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致命漩涡 下章
第22-23节
022意气相投

 所以,朱民生觉得,这是自己人生的一次契机,全面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的契机,因此,接受任务后,朱民生立刻精心组织材料动手写起社评来。

 众所周知,写出一篇好文章是很不容易的,尤其要想在高手如云的知名记者和著名编辑颖而出,引起高层的赏识和重视,就更不容易了。

 鉴于如此,朱民生独辟蹊径,首先详细查阅了东部发达地区省市的情况,发现淮海省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无论是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却差距很大。拿财政收入来说,淮海省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经过深入分析,朱民生发现淮海省和东部沿海省市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投资软环境疲软,招商引资工作没做好。

 抓住这一要点后,他又通过高建国在西部那个省在省政府工作的大学同学的关系,把高建国在那个省就职时的全部讲话材料搞到手,细致研究以后,将高建国讲话精神以及最关注的问题了出来,结合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内容,写出一篇名为《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逐步缩短与东部沿海省市差距》的社论。

 应该说,那篇文章完全是情所至有感而发,既写得情澎湃,又充满思辨色彩,在省委机关报《前沿阵地》发表后,立即引起省委省政府发主要领导的注意,并一度在省级机关引起热议。

 最为幸运的是,他跳进了时任淮海省省长的高建国的视野,命运从此得到彻底的改变,事过不久,高建国就点名调他来身边做秘书,高建国调任东山省省委书记又随着高建国来到了东山省,而且级别又升了一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副厅级高干。

 作为高建国身边的红人以及专门为高建国服务的省委副秘书长,在高建国面前说的话自然非常有分量。

 不过,朱民生跟随高建国来到东山省的时候,周黎明已经从省政府下派到滨海省做副市长了,所以,他无缘于朱民生接触。

 再说了,作为省委副秘书长,又是省委书记身边的红人,朱民生接触的都是省里各直属机关以及地市级领导政一把手,像周黎明这样的副市长,根本进不了人家的视野中。

 因此,他不无担忧地说:“关键是我和朱秘书长一点情没有,他会帮我吗?”

 蔺胜运拍着脯担保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朱民生的工作,我可以帮你做。”

 蔺胜运虽然在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做处长,地位举足轻重,但朱民生是省委书记身边的红人,很大程度上,他们就像拳击场上的两种重量级的拳击手,根本没有同台竞技的可能。现在见蔺胜运拍着脯打包票,周黎明简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嘴里没说什么,但不经意间还是上下打量了蔺胜运一番,眼神里出的全是惑和不信任。

 023意气相投

 周黎明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蔺胜运还是看出了他眼神中的迷茫和不信任,为了打消周黎明疑惑,蔺胜运道出了自己和朱民生的情。

 让周黎明做梦都没想到的是,蔺胜运和朱民生竟然是老相识。

 最令人匪夷可思的是,他们竟然结缘在文学上。

 原来,蔺胜运闲着无事,也喜欢写一些政论的文章,不过,他的文笔不行,间隔向一些报刊杂志投了一些稿件,但最终都石沉大海,连个退稿信都没收到。

 一天,在一本杂文集期刊上,他看到了还在淮海省省委机关报《前沿阵地》做副主编的朱民生的通讯地址,就抱着讨教的态度,非常虔诚地给朱民生写了一封信,乞求朱民生的指导。

 朱民生那时候还没给高建国做秘书,而且只是《前沿阵地》的副主编,也没成名,架子自然不大,再加上蔺胜运态度诚恳,言辞谦逊,朱民生就给蔺胜运回了一封信,详细介绍了自己写东西的心得体会,给了蔺胜运一些指导的意见。

 在朱民生的指导下,蔺胜运陆续在省内外不少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社论和短评。

 出于感激,蔺胜运给朱民生又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一来二往,他们成了未曾谋面的朋友。

 朱民生调到东山省出任省委副秘书长后,他也就堂而皇之的成了朱民生的座上宾。

 听完蔺胜运的叙述后,周黎*花怒发,喜上眉梢,当即恳请蔺胜运尽快帮他安排一次拜见朱民生的机会。

 蔺胜运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周黎明,并说最近三两天就帮他安排。

 聊的尽兴,喝的也就非常尽兴,一片五粮很快就喝得底朝天。

 于是,周黎明又拿起了一瓶五粮

 蔺胜运制止了他,道:“时间不早了,不能喝了。”

 “咱哥俩难得一聚,今晚一醉方休,然后去异国风情泡泡桑拿,放松放松。”

 蔺胜运道:“得,现在非常时期,你我绝对不能一起出现在公共场所,等一下我就回去,你也马上回滨海,不要在这里留宿,绝对不能让人知道我们今晚见面的事。”

 周黎明知道蔺胜运是为自己好,也就没再坚持,于是,宴席结束,蔺胜运提出告辞。

 周黎明起身把蔺胜运送出了客房,在出客房之前,周黎明从随身包中掏出一个装有五万元人民币的信封,在蔺胜运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  m.IGeXs.Com
上章 致命漩涡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