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游侠传 下章
二十一、初战宛城(上)
于南和宛城,先略做简介。

 早在西周时期,这个地区就已经是“南方重地”称为申吕之国。秋时楚国崛起,在此开始筑邑,取名为宛,以抵御秦、韩等强国。这是宛城的由来。

 公元前27秦占了这个地方,设南郡,治所(郡政府所在地)就在宛城。为什么取“南”这种郡名呢?那是因为古人以水北山南为,宛城在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因此,才有了“南”这个一直传到现代的名字。

 古代城市建设落后,南郡除了治所之外,鲜有发达地区,因此,通常以宛代指南

 宛城位于南盆地北部,白、潦河之间“北通武关,南接汉水”是豫西南重镇,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此地本来守将是老将刘延,自袁绍与黑山联军破袭郡,围困下(今江苏省睢宁县北)以来,曹军诸要地警报长鸣,重要大城都增兵增将,以备不测。宛城也不例外,派来增援的是大将曹洪和李典。据张凤的情报,曹洪身负重伤,卧榻难起,守卫许都南大门的任务,就只能由李典和刘延承担了。

 现在,上淮子徒的四万大军,将宛城的东、南、北三门重重困住,惟留西门不攻,未有一兵一卒。

 周瑜看到那份军势图后就曾说:“河北军目标很明确,就是尽快占领宛城,所以围三阙一。给曹军留了空门。但上淮子焉也只允许守军往武关、长安方向逃去,往许、洛走明显也是不许。这么看来,此次河北联军是要一鼓作气,灭了曹。”

 我听他如此分析,很是震惊于池早的胃口。如今他和袁绍地联盟虽然强大,但毕竟根基太浅,如此孤注一掷的灭国计划,纵然谋算再密,也有许多难以预测的变化。万一失手。他和黑山军也将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不说曹的反扑,就袁绍那种视天下人皆为鱼的高门贵族本,寻到机也一口咬死他的。

 就眼下看。河北军攻城的能力明显不足。如此一座小小的宛城,打到现在都还没拿下来,这样地战斗力怎么去攻许都和洛

 脑子里闪过一丝模模糊糊的念头,一时却抓之不住。

 正间。前军探马来报:“敌人先锋千余轻骑已接近我军,互相住阵脚。为首敌将十分嚣张,邀我军斗将。淳于校尉已经上去战了。”

 我一听,斗将?淳于铸可真是好斗。我军都是铁骑。玩什么斗将这么慢腾腾的把戏?那不是等着优势敌人包抄围堵吗?

 看看周瑜,周瑜一笑:“无妨,我军阵势。无惧抄袭。”

 “嗯。敌将是谁?”

 “报名是赵。”

 哦。这个将是得斗一斗。

 还好,不是赵伟就行。

 淳于铸前年在伊川跟赵就打过。法上略胜一筹,这一年来吃了不少苦,修为更是深,武功颇有升。

 “都督,我们也上去吧?”大战在即,军中要保持威严的氛围,我就抛弃了私下无拘无束地随便称呼,使用了敬称。

 周瑜点头,小小三角令旗一指:“列阵!”

 周瑜爱用的阵法也相当特别,是两个等边三角形的基本阵型,然后角顶着角,形成一种类似计时沙漏的完阵势。这阵法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没顾上问。

 当然,最主要我以前可也是以阵法著称地,曹军的虎豹骑大都是我一手训练出来的。虽然当时靠了池早的帮忙迷糊糊瞎搞,我地阵法经验实际上很不入,但不自觉的,总着在周瑜面前保持住“阵法专家”的虚名。

 所以,我也不好意思问他那是什么阵法。

 在新野地那些日子,专门演练过这种阵势。因此,主将旗帜一动,近五千骑兵立刻就领了,呼拉一下,快而不,不用十分钟,就迅速摆成了那什么沙漏状阵型。

 我和周瑜等人,沿着“沙漏”中心空出地一条近两丈宽地中轴直线,快速向最前方奔去。

 淳于铸和赵正在酣斗。

 离得近了,我一瞧,淳于铸的法确实又有长进,金十八扎既稳且狠,虚扎、实扎,无中生有;腾蛇、鸳鸯,奇中蕴妙。丈长地龙头虎尾在他手中灵活机动,双头并窜,直指对方要害。

 再看对面,这是赵?瞧他法的基本架式,赵家的追风至少不绝传了。

 嗯,这不是取笑,而是赞美。

 一年半不见,马上的赵似乎变了个人,法既快,劲气悠远,已深得追风随笼的神髓,不复昔日轻浮无力的花架子式。

 人总是在挫折中快速成长!

 我暗暗摇头,没到看起来最纨绔的赵家小弟高这么快,看来经过伊川的几次屈辱,淳于铸这次赢赵,比上次更难了。

 身后突然传出两声战马的鼻声

 这种声音我也很,只有在马的主人最跃跃试的时候,才把这种昂的情绪微妙地传递给下的老战友,令得坐骑也激动起来,要奋勇当先。

 “宋亮啊,献宝啊?”

 “啊,呵呵,飞帅看您说的…”

 “别跟我扯皮,你不就是弄了件宝槊,让大家都瞧瞧么?去吧去吧,不拦着你。”

 “是,末将遵令。”

 宋亮蛇矛一举,两脚一磕马镫,下马噌就蹿出阵去。

 顺便说一句,一些热爱考据的朋友称东汉末尚无马镫,这是错误的观点。

 至少,本飞帅不能赞同——因为我已是第九次来到这段熟悉的时间段背景中,从未见过一位大将地战马上没有马镫。

 闲话少说。宋亮来到斗将场上,蛇矛横置马项之上,大喝一声:“对面何人,敢来与我争斗?”

 这种斗将,说白了就是斗气。明斗的是将领的高超武艺,实际上,争的是全体将士的战斗士气。

 一般军中将领,除了部分智力型首脑,多数个人的武力都相当强大。是本军中的健者。

 特别在两军遭遇,各列阵势的时候,拥有强力武将一方的军队,就愿意搞些一骑讨之类地斗将。一旦获胜,对本方士气的升,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当然,对方若自觉无法取胜单挑。可以避战,直接挥军冲击。不过,那样在本方士卒的心里,始终都留下一些阴影。觉得窝囊,长官实力不够强,如此等等。

 因此。虽然斗将在近代地军事冲突中已无法延续——出现火器再去拿冷兵器去挑战。就不是勇猛无畏。而是愚蠢寻死了。这时候的比武暗斗,变成了狙击手们的乐事。

 因此。单挑决斗,在这个时期,是相当具有市场的,也是十分有必要地。

 宋亮甚谙军中要事,尤其在得到张飞蛇矛之后,更是自信十足,自认可以与当世第一高手一争高低。

 “休得猖狂,我韩猛特来你。”

 一匹青鬃大马哗然冲过来,马上一虬髯大汉,满面横,手一条金钻

 “啊,怎么这家伙还没死啊?”一见他的兵器,我立刻就认出来了。

 周瑜问:“飞帅,他是谁啊?”

 我道:“当年河北袁氏称霸一时,部下有数大将,号称‘河北四庭柱’,都督可曾听过?”

 周瑜点点头,居然听说过:“是否颜良、丑、张郃、高览四名将?”

 “正是,”我忍不住一笑,道“对面这个家伙,也有个外号,自称‘河北第五柱子’。”

 “第五柱子?”

 “没错。他就是韩猛,我在官渡时的老人,说起来也是袁军比较有名的将领。河北四庭柱死地死,降的降,现在除了张郃还在曹军之中,其他三将全都挂了。不到,韩猛这厮居然还活得这么结实。难得。”

 说话间,宋亮和韩猛已经各自通报姓名,然后就开战起来。

 他们俩在官渡虽然没正式打过,不过也属彼此早已久仰大名,只恨没福气一战的状态。所以这一上锋,手下都不客气,叮咣叮咣,俩齐兵刃,先较上劲了。

 我边看边点头,在官渡时宋亮跟了我半年多,我还真没机见他真正施展自己最擅长地长兵器,今一见,颇有意外之感。他地马槊之法虽然不是很正规,灵气也不足明显不是世家科班教授出身,但另有一股凌厉难挡地锐利,是真正的马战之道。加上今天遇到韩猛这河北铁柱,也是久经考验地著名槊手,把宋亮真正的实战才华全都给了出来。

 不愧曾称虎豹三杰,晋升迅速,宋亮的确武兼备,是难得的大将。

 再转头去看淳于铸和赵两位大族公子的马战,本来也很强大的一对好对手,疾风暴雨中暗藏无数险恶杀机,但咂几咂嘴,却感觉突然就弱了许多。

 跟在我身后的阿昌兴奋地看着战场。这种场面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

 “爷,宋将军不是蛇矛么?你为什么说他那是什么宝槊?”

 我斜了他一眼:“你也太不无术了吧,这么简单的军中常识你也没听说过?”

 阿昌扭扭脖子:“那个…小的就爱琢磨拳法和短兵器,马上的比斗不感兴趣。”

 “那你今天怎么变了,问来做甚?”

 阿昌瞪大眼睛,说道:“谁得到,他们几位大哥一斗起来,这么凶恶野蛮,真是过瘾。”

 我见他一脸乡巴佬模样,不笑了。

 “好吧,我就给你简单说说。”

 宋亮用的是张三爷的遗留蛇矛,韩猛则是他老一套的长,他们俩的兵刃都属于异种矛或

 这种兵器,都被称之为“槊”

 我说宋亮得到宝槊,自然有我的道。

 最开始。世上既没有,更没有槊,只有矛。

 周代五兵,矛占其二,已经是主要作战兵器之一。到了现在,这东汉之末,矛已经成为军队地主要装备。最长的矛能到四丈,短的也至少有两丈。有些矛刃只是一个长长的尖刺,有些矛则采用两边开刃。锋刃长达二到四尺,它最大的优点是穿透力强,所谓“刺死砍伤”一刺之下。九死一伤。

 但是,这种长矛由于过长,在单兵作战中很难使用,因此。后来在此基础上,就发展出了

 这时代的大多数与矛还是比较接近的,除了配以缨络,长度略短。其他区别也不太大,像现在赵使的,就是这种“类矛”

 但是。这种革新虽然简单。却非常实用。

 的缨络是头下地装饰物。用犀牛尾、牦牛尾、马尾等制作,多为红色。主要功能是头沾染的血。防止血杆,也称“血挡”对武力卓越的大将来说,这种功效相当之有用。

 同时,比长矛略短,便于两手把持,所谓“半把为”这项发展使马上的单兵格斗成为了可能,随着时代发展,马战技巧到现在已非常成

 当然,不同地人有不一样的特点,对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

 像赵玉,他的笔管银杆以五金合炼而成,虽然极细,却十分硬扎,正适合他年龄尚幼,手掌较小地特点。张郃的黑铁身柔软坚韧,明显是名匠以上等白腊树制造而成,搭配上他灵活多样的法,威力倍增。

 现在阵上的淳于铸,他掌中地龙头虎尾,匠心独具,更是一眼可见。

 和、矛均不同的是,槊的重量较沉,需要孔武有力之人才能使用。主要用来弥补矛和在威力上地弱势,可解为马上使用地长矛,但比长矛更加沉重,可以借用马力来贯穿敌人。通常槊尖为较长地多棱形状,比矛要厚重,能够承受马上高速冲击的力量。而且在尖刺后附加了类似狼牙形状地配重,增加威力的同时还可以用劈、砸等方式杀伤敌人。

 :||、枣槊等。

 《古兵器史》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铁槊,槊头圆形如枣谓之枣,顶端密排铁钉如狼牙者,名狼牙槊;”

 u起,直到唐初,由于大规模骑兵作战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而面对骑兵大量配备的坚硬金属铠甲,矛和的透甲破坏力都比较有限,于是槊才有了用武之地,风行一时。

 不过,东汉时槊的品种已经有了一些,曹爱使的就是一柄枣

 现在,宋亮的丈八蛇矛是标准的铁槊;韩猛的金,也是一种变形狼牙,刃呈三棱状,只不过把槊颈上用来增重和高威力的铁铁钉,用一只四爪蹼张的铜铸金替代而已。

 因此,和第一场淳于铸、赵两人双并举的区别,就是现在是两位东汉时期少有的“马槊之将”正打算死拼一战,他们斗的就主要是人力和马力了。

 阿昌眨巴着眼睛,似乎明白了一些。

 “哦,看来宋将军和对面这个袁将都很有力气。”

 我道:“你说的没错…”忽然一顿,上下打量阿昌“我倒忘了,你的力量也不差呢!”

 阿昌主修步战,擅长擒拿抓,现在跟着我当了卫士头领,平里也不经常显山水,需要他出手的机已经相当少了。我很少能联起来,其实他看似瘦弱,却是天生神力。

 “阿昌啊,我看你不练马战,实在可惜了呢!”

 阿昌眼中一亮:“爷,你老愿意教我马槊?”

 我摇头:“马槊我也不很精通。你可以向宋将军习。”

 阿昌眼馋地看着战场上的恶战,嗫嚅道:“宋…宋将军肯教我?”

 我道:“嗨,等我问问他,应该不成问题。”

 阿昌大喜:“多谢爷成全。”

 我一笑。

 那边周瑜低声道:“我说,飞帅你不能强人所难吧?宋将军这一身武艺,大半在这条槊上。”

 我明白他的意思。武将最擅长的武艺,往往是不能随意讨教的,除非他自愿传授。宋亮征战沙场,多年血战,才造就他这身不凡的槊术,若我以势相迫,未免就欺负人了。

 “我自有办法,让他千肯万肯,自愿传阿昌马槊。”  m.IgeXs.COM
上章 三国游侠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