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顺风耳讨凄记 下章
第一章
话说燕朝自太祖于汴江之战推翻前朝庆枭帝暴政,众将立之为君,韩氏入主中原十二州、一统江山后三百余年的如今,其国土扩至东面临海,北抗鞑靼、高丽,西对波斯、月氏,南接回疆、南蛮,历多位明君安内攘外,平战、施仁政,曾有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至今,嘉永年间,北方鞑靼肆,却因国力大不如前,朝廷只得沿袭先代策略年年进贡,以求苟安;然而羊出在羊身上,年年有增无减的贡品、贡银,便是转课严税于民。汴江以南的江南地区自古水丰米足,百业兴盛,人民尚能应付渐重的税赋;转看北方几州本就耕土贫瘠,再者鞑靼年有数次边境侵扰,民怨隐隐在心中堆积,只能说所幸尚未有战争祸事,人民只要还有口饭吃,有檐遮顶,也就尚能苦中作乐一番。

 在燕国土抗鞑靼外的北御三州里,最西北的岳州有个奉陵山庄,建于天漠石壁后,与世隔绝,无论天下是盛世抑或苟安、和平或战,其自立庄以来只关心着一件事--世代守护一座千年的陵墓。

 谁的陵墓?

 有人说是数朝之前一位皇帝的陵寝,驾崩后带了天下二分之一财宝陪葬,所以此陵当中埋有宝藏文物不计其数;也有人说陵里葬的是千年前一名能游走人界、地界的小柄国主,因而陵寝通天宫地府、通古今与中原以外之地…谣传甚多,众说纷纭,没人知道实情如何,只知奉陵山庄由洪姓做主,代代传四子,各有其长,各司其职。

 传说这四子当中定有一人,其血能解毒化厄,无论身中何毒,又或百病身,只要饮下一口他的血,便会痊愈--此人便是洪家家主,同时也是山庄庄主。

 四子当中定有一人,其目力超群,是为千里眼转世;四子当中定有一人精通古今文字与咒语,终年守在陵中,为洪家人下奉身守陵之咒,也为陵寝下犯受枷之咒。

 四子当中还有一人,其耳力奇佳,武功高强,死在其剑下的盗墓者不计其数;而每五十年一次的归鸿论武,其必榜上有名,亦是江湖留名的人物。传说其使得一手传了千年的洪家剑法,能断人筋脉于弹指间,打散对手七元,废其武功神智于无形。

 如此名门,该是名震天下。

 然而岳州人皆知,传说终归是传说,或许千年前是真,如今的奉陵山庄依旧神秘,但气势全无;洪家人说好听点是安分守己,实则无大作为,与长住奉陵的家族无异。

 不过在这岳州首府奉陵,洪家人做为最早于此落地生的家族,多少还是有其地位的;洪家长子、次子时有外出走动,在地人仍尊称一声爷。

 据可靠的市井传言,此代洪二爷确是身系象征家主的暖玉剑,然其血是否能解百毒便不得而知;倒是那洪大爷眼力果真异于常人,不仅过目不忘,再远的事物,只要无物遮蔽,没有他瞧不见的。老四么女长住陵中讼咒,不见天。传闻她每咒一人,身上便多一道疤,因而奇丑无比,满身疮疤。

 街坊见多了洪家大爷、二爷,已有些见怪不怪;四小姐给锁在陵中,故事传久了没个本对照,自也没了意思;于是一直以来,最让街坊津津乐道的,还是那只出府过几次的洪三爷--

 奉陵山庄的洪三爷天生眼力不佳,长年窝在府中当米虫。他的目力在满周岁时被发觉只有五指的距离,随年岁增长以及费心调养,及冠那年他的目力进步到了十步。虽然那时开始便没再有过进展,可洪家人已十分知足,不再强求。

 洪三爷曾有个指腹为婚的子,为出身武林名门的单清扬。

 单家一脉单传,清扬是七重门门主单永飞的掌上明珠,早年洪单两家好,订下亲事,不料出生后才发觉这第三子竟是个眼残之人。单永飞不愿女儿吃苦,于是在她七岁那年上洪家退婚,宁毁自身信誉,也不让女儿赔上一生,服侍个瞎子。

 可亦有另一说,其实两家因故渐行渐远,单家与江湖罗家好,单清扬年纪虽小,却已可见贪恋财富地位、水性杨花之迹象,移情别恋罗家大少,跪求退婚,以死相,单永飞只有答应;再者,单罗两家结亲有益双方在江湖上的地位。风声一过,过往的流言蜚语如何,也是船过水无痕。

 两家相约清扬十七那年完婚,谁知成亲当,尚未娶,仇家杀上门来血洗七重门,单家一夕只余清扬一人。清扬死里逃生,却毁了容,吓跑了罗家大少。

 从此江湖人皆知,单清扬面丑如怪,年二十有三,滞销,怕是一辈子也嫁不出去——

 “我听你在放乌拉狗臭!”

 听了那长长长的“奉陵传说之且看奉陵五大家族凋零史”开头,有人忍无可忍地一个拍桌起身,霎时那一桌好酒菜跳离了桌面再落下,惊得那说得口沫横飞、自诩能说上三天三夜一口水也不必喝的说书人,以及酒楼中听得入神的人客全都噤声瞧了过来。

 二楼窗边角落,两人同桌,拍桌起身破口大骂之人身着鹅黄罗裙,本是可人的长相正挤出狠恶的表情,气呼呼地瞪着将桌桌椅椅迭得半天高的说书人,显然对他方才所说故事里的某些部分极为不满。

 说书人长年在这只有外地人才会光顾的酒楼说三道四,被人拍桌的场面早已数都数不清了,不会放在心上;通常会识相地先看看仗义执言的是什么人物,眼下一见是个姑娘,他挥开一旁小二递上来让他润喉的红枣水,轻哼一声,下巴抬得老高道:“姑娘说我放,各位客官,若您们到街上随便抓个人问,便会知道我快嘴李说的故事、消息全都其来有自,就算是放,那也是香的--”

 “放!”那黄衫姑娘恼羞成怒,又是一个拍桌,桌上的筷子桶翻倒,她顺手抓了一把,瞧那说书人还在那儿加油添醋继续说个不停,她反手施力,看准了就要往他**下的椅子脚去。

 “萃儿,住手。”出声阻止的是与她同桌而坐的另名女子,一身暗长衣,一方暗轻纱盖去大半面容,只留下闇而无光的双眼觑着冲动发怒的丫鬟。她轻斥:“别惹事。”

 “小姐!”萃儿跺脚,手中蓄势待发的筷子紧握,高举在侧,还不愿放下,“这人妖言惑众,萃儿替妳教训教训他!”

 “不许胡闹。”女子斜了萃儿一眼,发觉四周食客全都瞧着她们主仆二人,连忙伸手将脸上的暗轻纱扣得更牢些;随即起身,不愿承受众人投来的目光,从间掏出碎银放在桌上,径自下楼。

 “小、小姐…”她都还没吃呢…萃儿恼地又跺了跺脚,狠狠瞪了那说书人一眼,抛下手中筷子,将众人的议论纷纷抛在脑后,赶紧追着她家小姐身后出了酒楼。

 天色尚早,在明亮的街道上不难找到那抹暗身影,就这么静静穿梭在嘈杂的街市,没染上一点那热闹气氛而显得格格不入。萃儿快步走到了她身侧,跟了好一阵子,才吶吶道:“小姐,妳为什么要阻止我嘛,妳分明也在生气不是吗?都被说成那个样子了,怎么还这样敢怒不敢言呢…”

 “那酒楼从以前便是只有外地人才会去的,说些奉陵府的事,夸大其词也是为讨外地人的赏,无需太过认真。”微风面轻拂,掀起了面纱一角,她伸手下,不让面容外;当细长的手指不意触碰到了左脸上的伤疤时,垂下的眼睫盖去当中情绪。“再说,他也没有说错太多。这脸容,是毁了。”

 身后的萃儿没有接话。小姐自决定要到奉陵来,便有些不寻常,变得更加沉静,更加自卑了。

 前行的步伐没有停下。风止了,她拉住面纱的手也松下,又接着说道:“此次上奉陵山庄,是为爹爹归还故人之物而来,我不想节外生枝。”

 “小姐就是如此怕事,才会在归鸿也给人讲成那般模样…”萃儿依然忿忿难平;自家小姐在外头声名狼藉,任谁都不愿见着的。

 闻言,她忽然停步,垂低的眼望着脚下沙地许久,才压抑着声音说道:“萃儿,妳且先回客栈去,我到附近走走再回头找妳。”

 “可…小姐…”

 “我二人来到城里已三,拜帖送去奉陵山庄也有三了,妳回客栈等着,若庄里差了人来接,就说我四处绕绕便回,要不了多少时候。”

 萃儿张口想再说些什么,小姐已然走远。

 那抹暗背影映在她眼中,有点瑟缩,有点沉重…直到见她消失在人群中,萃儿才转身回客栈。  M.iGexS.com
上章 顺风耳讨凄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