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陷世 下章
第148章 德志陪妻
德志问:“怎么没看电视?”

 她说:“刚才看着看着睡着了,我又担心孩子要吃,不敢睡,就出来转一转,看看孩子,提提神。”

 德志说:“你先给孩子喂吧,喂了你去睡,我带孩子。”

 她说:“不想睡。”

 德志不勉强她,不睡就不睡,德志看她不走,也不喂,很奇怪,问:“你想买彩票吗?”

 她说:“我想试一试,但又担心不行,我一窍不通。”

 邻居说:“你跟着买就行了,其实很简单的。”

 德志的子说:“你先买,等我看一段时间再说。”

 他说:“好的。”

 德志万万没想到子对彩票着,他说:“我们去超市转转吧。”

 她说:“好的。”

 下午的时光很短暂,德志陪着子,抱着孩子去超市,让子感觉一下归州城的魅力,使她不至于想自己的家乡。

 在家什么都好,离超市很近,走路最多七分钟,买菜也方便,新鲜的菜随便挑选,水果也容易得到,常常有一些打折的商品,物资相对丰富些,不像归州,是个立体的地方,没有平行移动的概念,只有上下升降的印象。

 德志抱着孩子,沿着台阶往下走,已经习惯了这种行走模式,但是德志的子就显得有些笨拙了。德志子腿较长,重心就偏高,走起这样的台阶,显得要倾倒的样子。走一会儿,腿就显得酸麻不堪了,她就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要不然,就走不动了。即便是德志本人,他也需要气,这样才觉得心里舒服些。呼吸起来,嘴里和嗓子里都有些干涩,这是在山区爬山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德志等子站起来再走,孩子不干了,哭了,对户外的风景好像已经厌倦。越哭,声音越大,德志不知所措,看看子,子说:“可能饿了。给我给他喂。”

 德志把孩子送到子怀里,开衣服,孩子开始水来,知道儿子最清楚的还是子,德志在这方面要粗心多了,难怪上帝要给丈夫一个子,为的是要帮助他,是助手,贤内助,要不然,靠男人给孩子喂粉,也不是个事儿。最好的水,就是母喂养,是最有营养的。

 德志看着孩子吃,很高兴地动着小脚,小手紧紧地抓着他妈妈的衣服,生怕他妈妈离开他似的。德志看到子的气也不错,脸上红润,额头沁出了小小的汗珠儿,德志拿着纸巾,帮子擦擦额头,问:“你怎么样?还能走路吗?”

 她说:“可以。这超市也太远了。”

 德志笑着说:“看着近,走起来远。如果把归州扁了就好了,到超市就是走平路,不是很远。”

 她说:“我们家附近的超市,如果建在山上,也难走了。怪不得山里很少看到胖子,大多数人都偏瘦。”

 德志说:“他们大都健康,不是太瘦,比较匀称。”

 德志的子听了,有些不高兴,撅着嘴说:“你的意思是我长得不匀称了?”

 德志赶紧改口说:“哪里,我的老婆最漂亮,又白,个子又高,腿又修长,哪里看,哪里都舒服。”

 她笑着说:“你别给我戴高帽子,归州的姑娘长得苗条,我也知道。深山出俊鸟,这话不错。好山好水出美女。我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德志问:“休息好了吗?”

 她说:“好了,我们走吧!”

 德志和他老婆下了山,顺着公路走,过了一座桥,再下了几级台阶,就到了超市。

 德志很高兴这样爬上爬下,这样的运动,其实就是一种强迫的锻炼,在家乡城市居住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机会锻炼。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律师事务所,然后把车停在所里,然后再坐车去法院,或者去调查取证,会见当事人,出门坐车的机会较多。锻炼的机会很少。

 德志从事这项工作的好处之一就是,锻炼了身体,可以呼吸到山区的新鲜空气,可以锻炼肌和骨骼,让自己更健康。如果在家乡城市,可能面临着汽车的尾气,还有污染的水的毒害。长期下去,肯定会得不少奇怪的病。比如说,德志的父亲爱喝凉水,这个习惯可不好。城市大了,饮水都是饮地表水,也就是汉江里的水,从江里把水上来,然后加上氯,净化消毒后,送到千家万户,那些水难以保证全部消毒了,凡事量一多,超过了一定的度,就容易出问题。

 所以,德志所在的家乡城市,那里是水可以用来洗澡,但用来口服并不是人们的口福。

 在超市里转,听着轻音乐,偶尔也有流行通俗歌曲,德志不感兴趣,可是德志是太太却很喜欢听。

 又购物又欣赏音乐,的确是个很好的地方,德志买了嘴和粉,准备给孩子断,然后就吃粉和米粉,慢慢地适应。瓶有旧的,还能用,就是嘴儿坏了,小家伙很厉害,把硅胶的嘴儿都扯破了,换个新的,应该更方便

 蔬菜类的买了一些,明天德志下乡,这些东西留给子吃,免得她又要抱着孩子出门买菜,很是辛苦。

 买完东西,德志抱着孩子,子拿着菜,在超市门口玩了一会儿。超市门口有充气的儿童乐园,上面有很多小孩子在充气的城堡里玩耍,有各的球,小孩子在上面爬来爬去,很是开心。

 德志的孩子也喜欢看他们玩,那聚会神的样子,恨不能也上去玩一会儿。德志的太太的注意力却不在这里,她很想去时装店里看一看,但德志的行动已经明确了,不想去,还抱着孩子,带着菜,很不方便,再说,去看,去试,最后又舍不得买,岂不浪费时间么?

 德志带了相机,他们没去时装店,一起来到超市门口的草坪上,有些家长带着孩子在那上面玩。德志说:“不如我给你们娘儿俩照相吧。”

 德志的太太欣然同意,她除了爱时装以外,也爱照相。她抱着孩子,将孩子放在草坪上,她在孩子后面,摆着姿势,德志注意观察到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主要是孩子的动作,遇到合适的时候,就摁下了快门。

 德志用的还是胶卷相机,如果照不好,就是一种浪费,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德志也掌握了一些照相的技巧,拍出来的照片,**不离十,虽说不那么专业,可也看得过去。

 德志的子想给德志照几张,德志不肯,他从来都不愿意照相,不是长得丑,而是不想做假动作,想自自然然地,该是啥样就是啥样。但是拍照者大多数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指挥德志摆出pose,这个令人不

 草坪这块平地,非常珍贵,最好的地方往往是政府办公所在地,没错,草坪在新政府办公大楼前面。当然,还有一些雕像,雕像的基座上,刻着归州的历史和简介。除了草坪,就是一个小花园,在到处都是斜坡的地方,修建这么一块平地,花费巨大,可能用的是移民款中的一部分资金。

 从草坪上往前看去,远处就是西陵峡,那些悬崖峭壁,和山谷中游走的薄雾,如诗如画。草坪伸向远方,绿草茵茵,青山隐隐,白云缭绕,倒是非常壮观。草坪散发淡淡的清香,夹杂着那些路边烧烤的香,以及孩子们喧哗,穿梭不已的车辆的鸣笛,加上江水里的客轮,穿越峡谷时发出的汽笛声,组成了归州特有的街景。

 德志一家三口在草坪上玩一会儿,再走到小花园里,坐在长椅上,那些雕花的铸铁做的长椅,看上去很精致,有谈朋友的小朋友坐在不远处的长椅上窃窃私语,但没有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在白天,在公众场合,又在小县城,几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他们的举止,可能归州人身材姣好,看起来,他们的实际年龄,猛看一下,还以为是小朋友呢。

 德志对他太太说:“以前我们谈恋爱也在公园吧?”

 她说:“没有。在河边约会的次数较多。”

 德志说:“不是河边,是江边吧?”

 她说:“是河边,护城河边,江边也有。你在江边的亭子里,第一次吻了我。”

 德志说:“那一天,天下着雨,路上的行人很少。我记得是我看了你的身份证和影集后,吻了你。”

 她说:“没错。你是作律师的,要验明身份,免得上当是吧?”

 德志说:“哪里哪里,我不是律师,也没想到看你的身份证。你为什么要拿出来?”

 她说:“不是你先拿出来的吗?”

 德志说:“我什么时候拿出来的?”

 她说:“在我们认识后没过几天,我们约会时,你亮明了身份,我后悔当时没有带,如果当时带了,我也会给你看的。我不想落后,也不想欠你的。”

 德志说:“那有什么,身份证也有假的。”

 她说:“我的身份证是真的。”

 德志说:“真的假的?”

 她说:“真的。”

 德志说:“我的身份证是真的,但是,身份证上记载的内容是假的。我的实际年龄比身份证上的年龄要大一岁。当时,我父亲在为我转户口的时候,负责登记的民警,把我年龄算错了,错了又不改,就成了现在的年龄。”

 她说:“哦。怪不得我看你不像小孩呢。”

 德志问:“我像什么?”

 她说:“像老头。”

 德志说:“我知道,我比较成,你看上了我,其实我没有钱,也没有高大帅的外形,我只有一颗真诚的心。”

 她说:“原来,光有真诚的心还不行。离井背乡的,到外地谋生,不容易。还受气。”

 德志说:“现在还好,各负责各的项目点,不来往,不干涉,都不为对方负责,都为刘小姐负责,还行。就是不能常常照顾家庭。”

 她说:“现在就好,不过,将来就不好说了。孩子长大了,要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怎么办?你还这样在外漂着?学费怎么弄?”

 德志说:“我来想办法。”

 德志心想,自己每个月就那么一点死工资,吃饭没问题,但攒不住钱,怎么办?本来做慈善事业,扶贫,帮助别人贫,求发展,自己却穷的揭不开锅,怎么打仗,怎样做工作呢?这是个难题,难怪男人可以说是难人呢!

 做慈善,就不好意思要求加薪,人家一问,就不知道如何回答,比如:“既然献爱心,还谈钱干什么?”社会民众总认为做慈善都是大资本家,富翁,钱多得没地方用了,才发给穷人。但这些发钱的人,自己也是穷人,谁发给他们钱呢?

 做送钱的社会工作的人,自己饿着肚子去做,时间长了,也就没人愿意去做了。理想和现实的争斗从来都没结束,不过,有时候要么理想退让,要么现实退让,但是到现在,还无法得知谁会胜利,谁会失败。

 在小花园玩了一会儿,德志对他子说:“我们回去吧。”他子点了点头,不用问孩子的意见,问了也白用。

 对他子来说,下山很困难,上山更困难。走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平路,倒还没什么,问题是面对数不清的台阶,让人作难。德志爬山,感觉费力,更不用说他子了。

 当然,德志在山区工作了两年多,还比较习惯这种“运动”方式,对他子来说,简直就难于上青天了。

 德志边走边说:“平时没事少看电视,多逛逛超市,带孩子到花园玩。”

 她说:“要命!还到超市,能在门口买点菜,为那些爷爷送点菜钱,要好得多。”

 德志说:“你怕爬山,故意说些好听的。”

 她说:“鬼才愿意爬山呢。”

 德志说:“你想苗条,就需要多锻炼,生了孩子的女人,很少有苗条的。”

 她问:“你嫌弃我了吗?”

 德志说:“没有嫌弃,我也是为你好。”

 她说:“算了,我会安排好的。”

 德志听她这么说,也就不再坚持。德志心里很清楚,姚太太是非常有个性的人,坚持原则,不肯轻易妥协,她不想爬山,可以理解。因她从小在平原长大,哪里习惯在山区生活呢?

 不是为了家,为了孩子,为了老公,她才不愿意到这深山里来。如果旅游,可以到处看一看,开开眼界,还新鲜,足好奇心,如果是定居,打死她也不愿意。

 话说回来,习惯了山区生活的人们,强迫他们搬家到平原,同样也不会满意。三峡移民到平原的人,纷纷回到山区,哪怕注销了户口,也阻挡不了返回的脚步,宁愿不要户口,也不想呆在广阔的平原。这就应了那句话,叫“故土难离”非常正确!

 德志爬山到一半的时候,就抱着孩子坐在台阶上。雨水过后,台阶很快就干,青石砌成的台阶,有的地方还没完全干,有些润,蚯蚓爬过,留下长长的痕迹,还有一些忙碌的黑蚂蚁,在勤快地工作。德志指着那些飞奔跑过去的小甲壳虫,让孩子看,孩子反应不快,不看,却盯着山下慢慢往上挪动的姚太太,那个目标较大,孩子又熟悉,当然比甲壳虫或者蚂蚁具有吸引力。

 德志只好让孩子站在自己‮腿双‬上,看着可怜的子往山上爬着,德志冲她喊:“老婆,加油,老婆,加油!”小家伙也高兴,站在德志的腿上,上上下下地蹦跳,小腿非常有力。

 等姚太太上来,看她满头都是汗珠子,德志掏出餐巾纸,递给她,让她擦。姚太太说:“老公,你害死我了!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德志说:“没事,万一跳出来了,我再把它放回去。”

 她说:“懒得理你,我都不想说话了。每说一句话,都要费很大力气。”

 德志说:“幸亏我不在西藏工作,要是那样,打死你也不会去西藏了吧?”

 她说:“那不一定。听说西藏是个高原,上去了就是平地,除了缺氧,什么都好。真让人向往。你到了这个归州,上不上,下不下的,不好不好。”

 德志说:“方便啊。至少可以常常回家看看。如果到西藏,那我们见面就难了。”

 她说:“不一定。像我们现在这样,一家人都在西藏,不是更好吗?”

 德志说:“领导不会让我们在一起的。怕影响工作。另外,机构也不可能到西藏开项目,那里是佛教地区,不基督教的机构。”

 她说:“不分宗教派别,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有什么关系呢?”

 德志说:“不是你说的那样。少数民族地区是很感的,特别是对民族宗教问题,政府很重视。即使我们想去,有钱,有人,有项目,群众都需要,如果政府不答应,我们还是去不了。”

 姚太太说:“哦,是这样。那就算了。我不懂。”

 德志说:“你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孩子养好,将来,等孩子长大了,说不定西藏允许外来机构在那里做项目了呢。”

 她说:“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事了。”

 德志说:“有苗不愁长,无苗想得慌。你看我们的宝宝,腿很有劲儿,将来一定比你爬山强。”

 她说:“巴不得他强壮些。比你还壮实才好。”

 德志说:“不光要有好的身体,更要有好的思想。”

 她说:“那就要注重人格方面的培养了。”

 德志说:“不错啊,老婆,你很有远见,说的词不像是你想出来的。”

 姚太太摆摆脑袋,得意地说:“那当然,我跟电视上学的。”

 德志说:“你的记真好,应该闲了读点书。”

 她说:“算了,算了,我最怕看书,一看书,我就睡觉。”

 德志说:“还是读点书吧,书能让你老年不得痴呆症。”

 她好奇地问:“真的吗?”

 德志看到她的样子,觉得真的需要帮她养成阅读的习惯,但谈何容易?现在又有了孩子,时间都给了小家伙,只有等孩子睡了,她才有空,有点时间,又抵挡不了电视节目的惑。那些无聊的电视剧,的确可以用来打发时间。

 德志说:“你觉得怎么样了,可以走了吗?”

 姚太太说:“没问题了,走吧,一口气走完这段台阶。”

 德志抱着孩子在后面走,他子让他走在前,德志问:“怎么了?”

 她说:“前面有一只狗。”

 原来,他子在下山的时候,就注意到附近有一户,养了一只黄狗,只是用铁链锁着,德志每次走,经过那户人家,都不用担心什么,但是,子怕,这可能是心理作用。

 其实,那只狗还是一只小黄狗。

 男女有别,小事中显示净尽。

 回到家里,姚太太瘫软在上,连喂都没离开,直喊“大腿、脚脖子”德志忙着做饭,又给他子按摩,又给小家伙把,忙得不亦乐乎,他甚至有点后悔,带他们出去玩。

 很显然,晚上的节目有点玄。德志给子洗脸、脚、股,给孩子洗,给自己洗,电视都懒得看,浑身也没劲儿。

 到了深夜,稍微有些缓过劲儿来,他子翻身,骑在了德志身上,…算是给了德志一点安慰和温柔。奇怪的是,德志就是累,遇到这种事,又精神抖擞起来,浑身都是力量,让她过足了瘾,自己也发完毕,她拿了自己的内帮德志擦了擦,也给自己的也擦了,给孩子把了,睡了。德志如同打死了一只老虎,力气耗尽,随后也沉沉地睡去。

 早晨起来,一束阳光透过银色的窗帘,进卧室,德志睁开眼睛,看着母子俩还在睡,就悄悄地起做饭。看着头柜上放着子的内,上面的体还在,很粘稠,散发着淡淡的味道,德志把内拿到卫生间,放入盆中,接了水,浸泡了。

 德志做好饭,子孩子也穿好了衣服,德志就喊子来吃。

 德志问:“怎么样?”

 她说:“还好,就是小腿肚子还酸疼酸疼的。”

 德志说:“可能需要几天才不疼,慢慢来。才开始爬山都是这样的。”

 她说:“不是为了你,我昨晚不想做的。”

 德志看着她,微笑着说:“天底下只有我老婆最疼我,最了解我。”

 她说:“少说麻人的话。”

 德志吃完饭,抱孩子,让子好好地吃,子吃完饭,德志要去洗碗。她说:“不用了,你快去上班吧。”

 德志说:“没关系,头班车还没来。现在大桥通车了,不用着急的。随时都有车坐。”

 她拗不过他,就让他把碗洗了,德志收拾好桌子,背起背包,亲了亲儿子,抱了抱子,朝山下走去。

 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m.IGeXs.Com
上章 陷世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