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子韩寒 下章
第9章 重要的是证明自己--关于&
1999年1月18,星期一。那天我下班回到家里,发现韩寒回来了。韩寒人不在家,是他摊得七八糟的东西告诉我的。他是昨天下午刚返校的,今天是不应该回家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的心里不有些担心。对一名学生来说,不应该离校回家的时候离校回家总不会有好事。

 正在我不安和猜测的时候,我发现书桌上摊开着一些书和一篇文章的底稿,文章的题目是《求医》。我不看了起来。

 文章的开头是这么写的:

 读书在外,身心疲惫,难免某或腮边凸起一块或腿边红肿一片。笔者寝室如猪窝,奇脏无比,上铺更是懒得洗衣服,传闻一条内穿两个礼拜,第一个礼拜穿好后第二个礼拜内外翻个身穿,最终他得疥疮。由于他整踏我的而上,我也不能幸免,一到晚上挠得整张吱吱有声,睡衣上鲜血淋淋,而他却不痊愈,这就是为什么佛教在印度创始而在中国发展。

 接下来便写先到校卫生室后又到外面医院去求医的过程,其中一节写道:

 怎知这家医院的医生事先都像对过口供,那女医生也问我何病。我告诉她我。女医生比较认真,要我指出处,无奈我刚才一身的现在正在休息,我一时指不出在何处。医生笑我没病看病,我有口难辩。忽然,不期而至,先从我肘部浮上来一点点,我不敢动,怕吓跑了,再用手指轻挠几下,那果然上当,愈发肆,被我完全出。我指着它叫:"这!这!这!"医生探头一看,说:"就这么一块?"这句话被潜伏的听到,十分不服,纷纷出来证明给医生看。那医生笑颜大展,说:"好!好!"我听了很是欣慰,两只手不停地在身上挠,背在椅子背上不住地蹭,两只脚彼此不断地

 我看得笑痛肚皮。

 看过文章,我终于大体知道了他星期一离校回家的原因了。前些天他就在电话里说,寝室里有个学生得了疥疮,老师怕传染给别的学生让他回家去休息了。我当时在电话里要他勤换内衣、注意个人卫生等。看来他自己也得了疥疮。不然,他不会中途回家,也不会有感而发,把"求医"写得那般经典。

 不一会,韩寒抱着球回来了。他是玩球去了。一问,他果然患了疥疮。在松江配了一种叫"优力肤"的药膏后,老师让他回家在家里复习一个星期。

 跟他说起文章的事。他问:"看了吗?"我说:"看了。"前些天他告诉我参加《萌芽》杂志和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事,并且也给我看过两三篇文章。我看后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我便说,这篇《求医》倒可以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试试。这种随意的、毫不做作的、完全生活化的文章,相对现在通常的应试作文来说,本身就很"新"。"新"并不代表另类。他表示同意,后来我就帮他打印了一份。

 休息几天后,他带上文稿回学校去了。后来在电话中,我问他文章寄给《萌芽》杂志了没有,他说连同其他两篇一起寄了出去。

 其实,韩寒虽然对自己比较自信,但他对许多比赛并不"自信"。对《萌芽》"新概念作文比赛"的自信,起先主要是因为《萌芽》举办比赛不收钱(参赛费),这至少说明他们举办此次比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在学生身上赚钱。他当时就有这么一种想法:要是自己的文章能得一等奖,那么说明真是"新概念",反之就不是。

 然而,此事过去了好长时间,并没有什么消息。于是,也就渐渐地淡忘了。

 到1999年3月28,那天是星期天,大约上午9点钟左右,韩寒接到《萌芽》杂志编辑胡玮莳的电话,问韩寒昨天为什么没去参加复赛。

 原来《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规定,凡初赛人围作品的作者,都要参加复赛才能最后评定,以避免初赛中有可能出现的请人捉刀或抄袭等弄虚作假的现象。

 韩寒一听觉得莫名其妙,因为他并没收到复赛的通知。

 胡玮莳说:通知早就寄出了。韩寒如不能参加复赛非常可惜,本来是有可能获大奖的,可现在没参加复赛,最多只能评个入围奖。而入围奖对韩寒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韩寒说,他可以随时复赛,以证明他的参赛文章是他自己写的。

 胡玮莳说,她去给评委汇报一下他没能参加复赛的原因,看看还有没有机会。

 没多久,胡玮莳又打来电话,说是评委同意他在中午以前赶到上海市区评委驻地进行复赛。

 赶紧起,早饭也不吃了,我马上和韩寒一起赶到金山汽车站,在车站旁边乘上了一辆不是出租车的"出租车"。金山的朱泾镇上当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出租车,只有这种被称为黑车的出租车。车主开价200元也就200元了,因为时间十分紧迫,中午以前赶到那里已经很紧张了。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在评委们吃中饭以前赶到,找到了和韩寒电话联系的胡玮莳。

 接着,就在一间客房里,作家、《萌芽》编辑李其纲受委托即兴出了一道补考韩寒的试题:他随手将一张纸捏成一团,然后将它置入一只盛有半杯水的漱口杯中。这与其说是考题,还不如说是谜语。面对"谜语",我在一旁为韩寒担忧:这样一个"题目",能发挥出一篇什么文章呢?韩寒思考了一会后,在稿纸上写下了标题《杯中窥人》,显然他已经思考好了这"谜语"怎么去"猜"。此后,评委和《萌芽》的工作人员吃中饭去了,留下一位叫林青的编辑监考。我则出去给韩寒买点心。

 大约一个小时后,韩寒"补考"结束,将写好的文章交给监考老师。

 林青对韩寒说:根据复赛规定,可以考三个小时。

 韩寒说不用了。

 不一会,评委们用好午餐回来了。林青把韩寒的文章了上去。

 胡玮莳说,因为韩寒的初赛文章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昨天在复赛现场,他们一遍遍地留意韩寒的座位,但韩寒始终没出现。到赛场外去喊人,一直没人应。到学校大门口去等,仍然没等到韩寒。胡玮莳还告诉韩寒,当天下午大赛组委会就要举行颁奖仪式,韩寒能否获奖还要待评委和公证人员研究后再作决定。能否获奖对韩寒来说已经无所谓,重要的是韩寒已经向评委们证明了自己的写作才能。韩寒当时对能否获奖的确显得很无所谓。

 颁奖大会之前,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专门找韩寒谈了话,了解他的一些生活、学习情况,给予许多鼓励。

 下午3点,颁奖大会在一间会议室隆重举行。会上,主持人赵长天专门对"一位郊区同学"因邮路关系未能收到复赛通知、评委会决定让其补考的事作了说明。接着,宣布获奖名单。我注意地听着,韩寒名列一等奖之中。

 颁奖大会结束后,已经下午4点多了。我们出来时,外面下着小雨。

 我问韩寒:这个一等奖的奖状(小镜框)要不要拿到学校去,跟老师讲一声,你是二中的学生,能够获奖,毕竟也是学校的光荣。因为我看了一下名单,松江二中在"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好像没有别的人获奖。

 韩寒略一思考后说:还是让我带回去算了。也许他觉得,因为他的其他成绩不好,老师们谁也不会在意他的小镜框的。再说,他参赛的作品没有经过学校或老师的推荐,是自己寄过去的,纯属"个体户"质,拿去也不好办。

 细雨中,我们在肇嘉浜路上分了手,韩寒乘开往松江的车返校,我则乘开往金山的车回家。

 这次复赛,或者说是胡玮莳的这个电话,是韩寒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要不是《萌芽》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要不是胡玮莳的这个电话,那么韩寒的人生道路也许会是另外一种走法。  m.IGeXS.Com
上章 儿子韩寒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