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1629 下章
第四百四十九章 大结局
自从永安军攻破了北京城后已经过去了三,此刻萧亦正坐在德政殿处理事务,现在萧亦才真正体会到崇祯皇帝从早到晚都忙于朝政的感觉。

 若是身在高位不贪图享乐已是不易,要是想做到崇祯皇帝那样勤奋,更加少见,这三各方事务层出不穷,递送降书者络绎不绝,萧亦忙的脚不沾地,半过去了连饭都顾不吃一口。

 一名永安军刀手走入德政殿,见萧3亦正闷头读着什么,在几步外冲萧亦恭敬一拜,低声道。

 “大帅,王大虎部下突入民宅 … ”

 听后,萧亦瞪了一眼,随即拍案而起。

 原来这刀手所说正是萧亦一直担心的,北京城内的归附明军不似永安军,不仅出征的粮草皆由辎重营统带,入京后更是有山西各地源源不断的粮草军械供给。

 这些归附明军的模式和左良玉所部的明军一样,走到哪里,抢到哪里,说白了是披着官军皮的贼,不仅仅是京畿周围,其余地方这种兵马更多,这都是萧亦后要一点点处理的。

 在这一天的早晨,北京城内出现了一次豪不起眼的抢掠之举,貌似是不得已之举,三个明军闯入一户人家,杀害老妇一人,抢走这户人家仅有的种籽。

 听闻此事后,萧亦当即是怒不可

 “此等禽兽之行万不可在城蔓延,农户来年耕种全靠那一把种籽,若是没了他们如何生活的下去?传本帅军令,立即将犯事明军抓捕,斩首于西市,若有抵抗,格杀毋论!”

 萧亦处置迅速,三个明军很快被当街斩首,但事情远远没有此结束,仅仅在两后,便爆发了更大的一次动

 萧亦遣返归附明军十余万,剩下在北京城逗留的仍有五六万人左右,这五六万人由于没有军饷,又军机败坏,暴更是层出不穷。

 但他们又不敢去招惹永安军,便将目光放在了穷苦的百姓身。

 很快,零星的抢掠事件频频出现,入城后还不到十,这些归附明军的表现甚至不如历史打进北京城的大顺军,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军,百姓苦不堪言。

 当即,随着奉天大元帅萧亦的一纸军令。

 永安军陷阵五营开出皇城,烈的厮杀声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再次响起,不到半的功夫,暴转瞬而息,三万余军被赶往平的永安军将士当街斩杀。

 除此之外,剩下的两万余人有千余名穷凶极恶之徒亦被当街斩首,剩下的人皆被遣返回各地,待后处置,街巷为之一清。

 现在的北京城除了十万余名永安军兵士以外,已经再没有一个归附明军,与在大同一样,萧亦的铁腕手段并没有因为定鼎北京而动摇,反而更加彻底,迅速使北京初步得以安定。

 不过有一件事仍是困扰着萧亦,那便是崇祯皇帝和太子朱慈烺的下落,对于萧亦来说,找到这二人甚至得到这个北京城还要重要。

 若是没有这两个人,即便得到这北京城萧亦也觉得索然无味,萧亦可不想像历史的李自成一样,进来没多久狼狈逃窜出去,失去民心。

 正在萧亦一筹莫展,准备动员所有力量彻底搜查北京城内外那天,一个年的庄稼汉带着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孩与一个独臂的年轻女子来找到萧亦。

 当时石刚等人也在,这小孩子大家一眼看过去,都感觉不会是一般的农家孩子,面貌白皙有如女子,虽然灰头土脸,但是与一般的农家孩子也是一眼能看出区别,小脸蛋全是害怕。

 石刚闷雷一般的声音回在大殿之。

 “怪,这女子怎么是独臂?”

 史路看过去,当下也是和黄几人谈论起来。

 黄、史路只是看这女子与寻常女子气质有所不同,但他们不会知道这女子是谁,但萧亦却微笑起来,心自然明白这一小一女是何人。

 “公主殿下,太子殿下,本帅寻你们可寻的苦啊。”

 那女子将有些害怕的小孩护住,嘴硬道:“什么公主太子的,我们只是寻常的百姓罢了。”

 这时,那庄稼汉惊讶道:“大帅果真不是凡人,草民还没说大帅知道了!”

 果然,听那庄稼汉说,这二人便是躲藏在他们的太子朱慈烺与长平公主,都是崇祯皇帝的儿女,正统的皇家。

 这老实巴的庄稼汉起初对大明还是有些念想的,与自家婆娘商量后,这庄稼汉决定要看看永安军到底是不是传闻的那样从不扰民,是正义之师,再来决定是否说出去。

 半月过去了,永安军不仅没有任何其扰百姓之事传出,更是与军在城内有一场烈的厮杀,那场战斗对于这些城的居民而言,城头的那场烈战斗造成的影响更为剧烈。

 一之间,数万军喋血街巷,首级现在都堆叠在西市成观。

 所以这老实巴的庄稼汉与他婆娘终于决定将这两个人交给萧大帅来处置,便带着朱慈烺和太平公主来找萧亦,现在正嘿嘿笑着手。

 “来人,快讲太子殿下和公主殿下接到寝宫,史路啊,带着这位老乡去领银子,他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闻言,这年庄稼汉大喜,仰头便拜。

 “草民谢过萧大帅的恩德,街坊四邻都说的不错,萧大帅可真是活菩萨,嘿嘿!”

 太平公主护着幼小的朱慈烺与几个原来宫的宫女朝内殿而去,但目光却在萧亦身连忘返。

 太平公主脸颊泛起阵阵红霞,看见萧亦身披银甲的威武身躯,心下有些纳闷,这萧亦怎么不似传言那样三头六臂,身边的那些个军将也不似是穷凶极恶之徒啊,反倒是个个孔武不凡。

 见到那庄稼汉对萧亦溢于言表的崇敬之意,长平公主心间一直的想法被重重的震撼。

 …

 几后,萧亦看着被人从梅山运回来的尸体,轻叹一口气,正是这大明朝的崇祯皇帝。

 未曾想,自己来到明末后仍未能改变崇祯的命运。

 只不过死崇祯的不是李自成,而成了他萧亦,这事如果放在以前,萧亦是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的。

 手紧紧攥着崇祯留下的血书遗诏,这遗诏萧亦已经看过了不下二十遍,每一个字萧亦都印在心里。

 似是下了什么决心一般,萧亦将遗诏放在火烛引燃,转头看了一眼静静躺在那的崇祯皇帝。

 轻叹一口气,虽然崇祯皇帝到最后都将自己视作臣贼子,但萧亦却对其生不出一丝恨意,只是扼腕叹息,崇祯真是生错了时候。

 看着一旁若有所思的朱慈烺,萧亦轻声道:“太子殿下,将先帝厚葬吧。”

 朱慈烺身边跟着太平公主,但这六岁的小孩子与未出过深宫的少女哪里懂得这些,萧亦也只是象征的那么一问,算朱慈烺与太平公主说出什么,其余的人也只会当没听见。

 听到萧亦的话后,围在这殿内的朝廷重臣皆是叩首一拜。

 “臣等谨遵大元帅、太子之令!”

 …

 崇祯八年三月份,崇祯皇帝以身殉国,留下血书遗诏。

 “朕自登极八年,贼逆直京师,虽朕薄德匪躬,干天怒,致逆贼直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只是这遗诏未曾传到后世,究其原因,除了萧亦几人也便无人知晓。

 十五,奉天大元帅萧亦率永安军等,拥立年仅六岁的大明太子朱慈烺登基为帝,是为弘光帝。

 登基之,弘光帝谥号,尊先帝崇祯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十六,弘光皇帝在众臣的请求下,拜奉天大元帅萧亦为晋王,世袭罔替,带尚方宝剑,统天下兵马,以此传檄天下,是为正统。

 萧亦手下永安军各将皆有封赏,有五人为公爵,十一人为侯爵,三十六人为伯爵,各地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守备等无计。

 重新启用原兵部侍郎董咏,继任级殿大学士兼当朝内阁首辅。

 左妙才以建极殿大学士、李明睿以华殿大学士入阁辅政,除此之外,左妙才兼领吏部、大理寺、詹事府各员。

 十七,弘光帝下诏,命原各地军将、员仍各司其职,启用卢象升任五省总督,以孙传庭任湖广总督协助其剿贼,将洪承畴削职为民。

 追赠战死之曹诏为龙虎将军,太子太保,位列三公,以其第曹变蛟为五军都督府右都督,领官军剿贼。

 诏辽东总兵祖大寿为平西伯,新任皮岛总兵赵率教为宁南伯,以吴三桂副之,辽东军闻之即撤军回程。

 这一时代,史称弘光晚政。

 …

 弘光二年(崇祯九年)五月十五(农历四月十一),后金大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正皇太极式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定都沈,改名盛京,众臣尊号“宽温仁圣皇帝。”

 五月三十,崇德皇帝皇太极尽起倾国之兵,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八旗兵十万伐明。

 由是,松锦之战拉开序幕。

 辽东军接连告急,弘光帝称晋王萧亦叔父,诏其带领第七次扩招后的永安军,战兵计二十余万驰援松锦。

 由于两方兵力的质量的变化,本应持续数年的松锦之战却仅仅数月便宣告结束,仍是以永安军的完胜而告终。

 这一战杀的昏天黑地,横尸遍野,永安军将火器之利发挥到极致,八旗军队血横飞,阿济格指挥八旗铁骑死冲一点,付出巨大伤亡后两军展开白刃战。

 此役,永安军斩首清军五万有余,皇太极率八旗残兵数万狼狈逃回盛京,数月后在宠妃海兰珠的怀,呕血而亡。

 皇太极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便魂魂西天,临死还呼喊着萧亦的名字,瞪大双眼死不瞑目的样子,让清将对萧亦更是又恨又惧。

 由于多尔衮被萧亦斩杀于山西,皇太极又身死,清军便即分裂,一部支持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一部支持皇太极之子豪格,其余人亦是各心怀鬼胎。

 清国内部动攻伐时,永安军却再次以大捷震动天下,万民山呼晋王万岁,早不知那小小的弘光皇帝。

 弘光三年(崇祯十一年),八月二十的朝议,众臣疏,请弘光帝让位于萧亦。

 三后,便是八月二十三的朝议,弘光皇帝下诏让皇位于晋王萧亦,也便是这一,前朝亡而后朝兴。

 众臣请晋王萧亦登基为帝,萧亦三让,众臣三请,萧亦登坛祭天。

 “国不可一无君,天下不可一无主。”

 一六三八年,晋王萧亦即皇帝位,定国号“晋”,改元“万盛”,是为大晋太祖高皇帝,同年为万盛元年。

 这一年,大晋太祖高皇帝萧亦年仅二十六。

 一批晋朝开国功臣由此诞生,最为出名者便是大晋开朝五大名将,当然了,除了这五个人之外,大晋朝亦是将星荟萃,名臣聚齐。

 齐王黄镇守沿海,编领大晋水师平定海波,大晋二年东伐日本,大败德川家光幕府军队六万,斩首两万有余,明正天皇臣服大晋,称臣纳贡。

 代王史路于大晋元年挥军二十万北征清国,历经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大晋灭清,复辽全境,并开始与沙皇俄国接触。

 初战永安军五万余人遭遇沙皇俄国两千侵略军,在火炮稍显劣势的情况下,永安军全歼这支沙皇军队,缴获各式火、火炮数百。

 大晋皇帝萧亦对此非常重视,募天下工匠仿之,开启了第一轮的火器时代。

 石刚为庆王,改革军制,积累粮粟,并于大晋五年统十万铁军北征蒙古,再夺河套地区,扩疆千里。

 王大勇为唐王,于大晋十年,带永安军南下讨伐前明残余,一路势如破竹十六战皆奏凯,攻破南京,不到三年,江南臣服。

 大晋十五年,唐王王大勇奉命军入新疆,三战而破赞山王、护教王历经十余年,新疆纳入大晋版图。

 刘通为楚王,于大晋十二年,率永安军十二万镇守江南,到任后深度贯彻萧亦的一切政令,江南更加繁华兴盛。

 大晋二十年,楚王刘通发兵云南,攻灭自立之沐家,消灭最后一支前明抵抗力量。

 …

 大晋四十一年,某一

 太祖高皇帝萧亦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现在的正萧亦靠在万昌殿(皇极殿)前的玉柱,身边一个满头花白的老妇人,穿着雍容华贵,早已看不出当年乡下丫头的模样。

 这位老妇人便是大晋朝开国皇后黄娥,萧亦与黄娥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恩爱的模样与第一夜入房后丝毫未减。

 看着仍是精神奕烁的萧亦,黄娥趴在萧亦膛,依稀还能看见往昔身披银甲,率领永安军南征北战却从无一败,叱咤风云的不败神将。

 两人的身侧也靠着四个满头花白的老头,石刚的大牙都掉了几颗,但仍是哈哈大笑,说道。

 “老哥,若是我家冲儿有定儿一半,俺老石也瞑目了。”

 史路挣扎着起身,叹息道:“可惜啊,大勇看不到今的朝阳了。”

 顿时,萧亦、黄娥、石刚、刘通几人的神情也都暗淡了下去,想起了两年前的一个夜晚,王大勇挥泪与几人告别,那一他们都哭的很惨。

 从未感觉身体虚弱至此,萧亦仰头看向天,喃喃道:“老天,你待我萧亦不薄啊,待我萧亦不薄 … ”

 萧定正读着什么,忽然听见自己的父皇萧亦喃喃着什么,放下手的奏疏,轻声问道。

 “父皇,您说什么?”

 萧亦睁着的眼睛缓缓闭,手里紧紧握着的那把戚家刀也“哗啷”一声掉落到地,这样安详的离开了这个让他眷恋无的世界。

 见状,萧定手里的奏疏再也拿不出,轰然跪到地。

 “父皇,父皇你怎么了,父皇!!”

 “老哥!”

 石刚一着急,居然从靠椅直接摔落下来,不顾间传来的刺骨疼痛,石刚趴到萧亦身前。

 “老哥啊!”

 “你怎么能兄弟先走了!”

 …

 大晋四十一年九月十,大晋太祖萧亦溘然离世。

 萧亦在位的四十一年内,不仅为后世的资本主义萌芽提前打下了基础,更是解除海,使得大晋在短短数十年之内数败海洋马车夫‘荷兰’,成为当之无愧的海洋霸主。

 他改革军制,革除弊病,威服四方,在位时期又被称作万盛盛世,为即为的大晋成祖萧定开创永昌盛世与规模浩大的八大征打下基础。

 到了大晋成祖三十六年时,大晋朝击败沙皇俄国,仅是称臣纳贡的国家便超过八十个。

 永昌八大征后,大晋朝疆域超过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缓缓走入极盛时代。

 …

 时至今,虽然大晋朝的光辉已然成为历史,但华夏国的每一个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余各国几百年,俨然是无法撼动的全球霸主。

 每一个华夏公民,都会记得萧亦这个名字,即使是牙牙学语的婴孩,他们的父母便会迫不及待的为他们讲述大晋太祖高皇帝萧亦,与永安军五大名将的传。

 (全书完)  m.IgeXs.Com
上章 大明1629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