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私生子 下章
第235章 旋抹红妆看使君
***

 宋辽之间的和谈没有丝毫进展,双方还在僵持之中,正各自着伤口。

 这段时间,大宋朝堂也异常平静,没有清算,没有波澜,平静得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其中有两件看似无关的事,却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

 其一,海州报来祥瑞,八月初一有紫气东来,海上忽现一金龙,云吐雨,须臾而隐。

 其二,岳报来祥瑞,八月初八,庭湖中金光大作,隐隐有仙乐和唱,山林间百兽齐伏,莫敢动弹。

 这两件事被录在朝廷的邸报上,发往全国各地的衙门。

 杨逸也看到了,他先是不以为然,很快却皱眉深思起来,这种事在后世根本不值一笑,但在这个时代,却有不同寻常的定义。

 君不见,天上划过颗明亮的星星,就能让宰相下台。

 而且翻开欧修他们注的《新唐书》则天皇后本记,你就会看到史书有一大堆这样的记录:

 九月丁卯,杨州地生

 七月丁卯,翼州雌化为雄。

 六月丁亥,得异石于汜水,大赦。

 己未,朗州雌化为雄。

 当时正是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准备登基为帝的时候,各地便纷纷出现这些异象,连母都变成公了。

 这或许是地方官员为了合武则天的心思搞出来的,或许这本就是武则天一手导演的戏码。

 莫以为这很可笑,一点不可笑!

 若是这些东西没有用,武则天那样的人会去玩这些把戏吗?

 正因为这些所谓的异象,在朝堂、在民间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她才会弄出什么雌化为雄的把戏。在这时代,这些东西比后世掌握CCTV,掌握舆论导向还利害。

 时下人们认为,所有的天象、气候、山川、地理的变化,都和政治密不可分。

 天不下雨,人们不会去想冷气流与暖气流没有碰撞,而是会想,是不是皇帝又和妃子们在上碰撞太多了。

 地震了,不是地壳运动,是皇帝或宰相在上运动太多了!

 反正就是你们这些当政的没干好事。

 反之亦然,出现了祥瑞,人们也必然会联想到那座皇城去。

 八月初一是刘皇后产子的日子,而海州即现金龙,这…杨逸不由得想起韩碧儿那只狡猾的狐狸来。

 风起清萍之末,或许,一场政治风暴又在悄悄酝酿了!

 大宋的政治风暴还只在酝酿之中,西夏的的政治风暴却已经席卷朝野,一年中接连大败,使得梁太后的威信扫地,浓浓的危机感迫使她不得不做出烈的反应。

 原来的历史上,也是经历大败之后,项贵族与辽国暗通款曲,辽国派使者到西夏,用一杯毒酒把梁太后毒死了。

 现在历史似乎有了一些改变,这回梁太后是先下手为强,大力提拔心腹手下和娘家人的同时,对项各部的清洗也如暴风骤雨般开始了。

 兴州城外难民无数,哀鸿遍野,城中同样是哭声震天,一座座高门宅第被抄家灭族,其中最惨的是嵬名部、细封部、往利部的皇亲贵戚。

 巨大的风雷之下,没被抄家的也是心惊胆战,寝食难安。

 兔死狐悲之下,叛逃大宋的项贵族一下子曾多起来,杨逸看了细作送回的一份份情报,笑得畅快无比:梁太后,干得不错!不过还得加把劲才行啊!

 想当初一代女皇武则天,可是把李唐宗室差点干光了,才保住手中的权力嘀,如此成功的例子在前面摆着,你当以史为鉴啊!

 “细封英哥怎么回事?形势这般有利,他去了好几天竟然还没点收获。”杨逸突然敲着桌子说道。

 坐在对面的萧忆放下手上的文牍笑道:“大人不必心急,横山一带的羌人较为自立,受兴州这场清洗的影响较小,细封英哥想说服他们前来归附,只怕也不是一时能成的。”

 杨逸摇了摇头说道:“萧先生所言虽然说种了一点,但也不尽然,横山诸羌虽未受兴州这场风暴波及,但他们投机的本很浓,就象一蓬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

 西夏接连大败,元气大伤,而我大宋应付辽夏两面夹攻,还能反败为胜。按说横山诸羌此时当不难说服才是。”

 听了杨逸的话,萧忆开始低头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接口道:“大人言之有理,僚下想来,横山诸羌一时不肯归附,主要还是各羌人头领担心归附后,无法保证自己手中的权力;

 神宗年间,对蕃兵实行统一编制管理,这虽然有利于朝廷的治理,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羌人首领的利益。

 他们甚至担心朝廷会进一步将他们的部族打散安置,使他们失去头人的特权,这也是有可能的。”

 萧忆的话可谓是直指核心,杨逸非常认同,只是这种国策关系重大,不是他一个人能修改的;

 而且羌人归附后自治度太高,也不利于同化他们。大宋一但虚弱时,他们又必将背叛。

 萧忆见杨逸又苦思对策,忍不住劝道:“大人,凡事速则不达,咱们过于热忱,横山诸羌所提条件就会越高;即便赢得他们迅速归附,也不利于今后长治久安。

 再者,横山是西夏一道不容放弃的心里屏障,若是此时大人使大量横山羌人来投,梁太后未必不会困兽犹斗,强行起兵来讨,如此一来,很可能再次掀起宋、辽、夏大战,于我大宋殊为不利。”

 杨逸听了频频颔首,心里再次感谢老丈夫,给自己这么一个老成持重的幕僚。

 ]

 既然不能急,他也就放开心怀,老婆孩子热炕头,老子先过几天清闲日子再说。

 有盐和边贸的带着,环州市井间比以前繁华了不少,来往的商旅熙熙攘攘;另一方面,苏轼和杨逸这两大名人齐聚环州,使得许多文人士子纷纷慕名而来。

 以苏、杨俩人现在的声望,不管得到谁的一声赞赏,都足以让这些士子受用不尽。

 若是才学被俩人看上,加以推荐,那么更加是前途无量。

 苏、杨二人分属不同阵营,慕名而来的文人士子也泾渭分明,聚到环州后,因观点不同时常会热烈的辩论。这种辩论在环州市井酒楼中随处可见。双方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引来许多百姓围观。

 黄四娘的小馆子座落在西门不远处,馆子对面是一条清澈的溪,溪边有青石板砌的埠头,可供附近的百姓平时汲水洗衣。

 溪边几株枫树已半红,风景依稀如画。

 黄四娘的馆子近一个月生意极为兴隆,倒不是馆子所处的环境优美的原因,据说以前她这馆子生意清淡,都快开不下去了!

 赶巧前些天杨知州和苏学士从城外垂钓回来,进她馆子来歇会儿脚,见此间生意如此清淡;

 杨知州便笑道:“苏学士,你家做的东坡那可是一绝,何不传与这位店家,一来嘛,可解人之难,二来嘛,今后我也好有个解馋的地方。”

 苏学士欣然答应了下来,从此苏四娘这馆子便多了一道名菜。

 此事一传开,不得了!每天客人络绎不绝,那些来环州游学的书生听说后,更是趋之若鹜。

 这不,今天馆子里又来了好些书生,为什么新法旧法的,争论正得劲呢!

 黄四娘好不容易得些空闲,正在门前剥葱儿,隔壁那李家小娘子提着衣物出来,黄四娘笑地问道:“六娘又去城外洗衣裳呀?”

 那位小娘子一张俏丽的脸儿顿时红了,羞涩地和黄四娘打了个招呼,便匆匆出城而去。

 坐在门边的一个书生不好奇地说道:“咦!我就奇怪了,对面小溪的埠头分明空着,可我坐这儿许久,却看到许多小娘子提着衣物往城外去,难不成这儿不准浣衣?”

 黄四娘开心地笑道:“没有不准在这洗衣,平她们都是在这洗衣裳的!”

 本来一边渴酒,一边看溪边少女浣衣,多美的事啊!书生不免有些遗憾地追问道:“那为何今她们要出城去浣衣呢?”

 “客官所有不知,呵呵,今杨知州和苏学士在河边垂钓呢!”

 “果真?哎哎哎!各位兄台别争了,听到没有,苏学士与杨学士正在河边垂钓呢!赶紧!”

 呼啦一下,桌上扔下许多银钱,店里的读书人便都不见了!

 城外的白马川上,一叶扁舟随波漾,岸边一林红枫似火,红枫之上白云悠悠,一齐倒映在水面上,清江似染,水不去!

 王朝云青罗衣、八折裙,神态怡然地蹲在船尾的炉子边煮着鱼羹;旁边是身穿心字罗衣,扎墨绿长裙的清娘,手上拿着一丛盛开的小野菊,不时摘几朵丢到水面上,引来一些小鱼争夺跳跃。

 船头俩人戴着竹笠,各持一钓竿,船头的小几上有酒一壶,杯两盏。

 两人不时饮上一口,望望山间红叶、天边白云,意态悠闲自在。

 江边洗衣裳的小娘子越来越多,莺莺燕燕,水面上不时飘过一阵清脆的笑闹声1

 苏东坡突然笑道:“任之再坐上一会儿,恐怕满城的女子都要出来浣衣了!”

 “人家可不是来冲我的,分明是冲着苏学士而来,我有证据!哈哈哈!”

 杨逸一边把两个杯子斟满,一边朗道:

 照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来说与采桑姑。

 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排踏破篟罗裙

 …

 杨逸念到这,老苏为之干笑起来,这是他以前的一首旧作,描写的正是乡村少女们争相出门看苏东坡这位使君的情景。

 苏东坡轻轻一叹道:“老夫老喽!”

 杨逸笑道:“男人嘛!越老才越有味道,不信您问问…”

 杨逸本想说不信你问问你家小妾王朝云,却因这话过于轻薄连忙打住。但船尾的王朝云显然听到了两人的对答,脸色微微红了起来…  M.igExs.cOM
上章 大宋私生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