈叫回分场部,接替那阵子在分场子女校代理校长职务的赵队长,主管子女校工作。因为赵队长又厨血了。“于完这一段,我还回不回五号圈!”谢平问。老爷子想了想,回答道:“不回了。”于是,谢平从五号圈取回自己全部衣物,到大食堂后头一个天砌起的大锅灶旁边,把衣服连同帆布的旅行袋,一起扔到锅里煮了十来分钟。那锅灶,冬日里,给大伙烧洗脸水。平素也在这达杀猪,烫猪褪猪。那破破烂烂的锅盖老大个儿,翻过身来,足以顶个大圆桌面。煮完这一锅,谢平把它们捞起,也不拧于,就往柴火垛上一摊,晒去吧;又下身上那一套,一撂锅里,用子搅了搅。这一套已经多少次被汗塌透过,早已发硬,也酸臭得不行。衣里挤满了一疙球一疙球的跳蚤。他自己便光着黑油油的脊梁,穿着条裆里打过几层补丁、里的松紧带早失去了弹的三角衩,坐在柴火堆上卷烟。那大太阳地里,柴火堆上的衣服不一会儿便干了。他挑两件还算囫囵的,到柴火堆后边换上,换下三角衩,撂进灶里烧了。再等后一锅的晾起,也晒干,便敛起它们,统统进半干不的帆布旅行袋,去子女校“报到”到得暑假期间,正在养病的赵长泰又让他旁听机务技术课。头一阶段的课没听上,老爷子说让于书田给他补一补算了。省得老赵自己去费那劲。赵长泰还不肯,非得自己给谢平补讲。这时,赵长泰已经下不了了,还坚持给谢平讲。讲各种型号的拖拉机。讲驾驶。讲维修。讲柴油机。锅驼机…骆驼圈子明明没什么机械嘛。

 一台老旧的“尤特”一台用“尤特”做动力的“饲料粉碎机”一台平里很少用它的功率很小的柴油发电机。但赵长泰着谢平认真地听。认真地做笔记。认真地看他多年来精心搜集、收藏的各种机样图纸。这些图纸的折处,正面贴着透明胶纸;背面则极其精细地糊着一层纱布。有趣的是赵队长还搜集了许多外国小汽车的彩照。五光十。这样,谢平除了在上海马路上曾见到过的“奥斯汀”、“老福特”、“奔驰”到了农场又见过的“伏尔加”“华沙”、“吉姆”、“斯柯达”现在义看到了“别儒一雪铁龙”“雷鸟”、“野马”、“黑豹”、“马克tp—1750”、“兰德罗浮”和“骑兵”、“308GTB”…有时,渭贞嫂也给他讲讲。她在老家那会儿,正经上过农校农机专业呢。渭贞嫂老笑着说赵队长:“就是你把我骗来的。害得我再于不成机务。”赵队长慢条斯理地笑着回她:“行,我骗你来的。还骗你给我下了恁些崽…都是我一个人不好…”渭贞嫂便红起脸啐他,躲一边去笑。

 有一天,谢平骑着马,上附近老乡公社卫生院中药房给赵队长抓药。回来,从渭贞嫂手里接过一杯搁在地窖里透了的焦麦茶,咕嘟咕嘟喝了。赵队长问他:

 “我这么填鸭似的给你讲恁些一时半时不定用得上的东西,你也不问问我图的啥。你倒是来者不拒,一概照收,沉得住气。”

 谢平笑笑:“你图啥都行。我学好就是了。”

 赵长泰对他的回答,不感到惊讶,没想到他这么撒得开了。老爷子却对谢平的这个变化十分满意。到九月下旬,谢平能熟练地开上“尤特”满处跑了。子女校也开了课。老爷子把谢平叫到家里,先问了桂荣、桂耀的功课,又对他说:“咱分场那段渠道渗漏太狠。从桑那镇引过来的那点水,用不上百分之四五十。我跟老赵合计了一下,咱们要真想在骆驼圈子长期经营下去,戳住脚跟,不让人小瞧了咱们,得在水上下本钱。眼光不能浅近了。我想从东风公社那头再挖条渠过来。工程量大些,搞好草泥防渗。不光够我们人畜用,还能找几片槽子地,种上牧草和高秆青饲作物,打算上自备的饲料基地。这样,咱们才能高枕无忧。”

 谢平说:“这是个好点子。建立我们自己的饲料基地。下一步,谁又能说骆驼圈子不能长粮食呢?”

 老爷子说:“对唆!我想把这事交给你办。”

 谢平看看那张画得很劣的工程示意图,合着虎口,柞量了一下那渠道的长度,间:“给我多少劳力?”

 老爷子笑道:“分场里拢共恁些人。攥紧了,撒开了,也就那一把。给你十个劳力,每年干三个月。”

 谢平大约摸估算了一下:“那就不是两三年里挖得出来的。”

 “工程量,老赵算过了。六年。”

 “免了我子女校的差使!”

 “轻闲死你!”老爷子笑着叫道:“一早一晚那工夫你干啥?子女校那一摊,你还得给我捎上!”

 谢平笑着想了想,答道:“行!”那渠道底宽八十厘米,口宽三米一,深三米。走的那地段,二米六七往下,全是黑黏土。腥臭。跟糖稀似的粘锹。难往上甩的。站在渠底里,不靠点过人的臂力,咋弄也甩它不到渠帮上去。这十个人自然是老手。全是新生员。不慌不忙。在身前挖个小垱。蓄半挡水。下锹前,先蘸锹头,再一脚踩住“咕卿”一声剜出一块,撤右脚,猛拧,一弓一蹬斜起锹,带送带转往起抛。一天干下来,衣服子上溅住点泥巴的都算不得好手。

 第二年,赵队长死了。死之前的五六天,也怪,突然不拉血了。竟然还能下地走动。他便让建国赶上驴车,驮起他,到挖渠工地上转去。看好下午五六点钟光景,早过了那阵懊热的劲头。黄黄的太阳歪到一边便见红。叫阿尔津山下那面大漫坡上两棵孤高的胡桐树,神出老长的阴影。工地上,那十个新生员全收罢工,走了。谢平在量工方,给每人记成绩;尔后擦洗铁锹,坐在高高的渠帮上,卷棵烟,着,独自待一会儿,送那西去的太阳进老风口。

 赵长泰慢慢爬上渠帮,虚汗儒了他稀疏的额发。他没让儿子搀扶,只是叫他守着驴车,等在渠下。

 谢平扶着赵队长,在渠上慢慢走了一段。

 “要挖六年,耐得下心吗?”赵长泰问。

 “反正不干这,就干那。总得干一样。六年、七年,对我都一样。”谢平答道。

 “自己有什么想法?”

 “自己?没有…”

 “真没有?”

 “从五号圈出来,我觉得哪儿都是天堂。”谢平眯细了眼,瞅瞅西天的火烧云,

 “…哪都一样…”

 “足?”

 “…”谢平不回答。烟草大劣。嘴里发苦。他用力啤了口唾沫。

 “为什么不吭气?”

 ‘你们不就是要我这个样吗?“谢平用铁锹挑起一块拳头大的鹅卵石,狠狠地朝渠对崖一只蹲在口傻看的上拨鼠拍去。卵石砸在离土拨鼠几厘米的地方,吓得它出溜一下,缩回里去了。

 “那么,是我们让你产生了这种混账想法?”

 “如果这么想的就是混账东西,那么我周围…这号的混账东西就太多了。”

 “谢平,我是决计看不到你挖成这条渠的了。也许明天…也许明年…说不准在哪一个倒霉的早晨,或许夜晚,我就‘塔尸郎’了。我今天能出来走走…可但凡我那不争气的眼又闹腾起来关不住门,我就又不知到哪天才能出来再见天。我总是放心不下你…”“我…好说。土拨鼠。给个拳头大的口,就能猫里边窝一冬…”

 ‘你是土拨鼠吗?你在青年班那会儿…“

 “别再说那些了!”谢平叫道,咬着牙。他怕听见那些。怕人再提青年班。

 “别说?为什么!”

 ‘为什么?你还要问我为什么?“谢平叫道。

 “你害怕回过头去看自己。不敢回头去算自己的账…”赵长泰不想放过他。

 “我求求你了。我没有过去!”

 “瞎话。”

 “就算它是瞎话。全是瞎话。瞎话。瞎话。瞎话——”谢平早就想这么嚷一嚷了。今天,他总算嚷了出来。

 赵长泰抿住了嘴。从在试验站那会儿,他就看中了这个小年轻。有股子刚劲儿,憨气。俗话说“南人北相,北人南相”准有出息。他看这个上海来的娃子身上就有股北方人的火子。赵长泰明白,自己得罪了羊马河几个头头,但凡一天不调离羊马河,他们决不会再让他抬头。而一般情况下,他们也是不会放他出羊马河地界的。他希望有成千上万个有文化的年轻人到这偏远的地方来。希望他们比他聪明,比他能于,比他有眼力,会折腾;终究能支撑出个局面来。他觉得场里那些人把他调去给这帮青年当“教师爷”算是他们“失策”他暗自高兴,决心在久天长的厮磨中,把自己一二十年来的许多教训慢慢教给他们。他恨谢平耐不住,燥热,急于去场部;也恨自己没能说服得了这小子,白叫他栽恁大个跟头。他曾料想自己后几年不会太太平平,但没料到这么快就不得不离开这帮年轻人。慢算算,自己没多少日子能待在这活人中间了。师部大医院的药方也止不住自己的“股眼子”他就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一个人能有多少血,经得起这么厨?!自己撒手走了,这地球还照样转,这太阳还照常东升西落。但…但…但什么呢?此时此刻,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向谢平说说今天特意上渠帮来找他的原委。能对他说:“傻小子,我这是跟你‘临终告别’呢!你还倔个啥呢?!”…

 他慢慢挪了挪脚跟。脚底下的烂泥粘住了鞋底片。他说:“可你得记住我今天说的。我们…起码我,从没指望你到骆驼圈子来要变个土拨鼠!”

 “那你们到底要我咋样吗?”谢平叫道。

 赵长泰从谢平手里拿过那把明光锃亮的铁锹,轻轻地在砂石上赠了蹭,尔后,出人意料,使尽全身力气,把它朝对过渠岸的泥堆上掷去。铁锹笔直地在空中划出一道银线“嗖”地住在泥堆上了。赵队长毕竟力气不济,铁锹进不深。铁锹把连连晃了几下,险些歪出来,掉渠底里。体虚。剧烈的心跳。闷。胳膊酸软。赵长泰眼前一阵发黑,把谢平吓一跳,忙去扶住。他等自己定了,对谢平说:“谢平。比如这把铁锹。它是不会害怕人们用它去起圈、平地、挖渠、装车的。它决不怕跟粪、跟土、跟砂子、跟烂泥打交道。但它也决计不会在这种交道中,让自己就去变成粪、变成土。”

 “起风了。回吧…”谢平抓住他多汗、冰凉、瘦骨磷峋的手掌。

 赵长泰不肯走。

 “我跟你一样,参军前也是个学生…”

 “这我知道了。你回吧。着了凉,又不得了了。”

 “听着!那年修柳树沟水库。我是个热心分子。也是水库工地指挥部的副指挥。当时有不少同志指出,柳树沟修水库,会造成附近两个农场地下水位上升,地表土壤严重再生盐渍化,后果是难以设想的。但当时我们一心筹划开发包括骆驼圈子在内的这片敏什托洛盖荒原。以为只要我们想做的事,总能做到。柳树沟水库修起来了。从1958年到1963年,不到五年时间,柳树沟一分场,柳树沟二分场盐碱化了,两个农场上万人不得不全部撤退转移。放弃了将近二十万亩经营了多年的耕地。为了避免进一步侵害附近的三分场四分场,柳树沟水库也不得不放弃了。我承担了这工程的责任…被记大过处分…”

 ‘你不是一老在搞机务?“谢平意外地问。他侧转身来,往上风头站了站,替赵队长挡去些风。

 “不是…”他苦笑笑“我承担了工程的责任。但当时,给我们提意见的那些同志中,有几个言词烈,态度坚决的,早给下放了。照例,这时,我受了处分,事实已经证明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就该恢复他们的工作。但这问题总也解决不了。有人说,当时处分他们是正确的,现在处分赵长泰也是正确的…”

 “这人是谁?你们工地指挥部的总指挥?羊马河的场长?政委?”

 “具体人,你就不必知道了。后来,那些要求恢复工作的同志来找我,要我写证明,证实他们当时的意见是正确的。只是就事论事,并没其他政治意图。我就给他们写了。许多同志劝我别写,但我还是写了。那些同志拿着我的旁证材料到处上访。搅得有些部门很头疼。他们要我收回材料。或者另写一份更正,认为这些同志当时是利用修水库之争,另有政治企图。我没写。这毕竞要牵扯十几个同志、十几个家庭…他们到底是不是另有政治企图,我没证据。我不能红嘴白牙说黑话。”

 “有人因此就把你在叶尔盖农场跟那批转业战士搅在一起的事翻了出来,整你?”谢平急急地问道。

 赵长泰没回答这个问题。他感到冷。也有些站不住了,便主动往谢平跟前靠了靠,挽住谢平的胳膊,了两口。过了好大一会于,又突然这么说道:“敏什托洛盖荒原还是应该开发的。但它…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动得了的。要真心…要有真心的人…谢平啊,这件事要靠一大帮真心实意为了这片土地的人才行啊…”到冬天,他的病加重了。那天晚间,他肚子骤然绞痛。疼得他头直往墙上撞。他知道又要出血了。便拿了团棉花,摸黑扶着墙,也没叫醒渭贞,自己一个人到屋后边的土坑边上去解手。蹲下后,血跟漏了的水缸似的,一注一注往外。他再没站得起来。第二天早起,跟孩子睡一块的渭贞,跟往日一样,拿条干净的内到他上去伺候他起,发觉上空了,抢出门去看。他扑倒在土坑边上,人已经僵硬了。

 到第六年头上,渠道挖成时,老爷子身子骨也远不如以往了。气和风使他一冬一都出不了门。严重的肌劳损,使他不得不靠一件钢的马甲来支撑上身。在生上火的屋里,他还得穿上皮筒子,在白木圈椅里再垫上狗皮褥垫。那是谢平用黄狗皮。黑狗皮、灰狗皮、白狗皮给他拼起来的。其中那只黑狗,还是谢平亲手用木打问了,吊在机井边那棵杨树上剥的。老爷子不再去场部开会,已然受不了那一百七十公里的颠了。开会的差使便交给了淡见三。全分场的会也挪到老爷子家窗前的那片空地上开。福海县来放电影,银幕就往那青皮杨树上一钉。正对着老爷子大客房的窗户,这样,老爷子坐在屋里,也能向大伙发表讲话,也能看他爱看的影戏。到后来,他把分场里大部分的事都交给了淡见三、于书田和谢平。惟有一件,他老抓在自己手里,那就是每天晚间的干部碰头会。开会的地点就在他家的大客房。班组长以上干部全得参加。什么事都议,都在他跟前定。名副其实的一揽子会。他煮茶给大伙儿喝。(别人喝的搁盐,他喝的不搁盐。)还让桂荣炒椒盐的葵花子给大家嗑。近两年又兴开推牌九。三十七块五一副的塑胶麻将牌,是淡见三替他从福海县卫生局后身大筒子巷集市一个私人手上买来的,逢年过节,没得说的,他是照例要把班组长以上干部都叫家来喝一通。平呢,每个月,也总要找那么一两个由头,请些人卜家来喝。还是煮一锅手抓羊。筛上满杯的害藏白酒。(这酒直接从场部加工厂酿酒分厂酒窖里,用木桶灌来。)他已经喝不多了。桂荣也不许他多喝。他只是要这点热闹。只是坐一边,穿着桂荣给他用土线织的厚衣,外边再加件黑呢制服,捧着他那小桶似的大白瓷茶缸,瞅着他的那些个班组长在自己跟前斗嘴逗乐,他心里痛快。奇怪的是,他并不显老。头上的白发还是恁多。要知道,他的头发起他三十岁在部队上当营长时。就开始花搭着白开了。那时叫他“少白头”桂荣长大,从舅娘手里接过全摊家务之后,几间屋全变了样。干净了不说;也没添多少东西,但怎么瞧着怎么舒服,确实的像那么回子事了。

 谢平呢,习惯了桑那高地的风,习惯了桑那高地的太阳,(他晒得多黑啊!)习惯了长在砂砾中那些坚硬的草,习惯了老爷子家那只被煤烟熏得恁黑的炖的陶罐,习惯了闲下来,在老爷子家门前的木台阶栏杆上静静地一坐半天:啥也不想,啥也不做,一只脚跷在栏杆上,手里抓着柔柔的马鞭,眯细着眼,去看净蓝净蓝的远天,这一刻,啥都没有,又啥都有。那种寂静。那种悠远。那种广大。那种永恒。那种原始,那种扩,那种记忆和遗忘…没有人再给他写信。他也不给任何人写信。除了妈妈。骆驼圈子再没有第二个上海人。从到骆驼圈子后的第二天,他就下决心忘掉自己是上海人。一过十三年;他已经不会说上海话了。舌头硬了。即便在梦中,跟人吵架,他说的也是那种在农场通用的河南官话。他常常想,我终于在骆驼圈子戳住了,待下来了,这就是我的胜利。

 这些年里,他到场部去过一次。那是有人跌跌撞撞来报信儿,说,场部的学生和机修连。加工厂的工人“造反”把场首长全圈起来,关在子女校菜窖里了…都吵着向他们要经费,要他们承认他们成)的“造反团”开始不同意,说兵团没发这样的文件。踢了两脚。虽然兵团还是没下文件,却同意了一也有继续公开坚持不同意的,那实在是少数。只好继续把他们关到菜窖里,还要让他们靠边站。骆驼圈子有新生员。上边有规定,这样的单位不许开展“四大”老爷子计淡见三和于书田把仓库里五支步取了出来,让转业战士轮值班背着巡逻。最远的一个岗哨放到一公里外的扎扎木台高包卜。不许外人闯骆驼圈子。这情势,叫谢平急煞。他这些年一直想:场里的须导慢慢地冷静些了,会觉得当时给他的处分太重。他们会念及他当时的年轻幼稚,念及他当时的热情,重新讨论这个处分。老爷子和赵队长也常这么安慰他。赵队长也常说,你跟我不一样。你到底怎么着了他们?没有呀!等他们觉得把你治老实了,他们会重新来处理你的问题的。谢平想想,也是的。我没怎么着呀!所以,总怀着一种隐隐约约的期望,在等待着。现在这些领导靠边了,谁来给他重作处理。重新考虑他的籍问题?新人掌权,他们了解情况吗?从不了解到了解,又要一拖多少年。他已经拖不起了。电三十出头了!他得去找那些老领导,就这样,他到了场部。谢平到场部。两派已经打得很厉害。一派退到羊马河这头。死守场部的一派便炸断了河_上木石垒的大桥、谢平也进不了场部。后来他帮着河这头的一派到骆驼圈子附近的二台子林场找来五卡车木料,把炸断的一截架起来。这一派得以冲过去,打了个人仰马翻,从菜窖里揪回被“明并暗保”着的场长政委。谢平的原意是让这一派的人跟场长政委好好说一说,抓紧时间重新讨论一下他的问题。这一派的头却哈哈大笑:‘你还要让他们批准你人?你要人的是什么?你真是’桃花源‘中人?还是在装疯卖傻?“他们不让他接近”看护“起来的场长政委。虽然。是他替他们到三台子林场找来五车木料后,他们才能冲过河去,占领场部。

 还有一次,他差点到了场部。那是两年前。“上武天”(上海武汉天津〕青年三千人聚集在废弃的柳树沟水库旧址里,开会请求返城。那时,各地文化革命中上山下乡的红卫兵们,作为知青都返得差其不多少了。上边惟独不承认这些“文革”前下乡的是“知青”认为:中央批准知青返城的政策不针对他们。消息传到羊马河,好像冷水泼进滚油锅,在两个小时里,各分场各连队的电话全被“卜武无”们占住。所有的汽车。拖车都让他们开起去“串联”没人敢拦。也没人想拦。队长指导员听着车子发动,一辆接一辆开走,都默坐在不点灯的办公室里。谁也不知道下一步还会发生什么,都在等总场的指示。三四天后,三千人便涌向柳树沟。水库的大凹坑里,燃起了几十堆彻夜不灭的黄火。这些差不多都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的“老青年”激动得浑身发抖,争论着如何打开缺口,争取重回上海、回武汉、回天津。他们差不多能背诵有关知青问题的全部“中发”文件的每一条细目。他们想,我们自己就这样了,但我们的孩子呢?孩子的孩子呢?孩子的孩子的孩子呢…永远永远地吃苞谷馍?三千人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派三十个代表,组成请愿团去乌鲁木齐和北京,要求认可“知青”身份;并根据他们这批“老青年”的特定情况,制定容得他们返城的政策。三十个名额的分配:上海十五。天津六。武汉九,这是根据到场的青年的籍贯,按一百一的原则定出。请愿团的一人领导小组,则由“上武大”各出一名。大津青年武汉青年很快选出了自己的代表,并报出了参加领导小组的人。上海青年却只选了十四个。留下一个名额,几乎一致动议,要去骆驼圈子把谢平请出来。也希望由他和秦嘉两人中出一个,代表上海青年参加领导小组,这时的秦嘉并不在水库大坑里。她还在场部。她已任了场子女校的副指导员,没来集会。他们派人赶到骆驼圈子,被老爷子的岗哨截住。第二回又派计镇华、马连成去。事先还给谢平发了信。约定了时间。半夜,绕过扎扎木台高包,进了分场部,摸到干沟边那间小土屋跟前。敲敲门。里边没人。再敲敲门。还是没人应。这才发现,门鼻子上挂着将军不下马的大铁锁。足有半斤重。两次敲门,惊动了老爷子的游动哨,又是鸣警告,又喊“捉贼”一下拥上来七八个人。还有新生员。虽然没有捆这两个人,但揪头发的揪头发,拧胳膊的拧胳膊,把他俩推下了于沟。他俩爬到干沟那边,留又留不住,走又不舍得走。看看天快亮了,一千五百个伙伴还在水库上等着他俩的回音,便拉开嗓门大喊:“谢平,我们是镇华、连成一一你听到了没有?他们不让我们过来。我们只好走了。大伙儿等着你来拿主意呢。水库上见不着,我们就在乌鲁木齐等你。乌鲁木齐见不着,我们在北京等你——”他们反反复复足足喊了半个时辰。隔着干沟,在清晨的寒风里,听起来跟狼嗥的一样。直到这边不耐烦了,再次鸣警告,并派人追过干沟去,他俩才撒腿跑了。

 谢平这时在哪里?在老爷子家里。在场的还有淡见三、于书田。他俩一个手里提着一铁锹把,看在门口。老爷子对谢平说:‘你让他们闹去。你给我老实些。你跟他们不一样。你丢了一回籍。再闹你就得穿一辈子黑袄!“谢平刷白了脸,弯坐着。他求老爷子,让他开开窗户,答应镇华。连成他俩一声。隔了这样的十来年,伙伴们并没忘了他。他得答应他俩一声。哪怕不去,也得应一声:”镇华、连成,我听见了。你们走吧——“但老爷子不让。老爷子说:”他们来寻的,是过去那个谢平。你不是了。你敢朝窗前迈一步试试。迈哪条腿,我就打断你哪条。古往今来,在羊马河,不听话的,有一个有好结局的吗?你不想想你那个赵长泰!恁好忘事?!“但这一回,却偏偏没让老爷子说中。三千个”上武天“闹腾一番,开始确有人被拘留,受审查。但不久上边催促下来,放人。又不久,为”上武天“们制订的文件传达下来了。他们中间,在政策杠杠里边的,便陆陆续续开始办理手续,返回他们阔别的上海、天津、武汉…有的去了香港、神户、美国的新泽西州、加拿大的多伦多,等等等等。土里再度泛洋。六十年风水颠倒过。

 轰轰烈烈地来,又“轰轰烈烈”地回。

 年轻人干什么都讲究个“轰轰烈烈”

 而谢平,慢慢地也到了三十三岁那年头上…  m.IGeXs.Com
上章 桑那高地的太阳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