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山万里情 下章
第一章 一石千层浪(一)
燕京,古称燕都,战国时期的燕国都城,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名。金入主中原的时候,在这里建都,当时称中都,后来元朝得了天下,又改名为大都,进一步扩建。元朝末年,燕云家兴起,因十六州而得势,建国后把大都作为都城,改名为燕京。燕云家几代人极力展,努力使其繁荣,到顺通帝燕云涛的时候,燕京已经成为大都城了,人口有三十多万,燕京城成长方形,南朝北市,四周有十一座城门。城内分布中规中矩,街道笔直,房屋错落有致。皇宫靠近城南,由南面丽正门入,就是千步廊,过金水桥后就是皇宫正门——顺天门,然后是午门,午门后中轴线上有三座宫殿,前殿是平朝议的光明殿,皇帝每都会在这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商议国家大事。只是最近十年来,国不像国,朝廷不像朝廷,忠臣敢怒不敢言,臣欺君罔上,而皇帝燕云涛本身荒诞不经,声犬马,不理朝政。

 这天,顺通帝燕云涛特别召见了丞相文彦博,丞相文彦博两朝元老,是燕云国的支柱,也是最可信的良臣。也许是临终前的回光返照,竟然恢复了往日的贤明,关乎社稷安危的事情,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准备,以防朝野动,血成河。

 顺通帝叹声道:“哎!文爱卿,朕的身体益衰弱,恐怕时不多了。”

 文丞相惶恐道:“臣罪该万死,未能体天恩治黎民,累及皇上龙体,都是臣之过,圣上乃真龙天子,必能逢凶化吉,长命百岁。”

 顺通帝道:“生老病死,天理循环,万岁万岁,人活百岁已属不易,朕有负天恩,能活到现在也够了,只是有些对不起祖宗。”

 “朕即位以来,可以说是功过各占一半,前半生战战兢兢,济世安民,虽不能说功秋万代,但也算过得去。这后半生浑浑噩噩,糊涂了事,把这大好江山弄的民不聊生,也累及你们遭受许多不白之冤,全是朕的过错,愧对列祖列宗,辜负黎民百姓。”

 文丞相心里有些麻,看今皇上神情如此悲哀,忙劝道:“皇上言重了,都是臣等辅佐不利,有愧为臣之道。百年来,燕云十六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任由异族欺蹂躏,先辈们揭竿而起,解救千万黎民。祖先开朝建国,驱除鞑虏,成就不世功业,圣上登基以来,治国安邦,文治武功,功不可没。”

 顺通帝闻有些欣慰,心里明白自己没法和先祖没相比,如果当初大哥能够继位,今的燕云国绝不是这个样子。现在自己的身体一不如一,只能留待后人开拓创新了,轻笑道:“呵呵,文爱卿什么时候也学会这等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本领了,这可不像你呀。朕不敢自誉,只求能保住祖宗的基业,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然而…”

 深深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然而,朝中的形势不容乐观,眼看二十年之约过了大半,战将要重启,能不能守住这份基业,尚在两可之间。朕留给子孙的朝廷混乱不堪,岌岌可危,希望文丞相能和百官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确保社稷安危,哎!”

 如今的燕云国确实到了危机重重,内忧外患,朝中两派势力分庭抗立,文丞相这一批忠臣,维护朝纲,辅佐皇上,安邦治国。庞太师和侍卫统领魏大有权势如天,横行朝野,把持朝政,结营私,欺君罔上,占据了燕云国半边天。这两派可以说是相互牵制,势不两立,任何一方势力过于庞大,失去控制,将会危机皇权,酿成大祸。

 另外,还有三大藩王虎视眈眈,蠢蠢动。最大的一个藩王就是肃亲王燕云河,顺通帝的亲兄弟,封地在河南,势力庞大,但心狭窄,固执高傲,对当今的皇帝一直不服气,总想取而代之。掌管了十五万精锐大军,都是征战沙场的精英,卫戍西秦和南楚边界。第二个藩王就是封地山西省的晋王秦镇,是硕果仅存的老将军之一,手握十万雄兵,占据有利地形,太宗帝念他功绩斐然,特加封郡王爵位,镇守西部边界。到顺通帝这一代,渐渐疏远朝廷,违,大有独立之势,特别是晋王世子秦希平,野心,秘密训练新军,极不安分。第三位藩王就是第二代淮南王任海涛,也是最富有的藩王,淮南省的赋税占国岁收的四成,商贸极为达,同样拥有十万大军,表面上恭敬的万分,实际上包藏祸心。还好三大藩王各怀鬼胎,相互猜忌,否则早就祸朝廷了。

 燕云国把元朝的行省进行细分,直接简称为省,全国分为辽东省、直隶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江北省和江苏省七大行政区,朝廷直接控制的地区是辽东、直隶、山东和江北四省,但是掌管的军队只有十万辽东军和十万直隶军,还有五水师,以及守卫京城的两万多军。

 面对国家如此境况,文丞相也忧心如焚,但见皇上如此沮丧,忙跪下道:“臣身居高位,却不能为皇上分忧解难,臣愧对圣上隆恩,罪该万死。”

 顺通帝深知文丞相乃治世之能臣,忠君爱国,柱国之才,头花白,满脸沧桑,不由得心疼起来。若不是这位老臣在,只怕这朝廷早就混乱不堪了,连忙道:“爱卿平身,上天毕竟待朕不薄,天降护国良相,才使我燕云国得以国泰民安,爱卿为国事操劳一生,是朕亏欠你文家太多。”

 文家自燕云家起兵的时候,就跟着东征西讨,见皇上这样说,甚为感动,悲戚道:“折杀老臣了,这是臣的本分,可惜微臣能力微薄,不能为皇上分忧解难。”

 顺通帝道:“朕不怪你们,天幸祖宗有德,中年偶得一子,也算后继有人了,只是太过娇宠,怕他难当大任,希望他后能多些磨练,做一个好皇帝,朕现在就把皇儿托付给您了。”

 皇上能如此自陈过错,十分难得,这样的帝王古今少见,身为臣子,哪敢让皇上自担责任,诚惶诚恐的说道:“圣上万不可过分自责,还需保重龙体为要,皇子聪慧过人,才智非凡,虽然贪玩,但尊师亲,识大体,率真纯良。假以时,多加磨练,定能堪当大任,皇上无需过于担忧。”

 文丞相大胆建议道:“鉴于目前的形势,皇上还须防微杜渐,早做准备,以防有变!”

 顺通帝沉思了一阵道:“文爱卿所言极是,朕自有安排,听说你家的小孙女聪明伶俐,才智惊人,是个有名的小才女?”

 文丞相见皇上提起小孙女,情不自出一种欣慰的表情,答道:“皇上过誉了,小孙女只是多读了几本书而已,当不得什么才女之称。”

 顺通帝好像暂时忘掉了不愉快,心情愉了很多,接着说道:“呵呵,文爱卿谦虚了,朕想和爱卿攀一门亲事,打算让玉娘嫁给皇儿,不知爱卿意下如何?哎,修身治国平天下,明君还需良偶相伴,自俊儿出生以来,朕就没有见过几面,关心不够,也疏于教导,现在为他多做一点是一点吧!朕即刻下旨任命你为太子太傅,把教育皇儿的重任托付给你。另外,让你家丫头来宫里住些日子吧,和钰儿一起读书习字,也算给丫头树立个榜样,这丫头无法无天,闹得这皇宫犬不宁,也该让她收敛一下子了。”

 谁都知道皇上有个小公主,叫燕云少钰,和少俊一母同胞,聪明伶俐,十分讨皇上宠爱,只是有些刁蛮任。人到晚年,难免有些孤寂,对子女也多了些溺爱,高高在上的皇上也不例外,这小公主可以说是燕云涛的开心果,只要不是什么大错,都听之任之,就是把皇宫烧了一两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皇上金口玉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是要结亲家,而且皇子确实聪慧,身具帝王气象,必是一代圣君。自己的孙女自己了解,贤惠心慈,才学渊博,智慧过人,明白事理,将来定是小皇子的一大助力,对后整顿吏治,铲除贼大有益处。文丞相跪道:“臣谢主隆恩,只怕臣的小孙女不知礼数,坏了宫内的规矩。”

 顺通帝这时心情非常好,说道:“不碍事,都是孩子,规矩约束不了她们,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朕相信钰儿会有所改变,皇宫也会得以安宁,此事就这样定了吧。”

 正说着,一个小太监急急忙忙的跑来,奏道:“启禀皇上,庞太师有急事晋见!”

 顺通帝眉头一皱,神情有些不悦,但很快恢复正常,叹声道:“传他进来吧!”

 侍卫统领魏大有见皇上不听劝解,执意要召见文彦博,而且还屏退左右,感觉事情不妙,自己也不能过分拦住,只好差人禀告庞太师,让他拿主意。庞辉得知消息马上进宫面圣,经营了数十年,朝廷上上下下,耳目羽众多,唯一忌惮的就是这个两朝宰相文彦博,糊涂了十多年的皇帝老儿突然宣召文丞相,肯定有大事商议,他可不想沟里翻船,急忙进宫来探个究竟。

 庞太师行完君臣之礼,站起身说道:“皇上,渔城来报,燕湖闹蛟,一旦决堤,必然民不聊生。而且盗贼生事,犬不宁,当地知县奏请驻军协同维护治安,赈济灾民。”

 顺通帝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怪事,惊喜道:“有这等奇事?难以置信,天下奇闻异事多不胜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会是那些术士道人故弄玄虚吧?真想去看看,可惜身体不如人愿。既然事情已经生了,就尽力善后吧,特别是城内治安需要小心维持,那就派一名得力干将去处理这件事情吧,庞太师,你看派何人为好?”

 庞太师想了想道:“臣以为侍卫副统领宁河最合适,再加上当地的衙役和驻军,足够应付了。至于疏散百姓,赈灾济民的事情就传旨给当地知县办理即可,文丞相,您意下如何?”

 文彦博虽然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但是这件事情处理的十分恰当,而且也是最好的办法,点头称道:“庞太师所言极是,可谓是滴水不漏,面面俱到。”

 庞辉眯着小眼笑道:“多谢丞相夸奖,愧不敢当,都是为圣上解忧。皇上,今怎么有空和丞相唠家常呀,还是保重龙体要紧。”

 顺通帝嫣然一笑道:“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就是与文卿家结了一门亲事,你来得正好,可以做个现成的媒人,呵呵。”

 庞辉笑道:“恭喜丞相,贺喜丞相,金玉良缘,天作之合。老丞相的小才女玉娘、名满京城呀!”文彦博连忙道谢,口称不敢。

 顺通帝身子也乏了,让他们都退下,回暖阁休息去了。

 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现!  m.iGexS.com
上章 江山万里情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