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末日小兵 下章
463章卫星通信
李宝强的提议是出于建立卫星通信的想法。

 卫星通信系统实际上也是一种微波通信,它以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微波信号,在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卫星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地面的“无隙”覆盖,由于卫星工作于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轨道上,因此覆盖范围远大于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

 但卫星通信要求地面设备具有较大的发功率,在前世就没怎么普及使用。

 目前李宝强的四百瓦电台能够实现全球联络,但是李宝强总不足,前世执行海外任务中常用到的海事卫星电话,让李宝强怀念不已。

 恰好前不久和京都军区的陶子军上将联系过,李宝强得知京都军区地下指挥中心里有一台卫星地面站设备,通信中继卫星有三台,这个消息让李宝强垂涎三尺。

 陶子军也想恢复卫星通信系统,但苦于没有发火箭,其实陶子军也想到了用核导弹发,但是陶子军的核导弹并不多,陶子军视为宝贝,那里舍得。

 霍金的来电,让李宝强想到了俄亥俄州核潜艇上的核导弹,那可是洲际导弹,程达到八千公里,改一改程序对着大气层以外发卫星,也是可以实现的。

 李宝强提出这个用核导弹发中继卫星的想法,被转给了上官,上官和很多这方面的专家交流一番,觉得非常可行。

 有了中继卫星,还有了地面控制台,运载工具也有了,所差的只是终端设备,这倒是很简单,海事卫星电话还是能找到几部的,虽然元器件被太阳风暴烧毁了,但还是可以照张抓药生产出来的。

 经过和陶子军沟通交流,陶子军也认可了这种办法,既然李宝强愿意消耗掉三枚核导弹,陶子军肯定是暗自偷着乐,哪里还能不同意呢。

 恢复卫星通信系统,这在末世第二年是一件大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人们不期盼希望能有更多的前世文明不断恢复,回到从前,享受现代文明。

 这条路虽然很难很远,但是毕竟开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预示着未来将很美好。

 一个卫星通信部门在华夏自治区成立了,专门研究终端设备生产,以及和中继卫星,卫星控制台占兼容的一系列问题。

 对这个新兴的部门来说,搞卫星通信确实很麻烦。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端、地面端、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卫星端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卫星星体又包括两大子系统: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

 地面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也可以通过地面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地面站还包括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及其跟踪、遥测和指令站。

 用户端即是各种用户终端。

 在微波频带,整个通信卫星的工作频带约有500MHz宽度,为了便于放大和发及减少变调干扰,一般在星上设置若干个转发器。每个转发器被分配一定的工作频带。

 卫星通信多采用频分多址技术,不同的地球站占用不同的频率,即采用不同的载波。比较适用于点对点大容量的通信。

 时分多址技术也在卫星通信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即多个地球站占用同一频带,但占用不同的时隙。与频分多址方式相比,时分多址技术不会产生互调干扰、不需用上下变频把各地球站信号分开、适合数字通信、可根据业务量的变化按需分配传输带宽,使实际容量大幅度增加。

 另一种多址技术是码分多址(CDMA),即不同的地球站占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间,但利用不同的随机码对信息进行编码来区分不同的地址。

 CDMA采用了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有较好的保密通信能力、可灵活调度传输资源等优点。它比较适合于容量小、分布广、有一定保密要求的系统使用最终京都军区和华夏自治区两方的研究人员决定采用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前世的海事卫星电话就是用的这种通信系统。

 卫星距地面2000—20000Km,传输时延要大于低轨道卫星,但覆盖范围也更大,典型系统是国际海事卫星系统。

 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可以说是同步卫星系统和低轨道卫星系统的折衷,中轨道卫星系统兼有这两种方案的优点,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两种方案的不足之处。

 中轨道卫星的链路损耗和传播时延都比较小,仍然可采用简单的小型卫星。

 如果中轨道和低轨道卫星系统均采用星际链路,当用户进行远距离通信时,中轨道系统信息通过卫星星际链路子网的时延将比低轨道系统低。

 而且由于其轨道比低轨道卫星系统高许多,每颗卫星所能覆盖的范围比低轨道系统大得多,当轨道高度为l0000Km时,每颗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的23.5%,因而只要几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

 若有十几颗卫星就可以提供对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双重覆盖,这样可以利用分集接收来提高系统的可靠,同时系统投资要低于低轨道系统。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轨道系统可能是建立全球或区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较为优越的方案。

 当然,如果需要为地面终端提供宽带业务,中轨道系统将存在一定困难,而利用低轨道卫星系统作为高速的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能要优于中轨道卫星系统。

 目前卫星只有三颗,只能足于亚洲范围内的通信。

 李宝强提议卫星的研制,终端设备的生产可以慢慢来,但是先把卫星送上天是第一位的,就算是失败了,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李宝强的想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意,京都军区地下仓库里的三颗通信卫星被运到了舟山。

 俄亥俄号核潜艇靠在舟山军港码头上,三枚核弹头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来,卫星同时安装到原来核弹头的部位,这对核导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因为卫星和核弹头的重量形状尺寸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核导弹的飞行影响势不可预测的,或许会带来致命的影响。

 但是许多核导弹上需要改进适应的地方,并没有得到改造,目前没有人能对此进行改造,能改造的人或许还有人活着,但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就算是有那么几个懂行的活下来,也根本完成不了。

 现在是末世,没有人能够再造出一颗核弹头,一枚火箭,末世就是这么残酷,但是希望还存在。

 这不才末世两年,竟然在华夏大地上,用华夏的通信卫星,美国人的核导弹即将发三颗通信卫星了么。

 这就是末世奇迹,带给人们无限遐想和希望。

 霍金不祈祷,发能够圆满,因为他要率领核潜艇深入大洋,发这三枚导弹,直冲大气层以外,海拔两千公里的空间。

 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次行动,霍金既兴奋又担忧整个核潜艇的安危。  m.IgeXs.COM
上章 末日小兵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