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苍穹 下章
第42章 心境
终于打光了最后一发子弹,林恩短吁了一口气,在这血与火织的残酷沙场,有多少人来不及用尽弹药便已命陨,更不用想沐浴胜利的荣耀。

 战场上依然充斥着烈的炮声,林恩就连假扮文艺青年感怀时局的空闲都没有,他从死去的苏军士兵手里拽出“莫辛-纳甘”印象中,这种苏制步能和德军的瑟98k相差无几,同样是传统的手动步,同样设置了容纳5发子弹的弹仓,程、威力和精度都没有明显差别。到了战争后期,苏军步兵武器的自动化程度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林恩这几天亲眼所见,仍有不少苏军士兵使用着这种能稳定可靠的械。

 对于武器械,空看图片一万遍也许还不如拿在手里一天,林恩对此已深有感触。苏制步一上手,立即发觉它比瑟98k长出一截,加上刺刀简直达到了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身高。拉栓开仓,膛里已装有子弹——它先前差点要了自己的命。复位上膛,其栓和瑟98k的一样向右摆下并且紧贴身,但“莫辛-纳甘”的弹仓下部与扳机护圈相连,这应该是外观上区别于瑟98系列的最大特征。

 端平苏制步,尽管整体重量几乎没有增加,可左手明显感觉到更为沉重的下感。这一次还没轮到林恩锁定目标开火,一串子弹就近乎悄无声息的从右前方来,他根本来不及躲避,却也是命不该绝——从地面扫过的子弹最后一发“噗”地钻入了阵亡苏军士兵的躯体。这子弹穿透人体的皮肤和肌组织后好像还碰上了骨骼,以至于林恩清楚地听到了骨头断裂的“咯嘎”声,顿时不寒而栗。

 万幸的是,这种声音终究不是从自己身上传出来,后怕的情绪瞬间转变成了恼怒,凭着眼角余光观察到的情况,林恩迅速横着身体往左挪动半步,口顺势右转。随着夜幕的降临,战场上的视线模糊了许多,而战双方这时候都还没有发照明弹。好在璀璨的星光照耀着大地,时不时闪现的炮火也提供了一定的光亮。林恩看到在不远处有一个单膝下蹲的苏军士兵,他对自己刚刚完成的击似乎有信心,只是伸长脖子往这边看,却没有用手里的冲锋再补上一梭子。

 找死!

 林恩心里愤恨而轻蔑地吼了一声,在不确定这支步表尺位置的情况下,他略略低了口,准星对准那名苏军冲锋手身体的中间位置扣动了扳机。

 啪!随着清脆声产生的后坐力要明显比瑟98k小,子弹则精准地中了那个粗心大意的子兵。中弹瞬间,他仿佛是被隐形人当面推了一把,左手下意识的有个向后支撑动作,然而部和背部相继触地,左手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任何实际的缓冲和保护作用。

 确定目标已被杀,林恩继续给自己鼓劲。拉开栓时又顺势往里面瞧了一眼,嚯,弹仓里空空如也,刚刚居然是最后一发子弹。他连忙在这名死去的苏军士兵间摸索了一番,很快在皮质的子弹包里找到了用桥夹固定的子弹,一排也是五发。这桥夹同样有着冰冷的钢制手感,但夹体明显较德军的宽,光滑且未开孔。林恩按照给瑟步上子弹的方式装填,却怎么也没办法把全部子弹入弹仓,正纳闷着,忽然想起在自己看过一篇将瑟98k与莫辛-纳甘步进行对比的帖子,有个跟帖者说莫辛-纳甘的实际容量只有4发,每次用5发桥夹装填时必须要把最上面的一发推入弹膛,这句话当时并没有引起围观群众的注意,而作为版主的林恩也仅仅是一眼扫过。好在他的记还算不错,情景相融,居然回想了起来。

 试着直接推上机,果然很顺利地复位了,这应该意味着弹夹上面的第一发子弹已经进入了膛。战场不比靶场,还有验的的机会,林恩小心翼翼地瞄了个稍稍远些的家伙,盘算着就算因为操作有错,机空响的声音也不至于招致对方的凶狠报复。

 手指扣动扳机,响。

 林恩如释重负,看着目标愕然倒下,心里却有种难以言喻的憋闷:当周围的许多人,不论敌我,都在使用自动或半自动连发武器,而自己还在一下一下地拉着栓。这就像是在同一个公司上班,自己辛辛苦苦骑脚踏车,别人却可以舒舒服服地开汽车。风和丽的时候也权当是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可寒风酷暑、雨雪暴晒,心中的不平衡便会加倍爆发出来。

 存活于世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情绪,有些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得到缓解和释放,有些则是无解的困局。

 再次拉动栓的时候,林恩开始酝酿给自己换一把,曾经拥有的“**沙”或者MP40就免了,他期盼着能够一步到位,直接用上这个时代最犀利、最牛叉的MP44突击步。它结合了步程和冲锋的连能力,不论巷战、阵地战还是野战都是无可挑剔的单兵武器。只是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器出现得实在晚了些,德国的工业能力已经在盟军持续轰炸下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即便倾尽全力地组织生产,也无法将这种犀利的单兵武器普及到一线的每个战斗班组。迄今为止,林恩在战场上见到的MP44不超过十支,而且绝大多数时候都只是远远地瞄上两眼,还没有机会端详一二。

 盘算归盘算,再好的梦想也得以活着作为基础。在继续寻找并猎杀目标之前,林恩大致观察了一下战场。从第一辆T-34冲上北侧河岸算起,到这会儿已经快有半个小时了,苏军坦克加步兵的攻势依然旺盛,德军阵地则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看起来随时都有可能被大没——花散去之后,它却依然顽强地漂浮在水面上。

 放眼望去,那栋突兀显眼的别墅式建筑已然成了双方烈争夺的焦点。突入德军阵地的苏军坦克、在河对岸提供火力支援的自行火炮和榴弹炮,苏军步兵们手中的步、机和重机,这两层半的楼房就像是一块大磁铁,吸引了进攻方各式各样的火力。也亏得于机械和土木工程的德国人把房子建得足够坚固,在受炮火侵袭甚至有一些炮弹钻入建筑物内部爆炸的情况下,它仍旧傲然坚。从门窗和各种孔出的子弹尽管有时微弱,却没有哪怕五秒钟的停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整条防线中所起到的支撑作用愈渐显现,许多被迫撤退的德军士兵正是在它的周围重新聚拢并且组织防御,而碾过守军主战壕的苏军战车有好几辆都被击毁或击瘫在了这栋建筑物前方,其余坦克只好试着从两翼打开突破口。

 漫长的煎熬总有到头的一刻,德军预备部队的出现令守军阵亡者的魂灵得到了告慰——他们是为一场烈、艰苦但赢得了胜利的战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这或许只是整个德军防线不起眼的一环,战略意义也许只是微乎其微的,但德意志的战斗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附近阵地都遭到苏军进攻的情况下,德军防御部队能够投入的预备力量非常微弱,但随着己方坦克和后援步兵的到来,被压制在别墅周边的德军士兵们还是愤然暴起,凶猛的反击远远超过了数百人本身的力量。在防御方阵地的右翼,区区六辆德军坦克和突击炮在突然而迅速的战斗中击毁了三辆T-34、一辆BT-7和一辆Su76,并迫使残余的苏军装甲车辆和步兵原路撤回河岸地带。在左翼,两辆德军坦克竟联手干掉了四辆苏军坦克,这惊人的效率和东线的战略态势形成了对立的反差。

 当然了,出现在这片不知名阵地上的德军装甲车辆并非泛泛之辈。“黑豹”、“追猎者”甚至还有一辆“猎豹”这种并不常见的搭配虽然属于临时组合,但出色的能加上战场上优胜劣汰下来的装甲精英们,在不受苏军战机影响的夜战中充分发挥出了自身战斗力。不过,一旦苏军坦克主动撤离河岸,德军的这些坦克突击炮便停止战斗,匆匆撤下阵地并沿着林间小路朝小镇方向驶去。宛若奔走各个夜场的杂牌乐队,又或是天干物燥之夜的救火队,整夜忙碌…  m.IGeXs.Com
上章 帝国苍穹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