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丰饶之海 下章
第十三章
战争期间,本多将余暇全用来研究轮回转世,到处搜寻这种不合时宜的书成了他的乐趣。新出的书越来越无聊,于是旧书店里积满灰尘的书就越来越有市场。只有这里才公然销售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趣闻。而且比起物价上涨来,不管是外文书还是文书,低廉的价格总是维持不变。

 本多从这些旧书中学到了许多西方有关轮回转世的学说。

 那是公元前5世纪伊奥尼亚哲学家毕达格拉斯的著名学说。他的轮回学说接受了公元前6至7世纪,风靡整个希腊的俄耳浦斯教团密教的影响。而且,俄耳浦斯教是整整动了二百年中,到处煽风点火的狄俄尼索斯(酒神)的后裔。

 酒神.来自亚洲,与希腊各地的地母崇拜以及农耕仪式的结合,暗示了二者本为同源。大地母神生机的姿态,本多在加尔各答的杜尔加寺庙已亲眼看到了。酒神早已来到了北方的雷斯,与冬同眠,与同醒,体现了自然界生命的循环不息。无论它装得多么快活放纵,也是那夭折的美少年们——以阿多尼斯为代表的五谷精灵们的先驱。如同阿多尼斯必将与女神阿芙罗狄蒂相会那样,酒神在后来各地的秘密仪式中,也与大地母神契合。在德尔斐,酒神与地母并祀,而雷尔纳秘密仪式的主神就是这些男神女神的圣合。

 酒神来自亚洲。这带来疯狂、、生啖和杀人的宗教,正是为解决“灵魂”的问题从亚洲来的。本多联想起印度的体验,眼前浮现出恐怖的情景:它那不允许理性的明晰,不允许人和神停留在稳固的美丽形态里的狂热,恰似阿波罗式的希腊富饶的田野上空,扑天盖袭来的蝗群,转瞬之间使田野一片荒芜,把庄稼吃得光。

 酩酊大醉、死亡、疯狂、热病、破坏…为什么这些恶的东西这样惑人们,使人们灵魂出窍呢?为什么人们的灵魂如此舍弃安逸的家园,而飞到外面去呢?为什么心灵如此厌恶平静的停滞呢?

 这是发生在历史上的,也是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人们一定感到,不如此就无法触及那圆形的宇宙、那全体、那全一。烂醉如泥、披头散发、撕破衣服、生殖器、血淋淋地活剥生啖…人们竟然如此程度地想用自己的指尖去触及“全体”

 这就是经俄尔浦斯教团洗炼过,并变成秘密仪式的“凭灵(神灵附体)”和“自(灵魂出窍)”的心灵体验。

 使希腊的思想中产生轮回转世的正是这“自”的体验。转世最深刻的心理源泉即是“恍惚”

 在俄尔浦斯教团信奉的神话中,酒神名叫狄俄尼索斯·扎格留斯。扎格留斯是地母神的女儿浦西芬尼与天神宙斯所生的儿子,是受父神钟爱,指望其统治未来世界的婴儿。传说天神宙斯热恋地神少女浦西芬尼时,化作大地的精灵(大蟒)而同她媾的。

 生嫉妒的宙斯之妃赫拉发觉此事,教唆地下巨人梯坦等,用玩具引幼小的扎格留斯,将他残杀后,肢解了尸体煮食之,只把心脏由赫拉献给宙斯,宙斯把它赐给美勒,由此再生为狄俄尼索斯。

 同时,宙斯对梯坦等的残忍极为震怒,以雷霆击之,后来,从梯坦的骨灰里产生了人类。

 就这样,人类继承了梯坦的恶本,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咀嚼的扎格留斯之余香尚存,因此体内还保留有神的因素。所以俄尔浦斯教团提倡,要由“自”皈依狄俄尼索斯,通过自我神化达到神圣的本源。他的圣餐的仪式,甚至影响到后来的基督教的圣饼和葡萄酒。

 被雷斯的女人们割下四肢杀害的奏乐者奥尔弗斯,仿佛再现了狄俄尼索斯的死。他的死、复活及冥府的秘密成为俄尔浦斯教团的重要教义。

 如果由“自”走出躯体的游魂,转瞬间能够接触狄俄尼索斯的神秘,那么,人类早已懂得了灵的分离。是梯坦的恶骨灰所生,而灵则保留了狄俄尼索斯纯洁的余香。而且俄尔浦斯的教义上说,地上的苦并不与体的死亡一同结束,离了尸体的灵魂,在冥府度过一段时间后,必须再次出现在地上,附在别的人或动物的身体上,沿着无限的“生成之环”循环往复。

 本来具有圣的不灭的灵魂,必须经历如此黑暗的弯路,溯本求源,乃是由于体所犯的原罪,即梯坦等杀害扎格留斯。地上的生活又添新罪,罪上加罪,人永远摆不了轮回之苦。有的罪不一定投生为人,或许变成马、羊、猪、狗,或者变成冰凉的蛇,终生匍匐在地上。

 祖述和深化了俄尔浦斯教的毕达格拉斯教团,是以轮回转世学说与宇宙呼吸学说为其教义之特色的。

 后来,本多在弥兰陀王的生命观灵魂观中,看到了这“宇宙呼吸”的思想的痕迹,它与我国古神道的密义也有相通之处。弥兰陀王曾与印度思想作过长时间的交谈。

 同小乘佛教那种童话般明朗的《本生经》比较,教义虽然相通,但伊奥尼亚充满阴郁色彩的轮回学说使本多心灵疲惫,还不如去听万物转论者赫拉克利特的解说。

 只有在这动的统一的哲学里“凭灵”和“自”才能合一,一者即一切,一者来自一切,一切来自一者。在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领域,自我消失,可轻而易举地实现与宇宙的合一,在某种神的体验中,我们可以成为一切。在那里,人与自然,鸟与兽,风声呼啸的森林,鱼儿跳跃的小河,白云缭绕的山峰,岛屿散在的碧海无不互相摘去存在的框框,融为一体。赫拉克利特讲述的便是这样的世界。

 “生者与死者,

 清醒与睡梦,

 青年与老年,

 转使此化为彼,

 转使彼化为此。”

 “白昼与黑夜,

 冬天与夏天,

 战争与和平,

 富饶与饥谨,

 世间万物转化,

 全靠神力使然。”

 “昼与夜同一。”

 “善与恶同一。”

 “圆周的终点与起点同一。”

 这些就是赫拉克利特的雄浑的思想。本多接触到这样的思想,只觉那光芒亮得耀眼,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解放感,可又不愿匆忙挪开捂住眼睛的手,怕晃瞎了眼睛,而且觉得自己的感和思想还不成,不能沐浴如此无边无际的光明。  M.igEXs.cOM
上章 丰饶之海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