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下章
第六卷 日出雄关 第六十六章 擒贼
见吴三桂的军队在自己十余万大军的包围冲杀下逐渐就如同一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沉浮的小舟,随时都有彻底倾覆,葬身海底的结局,李自成立马高岗之上,捻着颌下胡须,只觉得志得意满,胜利在握。他回过头来,得意洋洋地朝不远处被亲兵们看押着的崇祯太子和两位皇子,还有面如土色的吴襄,此时这四名人质正被跪在地上,看着吴三桂的关宁军一步步走向彻底的灭亡,不由得个个面焦急悲之

 “哈哈哈,太子殿下,你不是夜巴望着吴三桂率军来燕京,把孤赶走,辅佐你登基复国吗?如今看到他自己都离死不远了,怎么可能分身来救你呢?”李自成一脸得意非凡的大笑,容光焕发地挂住马鞭,翻身下马,慢悠悠地踱到太子面前,蹲身下来,盯着太子的脸,肆意地嘲笑着:“你们这些整里养尊处优的天皇贵冑们,想不到也有今天吧?眼下你滋味如何?说出来给孤听听!嗯?”

 太子虽然只有十七岁,却也不像两位弟弟那么懦弱,他这些日子来没少遭遇大顺军的待羞辱,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只有眼神里仍然燃烧着熊熊的仇恨怒火,他桀骜地昂着头,尽管现在被迫屈膝,却并没有丧失作为一名皇家子弟所应有的高傲:

 “呸!”他眼见着李自成朝自己走来,早已悄悄地酝酿了一大口唾沫,等李自成到了近前时。狠狠地一口唾沫啐向这个他深深痛恨的寇头子,杀父仇人地脸,可惜李自成反应太快,这口吐沫只落在他的盔甲上。

 李自成先是一愣,很快大怒,猛地一巴掌掴到太子那白皙的面庞上,顿时浮现出五道淡红色的印痕“你个小王八…”李自成不住将陕西老家的土话口骂出。但他。马上注意了旁边正是众目睽睽。为了保持自己的皇帝身份,他不能不有所顾忌,不能像刘宗敏那样猖狂过头。

 “好,你也就剩下这么点时间了,别以为孤不敢杀你,等一会儿吴三桂那点残兵被收拾干净,孤就派人送你上路!”李自成一脸狠地恐吓道。

 此时旁边的永王和定王分别只是十五、十三岁的少年。哪里经得起这样地恐吓?早就成惊弓之鸟地两人顿时吓得瑟瑟发抖,泪水在眼眶打转,却也怎么都不敢出来。

 太子尽管心里面也很怕死,也着实吓得不轻,不过为了保持面子,再者他也明白此番必死无疑,因此也就豁出去和李自成抗争几句,好痛快痛快了。“李贼。你不要得意太早了!纵然今你取我等首级易如反掌。可你别忘了一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我大明虽亡,可仍然有成千上万地忠臣志士,继续高举义旗。恢复我大明社稷的!我看你也张狂不了几天了!”

 李自成嗤笑一声“你还等着左良玉那个窝囊废来救你吗?等他来了,你的人头也臭了…”接着侧脸向旁边的吴襄,他实在没有兴趣继续和初生牛犊的年少者继续争论下去“呵呵,提督大人,眼下心情如何?你说究竟是将吴三桂生擒过来慢慢折磨呢,还是直接就让他在战场上被刀斩为泥更好呢?”

 出于对吴三桂的愤恨,这几来他没少令手下好好地“招呼”吴襄。本来在刘宗敏的严刑掠下,吴襄地一‮腿双‬已经废掉了,根本无法走路;前李自成发现被吴三桂以诈降的方式愚弄之后,恼羞成怒地返回军营之后,又叫人用新样式的刑具好好地将吴襄“伺候”了一番。上了年纪的吴襄哪里经得起这接二连三的折腾?好不容易才剩下半条命,眼下他正木木地跪在满是砾石的地面上,闭目等死。

 吴襄无奈地睁开眼睛,却并没有正视李自成,而是呆呆地望向山下鏖战正酣的战场,极力地捕捉着吴三桂的身影。如果说来到山海关前他还存有一点可怜地希冀地话,从前天开始起就彻底断绝了。无论吴三桂输赢与否,自己都难逃一死;就算是李自成仓皇逃命,也绝对有将他的脑袋砍下来的时间。还有京中那三十六口家人地性命,也同样难保。想自己戎马半生,家财万贯,最后却落得在寇手下不光彩死去的下场,怎能不悲哀万分?

 不过此时他的心已经绝望到了麻木的地步,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极目远眺下,再最后看看儿子一眼,那是他最有出息的儿子,既令他吴家门楣光耀,又最终导致他满门灭族。

 见到吴襄只是神情呆滞地看着山下的战场,丝毫不理会自己的问话,李自成正想返身取下马鞭狠狠地他一顿解气时,一名盔歪甲斜,狼狈不堪的将

 张张地跑上山来。他诧异地看过去,顿时倒一口占据九门口包围山海关背后的唐通吗?难怪这么久也没有消息,原来…

 “你何故如此狼狈?莫非那满洲鞑子已经拿下九门口了吗?”李自成一脸阴沉,没好气地问道。

 唐通惊慌失措地赶到近前跪下,语无伦次地汇报着:“大事不好啦!皇上,满洲鞑子早上的时候突然从欢喜岭那边过来了,臣那五千人马基本损失殆尽,臣也是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多尔衮已经带领数万满洲大军朝山海关进发了,看时间应该早已到达!”接着回头望望山下,气吁吁地继续道:“说不定…说不定眼下他们正埋伏在吴三桂军队的背后,就等着趁我大军不备时突袭呢!”

 “什么?!”李自成大吃一惊,果不其然,最坏的结果已经出现了,现在该如何是好?他面色铁青,沉默不语。其余人更惊讶万分。说不出话来。

 “快召亲军,速速回撤!通知各将,后军先退,前军殿后,回石河组阵!抵挡鞑子,要快!”

 片刻之后,李自成立即拿定了主意,高声下令道。此时他早把昨天说过的:“若满洲来。朕亲往击之”地话统统丢到脑后了。他迅速返身。踩着马镫上马。

 宋献策被闯王这个命令吓得不轻,一贯临敌无惧的闯王怎么会在这紧要关头下这样极其不妥的命令?总不至于是被这个突然而至的满洲兵给吓傻了吧?

 他抢步上去,不顾一切地揽住了李自成坐骑的辔头,根本顾不得君臣之仪了“主上,万万不可啊,此时我军马上就可以消灭吴三桂。正在战之中突然下令撤退,这是自寻败路啊!”“废话少说,难不成叫这十余万大军尽数葬身于此?你给孤退下!”李自成丝毫不留情面地大喝道。

 宋献策情急之下,急得几乎两眼冒火,他苦苦劝谏道:“主上,不可先堕己士气啊…”然而李自成的号令已经发下去了。战场上,各将闻令皆是一头雾水,本来马上就要解决战斗了。一下子来了这么个命令。都莫名其妙,不知如何是好。厮杀正酣,一时哪里能退兵?

 此时本来晴朗的天气突然大变。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大风顺着燕山一路卷向海边。一片石四处飞砂走石,咫尺之间,不能辨物。大顺军在大风中艰难地后撤,个个都睁不开眼睛。关宁军顿时个个一头雾水,不但诧异这股狂风实在来得蹊跷,而对突然后撤的大顺军这般举动则更感到莫名其妙。

 突然间,整个石河滩地大地上,都微微颤动起来,与此同时一种奇异地号角声在远处吹响,只听得无数马蹄声轰隆隆由远而近,伴随着成千上万地同样奇怪呐喊声,尽管这种语言对于他们来说极为陌生,但也可以从气势上听出这是喊杀之声,直奔战场,漫天盖地,席卷而来。

 正人心惶惶之时,漫天尘土中,两路骑兵顷刻间如从天而降,自大顺军右侧外围直冲而来,几乎同时到达的是满天箭雨,如同飞蝗一般,直泻而落入大顺军之中。登时人仰马翻,被羽箭穿透,惨叫着倒地的大顺军士兵不计其数。

 先头骑兵瞬间已杀入了顺军中,后继万马奔腾,绵绵不断,不知究竟有多少人马。立时间,猝不及防,心下大骇大顺军阵脚大,纷纷溃退。这些士卒们已经同关宁军厮杀了数个时辰,战斗力早已透支极限,眼见突然冲出的这两路气势汹汹,杀气凌厉的陌生人马,更是不知所措,有的尚未弄清怎么回事已被斩于马下。

 终于,有眼睛尖的人认出了这两支头戴缨帽,如万朵红云,身着紧衣窄袖地开衩战袍,如瀚海波涛,汹涌而至的数万悍骑兵究竟是何方神圣了。他们不住大叫起来:“满洲鞑子~~是鞑子兵!快逃命啊~~”

 所谓兵败如山倒,战场上的胆怯者就犹如极端危险的传染病毒,可以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传染全军,令颓败的局势根本无法遏制!一时之间军心大,惊慌失措的喊声顷刻便传遍了全军,早已经筋疲力尽的大顺军们顿时斗志全无,没命地溃逃着。前面正与吴三桂作战地顺军茫然四顾,跟着往后跑,自然而然地将还没有来得及后撤地阵脚立时冲散,动和混乱在顺军中迅速蔓延。战场的主动权顷刻间扭转了过来

 吴三桂身先士卒,浴血厮杀,全身已经多处挂彩,手下的兵士越来越少,眼见着大顺军地包围圈也越来越小,他几尽彻底绝望时,突然发现方才还占据上风的大顺军们瞬间开始溃逃了。

 只听着整个战场上到处了惊慌失措,扯破喉咙的惊呼声:“鞑子来了,鞑子来了!”

 他顿时精神大振,对身边吴军将士喊道:“将士们!援军来了,闯贼必败!都给我杀出去啊!”又命令擂起鼓,一马当先亲自统军向前直冲大顺军的主阵。

 多铎扬鞭策马,率领一万余名镶白旗军奔驰着冲向大顺军正面,只片刻工夫就杀入正在溃退当中的敌军之中,如同一群眼中闪动着幽幽绿光地嗜血恶狼。凶狠勇悍地扑向一大群肥美而几乎没有抵抗能力的羊群之中,痛快淋漓地收割着这群绵羊们的性命。

 勇气倍增的关宁军与两路八旗军合兵一处,追着大顺军一路杀去,目标直指高岗上的李自成大营。此时大顺军已经是分崩离析,毫无战斗力可言““鞑子兵来也!快逃啊!”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如雪崩似的溃败下来。

 由于大营的侍卫亲军已经被派往战场,李自成身边仅仅留下不足二百人。李过、李双喜远在战场。又各自领兵往四下里撤退。根本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李自成连忙下令:“快,快撤!传各军回救!”可哪里传得出去,情况危急万分。

 李自成一眼看见刘宗敏被敌人重重包围,而李过也在苦战,已经不能与刘宗敏会合一处。仍然挥剑狂砍,拼死向敌人反攻。

 正惶急间,有人来报:李友阵亡,刘体纯身负重伤。又有人来报:几位将领阵亡,刘宗敏负伤。

 “主上,眼下溃退难以遏制,圣驾安危要紧,还是尽快撤离此地吧!”宋献策眼下局势根本无法收拾。只得劝李自成赶快离开这个万险之地。李自成正犹豫间。只见到敌人好像注意到小岗上地动静,已经有一两千名骑兵向这边冲杀而来。

 眼见危急万分,迫在眉睫。此时耳边已经漫天遍野地厮杀格斗之声,嘈杂得几乎听不清话音。宋献策连忙高声对吴汝义、李强命令着:“子宜,你保护圣驾。李将军率领五百骑兵断后!”接着又吩咐左右将领说:“你们带着太子、永定二王、吴襄等人,跟我退走,不要让他们落入敌手。”

 然而清军骑兵地速度实在骇人,只片刻的功夫就已经攻到了岗上,李自成最后的卫队与满洲攻击部队也展开了战,他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境地。岗下如蚂蚁般的大顺军潰兵争先恐后地逃过,而无一人上岗救援自己的统帅。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清军接踵而至,似乎知道围住了一条大鱼。

 多铎亲率大军,将小小地土岗围得水不通。他遥遥望见土岗上的黄罗盖,也隐隐地看到了一个衣着独特,被众多亲兵团团护卫的人骑在高头大马上,立即知道这里就是李自成的指挥所在地,他顿时心头狂喜,一挥战刀,高声呼道:

 “前面黄罗盖下头戴毡帽的就是贼首李自成,凡有生擒此贼者赏银万两,升奇哈哈番!斩其首者获‘巴图鲁’号,赏银万两!”

 顿时所有八旗将士们都兴奋万分,就如同看到了无数金银财宝正向他们招手,更大的惑是极为荣耀的巴图鲁勇号,这是每一个满洲军人最梦寐以求的光荣,怎能不格外奋勇争先?霎时间个个如猛虎下山,杀气腾腾,挥舞着尝鲜血地战刀奋力杀戮,劈倒一个又一个敌军士卒,快速地朝土岗顶上推进着。

 抱着“擒贼先擒王”之念地多铎无疑是这里最为悍勇,武艺绝伦的大将。他催马奔驰,一路当者无不纷纷丧命,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直直地向大顺军最后地卫队阵营去。由于这数百卫兵都是精心挑选,忠心耿耿的无畏之士,所以抵抗起来格外顽强,在距离李自成只有十余丈的地方多铎就陷入了众多敌军的团团包围之中。这些大顺军们从他的盔甲装束上看出他级别甚高,于是几乎所有的兵器都冲他身上招呼。不过多铎越战越勇,丝毫没有半点畏惧分神。他似乎很享受眼前这种被众多敌军包围时奋力杀戮所带来的畅快,一路挥刀横砍竖劈,无数敌军的鲜血飞溅到他的战袍之上,将白甲染得通红,连刀柄上都被顺刃淌的滚烫血弄得滑腻无比,几乎难以攥紧。

 当他刚刚将一名大顺军将领的头颅挥刀斩落时,脑后只觉一阵疾风骤至,他根本没有拧身,就直接凭借敏锐的战场直觉反手握刀,朝后面横切而去,不想这一下用力过猛,刀柄太滑,居然手飞出,顿时两手空空…

 【…第六卷 出雄关 第六十六节 擒贼先擒王 ----…】!  M.igExS.cOM
上章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