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要做皇帝 下章
第五百四十章 骆郢归心
看完细柳营的演。+◆,

 刘彻笑的嘴都合不拢。

 骆郢却是已经连手脚都发软了。

 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郎,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想要他心志坚定,屹立不拔,这简直就是全天下最好笑的笑话!

 好在,有着‘曲线兴国’的念头支撑着他,让他不至于崩溃。

 骆郢现在最害怕的,就是,中国连曲线兴国的机会都愿意给闽越。

 一定要完成天下的大一统。

 天下大一统并不可怕。

 实际上,三越诸族中,也不凡渴望生活在一个天下大一统的中国社会中——虽然主要都是被从汉地过来的儒生洗脑了的家伙。

 但汉越民族千余年的交往下来,彼此之间,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最重要的是两者同文同种,同同源。

 而且,闽越故地,经过秦代十几年的统治,早已是书同文、车同轨。

 哪怕是最进的闽越人,也不会否认自己属于‘中国人’这个概念。

 真正可怕的是,中国天子要扫平闽越宗庙,废藩置郡。

 那样的话,骆氏这闽越的千年贵族,世代王族,就要灰飞烟灭。

 不止是全族上下,都要与尘土为伍,更可怕的是,宗庙祖宗,将无人祭祀,子孙后代,将忘了自己的

 在这个时代,民族主义,连影子都没有。

 所谓国家政权,说的好听一点,是‘负万民之望。代天牧狩’,说的难听一点。其实就是家天下。

 家天下时代的君王,最着紧的就是两个事情。

 一是祖宗;

 二是自己。

 祖宗是己身权威的来源。是统治的法理基础。

 自己…

 这就不用多说了。

 每一个君王,都必定是极端自私的存在。

 哪怕是明君,也是如此。

 骆郢显然不算明君、明主,也够不着明君、明主的标准。

 但他到底是闽越王世子,未来的闽越国主。

 对自己的未来,对己身的存亡,对己身的荣华富贵。

 他自然无比关切。

 因此,刚刚跟着刘彻出了细柳营,坐上回程的撵车。骆郢立刻就是跪到刘彻面前,低头口称:“蛮夷小臣,恭问中国天子安!”

 好吧,格调直接从‘下国小臣’变成了‘蛮夷小臣’。

 姿态已经是低到了极点!

 要知道,自诩以禹皇苗裔,勾践子孙的闽越人,可从没有将自己看成蛮夷的。

 而且,这个世界也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是蛮夷。

 骆郢的低姿态,让刘彻很受用。

 “爱卿快快请起…”刘彻微笑着让王道扶起骆郢。道:“蛮夷小臣?爱卿何出此言哉?卿之祖,系出夏后氏,受过周室册封,列名于中国诸侯之中…”

 刘彻笑眯眯的走上前去。拉住骆郢的手道:“且卿祖,卿父,在朕看来。对中国是有功的,对朕这汉家江山也是有功的。翌青史之上,卿祖卿父。乃至于卿,都可留名于上,供后世子孙瞻仰——一如卿之先祖,越王允常、勾践,朕就常常对左右说,允常、勾践,真贤王也,筚路蓝缕,为中国开疆,呕心历胆,传播华夏文明之声,教化百越,功在千秋,利在万世!”

 刘彻这些话,并无任何夸大之处,是很公正的评价。

 当然——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评价的。

 不管闽越国王室从无诸开始,打的是什么主意,但是,他们都如南越国的赵佗一样,在客观上促进了汉越民族融合,传播了中国的先进文化与先进理念。

 虽然这两者都是躺在秦始皇的功劳薄上做出来的成绩。

 但成绩就是成绩,不可否认。

 像福建的山沟沟,两广的崇山峻岭,甚至中南半岛上的丛林深处。

 若无赵佗、无诸等人的努力。

 汉室就算动用武力,到肚子里,估计也会消化不良。

 而历史证明——自小猪灭亡三越后,三越故地,就尽为中国之土,三越人民,尽为中国之百姓。

 甚至,连趾郡这样的在后世只能从历史上寻找的故土,也直到五代才分裂出去。

 那完全是子孙不孝。

 换句话说,其实假如不考虑,刘汉王朝与南越、闽越之间的分歧与纠葛的话。

 那么,其实,南越国和闽越国,都可以看做是中国的分基地。

 虽然,现在,分基地跟主基地之间,有着少许的矛盾和少许的分歧。

 但大家同出一门,系出一源,同文同种同祖,完全可以坐下来谈嘛。

 只要能完成统一,刘彻觉得,没什么事情是不可以谈判的。

 骆家想继续称孤道寡,也不是不可以。

 赵氏想继续称王称霸,也没什么关系。

 只是,不能在中国的故土上。

 朝鲜半岛啊,霓虹啊,印度啊,西域啊,东南亚啊。

 这个世界足够大,容得下两个异姓诸侯王。

 更别提放他们出去还有好处。

 周室分封越国在江浙,当初江浙是东夷的地盘,现在却是雷打不动的中国本土。

 只要他们能发挥祖宗十分之一的能耐,未来的中国疆土,就可以再扩张个百八十万平方公里了。

 这样想着,刘彻就语重心长的对骆郢教育道:“华夏贵胄,从来就不是夷狄!卿要记住,卿的身体里,着的是夏后氏的血,是先贤允常、勾践的嫡系子孙,不管卿以后在那里,做什么,卿都一定记住这一点!”

 骆郢被刘彻忽悠得只感觉血脉偾张,浑身红热。

 越人,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得在何方。

 闽越社稷的祭祀。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禹皇。

 大禹治水的禹皇!

 当年。楚国灭越,越人宁死不屈。坚决抵抗。

 虽然最后失败,但是,残余的越国贵族,带着百姓,撤向南方的崇山峻岭。

 这就是闽中越人各族的祖先。

 越人当然也是骄傲的,也是自豪的。

 深埋于他们血中的不屈因子,更是时时刻刻的影响着他们的所有人。

 是以,即使骆郢为细柳营破胆,为闽越国的前途绝望。但却也只想‘曲线兴国’,而不是彻底归附。

 跟东边的濊人、真番、马韩等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此,想要让越人真正归心,也是无比困难的事情。

 当年,吴苪威震全越,被闽越各族奉为共主。

 那又怎样?

 时机一到,各个山头纷纷弃其而去。

 许多人甚至招呼都不打一声,真是让吴苪伤透了心!

 但越人同时也是感的。

 即使身在夷狄数百年。越人也从未忘记自己的祖先来自哪里。

 骆郢家的族谱,甚至能一直追溯先王允常时期。

 听着刘彻这个汉朝天子的话,骆郢忍不住泪满面。

 天可见怜!

 自从先王允常起,越人就一直想着回归中国。

 勾践大王灭吴之后。会盟徐州,称霸中国,周天子策命勾践大王为伯。赐践祚,佐天子。这是越人最接近自己梦想的那一刻。

 可惜,勾践大王后。国事衰。

 终灭于楚威王之手,末代大王无强战死沙场。

 无强死后,诸子争位,越国在内战与外敌的相互打击下,终于四散于江海。

 这些历史,都是写在了骆郢家族的族谱上,历代祖先,不断训诫、传承。

 时光荏苒,勾践大王后三百载,终于,又有一位中国天子,愿意承认越人=中国人。

 这让骆郢百感集,涕泣不已。

 当然,这是建立在,一则,骆郢已经彻底丧失了与汉朝为敌的信心与信念。

 二则,他是个少年人,再怎么聪明,也没什么心眼,而且最是容易为热血支配。

 若无这两点关键,刘彻恐怕嘴皮子磨破了,对方也会无动于衷,最多做做样子。

 “陛下…臣…臣…”骆郢一边流泪,一边笑着恭身一拜,郑重的道:“臣郢愿永为陛下之臣,永为中国之臣,永为华夏之臣,臣之子孙后世,亦是如此,若有驱策,唯效死而已!”

 刘彻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闽越的问题,有了骆郢的这个态度后,实际上已经解决了一大半。

 剩下的事情,无疑就好办多了。

 文化经济双拳出击,法律传统铁拳,三管齐下,慢慢的通过文化同化,推行经济一体,甚至委派官员(也可以换个马甲叫顾问),不出十年,福建全土,就尽为中国疆域!

 这可比小猪花了大力气,打的头破血,最后还只能使出绝招——尽迁闽越百姓于江淮,才解决闽越问题可好得多了。

 而得了福建,泛海过去,就是宝岛。

 现在可能还开发不了台湾。

 但我们可以先派几艘船过去占个码头,建个城市,宣示主权嘛。

 况且,台湾海峡以及周边海域中,巡游着的鲸鱼,在这个时代,可不是少数!

 闽越未来可以大力发展捕鲸和近海渔业。

 更重要的是…

 闽越国有着现在汉室极其稀缺的一类人才。

 铁匠,尤其是优秀的铁匠。

 自古以来,越人就以善铸闻名天下。

 青铜时代,越人铸剑师,堪称列国第一,所铸的名剑,不知凡几。

 著名的越王勾践剑更是名留青史,让后人为之神往。

 若能和平统一,得了越人工匠之助,对汉室的工业化积累,是很有好处的。

 你要知道,闽越国虽然小、弱、穷,但他们的冶铁技术与铸造技术,并不弱于汉朝。

 不然,历史上,汉军也不会在闽越军队面前。吃那么大的苦头了。

 “卿能这么想,朕非常欣慰。朕就等着,卿成长为汉室栋梁的哪一天…”刘彻拍着骆郢的肩膀勉励着。

 回宫以后。刘彻就下令,让王道亲自去少府,重新为这骆郢挑选一位老师和服侍的下人。

 骆郢的洗脑工作,是决不能停的。

 恰恰相反,要加大力度,不停的洗脑,要把骆郢从骨子到身体,完完全全的变成汉人,以汉朝思维考虑问题。以汉臣的方式生活,最好再给他找个老婆,生个儿子…

 骆郢十三岁了,不小啦!

 这样才算保险!

 刘彻可是记得很清楚,历史上,那位已经被汉室从头到脚都洗了一遍的赵胡,回国即位后,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忠臣。

 但独独一事:让他朝贡长安。却是死都不愿。

 不是今天臣病了,就是明天臣有疾。

 赵胡那样的铁杆亲汉派,尚且回国后都变脸,为了一己之私。顽固的抗拒统一大势。

 这骆郢要是洗脑没洗好,万一将来回国后,玩什么花样。虽然刘彻不怕,但终究是个麻烦。

 吩咐完这些事情。刘彻又让人把刘阏叫到宫里面来,嘱咐道:“闽越之事。皇弟回国后要用些心思,皇弟不妨强硬一些,强势一些,对闽越国中的亲汉派,一定要保护好!”

 刘阏即将回国,这些事情,当然要代好。

 至于前脚刚刚与骆郢推心置腹,说着汉越一家,回头就着手着向闽越国下手,干涉闽越内政。

 这样没节的事情,本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应该具备的技能。

 所谓,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天朝太祖的至理名言,可不仅仅只是在体现在内政上,外与统一之事,也是同样的关键。

 尤其是统一大业。

 你不先做好,丫要不答应就开干的准备。

 对方就可能会以为你软弱可欺,有便宜占,煞笔才跟你统一。

 满口仁义,手拿,才是一个真正的统治者应该具备的本能。

 “诺!”刘阏自然很懂自己皇帝兄长的意思,领命道:“必不负陛下所托!”

 反正真要打起来,也不是他这个江都王能管控和处理的事情。

 必然是由长安方面动手。

 一旦事成,那他就可以离开江都那个大坑,来中国腹地过舒服日子了。

 更关键的是,还能青史留名,何乐而不为呢?

 看着刘阏的模样,刘彻也不得不提醒他一句:“皇弟也不可太过火了,闽越、东海、南越三国,只要不挑衅、不挑战、不反叛,皇弟就不要站出来说话,让主父偃跟周远去处置!”

 “诺…”刘阏点点头。

 “皇弟是不是应该考虑立后的事情了?”谈完公事,刘彻自然难免关心起刘阏的私人事务了。

 这最重要的,自然就是立后。

 天子有皇后,诸侯王自然就要有王后。

 老刘家的诸侯王,一般都会在就国后,从国中的大臣、贵族里选择一家的女儿作为王后。

 既是巩固自己的地位,也是为了跟当地的权贵合

 不然你一个外人,融不进当地的圈子,哪怕你是大王,估计也会威信扫地。

 老刘家也不是没出过被地方官和地方豪强架空的悲剧大王。典型的就是现在的城王,过去的淮南王刘喜了。

 当初刘喜被迁为淮南王,高兴的三天三夜都没睡着,结果,到任后,却被淮南国上上下下给抵制了起来。

 几乎没有人认可他这个大王,五年后,刘喜就灰溜溜的滚回了城王的位置上。

 把淮南国还给了刘长的儿子们。

 刘阏听了刘彻的话,却是脸上尴尬了一下,笑道:“回禀陛下,臣觉得,此事还不需急…”

 刘阏可没想在江都呆一辈子。

 这王后当然就不急着立了。

 刘彻见刘阏的模样,笑了笑,也就不提这个事情了。

 毕竟,强行拉郎配,不是不可以,但没必要为了这个事情,伤了兄弟感情。

 在汉室当皇帝,不管怎么样,都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兄友弟恭的典型。

 除了刘阏,刘彻还能选择谁?

 刘阏见着气氛有些尴尬了,连忙开口道:“陛下,那吴逆余,臣回国以后,该如何处置,还请示下…”

 现在,刘濞的那几个儿子躲在南越和闽越苟延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但刘彻这个天子迟迟没表态。

 下面的人也不敢自作主张。

 刘彻想了想,道:“那些余孽,自然要好好惩治,不过,南越和闽越之中的逆,就暂时不要去管了!”

 刘濞的几个儿子,可是有着很大的用处!

 即可以在未来拿他们当借口,开战,也可以借着他们,挑拨三越之间的关系。

 一句话概括就是,对于三越,能和平统一,当然最好,不能,那就开打吧!为了国家统一,没有什么手段是不能用的!(未完待续。。)  m.IgeXs.COM
上章 我要做皇帝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