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私生子 下章
第462章 五方会谈
****

 结束悠闲的田园生活回到学士院,杨逸坐在自己签押房的太师椅上,感觉有些懒洋洋的,似乎患了假后综合症。

 他吩咐直院学士林风帮准备一些西域方面的资料,林风正在翻找,杨逸便进里间准备小憩一下。

 里间有些象他的私人书房,半墙的书籍文档,紫檀大案上摆着精美的笔架,落地的屏风后还有一张榻,枕被齐全。

 翰林学士是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承命撰写任免将相、册立太子、宣布征伐或大赦等重要文告,经常要值宿中,所以里间才会准备好榻衾被。

 黄头回鹘等几部使者已经参加过朝贺大礼,照例皇帝是要赐宴款待的,但赵捷还太小,于是刘太后便让翰林大学士出面招待各部使者。

 杨逸舒服地躺在榻上,思量着关于西城的事,目前西域部族众多,小国林立,情况比较复杂。

 大宋虽然打出了抵制天方教东侵的大旗,竖起了黑汗国这个共同的敌人,但西域这些小部族也不是傻瓜,现在他们夹在大宋与黑汗国之间,或许还有个左右逢源的机会。

 一但大宋把黑汗国给灭了,他们就基本成了大宋的国中之国;

 宋太祖有言,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到时还有他们安身立命的余地吗?

 这些简单的道理,西州回鹘这些小国不会不明白;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他们甘心情愿做前驱对付黑汗国。这就成了杨逸需要面对的问题。

 杨逸躺在榻上想着这些事情,久而久之便睡了过去,迷糊糊地睡梦到自己又回到了别院小河边。清朗的月光洒在河面上,如霜似雪,远处的庄子传来几声犬吠。给月夜更增添了几分宁静和安详。

 那株杨柳树下,夜风拂动着韦晶的衣裙,杨逸正热烈地注视着她,皎洁的月光下,她一脸羞红,娇婉柔媚,腮边两个梨窝如同人魂魄的漩涡,让他忍不住吻了下去。\/\/。。\/\/

 那敞开的罗裳。滑落的肚兜,让她前的一片雪玉之光毫无掩饰的袒出来,一对如梨**随着娇轻轻起伏着,他毫不犹豫伸手握了上去…。

 “大学士,大学士,快醒醒,您要找的文牍下官给您找好了。”

 耳边突然传来林风的声音。让杨逸不一惊。

 “林学士,真的全找好了吗?这么快?”杨逸从榻上坐起身来,语气有些不善,这家伙迟不来,早不来。偏偏在俺就要得手的时候来,实在可恶,太可恶了。

 “杨大学士放心,下官岂敢敷衍您,都按您吩咐的找好了。”

 林风见杨逸一脸不乐,便知自己扰人清梦了,说起话来分外小心。

 现在大宋官场上悄悄传着一句话:宁可得罪阎王爷,莫要得罪宁国公。

 宁国公不但权倾一时,而且性格强悍;说他不是文官吧,他状元出身,华采词章天下哄传。

 说他是文官吧,他战功赫赫,杀气凛凛,做武将的时间似乎比做文官的时间还长。

 前些天听说还用银碇当街把开封府尹的亲侄子砸得满头是血,这可不象是文官干的事,别惹,这种人最好别惹。

 杨逸哪知道林风瞬息之间心思已千百转,醒悟到自己为了个梦,竟对勤奋的下属发脾气,暗暗哑然失笑。

 “林学士辛苦了,资料都放这吧,对了,你准备一下,下午和我一起去接待各国使节吧,还有一件事要麻烦林学士,让衙里的小吏给我准备些小食,中午我就在这儿对付一下了。”

 杨大学士突然变得和颜悦,让林风受宠若惊,连连应是,长身一揖才退出去。

 杨逸到檐下舀了一盆水,洗了把脸,才重新坐回公案前,传心啃起那些有关西域的资料来。

 这些资料他大体上是了然的,只不过要在接见各部使者前,加深一下印象,多了解一些细节。

 而细节,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

 到了下午申时(15点),杨逸准时带着林风走出学士院,刚巧在回廊上遇到了前来拱垂殿送草诏的中书舍人林希。

 杨逸先作揖笑道:“林大人气不错,这红光满面的,想必这个重节过得很舒心吧。”

 林希呵呵一笑答道:“那里,那里,我倒是听说任之这几移居城外别院,隔绝攘扰,任之的闲情逸致岂不更让人羡慕。”

 “哈哈哈,林大人说笑了,我谈不上什么闲情逸致,不过是小憩两而已,对了,林大人这是?”

 “倒也没什么大事,环庆路经略使尹策调任颖州,济州知州苏轼调任开封少尹,本官奉旨拟写草诏…”

 “苏轼调开封少尹?林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杨逸请了几天假,呆在别院不问世事,这事他还真不知道,若是往时,这种级别的官员调动引不起他的关注,但涉及到苏轼以及开封府,不免让他感起来。

 苏轼元祐人的帽子一直没有摘掉,是谁提议将他调进京的,这就有必要弄清楚了;

 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开封府志在必得,这时突然让苏轼进来,只怕事情会变得复杂起来。

 林希哪知他心里想什么,依旧含笑答道:“这只是正常的调动,开封少尹已经出缺半年,昨政事堂讨论此事时,刘太后有意由苏轼接任,苏相公赞同,章相公也不反对,此事便定了下来。”

 杨逸不着痕迹地皱了皱眉,又和林希闲话几句才告辞。

 学士院有一个主要的职能和中书省近似,那就是草拟诏书。

 两者之间差别在于:册立太子、宣布征伐或大赦、任免三品以上的将相等重要文告,由学士院来拟旨。

 三品以下的官员调动及普通的诏书由中书省来草拟。

 苏轼现在只是四品知州,他的调动诏令是轮不到学士院费神的,所以杨逸不知道这事, 苏轼调入京他不反对,但调入南衙,就让他有些不得劲儿了。

 开封府少尹的职能和各州有能判不同,开封是天下首府,少尹的品级比普通的知州还高,行使签押公事等职能,对府尹有很大的制约力,如果是亲王兼任开封府尹时,南衙的实权还是由少尹来代行的。

 让苏轼来任少尹,无疑将打自己掌握开封府的计划,如今旨意已下,木已成舟,杨逸也是无可奈何。

 刘清菁这个娘们,这回算是无意间捅了咱的‮花菊‬了,的,等下非去找她报仇雪恨不可。

 这次招待西域各国使者的宴席设在集英殿,集英殿是大宋皇帝赐宴中外之臣及试进士的地方,将接待的宴席设在这里,主要是为了表达大宋对各部使者的重视。

 杨逸到来时,御膳房、太常寺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御膳房不用说,当然是负责做菜的,太常寺管着教坊司,负责皇家礼乐事宜。

 有宴无乐怎能彰显皇皇大宋之威仪,可以说每次皇宫御宴,太常寺都要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杨逸到后不久,四部使者在鸿胪寺少卿尚义的带领下,自东华门而入,杨逸站于阶上相候,虽不是皇帝亲至赐宴,但礼节上已无可挑剔。

 四部使者中,有三个算是人了,黄头回鹘使者托克托明,阿柴部使者莫斯洛,草头鞑靼使者野度荣,这三人杨逸征伐河西时,曾在沙州接见过,自然少不了一番寒暄。

 倒是西州回鹘的使者让杨逸有些诡异,因为他竟是个汉人,叫刘云山,身上虽然穿着回鹘官服,但言行举止仍保持着汉家谦恭礼让之风;

 前唐之时,曾大量移民西域,安史之过后,唐朝逐渐衰微,无力西顾,大量的汉民沦落异族之手,西州回鹘治下汉民最多;

 这些汉民沦陷胡尘几百年,基本已和各少数部族融为一体,象刘云山这样的汉民后裔在高昌为官,算不得汉jiān,杨逸对他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大家客套一番之后,一同入殿就坐,宫女太监们随即将一样样精美的菜肴端上来,教坊司的歌伎同时献上舞乐,场面隆重而喜庆。

 杨逸首先举杯说道:“各位使者远来为贺,一路鞍马劳顿,此中盛情,实在是难能可贵,本官奉谕款待,若有不周之处,还望各位海涵一二,来,请各位满饮此杯。”

 四部使者纷纷起身,连道不敢。

 刘云山坐次最靠前,他当先说道:“趾蕞尔小邦,竟敢进犯天朝,宁国公率大义之师征伐,一举平定趾,如此盛事,我等奉主之命前来朝贺本是应当,能得上国圣主赐宴,更是万分荣幸,岂敢当辛劳二字。”

 黄头回鹘使者托克托明也跟着说道:“正是,正是,我等实在当不得辛劳二字,倒是宁国公刚平西夏,又讨趾,劳苦功高,此番还能亲自出面款待我等,实在是让我等受宠若惊啊!”“哈哈哈,各位使者不必客气,本官微末之功,何足挂齿,平西夏讨趾之所以如此顺利,皆因我朝有圣君在位,隆威盛德,惠及天下,西夏与趾逆天而行,犯上作,我主以大义为旗,顺时兴师,西夏与趾这两个跳梁小丑岂有不亡之理?本官受命率军讨伐而能胜之,皆因有我主天威为恃也,本官岂敢言功?”

 各部使者又是一阵赞崇,拍完赵捷的马,拍杨逸的。

 这种场面话虽然讨厌,但却少不得,杨逸与他们连饮边谈,观看歌舞,只等时机成,才会将话引入正题。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M.igExS.cOM
上章 大宋私生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