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神小霹雳 下章
第二十章
湖位于赣北,面积之大仅次于庭,为我国第二大名湖,波涛万顷,浩瀚无涯。

 翠碧嶂虽然不若庭群山名传遐迩,但亦颇具形势,为一避世绝好所在。

 环岛港汊密布,芦苇丛生,将碧嶂保护得严密异常。

 岛上隐成着一位武林名宿,姓闻名超,水功奇佳,只以元兵入寇,大好神州沦于异族统治之下,乃归隐于此,渔读自娱。是以,知好友公送了他一个鄱渔隐的雅号。

 闻超自迁入翠碧嶂后,利用原有形势加以改建,不识水路的人,要想妄进一步,真是颇不容易呢!

 这一天,翠碧嶂来了几位远道的朋友。

 这几位朋友,便是在至德一度中毒的松梅二小和追魂仙子师徒。

 当翁如松兄妹听到追魂仙子的警告:“我们都中毒了。”

 兄妹俩吓得脸都变了颜色。

 翁如松练过火灵功,服过火虺胆,自是百毒不侵。

 他所以吓得脸上变,纯系匆忙之中,关心若梅的缘故,是以听到警告之后,急急问道:“梅妹,你觉得怎么样?”

 “我只是想吐,没有别的痛苦,大哥,你呢?”

 “除去有点头晕,也没有什么特别不适的地方。”

 追魂仙子看到二小中了毒,还在絮絮谈个不休,不知道采取紧急措施,忙又警告二人道:“那是因为你们内功高,发作得慢,还不赶快行功毒。”

 一语提醒梦中人,翁如松立即取出六颗师门闻伤治毒灵药,分给每人一颗,老少六人立刻行起功来。

 正在六人行功紧急关头,倏自窗外时一蓬暗器,分向六人周身到。

 翁如松兄妹同时警觉,双双挥掌将暗器震飞,紧跟着飞出查看敌人踪迹。

 天色还只二更左右,除去一个店伙模样的人,手里提一个水壶,正向外走去,院中别无所见。

 两个人还不放心,又在店房四周搜查一遍,也没有看到一个人影。

 就这么一刻工夫,回到房里,已然有了极大变化。

 追魂仙子毕竟修为湛,也已回醒,正在讯问他们原先所见到的那个店伙模样的人。

 何氏姊妹仍在行功,但已被暗器所伤,虽非要害,但已衣破见血。

 广慧禅师这个志行高洁,魔难重重的僧人,已然得到大解

 只听追魂仙子喝道:“你是奉谁差遣,伪装店伙,来此进行暗算的?”

 那个店伙模样的人仰视屋顶,避不作答。

 翁如松和若梅二个暗责自己经验差,没有想到敌人爪牙竟会伪装店伙,做出这种卑鄙勾法,仍让广慧遭了毒手,心里觉得十分难过。

 翁如松见这恶徒被执以后,仍敢倔强,更是生气,立即出指点了他几处道,恨恨说道:“你现在武功已废,每天子时,还要身受痉挛之苦,不用想得好死,你到底说不说?”

 恶徒恨恨的看了翁如松一眼,仍是不答。

 追魂仙子又道:“你不说,我也会知道谁。说!可以给你解开道,不说,就给我快滚!”

 那个恶徒嘴动了一动,终于,还是一句话没说,恨恨的走了。

 恶徒走后,翁如松诧异的问道:“仙子,你知道是谁?”

 “几个魔头之中,要以天运帮主罗信的可能最大,你认为怎么样?”

 翁如松细一思量,深以追魂仙子这种推测为然。

 老少三人忙将店主找来,趁夜将广慧草草殓葬。

 何氏姊妹直到四更尽,方才功毕回醒,略事更换,向人人就匆匆的上道了。

 两三百里的途程,去了广慧的这个累赘,走起来就快得多了,天没黑就赶到了鄱湖。

 翁如松的莅止,早在闻超意料之中。

 若梅的来到虽在意料外,但因是翁如松的胞妹,自也十分

 只有追魂仙子师徒,也突然到了翠碧嶂,不但大出主人意料之外,而且,也感到十分惶惑。

 追魂仙子是有名的心黑手辣,为什么如松兄妹会和这样一个女魔头打起交道来了?

 但因她们师徒是随同翁如松兄妹一起来的,只好闷在心里,表面上仍然表现得十分热烈。

 在酒席宴间,翁如松把结识追魂仙子师徒的经过,简单而扼要的给大家解说了一遍,众人方始对她们师徒观感一新。

 由于佛令的关系,天运帮志在必得,不第秀才李望立刻提出他的见解。

 他面色凝重的道:“天运帮既是鞑子们的爪牙,几年来,各处血案也全是该帮做的,为了剪除鞑子们的羽翼,为各地死难的志士复仇,绝不能再容许该帮继续存在。

 其次,佛令既有号召各大门派的力量,必须早取到手中,对于恢复神州版图,这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力量,断不容落于天运帮及其他魔外道之手。

 同时,翠碧嶂从此难免多事,也须即刻增强防卫力量,以免为人所乘。

 这是我的一点浅见解,不知各位还有什么高见?请提出来,以便商斟。”

 席间,除了主人闻超父子和新来客人外,还有神医楚贤父子、不第秀子李望、朱坤以及谢灵姑。

 朱坤护送着灵姑母子,持着翁如松的亲笔函,先到楚庄会见楚贤。

 其时,李望早已事毕归来,正在楚庄作客。

 他看过如松的信,认为如松所提意见很对。

 如松在信里告诉楚贤,摧毁天运帮东南分坛之时,曾经用过火灵掌,深恐因此给楚庄带来了灾祸,为策安全,建议楚贤放弃楚庄,集中在翠碧嶂保存实力,以待大举。

 楚贤当即采纳了这个意见,会同老友及朱坤、灵姑等人,前来翠碧嶂,因为灵姑走得慢,他们也只比翁如松早到两天。

 在座的一共十二个人,能与几个巨魔做对的,只有翁如松、松若梅二小、追魂仙子三人而已。

 更高明的意见倒是没有,所感到的困难,只觉人力仍嫌单薄。

 几经研讨,咸认翠碧嶂万不可稍有意外,于是寻取佛令,只有让翁如一人单独前往。

 在这三天当中,翁如松兄妹也有过一番密议。

 谈的什么,因为二人都是用心语传声,外人无法知道。

 只知道翁若梅给了乃兄一张红色的果子,强着乃兄服下,行了一次功,然后,又给了他一个极小的纸包,翁如松谨慎藏好,也没打开看。

 翁如松也对乃妹有着委多重要指示。

 离开翠碧嶂,翁如松的行动极为快速,也极为隐密。

 据广慧告诉他,佛令已被他沉入天池水底。

 天池计有三处,西昆仑和长白山各有一处,他所说的天地,乃是雁门绝顶,约略的位置也告诉了他。

 这条路他已几次往还,闭着眼睛,他也不虞把路走错。

 一路上他并没发现有人跟踪。

 没人跟踪本来是件好事,证明并没有人发现他的踪迹,或者,根本就是追不上他。

 他也觉出这一次比前两次更快。这一点说明他的功力是在与俱增之中。

 但他此时的心灵上,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由于在至德中毒,他觉得在那一段时期中,必然是有人跟踪的。

 跟踪他而没有被他发觉,除去几个老魔头外,别人没有这分功力。

 因此,他联想到广慧的话,可能已经走漏。

 从至德赶快程,乃至鄱为灵姑爱子治病,前后已经耽搁了四天。

 果真佛令藏处已经漏,有这四天工夫,恐怕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落在阎王、恶判乃至费无极和金针渡厄手里,称霸武林,危害尚浅。

 如果落在天运帮主罗信手里,岂止武林将要遭遇空前浩劫,复国大业也必因而受到严重影响。

 想到这里,只觉冷汗涔涔而落。

 他简直有如御风飞行的一般,一分一秒,他都不敢放慢下来。

 山形、树影,倏忽而过,快得两眼几乎难辨人影。

 翻过了仙霞岭。

 穿过了括苍山。

 雁门山远远在望了。

 一夜间,竟被他赶到了雁门山下。

 他只觉热血沸腾,并没感到丝毫劳累。

 循着不是山径的,笔直的往上攀升。

 以他现时的身的还有什么艰难的地形可以拦阻得住他的前进呢?

 于是,一座峰又一座峰,连翻越过了。

 终于,到达了天池之畔。

 山风轻拂,湖水澄平,静悄悄没有一个人影。

 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算是放下了。

 正当他默忆广慧的话,沿湖审视当前景物之时。

 蓦然,他呆住了,嘴里还喃喃的自语道:“我还是来晚了。”

 原来,他已到了一片非常凌乱的地方。

 碎石、断树、足印、血迹,散布的面积,不下三、四十丈。

 显然这个地方,曾经经过一次打斗,而且,参加的人一定很多。

 血迹已干,呈深黑色,映着光,间或闪现紫的闪光,证明这场打斗,证明这场打斗,经过的时间已久。

 现在他已不再怀疑,佛令的藏处确实已经漏了,知道的人还不只一个,只是佛令不知为何人得去?

 翁如松毕竟不同于一般像他这样的少年。

 他心里虽然很急,但是事情已经发生,光急又有什么用?

 不管是谁把佛令得去,他决心必须追回来。

 但是,佛令为何人得了呢?

 于是,他竭力稳定自己焦急的情绪,细心的检查现场,希望能够得到些微线索,以便即时挽救即将引起的劫难。

 现场中,首先映入眼睑的是几个特大的脚印。

 不用说,这几个大脚印是属于恶判官钟霄的。

 活阎王童威既然与恶判官钟霄勾结在一起,自然也少不了他。

 能和阎王、恶判作对手的,又是谁呢?

 他再耐心的找寻。

 一棵折断的大树旁,有一尺来长的指甲。

 “啊!他也来了。”

 翁如松不惊呼出声,

 他又找了半天,再也没有什么显着的可供推测的迹象了。

 但他潜意识中,认为天运帮主罗信也不会不来,但却并无显明的证据,证明这个魔头确实来过。

 还有谁?他更无从推断了。

 一条血迹。

 不!不是一条,而是一块的,每隔三五丈就有那么一块,连接起来通向远处,不仔细是不易发现的。

 这条血迹应该是一个受了重伤的人逃走时所留下来的。

 在没有办法确知这场打斗,参加的都是些什么人?最后得到佛令的,又是哪一个?他只有怀着万一的希望,循着这条血迹,往前寻去。

 如能找到这个受伤的人,而他还没有死,或是还有一口气,事实真相就不难明白了。

 他心里虽然这样想着,他也向前寻去,但对于这个举动他可真没丝毫信心。

 渐行,血迹渐少,间隔也逐渐加大了。

 终于,血迹断绝了。

 血迹虽然断绝了,可是他的希望却未因此而断绝。

 这条血迹已经很清楚的给他指明一个方向。

 没有血迹循着方向,不是-样可以碰碰运气吗?

 他不再迟疑,继续向前行去,最后,一条深谷横截面前。

 这个受伤的人往左边是往右去了呢?

 傍徨中,偶然探首下望,谷下云封,不知究竟有多深?

 约两三丈下的谷壁上,一棵矮松斜伸而出,现已折断,但断痕宛然如新。

 “噢!这个受伤的人掉下去了。”

 这么深的谷掉下去还能活吗?何况,掉下去的还是一个身受重伤的人。

 翁如松已经准备放弃这一个希望了。

 方想举步离去,忽又回心一想:“除了这条没有多少把握的线索,再也无法知道事实真相。这件事关系多大?我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自然,离开这里,事情真象迟早地会知道的。

 那个得到佛令的人,绝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夺到佛令而不加以利用,等到这个人发动各大门派力量的时候,他一定会知道的。

 但是,到了那个时候大劫已成,知道了岂不是太晚了吗?

 这是唯一的线索,不管这个掉下去的人是死是活,他觉得都应该下去一次。

 谷壁很陡,他略一打量,还不难找到攀援接脚的地方。瞬息之间,他那矫捷的人影,已没于雾云之中。

 两天之后,又从原处翻上来两个人。

 那个又高又丑的,竟是恶判官钟霄。

 受了重伤,而又掉下去的原来是他。

 他掉下去以后,又伤上加伤,幸而还没死。

 翁如松身上带有疗伤圣药,再又以内功输功,双管齐下,钟霄本身的修为又高,但也整整的费了两天时间,方才完全康复。

 翁如松从他嘴里得知一切。

 钟霄对于翁如松,既感救助之德,又为翁如松真诚所动,誓率部属帮助翁如松完成示了的愿望。

 翁如松绝没想到,这个凶名久着的魔头,竟然也是一条血汉子。

 两个人互为对方武功所倾倒,竟结成了忘年之

 据他告诉翁如松,这一次雁门之战,金针渡厄和费无极都来了。

 迫于形式,他们几个人包括活阎王在内,暂时的结成一条战线,仍然是和天运帮斗得两败俱伤。

 天运帮除罗信之外,还有四个喇嘛,武学、功力都不罗信之下,他们的爪牙又多,结果,他和费无极都受了重伤。

 不过,天运帮也没得到什么大便宜,罗信和四个喇嘛也都受了伤,佛令已被天运帮取走。

 翁如松心里虽极沉重,但因结识了钟霄,连同他的部下,可能还有活阎王,正义的力量凭空增厚许多。

 雁门之行,总算没有自来。

 一个武林怪杰,一个绝世奇葩,翻出了雁门山,就分了手。

 钟霄是去召集部下,约请朋友。

 翁如松则是另有去处。

 两个人约好十之后,在翻湖聚齐。

 别过钟霄,翁如松就近探一下金鹏。

 一则,前次别时,这个热诚的老人曾殷殷致意,时隔这么久,免得他常常盼望,再则,也想约他出山,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

 果然,到了金华,这个热诚的老人一见翁如松的面,就大声埋怨道:“老弟,前次说好,一月为期,怎么现在你才来?”

 听得出不是埋怨的话,却满含亲切的语声。

 “金老,你可怪我了。”

 接着,他便把几个月来经过的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金鹏。

 这个热诚的老人待翁如松说完,神情十分激动,不待翁如松邀请,便自动的请命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父子的武功虽然不成,跑跑腿、看看家,总可以吧!这件事,算上我们父子一份。”

 热诚而激动的语声,使翁如松极为感动,他道:“好,好,好!先喝酒,等会再谈。”

 饭后翁如松再又上道,身边去多了一把短剑。

 剑虽只有一尺八寸,却锋利无比,削金断铁,不亚干将莫

 这把剑是金鹏费了一个月的心血,冶练而成的,尺寸短,携带极为方便,系在间,外罩长衫,很不易被人发现。

 盛情难却,翁如松只好接受了。

 离开金华,他又展开神速的脚程,重上天台,再谒乐天羽士。

 一达天台的时候,贾芸正在闭关,勤修上乘功法,没有见到。

 见过乐天羽士,先把最近的武林动态,作了一番详细报告。

 然后取出玉-及副图,请乐天羽士参详指示。

 原来若梅给他的那个小纸包,里面包的就是玉。

 乐天羽士边看边想,过了好一阵工夫,才道:

 “如我所见不错,副图所示山形,极似大别山天柱峰,玉-似是开一个隐密的钥匙,你不妨到大别山实地勘察一次,切记,行动要特别谨慎。

 至于佛令落入天运帮手里,这是劫运也是天意。各大门派空具盛名,而又畏首畏尾,不经过这次血是不会觉悟的。”

 随又指示他一些机宜,着他即刻下山。

 大别山脉位于皖鄂界,群山巍巍,一峰高入云,笔直耸立,即为天柱峰。

 这是一个月明之夜。

 天柱峰顶,突然出现一个英秀拔的少年。

 一袭蓝衫,随风起舞,鹤立峰头,大有飘飘仙之概。

 他仰望中天,状极悠闲,似在欣赏这良宵月夜,无边美景。

 实则,他是运用耳目之聪,察看峰头是否尚有别人同在?

 这个少年,自是遵从乐天羽士指示,而来天柱峰的翁如松。

 待他确定峰头左近再无旁人,方将副图取出。

 他一面看图,一面对照山形,约有顿饭之久,似已有得。

 先将图收好,随即展开身形,奔赴山,再又细密的找寻起来。

 有过莲花山的经验,像径丈方圆璇玑古都那么难找。

 如今找寻的却是像玉-大小的一扎孔,艰难的程度,自是不言而喻。

 这次所好的是有一张图,地方不错,约略的位置也从副图上看出,信心极为坚强,不像在莲花山时,那么犹豫不决,疑是疑非了。

 然而事实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容易,直到天亮他还是一无所得。

 “难道不是这里?还是年深久,那寸许小已为山藤蔓草所掩盖?”

 他心里已经开始动摇了,不得已只好又把副图取出,再细心的对照起来。

 月光虽亮,毕竟不如白天看得真切。

 这一次对照,已把心里萌生的疑虑澄清,山形不错,方位也对,就是那个小无法找到。

 鲜苔、蔓草一片片的被剥去了。

 山藤也在急躁中,一的被拔起、甩开。

 突然,一条和小藤同样,颜色的东西,长约丈约,猝然而起,竟似具有灵似的,蓦向他的咽喉去。

 他本能的拍出一掌。

 这一掌他虽未尽全力,但以他此时的功力来说,其凌厉的程度也够惊人的。

 掌风过处,那条藤样的东西已被击飞,山石也被卷塌一片。

 由于那条藤样似的东西被击飞瞬时,发出一声极为难听的怪叫,把个翁如松吓了一跳,但也由这一声怪叫,才使翁如松知道这条东西,竟是一条怪蛇。

 怪蛇的突袭,本能的防卫,无意间也解决了他当时的难题。

 那被扫的山石一阵隆声响,已落下峰下。

 峰壁上即出现一块黑色石块。

 黑石呈长方形,与峰壁齐干,大小与门栅相等。

 黑石中心有一白色痕印,形状、大小,又恰与玉-一样。

 翁如翁将玉-取出,平放在白色痕印之上,微微用力向里按去,竟然没有按动。

 慢慢的贯注内力于指上,一成…二成…继续增强,直到内力提到七八成时,方才“卡”的一声,按了进去,证明他所想的没错。

 他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

 但是,玉-按了进去,仅与黑石齐平,使尽全力也不能再尽分毫,那个看似门栅的黑石仍然没有活动的迹象。

 他知道必然还有古怪。

 现在他心里的急躁,早已平息下去了,冷静的思考,这个古怪究竟是在什么地方?

 没多一会,便又开始试探。

 左旋、右旋、上推,都没有动。

 他不敢立刻就往下推,生怕下推也不灵时,便要技穷力拙了。

 等了片刻,直到患得患失的心情完全平安下去,才猛力的往下来按。

 这一次没有叫他失望,一阵轧轧轻声响中,黑石已经缓缓下降。

 峰壁上立刻现出一个来。

 黑石降到与底齐平,即不再降。

 他缓缓的走了进去。

 径不长,约三、五丈,便是一个石室。

 石室四壁,刻了十二个人体坐像,左起为首,坐像旁刻有八个梵文。

 翁如松随侍神僧整整十年,闲读涉及经卷,对于梵文并不陌生。

 这八个字乃是“分合神功,留赠有缘。”

 每尊坐像下都梵文口诀。

 十二坐像后,又是一片小字,他也看了一遍。

 口诀可以背诵,坐像却不能带走,他只得留在中细心揣摩。

 也不知过了几天,他也忘了饥渴,方才有所领会。

 并且也知道,这分合神功也是一种佛门绝学,没有武功的人学会了也没有大用。

 会武功的,尤其是学会两种以上心法的人,才有极大的用途。

 分合神功可以使原有的心法增厚加强,也能使两种以上的心法合一,而动用的时候,或分或合,无不如意。

 这种神功对于翁如松正好有极大用处。

 他听了乐天羽士的话,会将师门心法和火灵功合并练习,总觉扦格难通。

 这一来,正好帮了他一个大忙。

 直待分合神功习成,他才感觉到饥渴,同时也感到侥幸。

 练功期间,竟没受到任何干扰。

 他按照小字指示,匆匆将坐像口诀完全毁掉,才向口走去。

 不知何时,黑石已然自动升起,将门又堵住了,怪不得没人进来干扰,原来是这个原故啊!

 壁小字并没有指示自内开启石门的方法,这可怎么出去呢?

 “反正图像口诀已经毁了,这个门留着也没有作用。”

 霍然一掌,便向石门劈去。

 分合神功初次运用,这一掌是牟尼神功与火灵功的总和,威力要比任何一种功力大了一倍。

 黑色石门那经得起这一掌,早已应掌飞落峰下去了。

 碎石纷飞中,翁如松也掠出外,迳行觅路下山。

 他在大别山耽搁了将近十天,不知天运帮得到佛令之后,可有什么越轨行动,自是忧心忡忡。

 下得山来,先找了一个小镇,解决了饥渴问题,也不管会不会惊世骇谷,展尽脚程,便向鄱湖赶去。

 到了都昌,找到鄱渔隐派在这里的一个名叫闹海余鳌樊庆的弟子,问明翠碧嶂平安无事,方才放了心。

 不过,樊庆却告诉他,两天前恶判官钟霄来找过他。

 “他现在在哪里?”

 “南昌。”

 “我就去看他。”

 “真是公子约来的?”

 “嗯!”“靠得住吗?”

 话一出口,樊庆才觉得不妥,这么问岂不是连翁如松都被怀疑了吗?

 但是,话既已出口,无法收回,脸上觉得讪讪的,不大自然。

 翁如松并没介意,坦率的道:“他人不坏啊!已和我做了朋友,你先派人知会湖主一声,我找到他就回翠碧嶂。”

 在南昌,翁如松很容易的就找到了恶判官。

 不,是恶判官手下的人发现了他,领他去的。

 和恶判官在一起的,还有活阎王和金针渡厄,费无极已回璇玑了,誓言不再出山。

 翁如松见到恶判官,因事耽搁害他在翠碧嶂碰了壁,先向他致歉。

 “小兄弟,你放心,这是人情之常,我不会怪闻超的。”

 钟霄豪的笑着回答。

 随着,他又给翁如松介绍了活阎王与金针渡厄。

 翁如松一一以前辈之礼相敬。

 金针渡厄伤势已愈。

 活阎王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松,深觉他宝光外宣,神清骨秀,竟然看不出他的武功深浅来。

 除去金针渡厄,阎王、恶判都带来了不少得力和重要人员,也都唤来与翁如松相见。

 翁如松便在南昌包了一酒楼,宴这些江湖豪客。

 同时,也把闻超派来南昌的人,请来作陪。

 席间,金针渡厄出把他夺取佛令的用意说了出来。

 原来他的一个姻亲,也被天运帮徒杀了,事发当时,他的独子媳和两个孙儿,正在那家作客,也遭了池鱼之殃。这下子,无异害他绝了后。

 请想,他如何不恨,又怎能不报这个仇?

 谈到报仇,一个人的力量终属有限,所以,听到佛令有了下落,他才千方万计想夺取到手,藉各大门派之力,出这口怨气。

 在这座酒楼里,四个人初步换了一下意见,准备第二天一同到翠碧嶂,会齐众人再作具体决定。

 酒席来终,闻超已经得信,亲自赶了去,再三向三个魔头道歉。

 看在翁如松情面,三个魔头自然不便耿耿于心。

 于是,四人小组立刻扩大为五人会议,决定了两项办法。

 第一项,由钟、童二人,派出得力手下,往探天运帮及各大门派动静。

 第二项,增强南昌和都昌两处外围地区的防守力量,自然,第二项任务便落在钟、童二人手下的身上了。

 同时翁如松也提出来一个私人请求。

 他师姊江枫,自松溪分散,迄今不知去向。

 他请求钟霄、童威的这些手下,如见到江枫引她前来翠碧嶂。

 江枫的年龄相貌,自不消说,他即席告诉了这些人,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她身边带着一只小猴子。

 他可没有想到,江枫此时已然步上他胞妹的后尘,重又陷身山腹之内。

 一切安排妥当,在闻超的邀请下,钟霄、童威和曾琦,便作了翠碧嶂的上客佳宾。

 钟霄和追魂仙子之间的怨恨,也在翁如松的调解下释嫌修好。

 在各路人马未回报前,翠碧嶂的人只有一件事可做,那便是切磋武功,增强各人的功力。

 年轻的人,尤其是年轻男女,终守在一起,不知不觉之间,爱苗、情愫,就会滋生暗长。

 何氏姊妹和翁如松愈来愈接近了,常常三个人躲在湖边,絮语不休。

 神医之子楚润生与鄱渔隐之子小白龙闻伟,也双双争着向翁若梅大献殷勤。

 也许是若梅年纪还小,不解二人情事,虽也有说有笑,但无深刻的反应,一种不即不离的态度,弄得楚润生、闻伟这两个年轻小伙了哭笑不得。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恶劣的消息不断传来。

 佛令已经显出了神圣的威严。

 少林、武当、华山、峨嵋,在佛令的号召下,先后出动了。

 可悲的是,这些正大门派却走向了敌人的阵营。

 翠碧嶂的人笑容已经敛去,代替的是忧伤与愤怒。

 为了应付可怕而又极为可能的袭击,翁如松兄妹已再度闭关。

 金鹏不但前来报来了,还邀了一些朋友同来。

 在恶劣的气氛中,这毕竟要算一件可喜的事。

 虽然他们的力量实在有限。

 但是,他们所代表的却是正义的归向。

 比起那些正大门派可强得太多了。

 不久,紧张的警报传到了翠碧嶂。

 天运帮主罗信带着大批人手,指向鄱湖,前锋竟是少林寺的僧侣。

 一件可歌可泣的事发生了。

 为了阻止这一股逆,灵隐寺的方丈道悟禅师,竟在师兄道本面前横杖自绝。

 道悟禅师的死,撇有阻止道本的前进,可是到了黄梅,却被一个看似‮妇少‬模样的人,带着一只猴子,一个壮汉,给打得落花水,道本仅以身免,少林僧侣却死伤无数。

 这个‮妇少‬自是江枫,那随行壮汉竟然是那个落坑救人未果,同时也陷身山腹之内的二楞子。

 江枫和二楞子甚至灵猿小白,都在山腹有了奇遇,后由江枫一一寻着带出来的。

 就在江枫到这翠碧嶂的这天晚止,天运帮徒和各派高手也接踵到了鄱湖边。

 钟霄、童威、曾琦、柳如黛,全是成名前辈人物,哪能畏缩不前。

 翁如松、若梅亦适时出关。

 一经计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出奇致胜,乘罗信等人还来疲乏,由六位高手乘夜奇袭,闻超、李望整备船只,待机接应,楚贤、朱坤坐镇岛上,保护老幼。

 夜朦胧,老少六位奇绝高手,乘了一条快艇,悄悄的渡过湖来,掩入罗信的行辕之内。

 时当二更,酒宴方罢,罗信自动能想到煞星这么快就进门。

 天运帮往昔施诸于武林同道的残酷手段,现在却已报应临头。

 一号暗号,煞手齐施。

 顷之间,惨号声比起彼落。

 等到罗信警觉,率领四个喇嘛和各派掌门分头接应时,所带部众各派高手,就在这一刻工夫,已良莠不分,玉石俱焚的还不少。

 等到双方绝顶高手碰上了面,罗信就是一怔。

 怎么阎王、恶判也到了鄱湖,和翁如松兄妹合在一起?还有金针渡厄…

 “住手!”

 他已不遑再想,立即喝令住手。

 老少六位奇侠一入贼营,便痛施煞手,用意便是在猝不及防之下,先除掉罗信一部实力再说。

 现在罗信出面,而且开了腔。这种一声不响就放手杀人的行为,四位成名怪杰自是不好意思再干,翁如松兄妹也即刻停了手。

 老少聚在一起,却由翁如松发话道:“罗信,本少侠在贵池和你说的话,可还记得?”

 “老夫此来,正是来取你的人头回朝覆命的。”

 “你这个背叛国家,认贼作父的东西,已然途难返至死不悟,且先站开,让我和各派掌门说几句话。”

 这几句话,翁如松说得义正辞严,声俱厉,听得在场正双方齐都动容,尤其各派掌门脸都红了。

 “小杂种,有什么遗言,赶快代吧!”

 罗信气得脸色铁青,双方对比,敌人多了一个,因此,他认为如将金针渡厄说服,则可将劣势拉平或扭转,是以他绪强忍怒气,没有即刻发作。

 曾琦冷冷的道:“徐炳麟,你可认得?”

 “可是那只手金梭?”

 “不错!他是我的亲家,你屠烧他满门的时候,我的子媳和孙儿也在他家作客,一起被你成全了。如说我们之间还有情,就是你还没向我老头子下手。”

 罗信顿时语,想要解释说他不知情,不仅话难出口,曾琦也未必相信,希望落空,凶心又起。

 翁如松这时也把话和各派掌门说清,他想劝各派退出这个漩涡,以免玉石俱焚。

 但因佛令在罗信之手,各派罢不能。

 翁如松又再郑重说道:“佛令威严固不可失坠,国家恩德又岂容背叛,还望各位三思,一经动手,就休怪如松手段毒辣了。”

 罗信立即接口说道:“小杂种,别白费舌了,拿命来吧!”

 剧战就是这样展了开来。

 四个喇嘛也奔向四个怪杰,捉对厮杀起来。

 几个天运帮徒都是坛主、护法身分,竟以若梅少女可欺,全都向她冲了过去。

 数月之隔,罗信以为翁如松还是在贵池时的那等功力,纵有进益也必有限。

 那知身形才动,忽觉一道强烈闪光透体而过,连声都未出,便被翁如松一掌震成烬。

 扑向或梅的几个恶徒,死得更是不明不白。

 若梅掌出无声,且有浓重的檀香味,几个恶徒香方入鼻,人便瘫软下去,成了一堆烂泥。

 群贼见状,一哄而散。

 各大六派也乘隙溜走。

 只苦了四个喇嘛,被四个怪杰住了,逃而不可得,也先后作了翁如松兄妹掌下游魂。

 翠碧嶂,从此便成了复国的根据地。  M.igExS.cOM
上章 福神小霹雳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