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笔灵4·苍穹浩茫茫 下章
第二十章 眉如松雪齐四皓
——出自《全唐诗》一百七十卷·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

 “奇怪,怎么这么多外人?”

 在诸葛原来的估计里,在藏笔韦家必然是重兵镇守,可眼前数来数去也只有四个人。这四个人之中,他只认得出韦定国是现任族长,模模糊糊知道彼得和尚似乎是个游离于韦家之外的,其他两个人就完全认不出来了。

 这倒也不怪他,罗中夏和颜政虽然在诸葛家住过一段,但诸葛家只有几个高层知道这件事。

 诸葛又扫视了一圈,发觉韦定国和彼得和尚都没有笔灵,只有那两个年轻人是笔冢吏。诸葛冒出一个疑惑:“难道说他们是示弱于敌,玩的这是空城计?”他下意识地朝他们身后的藏笔里看了一眼,却看不出什么端倪。

 “算了,都无所谓…”诸葛决定不去想它。对方只有两枝笔灵,谅他们也玩不出什么花样。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失去意义。

 这一点他可是有自信的。想到这里,诸葛微微一笑,他的三个兄弟知道兄长的心思,立刻默契地分开站立。诸葛夏还不忘好心提醒一下秦宜:“你在旁边站着就好,不要贸然冲进来被误伤。”

 秦宜一阵苦笑。

 秦宜刚才悄悄把手机打开放到袋里,是想让她与诸葛四兄弟的对话被颜政或者罗中夏听到,在藏笔前提前做些准备,把他们四个孤军深入的家伙先进来干掉。

 可她没想到的是,韦家藏笔最后的防线,居然只是这副阵容。

 其实韦定国也是有苦衷的。韦家刚才在对抗天人笔的时候,已经折损了五成笔灵,人手极度缺乏。其他笔冢吏早已被派去内庄各处抵抗,抽调一空。剩下的几位长老,掩护着一族老小退入藏笔内。原本韦定国是打算一个人留在外,后来罗中夏、彼得和尚和带着韦然然的颜政陆续赶到,这才算勉强有了一战之力。

 看到对方准备动手,韦定国不得不站出来,朗声道:“对面诸葛家的朋友们,自古诸葛家、韦家都是笔冢传承后人,如今却要搞得兵戎相见,你们究竟意何为?”

 他义正词严,铿锵有力。诸葛却无心与他争这种口舌之利,只是拍了拍手,笑道:“韦族长,这都是上头决定的。我只是个执行者,您跟我说,没用的。”

 韦定国叹了口气:“自我兄长去世之后,韦家已经逐渐世俗化,早有退出笔冢纷争之心。你们又何必这么急?”

 “跟您说了,跟我说没用。等把您接去诸葛家以后,您自去与老李说就是。”

 诸葛这句话说得轻松自如,却透着一股霸道,仿佛韦定国被擒回诸葛家这事,已经板上钉钉了一样。韦定国眉头一皱,却没说什么。他只是个普通的国家干部,没有任何异能,如果诸葛四兄弟真要动手,他可真是没任何反抗的余地。

 诸葛又道:“您若是下令让那些笔冢吏放下笔停止抵抗,乖乖跟我们回去,也许还能为韦家保留了几分骨血,免得两家太伤和气。”

 “无之尤!诸葛家也是书香门第,怎么会有这等无之徒!”韦定国冷冷地说“我就不信,诸葛家所有人都愿意跟着老李发疯。”

 诸葛不以为然地说道:“那些逆历史而动的不合时宜者,早被处理掉了。”

 诸葛秋不耐烦道:“何必这么啰嗦,直接抓走就是!”他迈步向前,要去抓韦定国的脖子,却忽然被一道电光击中,手臂一颤,登时缩了回来。诸葛秋大怒道:“谁敢阻我!?”

 “我。”这边一个人忽然走上前来,语气平静,平静到有些可怕。

 诸葛一看,拦人的是个小年轻儿,而且看得出不是韦家的人,便问道:“你是谁?”

 “我叫罗中夏,中是中华的中,夏是华夏的夏。”

 罗中夏淡然回答,他的禅心已经完全发动起来,整个人气息内敛,进入一种禅意状态,气场登时一变。在藏笔前的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得到这个家伙的隐隐怒气。

 罗中夏其实对诸葛家还是有好感的,费老和诸葛一辉都是直的人,老李虽然拿腔拿调,但也不招人讨厌,更何况他和十九之间,还有点不清不楚的感觉…但自从他在内庄外发现诸葛家居然与“他们”沆瀣一气之后,整个心态立刻就起了变化。

 诸葛家居然勾结“他们”,联手来毁掉韦家,甚至不惜杀人毁笔,这实在是超出了他的底线。

 更重要的是,他想到了十九。以十九那种子,如果知道自己家族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该是多么痛苦,多么难过。以后十九见到他、见到彼得和尚,该如何自处?

 当诸葛说出诸葛家不合时宜者被处理掉时,罗中夏百分之百相信,那其中一定有刚返回家里的十九。诸葛家究竟如何处理这些反对者,他不敢想象,也不愿去想象。

 但是他现在不得不站出来。

 “你们凭什么让十九陷入这样的境地?”罗中夏居高临下地质问道。

 诸葛明明感觉不到他的任何情绪波动,却能清晰地体会到对方散发的怒意,不由得认真起来。他知道这种对情绪收放自如的对手,一般都是难对付的。“罗中夏”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是熟悉,他仔细想了想,忽然想起来费老曾经略微提过几句这个人。

 “你…你不就是…”

 未等他说完,罗中夏已经给出了答案。青莲笔从他的前跃然而出,青光四,把整个藏笔的岩壁映出一片青灿灿的光芒。两侧的竹林仿佛感受到了翻涌的气势,沙沙作响,为一代诗仙唱和。

 “果然不错,七侯之一的青莲笔!”

 诸葛望着那管笔灵,出一丝玩味深长的神情。诸葛秋脾气最急躁,大声道:“管他什么笔,一并干掉!”作势就要上前。

 “那你就来试试看!”罗中夏大声喝道,目光圆瞪,两道视线锋锐如剑,青莲的飘逸气势霎时在他身体中炸裂开来,一直蓄积内敛的锋芒一下子毫无掩饰地辐而出,光芒万丈,整个人如同浮在一个无比耀眼的光球之中,就连头发都飘浮起来,一竖立如矛。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银紫的弧光在罗中夏右手劈啪回闪,不知何时,他手里早已握起一柄虎啸龙的倚天长剑,剑身颀长,刃间火,还有雷电缭绕其间。剑柄与罗中夏的右手若即若离,只靠着电光相联。

 诸葛四兄弟只觉得眼前一亮,一道波纹状的巨大半月冲击波沿着直线疾突而来,一往无前。他们四个寒倒竖,纷纷朝两侧闪避。那道冲击波呼啸而过,正正击中青箱巷的巷口,只听“轰隆”一声,巷口一带屋舍碎成一地瓦砾,仍有残留的气流在半空划出道道痕迹。

 罗中夏手持长剑,冷冷望着他们四个。他无论是在悯忠寺、退笔冢、绿天庵、还是高明,从来都是被动着去接受、被动着去反抗,一生之中,还从未如此主动地锋芒毕过。

 这一次,为了十九,他再也不能忍了。

 强横的气息丝丝转,禅心与诗仙迅速融汇一体。青莲笔本来就是任情之笔,怀素禅心亦是狂草之心,加上罗中夏此时滔天的怒意,至极至盛。

 诸葛四兄弟见识到青莲笔的威力,丝毫不敢怠慢,诸葛低声道:“结阵!”

 四兄弟毫不迟疑,各据一方,四枝笔灵呼啸而出,在半空结成一个菱形,与青莲笔遥遥相对。韦定国一看到这四枝笔灵,口而出:“初唐四杰?”

 诸葛秋看了韦定国一眼,咧嘴笑道:“老东西却识货。”

 初唐四杰是指王、骆宾王、杨炯与卢照邻四位大家,这四人在初唐各擅胜场,诗文才学均是一时才俊,是以并称四杰。诸葛四兄弟的笔灵,正是炼自这四位大家。

 诸葛握有王的滕王笔;诸葛夏握有骆宾王的檄笔;诸葛秋拿的是杨炯的边笔;诸葛冬身上的是卢照邻的五悲笔。四兄弟心意相通,四杰笔灵亦气质相契,两者结合在一处,威力绝不可小觑。费老苦心孤诣训练他们,甚至不惜让四枝笔灵寄身在四兄弟身上,正是为了追求这种可怕的默契程度。

 罗中夏对初唐四杰了解不多,只听鞠式耕约略提及过,想来不是什么惊采绝的人物——至少与李白不在一个级数。他对这个小小的阵势毫不在意,看着诸葛四兄弟如临大敌的脸色,只是冷笑一声,青莲笔再度攻来。

 这一次他没有丝毫保留,上来便施展出〈草书歌行〉。凭着怀素禅心,这诗的威力与高山寺那时候相比,不遑多让。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布,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刀风飒飒,笔锋洋洋。怀素草书一往无前的狂放气势,被青莲笔宣而出。霎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

 四杰笔阵在狂风中微微坠,却偏偏不倒。诸葛道:“五悲笔,出!”诸葛冬闻言双手一挣,卢照邻的五悲笔应声而出。

 一股悲愤之气面扑来,四下环境登时凄风苦雨。

 卢照邻一生命运多舛,先染风疾,又中丹毒而致手足残废,万念俱灰,只能归养山林,在家中挖好坟墓,每躺在其中等死,是以写出〈五悲文〉,极言人生际遇。这五悲笔,浸透卢照邻的失落之意,笔灵所及,能教人心沮丧、意志消沉,任凭对方通天的气势,也要被搞至烟消云散,再也提不起劲头来。

 罗中夏初时还有些慌乱,随即便恢复了正常。他冷笑一声,口中诗句不断,竟丝毫不受五悲笔的影响。那些悲云被怀素草书冲得难以聚成一团。

 自古文人多悲愁,如李煜的愁笔、杜甫的秋风笔、唐婉儿的怨笔、韩非的孤愤笔、陈子昂的怆然笔等等,或殇国运、或叹数奇,或感伤时事,或深沉幽怨,每各有不同。这五悲笔不过是个对自身仕途充满怨懑的文人,从境界就已经落了下乘,又岂是拘束得住放不羁的李太白?

 诸葛冬见拘不住青莲笔,奋力驱使五悲笔灵。那五悲笔突然笔须戟张,分作五束,狰狞如黄山怪松。

 那些悲云陡然增多,层层叠叠,一朝着青莲笔涌去。〈五悲文〉里共有五悲:一悲才难,二悲穷道,三悲昔游,四悲今,五悲生途。世间任何人,都逃不过这五种悲伤的范围。此时这五悲同时爆发,乌云密布,滚滚黑云中一悲高过一悲,一时间竟有要过青莲笔的势头。

 罗中夏此时境界,与往日大不相同。他只略抬了抬眉头,先停下了〈草书歌行〉,改口轻声道:“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卢照邻在〈五悲文〉字里行间,充满着未能出仕朝廷的委屈,进而怀疑人生。而这几句太白诗,说的正是不事权贵、游遍名山的潇洒之姿,简直就是当面他的脸,而且还得劈啪作响。

 一头幻化的白鹿自青莲笔端跃出,甫一出世,便放蹄狂奔,如行走于五岳之间,无牵无挂。五悲之云被挂在鹿角之上,一会儿功夫就被急速飞奔的白鹿扯得七零八落,风云散。诸葛冬吐了一口血,身子晃了几晃。

 悲愁之情与洒之意,并无绝对强弱之分。李煜的伤悲秋,足可压制岑参与高适的边豪情;而苏轼的豪放洒然,轻易便可横扫“孤凤悲”的元稹。

 无非只是境界高低而已。

 罗中夏准确地感知到了对方的风格,并准确地选择了诗句予以对抗。这就是他的境界。颜政和秦宜在一旁看得瞠目结舌,他们印象里那个无知大学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这等强者。

 诸葛原本打算是让五悲笔困住青莲,使其意志消沉,然后其他三笔齐上彻底压制,这也是他们四兄弟的常规战法。但现在诸葛冬已经动用到了五悲的层次,还是无法约束住罗中夏的境界,看来寻常方式已不足以应对了。

 诸葛十指并拢,低声念动几句,他头顶的滕王笔,连续吐出气象万千的烟霞,烟霞中似还有孤鹜展翅。整个空间都开始剧烈地波动起来,无数裂隙凭空出现,旋即又消失不见,很快便构造出一栋雕细琢的古朴楼阁,檐角龙梯无一不具。

 “〈滕王阁序〉?”罗中夏眉毛一扬,这篇古文他曾经读到过,不过当时他境界不够,不能领悟其中妙之处,只依稀记得那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是千古绝唱。看来眼下这诸葛是打算把自己困在腾王阁内。

 “可笑!”

 罗中夏深信,这些雕细琢的东西,岂能比得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煌煌大气。他从容换作〈关山月〉,足可以抵消〈滕王阁序〉的影响。

 他早已经顿悟,笔灵之间的战斗,不是靠技巧,也不是靠能力,而是靠境界。

 一轮云海间的明月,足以撑破腾王阁的狭小空间。

 可就在这时,罗中夏突然觉得一阵寒风袭上背心,他下意识地蹲下身子,一柄长如蛟龙出水,擦着他的肩膀刺了过去。腾王阁内太过狭窄,罗中夏无法及时闪避,只得就地翻滚一圈,朝右边躲去。长这东西硬直不弯,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内如果一击不中,很难立刻收回去重组攻势。

 可罗中夏这一次猜错了。刚才长明明已横着擦过肩头,杆尚未收回,下一秒钟头却突然从脚下的地板突出来,从下向上猛然起。他的肩膀能感觉到杆仍旧在继续横着前进,头却朝着竖直方向挑刺。

 这就好像是多了两个空间隙,一横一竖,长隙横进,却从另外一个隙竖出。

 罗中夏暗暗叫苦,如果对方能够随意控制空间出入口,那么那杆长无论怎么刺,都可以从任何方向刺向自己,简直防不胜防。

 正在他思考哪首诗才能完美地破解掉困局的时候,诸葛秋的声音地传到他的耳朵里:“臭小子,等着被我戳穿吧!”

 诸葛秋的笔灵炼自杨炯。杨炯诗文以“整肃浑雄”、“气势轩昂”而著称,诸葛秋的边笔,便是一柄气贯长虹的长。五悲挫其心志,滕王封其行动,然后这致命一击,就交给了化为长的边笔。

 诸葛秋长一送,本以为罗中夏避无可避。可罗中夏情急之下掣出了倚天剑,反身一挡,剑猛然相磕,铿锵作响。罗中夏的倚天剑毕竟强悍一些,拼了数招,长一退,又消失在半空。

 这长来去自如,无影无踪,罗中夏手提倚天剑,环顾四周,心中忐忑不安,不知敌人何时从什么方位再度出手。他忽然想到一句太白诗来,不苦笑道:“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倒符合如今的情形。”他让青莲笔幻化出数面盾牌,横在身前,以备敌人偷袭,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捕捉着战机。

 诸葛在腾王阁外,冷冷一笑,这个青莲笔冢吏看似强悍,终于还是中了自己的圈套。

 罗中夏以为他的笔灵叫滕王笔,便以为只有〈腾王阁序〉。孰不知,〈滕王阁序〉不过是王的成名作,他真正最高的境界,却是另外那两句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天涯若比邻。

 所以空间和距离对王的笔灵来说,没有意义,它可以在任何空间打开一个隙,并在其他再打开一个隙,两个隙之间的距离恒等于零。

 刚才边笔化作长,正是靠滕王笔“天涯若比邻”的能力,才能自由地在空间之中穿梭。诸葛并没指望诸葛秋能打败罗中夏,他的目的,只是让罗中夏对“天涯若比邻”心存忌惮,老老实实待在腾王阁里。

 而真正的杀招,就在此时出现。

 就在诸葛和诸葛秋两人的配合完成的一瞬间,第三个人以无比精准的时机加入战局。

 诸葛夏,以及骆宾王的檄笔。  m.IGeXS.Com
上章 笔灵4·苍穹浩茫茫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