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家弃妇的古代奋斗日子 下章
第39章计定(修补)
既打定了主意,曾林便不再迟疑。翌一大早,曾林便带着当归早早地往施府去寻施夫人。

 也是正凑巧,两人刚到施府侧门口,就遇到正要出门的安妈妈,安妈妈正是领了去苏家听答复的差事,既碰巧遇上了,曾林在府里也能算做一个主子,安妈妈便走上前问候了一声“表少爷今儿这么早便来探望老夫人了?表少爷您先请,老奴今天领了差事,就不送表少爷一程了!”

 听了这话,曾林一下便明白了安妈妈领的是什么差事了;他既已改了主意,那安妈妈所领的差事便没必要了,思及此,曾林便道“安妈妈可是要往苏家去?若是此行是往苏家去,勉之这次来寻表舅母,也正是为了此事,不如安妈妈姑且等等,待勉之见过表舅母之后,再办此事吧!”

 表少爷既这么说,安妈妈又是个会来事的,怎会不应,忙答应道“表少爷既这么说,那老奴这事便暂且缓缓,表少爷难得来,老夫人一定早盼着了,老奴这便进去为您通传一声。”

 虽曾林克克子的命数如今已成了老夫人心中的一大心病,但却令老夫人越发心疼曾林,这边一听说曾林来了,便忙吩咐人道“阿松,赶快让玉兰去勉之进来,这孩子如今也知道心急了,这才多久,便就急着来听信了。阿松,勉之的婚事早能有个着落,早能见着曾家有后,就是到了九泉下,我也有脸去见大姐了。”

 林妈妈最是知老夫人心意,顺着口风便道“可不是,表少爷也是体贴老夫人,这不可就什么旁的事都先不顾了,如今就一心一意忙着婚事呢!”

 两人正说着,曾林便进来了,丝毫未提及自己改变主意不娶秦表妹,而要娶苏雨为的事。不过略寒暄了几句,又向老夫人汇报了聘礼打算准备哪些,哪些人领了这差事,新房的修缮工作已差不多安排好,过两便准备动工了。老妇人听了这些,没有不开心的,再三仔细地问了又问,稍有觉得不足的,便吩咐林妈妈去自己的库房中挑出更好的来,果是万分上心。

 但老夫人年纪毕竟大了,精力难免不济;虽自己提点了一番,但到底怕还有疏漏,便又想到了施夫人“勉之,姨婆年纪大了,好些年没办过娶亲这样的大事,你表兄弟们的婚事都是你舅母她们持的,你二舅母这会儿想必也理完事了,你去瞧瞧你二舅母去,求你二舅母帮你持。”

 这话正和了曾林的心意,曾林便不推迟,听话地去了清漪院。

 曾林阻了安妈妈去苏家办差事,施夫人便知曾林与这婚事有了别的想法,但如何也没有想到,曾林竟起了这样的想头,她很是惊讶地说道“勉之,你说什么?不想纳雨娘为妾,想娶雨娘为?”

 这话不可与老夫人道明,与施夫人明言倒是无碍,曾林认真地重复道“表舅母,您没听差,勉之不想耽误秦表妹,为子嗣计,勉之想娶苏姑娘为。”

 会把苏雨进曾府,施夫人心里也不是没有旁的想头,让她把嫡女嫁给曾林,她万分不愿,庶女婆婆又看不上,庶女不能为,更不好为妾,若就这么与曾家断了姻亲,也实非她所愿,那不就太过可惜了。

 她身边的丫鬟又不方便给了曾林做妾侍,施夫人便早就考虑着扶持一良家女子给曾林做妾,维系着与曾家的一丝关系;偏就那么凑巧,她刚起了这心思,苏雨便一头撞了上来,施夫人再让安妈妈打听观察了一番,苏雨竟是方方面面都很符合条件,是个上上的人选,这不,得知两人命格相克相生,老夫人钦点苏雨作曾林的良妾,还能为曾家生育庶长子,施夫人心里没有不开心的,怕是那个惟一觉得开怀的人。

 但是,对施夫人而言,苏雨能做曾林的妾便可达到她的目的了,何况如今还是立妾书的良妾,曾家子嗣的生母,她再没什么不满意。所以,对于扶苏雨上位这事,弊远远大过利,而且还要得罪婆母,施夫人怎肯应允?

 “勉之,你是昏了头了!这婚事不是都已定好了。若是你真想再提携雨娘一把,不妨等雨娘生下二子之后,正经抬她做二房便可。你是什么门第什么身份,她是什么门第什么身份,你的岳家便是再从门第低些的人家里选,也选不到她家。此事舅母便当你想差了,你今儿这话舅母便当没听过!你也别再惦记这门子心思了!”

 尽管被施夫人严辞拒绝,曾林却并不放弃,反而是笑笑对施夫人道“二表舅母,若真论门第,曾家如今也不过是一介平民,而且还是罪民,便是与苏姑娘相比,也是曾家配不上苏家。”

 见曾林这般说,施夫人方知曾林怕是真动了这份心思,心里暗觉苏雨有手段,竟能让曾林这般为她,暗暗更觉满意了三分,便又再退了一步“你既这般喜欢雨娘,那舅母就帮你一把。正之位雨娘是无论如何担不起的,那就让她以二房的礼数进门,一生了长子,便抬她做平,再要强求,也不怕折了福分?”

 不可否认,曾林那一霎那,心里也泛起了一丝波澜,但转而便在心里叹了口气,即便是进门即为平,想必苏姑娘也不会心甘情愿地应下吧!不是内宅惟一的主子,苏姑娘定不会愿意为曾家生儿育女,这样的念头在脑海一闪而过,曾林听了这话时那一刹那的心动便如云烟般散去。

 “二表舅母,您误会了!勉之对苏姑娘并无丝毫男女之思;勉之愿娶苏姑娘为,只因勉之再三思量之后,娶苏姑娘为对曾家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庶子充嫡,终究落下了隐患,而曾家如今,却是再经不起嫡庶之争了!若是娶了秦表妹,表妹无亲生子,未必会甘心教养庶出长子,善待苏姑娘极其后出之子;子嗣教养不好,岂能担负家业传承的重任?再若曾家子嗣皆为苏姑娘所出,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却偏要分出个高低贵,让曾家的下一辈子嗣如何友爱相处?家宅不宁,兄弟不和,就是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子孙的糟蹋。二表舅母,如今的曾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勉之再三思量,为子嗣和家业传承计,还是娶苏姑娘为才是上策。”

 曾林的这番顾虑,施夫人也不是没有想过,只不曾如曾林这般想得清除透彻,但不想违逆婆婆的意思,仍是苦口劝道“你的婚事,你姨婆已经打定了主意,嫡庶、教养这些,哪里没有替你考虑呢?玲玲大家出身,不是个不贤惠的,倒是雨娘,你倒是需压制着些,便让她恃宠而骄,行事没了分寸;若你实在不放心,便将长子养在自己身边便可。何苦违了你姨婆的心意,你姨婆如今年事已高,可再经不起气了!”

 “正是姨婆年事已高,此事勉之才只能求二表舅和二表舅母成全。娶秦表妹为,以苏姑娘为妾其中变数太多,对曾家而言,隐患过大,而且长子乃庶子记嫡,怎么也比不上嫡所出来得名正言顺,便是为了子嗣多为嫡出,勉之也下定了主意要娶苏姑娘为,还望二表舅母能体谅勉之的这番苦心,费心为勉之持一番。”曾林心意已定,起身折朝施夫人深深鞠了一个躬礼。

 曾林如此这般的言行,施夫人哪里还不明白曾林的所思所想,娶本就是为了子嗣传承,曾林虽还年轻,但分明却看得很透彻;此时施夫人方觉得,曾林已真正长成,能够担当起曾家家主的职务;若是没有三代不能科举那出事,他可不就是女婿的上上之选。

 施夫人心里是赞同曾林的想法,但婆母那关实在难过,面上便泛起了愁“勉之,此事舅母无法答允你呀!这桩婚事,你姨婆是绝不会答应的,你姨婆是舅母的婆母,舅母没办法违逆婆母,舅母恐怕也是有心无力,帮不上你!”

 见施夫人心中意动,曾林便做低姿态,苦口恳求道“二表舅母,此事勉之亦知难以说动姨婆,但为曾家的长久计,勉之却只能违逆姨婆的好意。勉之血脉亲长尽已不在,曾家嫡支只余勉之一人,嫡系血脉传承方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求二表舅母成全!”

 施夫人听了这话,哪里不知这事她肯定摊上了,推是没法子推的,便问道“勉之,那你跟舅母说说,你是怎样打算的?”

 曾林歉疚地道“如今最好的法子,只能先瞒着姨婆,尽快将婚事办成,待事成定局之后勉之再去向姨婆请罪!”

 施夫人顺着话头问道“你想如何办这门婚事?要舅母怎么帮你?”

 “勉之翻过历书,最近的吉在十一月二十九那天,今天才十三,尚有半月的功夫,紧赶着也不是不能将婚事办成。这婚嫁之事,勉之全然不懂,提亲、下聘、成婚的一应事务,勉之都只能拜托二表舅母了!”

 “这事办得这么急?你要怎么瞒过你姨婆?”

 “表妹娘家久居京中,勉之一会儿便去禀明姨婆,二表舅母已答应代勉之办聘礼和翻修新房这些事宜;姨婆必然会在这一两便带着二位表妹返京去,因姨婆一行都是老弱女眷,行程可以缓一些,便是八或十才到京中也是无碍;勉之也会去信一封与大表舅母,求大表舅母为勉之在姨婆面前周旋一二,勉之需一些时间细细探访秦家一番。如此,只需瞒过这半月,待婚事办成,勉之再亲自进京向姨婆和大表舅母赔罪。”

 见曾林将他定好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娓娓道来,施夫人也没别的话可说“你既已这般想好了,舅母也就不多劝你了;只这事舅母不能允你,你寻你表舅再商量商量,若你表舅答允,舅母只会帮你持!”

 施夫人这么说,曾林便知她已默许,答谢道“多谢二表舅母,稍候勉之便前去禀明二表舅。此后一应事务,便有劳二表舅母为勉之持了!”

 待曾林离去,安妈妈才有些着急地问道“夫人,您真要帮着曾少爷违逆老妇人吗?”

 施夫人却是一派气定神闲的模样“娘,没有强按着牛喝水的道理,曾勉之想得这么通透,又是为了他们曾家嫡系血脉的传承大事,婆婆是想移花接木给孩子谋个出身,奈何勉之却宁愿要个名正言顺。哪里是我要违背老夫人的意思,不过是不敢违了夫君,出嫁从夫可是女子三从四德的铁律之一;若曾勉之能说动夫君,我便帮他一把又如何?”

 安妈妈哪里还不明白,男人们不都重视嫡出子嗣和家业传承,曾少爷正是为了这两样,老爷必定会被他说动,了悟地道“夫人说的是,都是老爷的意思,夫人哪敢有违?”

 果然,不到午时,曾林便陪着施老爷回了施府,有曾林陪着,老夫人把儿子儿媳抛到了一边,施老爷便回了清漪院。

 “夫人,勉之的命数可是真与妾儿女有妨碍?”施老爷进了清漪院正房的厅堂,见屋内只有安妈妈在伺候子,尚未入座,便直言问道。

 施夫人亲自起身服侍施老爷入座,端上茶盏“老爷,了因师太是这么说,寻了四个善合八字的先生分别合了勉之与玲玲和若雪的八字,也都说子嗣有碍,怕是真得给勉之寻个命格硬些的!”

 “所以娘才想让勉之纳那苏姓女子为妾?”施老爷端起茶盏抿了口茶,忽而转了话风“娘这般思量,到底失了周全。曾家如今正是需要开枝散叶的时候,正岂能无出?既知有碍子嗣,又何必非要娶秦家丫头?好在勉之想得明白,嫡子嫡孙才是家族延续的根基。你瞧着那苏姓女子可有什么不妥?”

 施夫人确定施老爷已被曾林说动,朝安妈妈暗暗使了个眼色“老爷,妾身瞧着还好,安妈妈与苏家也略有些交往,让她跟您说说吧!”

 安妈妈明白施夫人的意思,话里言外,把雨娘稍夸了夸“苏家家境虽贫寒了些,可一个寡母养着二儿一女,这也是难免的;但都是明理的人,苏姑娘长兄已娶生子,长嫂也是个贤惠孝顺的,幼弟年不过十三,还正在念书,已过了童子试。那苏姑娘也识得几个字,女红、厨活都拿得出手。”

 将苏雨成过婚,却因无子被休弃的事瞒下了!

 施老爷听了,觉得没什么不妥,念着曾林的一番苦心,便对施夫人道“这事娘那边还是先瞒一瞒,你辛苦些,尽快帮勉之把这婚事办了!到底委屈了勉之,你给那姑娘一份厚厚的添妆吧!”

 施老爷学里还有公务,用了午餐便又去了府学,施夫人刚想歇息一会儿,身边的一个大丫鬟进来下向她回话“夫人,玉兰姐姐来传了话,老夫人请您过去清晖院一趟。”

 老夫人唤她,施夫人不敢迟疑,径直便去了清晖院“婆婆,儿媳来晚了;没耽搁您的事吧?”

 老夫人见了安妈妈,倒是先不提自己想说的事,问起了其他“苏家那边可应下了让雨娘给勉之做妾的事?”

 此事虽已有了变化,施夫人仍面不改地道“苏家人有些不舍得,明儿让安妈妈再去走一趟。婆婆,还有一事要讨您个主意,这都要立妾书了,是不是让人去衙门解了与雨娘的雇契啊?”

 “这事还好你用心想着,让人尽快去办了吧!你尽快找人去过礼立了妾书,再派个妈妈过去好好教教雨娘规矩,免得后淘气。”话说到这里,老夫人更是惦记着曾林的亲事,便吩咐道“媳妇,勉之定亲的事也该着手去办了,你让人快去打点打点那两个丫头的行李,后天一早,我就先带着两个丫头回京去;你安排一下,看外院哪些人当得起事,能把我们这些女眷送回京去!”

 施夫人哪里不明白这是曾林说动了老夫人,满口应下,并殷殷关切道。“婆婆,老爷如今也安定下来了,又常在府学那边,不如儿媳跟着一起送您回京吧?让您领着两个丫头,就是奴才们再贴心,儿媳总有些不放心。”

 老夫人早与曾林商量好了,曾林从未经历过婚嫁之事,身边哪儿能没个长辈提点,便断然拒绝了施夫人想随行服侍的好意“我这次进京,便是为了勉之和秦家丫头的婚事,勉之哪里懂这些事,身边哪里能没个长辈提点?你要是不放心,就多点几个能经事的奴才一路护送着便是;勉之的婚事好容易才有个结果,我如今只想着能把这事妥妥帖帖地办好!”

 施夫人自然应是,不再多说,回院子后便打发了人去帮着两位表姑娘收拾行李;又安排了四个能经事的管事和两队护卫报给了老夫人。

 当晚施夫人心里想了许多,第二天上午,决定与安妈妈一起往去苏家走一趟“安妈妈,你着人去禀老夫人一声,我要亲自去一趟苏家,午饭便不去伺候婆母了。”

 曾勉之为子嗣计愿娶苏雨娘为,婆婆不愿聘苏雨娘为,不过是觉得她家境寒微,怕是担不起曾家主母的责任,若苏雨娘不光能生儿子,还能管好曾家的内宅,她在婆母面前,不就能把得更直了;想到这里,施夫人哪里还能忍得住,忙催着安妈妈领她去苏家。

 苏家人对施夫人的大驾光临一时都有些惶惶然,只苏雨心中略有底,强作镇定地将施夫人到了铺子后院最大的一间屋子里,安妈妈服侍着施夫人坐下,这才道“苏家嫂子,你家铺子里正是忙活的时候,不如让你儿子儿媳先去忙活,夫人这次来,是来寻雨娘的,你是雨娘的娘,留下听听也无妨。”

 这话一出,很快屋内便只剩施夫人、安妈妈、苏陈氏及苏雨四人。

 施夫人在来的路上已知晓苏雨昨天傍晚曾求见过曾林,可如今曾林既改了主意,她也没必要揪着这点儿小事不放“雨娘,昨勉之寻到我这儿,说不想纳你为妾,想娶你为,勉之托我这个舅母前来求亲,我这次来,就是想问问,这门亲事,雨娘你和你娘可都愿应下?”

 苏雨没想到曾林这么快便说服了施夫人,本是已说好的,便望着施夫人认真地点点头道“雨娘谢夫人和曾少爷抬爱!这门婚事雨娘愿意!”

 见了施夫人,苏陈氏一直很紧张,深怕施夫人是来自己让女儿去给曾少爷做妾的,没想到才过了没两天,竟变成曾少爷要娶女儿为,苏陈氏既惊又喜,一时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直到听见苏雨自己应下婚事,才回过味来,戳了一下苏雨额际,小声训道“闺女,你娘在一旁呢!你怎么好自己开口答应婚事,你是女儿家,矜持着些才好。”

 复又对施夫人道“夫人莫怪,这丫头还不经事呢!曾少爷瞧得上咱们家,咱们家自然是愿意结这门亲事的。夫人难得来,这马上就到晌午了,夫人不如留下吃顿午饭吧!我马上让我家小子去东街的酒楼叫几道菜,夫人可别嫌弃!”

 “雨娘她娘,以后咱们可就是亲家了,怎么还说这些见外的话,今就在你家吃一顿提亲饭,明我便遣了官媒来送庚帖。好些时没见雨娘了,我想和她再说会话,可成?”

 苏陈氏哪里会说不允,说了两句闺女不懂事,夫人尽管教导的话,就高高兴兴地去准备午饭了。

 待她娘走了,苏雨知晓施夫人应该有话对她说,说不得会是一番严厉的训斥,忙凝神屏气,做出一幅低眉顺眼的顺从之态。

 “雨娘,勉之既中意你,愿意娶你为,你也愿意应下这门亲事;那有些事你也该知道知道,你只有知道曾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家,自己以后才知道该怎样才能掌好这个家。”

 苏雨的百般心理建设全落了空,怎么都没有想到,施夫人竟是亲自来指点她的,对曾家如今仍是一知半解,心中不免忐忑,施夫人这番雪中送炭的举动,她心中万分感激,福身行了个深蹲礼,感激地道“夫人的大恩,雨娘铭记在心,不敢轻言相谢,后必定涌泉相报。”

 “曾家在前朝时便是书香大家,每代子孙中,皆多是一甲及二甲进士,实为名门望族。到了本朝太祖爷的时候,曾家虽是降臣,但勉之的曾祖却是极其聪慧,重考本朝的功名,一路从乡试解元、会试会元到殿试头名状元,是本朝第一个‘大三元’,文采出众,得了太祖爷的重用,官拜首相,因曾家曾祖功绩卓越,太祖还赐封了‘文渊公’的爵位,三代始降。他不仅会做官,也会教养子嗣,勉之的祖父便是本朝第二个‘大三元’,也曾累官至次相,勉之最小的姑祖母还被选进宫中,做了太宗皇帝的妃嫔,生下了两位皇子。勉之的父亲虽未能延续祖孙三代‘大三元’,但也高中探花,尚不到天命之年,便做到了正三品工部左侍郎。曾家益鼎盛之时,不想竟卷进了太宗皇帝晚年的夺嫡之争,元后嫡子——孝烈太子青年夭亡,曾家被指认为附逆,除爵抄家,贬为罪民,放西北,几经艰辛,曾家嫡支才保住勉之一人;曾太妃亦被元后逐至大佛寺出家;但元后后认养的三皇子却被贵妃所出的二皇子所杀,太宗震怒,贬了贵妃,圈二皇子,又立了曾太妃所出的长子四皇子为太子,直到四皇子继位,大赦天下,勉之这才得以从西北回京。曾家虽蒙了大难,但到底是皇亲国戚,你嫁了勉之,便是曾家的宗妇,这宗妇的责任,你可能担当得起?”

 苏雨不曾想到,曾家竟是曾经如此显赫的一个家族;苏雨之前所说想助曾林重振家业的话,此时看来,实在有些自不量力,但苏雨却不是个轻易服输的人“多谢夫人提点,雨娘愚笨,不敢说自己一定能做个无可挑剔的曾家宗妇,但雨娘会多思、多学、多向您请教,遇事不轻易武断,自作主张。进门之后,一定努力为曾家开枝散叶,照顾好曾少爷。”

 “你有这样虚心向学的心思就好。曾家也有积年的妈妈,待你嫁到了曾家,勉之想必会为你安排,你可以慢慢学着如何掌家;曾家的主母,未必是嫁进去了便坐得稳的,在你尚未诞下嫡长子之前,曾家的事务,一应由勉之处理,你多学多看,但少手;你娘家式微,只能求稳,徐徐图之,待你所出的嫡长子长成,你这主母的位置才算是真正坐稳了。”

 这是窝心的提点话,苏雨记在心里,再次深蹲行礼拜谢“雨娘定不负夫人今的提点!”

 施夫人刚指点了苏雨一番,接着便有给了苏雨一道霹雳“你的心能一直这么平静才好;勉之要娶你为,得了我家老爷的许可,但没禀明老夫人,因为老夫人必不会答允,是故,这门婚事只能紧着时间先办成,你若觉得委屈,此事不如作罢!”

 苏雨没有拒绝的权利,有些颤颤地问道“没有老夫人的许可,这门婚事能算数吗?”

 施夫人也不想再吓她“婚书自有我家老爷和其他官绅作保,这门婚事自是算数的,你也是明媒正娶进的曾家的大门。老夫人那边,自有勉之去解释,与你明说这个,不过是让你心里有个成算。”

 苏雨心里有了底,越发感激施夫人“夫人,您且看雨娘后如何行事吧!”

 直到用过了午饭,离了苏家回府,待马车转过了一个街角,安妈妈才有些着急地问道“夫人,您瞧着雨娘能不能担得起曾家主母的职责?”

 施夫人端坐在小绣凳上,不答反问道“娘,你怎么看呢?”

 “夫人,苏家门第实在太低了些,家境也太贫寒了;虽然苏家人都还算明理,也是能帮扶得起的,但对雨娘,老奴是越发有些看不准了,雨娘便是聪明,也未必掌的了曾家的内宅啊!”既然夫人答应了曾林,安妈妈便要为施夫人考虑,若苏雨能掌起家,老夫人便没了借口责难夫人。

 “娘,谁家祖上还没个贫寒的时候?家世门第,掌不掌家,这些倒并不是最重要的,她有不笨,这些都是费些力气便能得的。最重要的,是雨娘能不能给曾家添丁进口?她是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旁的都不论,只要她能生下儿子,勉之便会护着她,她在曾家便能立得稳;她若是个知恩图报的,咱们跟她结下了一份善缘,这番功夫便没白费!”

 安妈妈这时才真正明白施夫人的意思,此事最大的关节在于,夫人不想白白费了一番心力,又得罪婆婆;见施夫人嘴角噙笑,安妈妈明白施夫人觉得此事值得为之,便不再多想“夫人既下了决定,老奴自然听凭夫人差遣;老奴胳膊腿都还有一把子力气,夫人有什么事,吩咐老奴一声便是。”  m.IGexS.Com
上章 农家弃妇的古代奋斗日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