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章
二七五、雄鸡一唱天下白(九)
孙元起狠狠捶了一下桌子,愤懑地说道:“难道我们就因此见死不救,坐看经世大学毁于卫军之手?”

 杨度道:“百熙你是关心则!依照我和畅卿的推断,卫军围攻经世大学,不过是袁慰庭、摄政王知道经世大学为大人你的软肋,故而以此胁迫你屈膝服软,并非真的想攻占经世大学。只要你稍作退让,他们就会让卫军解围而去。…即便你不退让,只要让英美各国公使在适当时候介入,他们也不敢对经世大学怎么样的。”

 孙元起依旧忿然难平:“万一他们要是来真的呢?中华广播公司记者可是亲眼看到载涛在日本公使馆盘桓多,文化掮客岛田二七五、雄一唱天下白(九)翰也在京城四处出没,其中难保没有什么阴谋诡计!”

 杨度也知道载涛这等蠢货不知轻重缓急,给点甜头没准连紫城都能卖了,绝对不能以常理度之。但依然苦劝道:“百熙,要想让袁慰庭、摄政王等人不敢对经世大学轻举妄动,并非只有战而胜之这一条路。其实只要我们保有四川、陕西、山西三省之地不失,他们就会投鼠忌器有所忌惮,不敢胡作非为。一旦我们失去四川、陕西这两块根本之地,经世大学才真正危险了!偏偏四川、陕西是新得之地,我们又是客军,如果部队主力离境,在朝廷、袁世凯、革命等势力挑拨下必然四处爆发叛。所以第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三个混成协决不能轻易出动,离开本土。”

 杨度所说切中肯綮,孙元起顿时哑口无言。半晌颓然坐回太师椅中,闷声问道:“那依皙子之见,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

 杨度拿起折扇胡乱扇了几下,这才说道:“虽说三个混成协不能轻易离开本土,但不等于不动。我的意见是各部主二七五、雄一唱天下白(九)力留在本土继续整编,执行防务,但各自要派出一个营左右的兵力按照原计划行动。比如第四十四混成协一部前出潼关。第四十五混成协一部越过黄河,第四十六混成协一部沿江直下,但只要出境三四十里即可。这部分不仅要动,甚至还要大张旗鼓地动。力争给清廷一种大兵境、风雨来的感觉!”

 杨永泰笑道:“大人是中华广播公司的大股东,夫人手里的《政经报》也是上海滩有数的报纸。要论大张旗鼓、虚张声势,谁比得上我们?”

 杨度点点头,接着说道:“三路大军引而不发,只能算是对朝廷要挟的反恐吓,要想阻止卫军对经世大学的围剿必须多管齐下,为此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第一件要事。就是命令第四十四、第四十五两个混成协主力加把劲,争取在五天之内击溃马安良所部甘军,进入甘肃境内,成立甘肃军政府。至于都督一职,百熙认为谁比较合适?第四十五标标统程虎臣?”

 孙元起摇摇头:“还是副标统张育和(张世膺)吧!第六镇响应革命勇举义旗,之后又千里跋涉来到西北,总得给他们一点奖励,否则以后怎么能留得住他们?”

 杨度、杨永泰齐齐赞道:“好主意!”

 “那还有什么要做的?”孙元起问。

 杨度道:“既然我们已经收到陈其美的通电。想来赵景行都督也该收到了。我说的第二件事,就是请大人与赵景行、张育和商议,各自派出代表到上海参加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孙元起有些担心:“代表联合会十之后就要召开。只怕甘肃、陕西离上海太远,代表赶不上吧?”

 杨永泰笑道:“大人多虑了!只要赵景行、张育和两位都督同意,我们在四川随便找几个陕甘籍的开明绅士担任代表不就可以了?哪怕我们随便在部队里找几个青年人充数,只要两个都督府承认,难道孙中山还敢反对不成?”

 杨度也是会心一笑,看来他早就这么想了。随即接着说道:“商定代表人选之后,就要马上赶赴上海。估计等他们到上海时,甘肃军政府也该成立了。到时候就让甘肃军政府代表在中华广播公司、《政经报》等媒体上放出风声,说他们有意推举大人您为总统候选人!”

 “呃…?”孙元起一愣“之前不是和冯自由谈好了么。我只要能出任教育总长便心满意足了,何必另生枝节?”

 沈翔云两眼一翻:“孙文汲汲于组建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居然对我们提出联军北伐解除经世大学之围的建议置之不理,是他忘恩负义在先。既然他不仁,就休怪我们不义!我们手里至少有四川、陕西、山西、甘肃四张票,只要运作得当。就算大人当不上总统,副总统肯定跑不掉!”

 杨度摇摇头:“我们这一招只是敲山震虎,倒没必要和革命闹僵。如虬斋所言,我们手里至少有三四张票,孙逸仙、黄克强等人绝不敢轻视。相信甘肃军政府代表只要放出风声,他们马上就会闻弦歌而知雅意,主动找上门来讨论条件。据说袁慰庭早已派唐少川(唐绍仪)与革命和谈,我们可以趁机让他们在和谈条件里加一条:保证经世大学的绝对安全。”

 孙元起道:“这很有必要!”

 杨度又说道:“派代表参会只对革命和袁慰庭有些效果,对朝廷却有些隔靴挠。然而围攻经世大学的军队,正是满清的嫡系。所以我们还要做第三件事,这就是建议孙大人向朝廷请辞内阁学务大臣一职。”

 杨永泰、沈翔云面色大变:进入内阁是很多官僚的终生奋斗目标,作为幕僚,怎么能轻易劝人请辞呢?而且现在经世大学情况危急,学务大臣这个职务还可以发挥很多作用,就更加不能随便请辞了。

 孙元起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问道:“那是不是连四川总督的职务也一起辞掉?”

 “四川总督不能辞!”杨度随即解释道“要不是陈其美通电全国准备成立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连内阁学务大臣一职也不能请辞的。如今孙逸仙、黄克强等人打算另立国号,请大人出任教育总长的消息也会很快散布开来,这时大人请辞内阁学务大臣,就会让朝廷觉得大人您是一怒之下弃暗投明。偏偏大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又位高权重,从满清内阁辞职投入革命内阁无疑具有重大影响,让人觉得北方朝廷大厦将倾。在这种情况下,摄政王、袁慰庭都必然会做出让步。殷切挽留。

 “杨某建言大人请辞,不过是以退为进,并非真的要与朝廷决裂,所以只辞内阁学务大臣一职,而不能连四川总督的职务也一起辞掉。再者说,短短两个月之间全国三分之二的省份宣布独立,袁慰庭和摄政王手中虽然握有重兵。单靠这些武力,吓唬吓唬革命或许还成,真要用它们来剿灭革命却大显不足,所以南北分立之势已成定局。在这个时候,在地方占据实利远比在中央获得虚名要强。从这个角度来说,大人也不能主动要求辞去四川总督一职。朝廷若是以管教无法的名义只准大人辞去四川总督,而不准辞内阁学务大臣,我们岂不是弄巧成拙?”

 “好。就依皙子所言,我现在就让人写折子!”孙元起当即拍板。

 “不急、不急!”杨度合上折扇,郑重地说道。“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定夺!”

 “请讲!”

 “就是改组预备立宪公会,成立新政!”

 孙元起这才记得自己还身兼预备立宪公会会长一职,要不是杨度提起,早就忘到爪哇国去了!

 在很早以前,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派”比如唐中后期的牛李争,北宋后期的新旧争、“元祐人”尤其是明末,政坛上出现了以地域、以政治主张、以师友同门等关系成立的各种派,口诛笔伐。刺刀见红,火爆程度比起今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竞选丝毫不差。虽然这些派在历史上客观存在,但是派中人却从来不自称为,因为孔圣人在《论语》中明确说道:“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如果称自己为,岂不是把自己认定为小人?而且历朝历代君主对于大臣之间的朋也深恶痛绝。必除之而后快,所以大家就更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了,总是犹抱琵琶、半遮半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藏在社会阴暗角落的组织也可以视为“”“派”的雏形,这就是白莲教、天地会、拜上帝教、青帮之类的秘密会社。他们有完整的行动纲领、严密的组织结构、隐蔽的发展方式、森严的等级制度、成套的接头切口等等,对中国自兴中会、同盟会以来的革命政影响非常巨大,尤其是**地下,在组织形式上简直与秘密会社完全雷同。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化政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兴中会,此后华兴会、光复会、同盟会都与之一脉相承。在国内,随着改良主义和宪政运动的发展,戊戌变法前后也出现了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具有政色彩的社团,它的裔包括之后的保皇会、政闻社以及孙元起的预备立宪公会。…受传统的朋观念影响,这两派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会”“社”来命名,而不敢公开亮出“政”的旗号。

 杨度接着说道:“数年前,朝廷宣布预备立宪,一时间各种宪政公会层出不穷,争相招徕官员名士,准备在资政院里大展拳脚。没想到革命在武昌首先举义,短短数月之内,先后响应达到十七省,只怕君主立宪是搞不下去了,新成立的中华民国必然是共和政体,所以改组预备立宪公会迫在眉睫!”(。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V!  M.igExS.cOM
上章 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