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时代 下章
第124章 外资(求推荐收藏)
当处于广州的孙大炮和处于紫城的袁大头分别接到手下的密报和分析后,只得摇头叹息,陈华的这些招数,他们是没法学的。因为,他们如果敢以这种方式吸引洋人,不但会带上一顶“卖国贼”的帽子,还会成为对方攻击自己的借口。

 洋人的涌来,让陈华有些意外。

 洋人的涌来,也让赵尔丰、朱庆澜等人真正看到了陈华的实力。

 此前,赵尔丰等旧官僚也不是没见过洋人,而是见得太多了,官府的很多事情,都要与洋人打交道。他们在与洋人打交道时,总是小心陪着小心,随时都害怕惹得洋大人不高兴;但是,陈华在洋人面前的表现却让他们大感意外,一是陈华竟然会说几国洋话,把他们惊得目瞪口呆;二是陈华在洋鬼子面前的表现,好像他是主人,洋鬼子是奴仆一样,他的杆总是得直直的,而很多洋人都是点头哈,笑容灿烂,以求陈华多对他们“关照关照”就说这洋鬼子握手的礼节,陈华每次都是后伸手出去,即便遇到洋婆子,陈华也不会主动伸手。

 陈华与洋鬼子见面,每次都要带上赵尔丰等一干人等,几次经历之后,他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在洋鬼子面前杆,得有实力。

 陈华很有实力。从陈华与洋鬼子的交谈中,他们听到的全部是洋鬼子在求陈华,某种商品的销售,某种品牌的代理,某种专利的作用,还有就是合作开发某种机器,某种产业,而陈华就像变魔术一样,总能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到西元1911年末,陈华在海外注册的专利高达300余项,主要集中在用品的生产与开发方面,这些专利,在为陈华带来不菲的资金时,也让这些洋鬼子发了大财。

 但是,那些足以提高列强国力的科学技术,譬如冶金、机械、汽车、化工、电器、兵器、医药等方面的技术发明,除了陈华自己正在生产的,其余的就全部锁在“华夏研究院”的地下保险库里。

 前来四川的洋人,大约可以分为三种人,一是官方代表,他们希望在成都建立领事馆,此前,成都已经有英、法、德、美四个国家的领事馆,而这次提出建立领事馆的国家有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比利时9个国家。

 在真实的历史上,日本是1918年在成都设立领事馆的,而其他申请的国家,均未在成都设立过领事馆。

 对于各国想在成都设立领事馆,陈华自然表示。至于设立领事馆会不会与陈华向列强讨债的战略相冲突,显然不会。

 但是,对于列强提出的一些“法外治权”的东西,陈华给予了坚决的回绝。外国人在成都犯了案,必须依照四川当地的法律进行判决。至于“外豁免”的问题,只限于外官员,而且,不得享受重大刑事豁免权。譬如外官员故意杀人,就不得享受刑事豁免。

 陈华的条件有些苛刻,但也在各国的承受范围内,与各国可能从四川获得的利益相比,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二是华夏实业和华夏贸易的合作伙伴,对于这两个公司的董事长,晋升都督,他们当然要来表示祝贺,这都督的职位,如果在美国就是一个州长,如果放在法国、英国这些国家,他们自己也清楚,四川的面积,就比他们整个国家的面积大。当然,前来祝贺只是这些人的目的之一,甚至是借口。

 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扩大与华夏实业和华夏贸易的合作范围。弄明白了这部分洋人的想法之后,陈华也借机推出了一批新的项目,同时又拿出一些专利给予转让或授权生产。当然,陈华不会白让这些家伙获利的,他们获得陈华支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在四川进行投资,且投资额度不得少于20万美元。

 第三种人则是纯粹来寻找机会的。这些人,此前对四川的了解并不多,与华夏贸易的接触也不多,但随着四川的“出名”特别是关于华夏实业与华夏贸易的公开暴光,让他们感觉到四川的神秘,如此落后的华夏,如此偏僻的四川,竟然会生产出那么先进的产品,这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所以,他们一定要来四川看看。

 而恰恰是这批前来撞大运的人,同样给四川带来了机会。由于有了这部分人的加入,原来有合作关系的那些商家,只得放下身段,拿出诚意,否则,机会就有可能被这些后来者抢去。而这些撞大运的人,在参观了凯江、上坝的工业项目及交通建设后,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决定在四川投资。

 截止西元1912年3月,这次洋人终于落下了帷幕,根据省政府建设厅的统计资料,在短短的四个月内,美、德、英、法等共有13个国家的商人在四川签订项目合作书和投资计划,总项目达到183个,合同资金5000余万美元。这些资金,大约相当于1911年四川财政收入的10倍,也相当于1911年全国的财政总收入。

 当然,陈华为此也“出血”不少,甚至包括一些陈华完全可以独自赚钱的项目,陈华也只得拿了出来,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啊!

 但是,陈华也有一个底线,那就是矿产等资源开发,陈华要求由华方控股,否则免谈。至于矿产品加工、水电开发、轻纺工业等,政策则有所放宽。

 在这个过程中,陈华组织法律方面的专家,迅速制定出了一个《四川外资合资企业经营法(试行)》,并在省政府建设厅内新设立了一个外资合资企业管理科。

 也许有人会怀疑,那些外商就那么傻,一到四川就投资。这不能说外商傻,只能说外商很聪明,因为陈华拿出的东西全部是超越于这个时代的最新科技,或者是这个时代闻所未闻的产品,只要这些产品一面世,利润肯定是极其丰富的。

 也有一些外商提出在国外与陈华合作生产这些产品,但陈华除了那些未来竞争可能很烈的项目外,其他项目要求全部在四川建厂,陈华为此不惜以降低股份为代价。

 在四川建厂,好处不言自明。一是产业工人的培养,二是税收的截留,三是外商相关科技、管理人员的引入,哪一项都是四川最需要的。

 PS:今天第二更,晚了一点,但基本上不影响阅读,可能很多朋友周末还在睡懒觉哈…  m.IgeXs.COM
上章 华时代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