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要做皇帝 下章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帝国主义
战场,战鼓冲天,马蹄如雷。。: 。

 至少有四千匈奴骑兵,在汉军阵列正面,气势汹汹,扑了过来。

 中军的乌鸦大纛,格外的引人注目。

 “黑鸦骑…”义纵望着那面大纛,微微思虑了一番,对于这支骑兵,汉家知之甚少,甚至连其统帅之名也未曾得闻,只知道这是匈奴单于王庭本部万骑之一。

 而匈奴的王庭之中的万骑数量,多如牛‘’。

 最鼎盛之时,单于麾下万骑以十来计数。

 当然,那是年景好的时候。

 如今,外灾荒频发,加之又屡次在与汉军的战争中败北。

 尽管匈奴西征屡屡得手,但财富却不可能马上变成军队。

 是以,在战前,天子庙算,组织了整个兰台的尚书和少府的数学家们一起推算匈奴王庭的兵力。

 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其王庭万骑,应该不会超过八个,五万骑这个数字因为假如超过这个数字,草原的生态和匈奴的经济就不可能再承担得起。

 毕竟,匈奴虽然野蛮,但也不能不讲自然规律。

 五万骑兵和他的家人、奴隶、牲畜,这合起来就是一个少说数十万人口上百万牲畜的集群。

 这样的集群,即使分散到方圆数百里的广袤草原上,也会是一个沉重负担。

 而超过这个数字以后,以目前的草原和气候,不可能有什么草场可以养活这么多人畜。

 即使有,也应该不多。

 而匈奴人不是农耕民族,占块地就可以耕作了。

 他们是游牧民,一年四季,都需要不断迁徙,追逐青草和降雨。

 是以,这黑鸦骑能够成为匈奴王庭八万骑之一,这说明,他的下限低不到那里去,而上限却可能接近折兰。

 面对这样一个敌人,义纵颇为谨慎。

 “传令南军甲、左两校尉,牵制来袭敌骑;命令北军诸校尉部,下马弓‘’,遮蔽战场!”义纵断然下令,用南北两军的数千骑兵来牵制来袭的敌人,这在义纵看来,已经非常妥当了。

 “诺!”立刻就有参谋官领命,然后将命令通过旗语传递下去。

 ………

 在汉军大阵两侧,南北两军的骑兵们,分列在左右的第二梯队。

 自从马邑之战后,汉军内部就已经开始收和总结马邑之战的得失,并由此开启了骑兵的专业化进程。

 在原本的骑兵内部,现在汉军已经有了‘’甲、骑兵、弓骑兵、游骑兵和龙骑兵。

 其中,‘’甲骑兵和龙骑兵,属于高度专业化和绝对‘’锐。

 ‘’甲骑兵,人尽皆知,是天下第一的具甲骑兵,是战场上的尖刀,是王师的利刃,更是传播文明,驱逐野蛮的播种机。

 而那龙骑兵,则是从马邑之战后才开始由天子亲自下令,在羽林卫和虎贲卫内部开始培训的骑兵。

 因其军旗,以黄龙为像,所以又称为龙骑兵,黄龙骑。

 而从其军旗,你就可以知道,他们是什么人?

 步兵!

 骑马的‘’锐步兵,专‘门’用于跟随大军快速机动。

 龙骑兵,可以熟练使用和掌握所有汉军现役武器,并且拥有高超的作战技能。

 同时还被要求必须具备随同‘’甲转战的能力。

 他们是‘’甲骑兵的坚盾,是汉军未来控制草原的希望。

 毕竟,‘’甲不仅仅对兵源要求苛刻,而且造价昂贵无比。

 哪怕是现在,一个‘’甲骑兵,假如算上他的训练费用和武器装备的话,几乎等于是用黄金堆出来的。

 平均每一个‘’甲骑兵,现在至少‘花’费五十万钱以上。

 哪怕是以汉室的财税力量,也养不起太多。

 而龙骑兵就很便宜了。

 只要是战马,都可以作为他们的骑乘用马,而且,并不需要太多的钢铁来武装他们。

 发把陌刀或者一具强弩,给个盾牌,他们就可以上阵了。

 遇到敌人,立刻就可以组成以‘’甲为核心的战斗集群。

 只要有足够的战马,汉军就可以拉出十万、数十万的龙骑兵。

 甚至将所有步兵都龙骑兵化。

 而这对于汉军而言,就是天籁之音。

 甚至,由此,汉军的羽林卫和虎贲卫,开启了步骑协同的时代。

 不过,在现在,这个构想还处于实验阶段。

 而且因为缺马哪怕是挽马现在也缺。

 所以,暂时来说,龙骑兵只有在羽林卫、虎贲卫、南北两军和棘‘门’军、灞上军等关中驻军之中出现。

 此番出征,义纵带的北军的两个校尉部,全部都是龙骑兵。

 此刻,听到命令,这些站在黄龙旗下的军人立刻就开始了作战准备。

 在他们队列的侧面,那些橐他身上,一柄柄陌刀被卸下来,一具具强弩,被分发下去。

 甚至还有着百十个随军工匠,取出大量零件,瞬间就在战场上组装出了四台‘’子弩。

 随即,立刻就有着军人,开始给这些可怕的武器上弦,锋利而巨大的箭头,直指来袭的匈奴骑兵。

 上千名弩兵则全部半蹲在地上,检查着自己的弩机,三百名弓手列在弩兵之前,长弓微微仰张。

 陌刀兵们则竖起了自己的陌刀,默默的跟着军官们,从山坡列队走下,来到盾墙之后。

 数十骑骑兵,从这些队列之中通过,一位位司马扯着嗓子,大声问道:“诸君,吾等何人哉?”

 “龙骑兵!”

 无论是陌刀兵,还是弓弩兵或者是工匠,都昂首‘’‘’,大声答道。

 “龙骑兵,何职也!”司马们大声问道。

 “吾等是天子之盾!”

 “吾等乃诸夏之剑!”

 更有士兵开始唱起了龙骑兵的军歌:“昨夜梦牧野,周公抚我顶,束发立华冠…”

 立刻就引来了大合唱:“丈夫应是重危行,岂因儒冠误我身…一呼龙骑千百万,扫尽胡虏清寰宇…”

 这合唱之声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连在中军的义纵也听得仔细。

 “这龙骑兵之歌,写的也太通俗了一些吧…”有文职军官微微嘀咕。

 义纵却是听得很高兴,扫了他一眼,道:“你懂什么?通俗才好,若非如此,士兵们岂能听得懂?”

 这世界上,最振奋人心的文字,从来都不是那些文绉绉,引经据典,各种生僻词‘’飞的文章这些文章,现在都躺在石渠阁里发霉呢!

 那什么话如今天下皆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现在三岁小孩子也都知晓了。

 没看到这些年来,天子诏书,倘若是明令天下的诏命,也非常通俗了吗?

 就如前年天子下诏,颁布平律,诏书抬头的第一句话就说朕闻之太公曰:天下圹圹,一人有之,天下丛丛,一人理之…

 看看这话多通俗,哪怕是没读书的农民,也知道天子的意思!

 想到这里,义纵就下令道:“传令全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者,天子也!苟舟车之所至,人迹之所及,虽蛮夷夷狄,亦天子之民!今稽粥氏颇率天子之民而不听天子,此大罪也!获罪于天,无可祷也!倘匈奴臣民,尤能知大义,‘’途知返,跪地请降,可免一死!”

 这命令,立刻就得到了执行。

 汉军两万多人立刻就齐声大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者,天子也!苟舟车之所至,人迹之所及,虽蛮夷夷狄,亦天子之民!今稽粥氏颇率天子之民而不听天子,此大罪也!获罪于天,无可祷也!倘匈奴臣民,尤能知大义,‘’途知返,跪地请降,可免一死!”

 ……

 两万多人齐声大吼的声音,务须描述,就可以知道这样的声音的威力有多大。

 即使是传说中的夔牛之鼓,大概也不过如此。

 匈奴人自然也被这声势所吓到。

 “汉朝人在说什么?”兰折野问道。

 立刻就有一个‘’通汉话的贵族对兰折野解释了一遍,然后愤恨不平的道:“主子,这汉朝人狂妄无礼,居然声称我大匈奴子民也为其皇帝治下的百姓!真是可恨!”

 兰折野闻言,脸‘’大变,骂道:“汉朝人!欺人太甚!”

 这已经是对他和他的胥纰军以及整个匈奴帝国的羞辱了!

 而且,汉朝人的理由和借口,更是令他气的汗‘’都竖起来了。

 还有没有天理了?

 照汉朝人的这个说法,是不是这个世界上,只要有阳光,有活人,有土地的地方,哪怕身处汪洋大海,远在十万里之外的野人,也是他们皇帝的臣民,也是他们统治之所?

 就是老上单于当年也没有这么大的雄心!

 但他们哪里知道,这正是汉家自古以来的政治正确和传统美德。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夷狄蛮子,就得跪下来恭王师,乖乖接受中国文明的教导。

 不服者,统统都要杀全家!

 三王五帝,莫不如从,三代数十王,哪怕是‘’秋战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们也是如此。

 不然你以为东夷百族,犬戎白狄是自己乖乖的上吊自杀或者主动搬迁到深山老林,躲进荒漠大泽里的?

 如今,义纵不过是进一步升华了这个概念,并且**‘’的将之提出来了罢了!

 而这正是帝国主义的典型嘴脸和典型做派。

 我说的才是对的,我的规则,才是普世价值!

 尔等渣渣,快快跪听普世之音。

 :访问网站  m.IgeXs.Com
上章 我要做皇帝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