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 下章
第七十五章 让他滚
李纲和黄涉告辞离去。

 李纲心情极度恶劣李虎不要守旧保守的元佑人他可以理解但李虎连进变革的元丰人也不要了甚至剥夺新学的官学地位他实在无法接受。

 李虎的变革力度大是颠覆的变革王安石的新学理论当然无法足他的需要但关学就能足吗?关学是温和的变革派更不能足新变革的需要但李虎却非常强势地把关学打造成符合他需要的新关学这个策略高瞻远瞩让李纲在震惊之余更看到了大宋的薄西山。

 当今天下还有谁可以阻止李虎雄霸中土?

 李纲忧心忡忡地走了。黄涉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李虎还在书房内但董小丑、刘延庆、折可求、原野霍然在座显然正在讨论军事。

 “药师兄你还有事?”李

 虎看到黄涉又回来了知道他要避开李纲和自己说些什么于是伸手请黄涉坐下笑着指指屋内四人“都是自家兄弟也就不要回避了但说无妨。”

 黄涉的眼睛立即投向了刘延庆。董小丑、折可求和原野的确是自家兄弟但刘延庆肯定不是。黄涉到目前为止和刘延庆甚至没有说过几句话不过李虎那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把刘延庆拉到虎烈府一边。现在非常时期虎烈府和西北将门要密切合作千万不能产生矛盾给皇帝和朝中文士以可乘之机。

 刘延庆看了李虎一眼李虎。则冲着他微微一笑。刘延庆暗自打了个冷战。说实话这些日子他没有睡过安稳觉。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他紧紧抱着童贯这颗大树做了不少打击其它西北将门的事和折家、种家、姚家等西北大族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如今西北人迫于势弱不得不放弃前嫌联手抗衡李虎但李虎绝对不会喜欢这种抗衡他迟早都要分裂并西北将门而刘延庆不容于西北又背叛了童贯虽然在一般人看来他在关键时刻的背叛于大宋有功但在李虎这些人眼里刘延庆根本不值得信任。

 刘延庆出身世家混迹官场这么。多年他当然知道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危机如今他想扭转颓势务必紧紧追随李虎。他有办法有这方面的天赋。二十多年前童贯初到西北西北将门根本瞧不起这个阉人但刘延庆却独具慧眼认为童贯前途辉煌结果给他赌对了。现在他认为李虎迟早都要掉大宋雄霸中土所以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要跟着李虎混将来也做个开国元勋。

 他有这样的想法也是这样做。的但背叛童贯让他成为一个很难赢得别人信任的人。李虎会信任他吗?当然不会李虎要寻找机会下手杀了他比如欺骗他说都是自家兄弟让他获悉一些机密一旦刘延庆做出异常举动必死无疑。

 刘延庆越想越怕背心处冷汗涔涔差点就要站起。来主动告退了。

 黄涉仅仅瞥了他一眼马上开口说道:“总帅我要和。你谈谈台谏的事。”

 黄涉开口了刘延庆也走不掉了只好强迫自

 己。镇定下来小心应对。

 “台谏?”李虎很诧异“台谏出了什么事?”

 “台谏很麻烦权。力太大了对我们实施变革非常不利。”黄涉皱眉说到“利用这次重建朝廷的机会削弱台谏的权力。”

 李虎眉头深皱盯着黄涉看了一会儿。黄涉则面色如常神态很坚决。李虎慢慢低下头望着案几上那张刚刚铺开的地图沉默不语。

 =

 本朝的台谏就是御史台、监司和谏官的连称。有内外台之区分内台指御史台和谏院外台指监司。

 本朝沿袭唐制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之一“掌纠绳内外百官佞肃清朝廷纪纲大事则廷辩小事则纠弹”谏院是另一个最高监察机构。本朝初年谏院尚未成为独立机构常以门下省和中书省官员二人判院事设左右谏议大夫、补阙“遗分隶门

 下和中书二省。

 御史台和谏院最初各有分工“谏官掌献替以正人主;御史掌纠察以绳百僚”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臣僚所为可以秉承帝王旨意;帝王言行可以受身边大臣影响所以御史台和谏院负有着相同的监察职责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职能互通。到了本朝台谏的区分已经不是十分明显。

 台谏的作用在本朝非常大。

 本朝的宰相握有行政大权而且权力比较集中于是制衡相权就成为关键。本朝制衡相权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皇帝有最终决策权但这也不是绝对皇帝的决策权主要在最后形成决策的时候对宰相提供的决策意见进行调整、修正或者否决另外一个就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台谏系统台谏行使监察大权与宰辅的行政权形成制衡机制。

 仁宗皇帝亲政时台谏的作用达到了顶点台谏权力极大一旦上书奏劾劾皇帝则皇帝谒宗庙劾大臣则大臣避引。这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谏官比如天圣末年

 郭劝、曹修古、杨偕、段少连四人因直言敢谏号称“四御史”

 台谏的长官就是御史中丞又称台长。

 本朝的御史中丞拥有极高的品望是东西二府宰辅的主要候补人选与三司使、知开封府、翰林学士合称“四入头”所谓“四入头”就是本朝任用的执政大臣大都是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和御史中丞中挑选俗呼为四入头。另外有时候朝廷为了推重台谏特意让现任或前任执政出任御史中丞以彰显台谏之重。

 台谏的作用既然是制衡相权牵制宰相那么很显然宰相在执政的时候必定要受到挚肘尤其在关系到王国命运的重要决策上烈的廷辩无可避免。

 这个体制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弊端也非常明显比如说朝涂大夫们分为新旧两的时候如果两人士一个控制行政大权一个控制监察大权那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一个小小的政策上的调整都可以争论几个月甚至几年如果台谏强势甚至可以影响到皇帝的最后

 决策否决宰相的奏议。

 =

 “总帅现在国家危难形势急迫非常时期变革势在必行中兴之策更要不可延误而台谏对相权的挚肘必将严重阻碍中兴大业。”黄涉正说到“削弱台谏之权迫在眉睫。”

 黄涉要更大的权力台谏成为他攫取权柄的阻碍他当然要削弱台谏权力但李虎做为最高执政官他不能不考虑相权增大的后果。

 “总帅前李相公奏议废止和修正诸多财经之策秦桧以台长之权屡屡反对导致很多奏议未能通过至今还在辩论之中这有必要吗?这有助于迅挽救崩溃的财政吗?现今我们要修改官制台谏势必又要反对这要争论到什么时候?”

 李虎冲着黄涉摇摇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了然后以目示意董小丑、折可求等人询问他们的意见。

 董小丑捻须迟疑缓慢说到:“

 动之刻台谏论政廷辨不止的确不合时宜。”

 东西两府长官都在宰执之列虽然军政分离但这个军政分离主要是针对“以文制武”杜绝文官干涉军事在决策上军政其实根本不存在分离之说。王国有战争东西两府必然要合议中枢才是最后的决策者也就是说台谏不仅仅牵制相权同样也监察军权做为军事最高机构枢密院当然不希望自己的权力受到台谏的挚肘所以董小丑肯定要支持黄涉的建议。

 “你是针对秦桧这个人还是针对台谏的职权?”李虎不想马上做出决策他要召集中枢商议要等到李复和赵明诚夫妇回来这种大事他必须慎重。

 黄涉一听就明白了李虎对此事很谨慎。权力制衡是确保朝廷稳定和国策正确的重要策略大宋的台谏体制很完善大宋国祚延续一百六十多年和这个体制有直接关系不能说废就废但现在急需解决的事太多了相权受到台谏的挚肘导致很多政策无法实施当务之急必须削弱台谏的权力。

 “总帅那就先把秦桧赶出台谏。”

 黄涉和李纲一样对秦桧屡屡阻扰东府的决策极度不满已经忍无可忍了。

 李虎笑着点点头。最近和秦桧接触较多他现秦桧这个人很有才华而且对皇帝和大宋很忠诚并不像《岳飞传》里所描述的那个大相不过既然老爹在故事里把秦桧说得如此不堪可见老爹极度憎恨这个人老爹憎恨的人一定不是好人。虽然因为接触少目前不知道秦桧的为人和品行但李虎先入为主对秦桧印象很差也不想把这个人放在重要位置上。

 “谁来做台长?”李虎问道。

 “我举荐赵明诚。”黄涉说道。赵明诚原先的官职较低这次从陕西回来后进入宰执之列太过招摇不如先放在台谏这样府台都是坚定的变革派相府受到的挚肘就少了。

 “那秦桧呢?”李虎又问道。

 “

 让他滚。”黄涉恨恨地说到“叫他到东南招安去我不想再看到他。”

 李虎若有所思他忽然现秦桧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比如他把眼前这个跛子气得咬牙切齿了。  m.IGexS.Com
上章 大宋帝国风云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