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三国之袁绍之子 下章
第七章阳平天堑
张卫已经在平关等着他了。看到苏固,先是对他的大败,大发雷霆,跟着关切的说:“主公的意思,你的家眷留在平关太危险了。最好送回南郑去,如果你有不测,主公还可以照顾你的儿老小。你看如何?”

 苏固心道,他娘的怀疑我,要软我的家眷:“多谢主公想的周全,就请派人送回南郑吧。”

 张卫佯笑道:“主公一定会善待她们的。”苏固气的差点吐血。整张脸憋得有点血红了。

 张卫可能是整个汉中最有能力和见识的大将了。他不同意软苏固的家眷。但兄长张鲁坚持己见,也只好服从。从葭萌关撤回来的时候,张鲁曾经和他讨论过投降。张卫拍案而起,表示宁可战死,绝不屈膝。张鲁为之感动。但心里还是被杨松所描绘的场景深深地震撼着。

 张卫不以为然,袁军虽然势大,要攻下平关天险,不是容易的事情。这个关隘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人多没用,这绝壁险之上,根本就拥挤不开。张卫在张鲁面前表现的很镇定,其实心里也是一片翻滚的波澜。他倒不是害怕战死,而是想着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胜利。张卫喜欢冒险,他的心和汉中的陡峭山峰一般,充满了不规则,不安分。两撇八字胡,一副小眼睛,炯炯的目光中透出冷酷和坚毅。一个喜欢冒险的人,施展的策略,肯定也是险招…

 张卫看不起老朽胆小的大哥张鲁。年轻时勇于进取的锐气都到那里去了?!看看,他给士兵装备了什么?烂木头做的、矛,生了锈的大刀。还有两片麻袋,制成的铠甲。这样的军队能够打仗吗?出了事之后,不思稳定军心,第一想到的,竟然是投降。天啊!这样的情况,要想打赢太难了。自己都没信心吗?张鲁说的袁军兵多将广是事实。张卫承认,要是硬拼肯定没戏,可是谁会蠢到去跟虎狼之师硬拼。我们完全可以依托地形,打一场漂亮的以少胜多。别的例子不说,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不就多次在平关下败给蜀帝公孙述吗?刘秀的首席名将岑彭还因此而战死。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张卫的结论是,袁熙、郭嘉、文丑张郃之,比之岑彭、吴汉差得远了。想破平关,难比登天。他想的不错,却忘了一件事,那公孙述可不是张鲁能比的!

 张卫即到,自然夺取苏固兵权,并且连夜组织大军,顺着地势搭建营寨五座。这些营寨全都依山傍林。矗立于峰峦之间,士兵们从上向下看,有种倾斜感。营寨向平关左右伸出的两只庞大翅膀,三位一体的封挡住了,袁军的所有进军路线。袁兵战士需要仰头才能看得到。张卫又上奏张鲁,请求调回杨昂,只留下杨柏一人应付刘璋。

 第二天一早营寨雏形基本完备,虽然设施不全,要抵御袁军从下至上,趋于劣势的进攻,绰绰有余了。

 于、张郃第二天再来关下,情景与以前不可同而语了。张郃大为诧异,苏固劫营新败,狼狈逃窜。回到营寨里还有这番心思。

 于突然戟指城头道:“那是什么人?”张郃见一员大将,威风凛凛,手按剑柄,卓立城头。身形高大,器宇轩昂,脸上带着不屑一顾的冷笑。摇了摇头。

 稽颡忙从身后上来:“此乃张鲁的兄弟,张卫。这人不好对付?”

 于沉思一下道:“我去引他下关决战。稽颡引一万兵马,绕到关隘侧翼,待他出战便杀出来,可以生擒此人。”“遵命。”稽颡拱手而去。

 于便到城下叫阵:“城头上可是张鲁的兄弟张卫将军?”张卫一看,知道不是于便是张郃,低头河道;“你是姓张,还是姓于。”

 “在下于。”

 张卫冷笑道:“这平关,你们攻不下来,还是趁早回去吧。”于笑道:“久闻将军武艺高强,敢不敢下关同我一战。”

 张卫板着脸:“谁要和你单打独斗,实话告诉你,老子就没打算出战。有本事你们就攻城。若是攻不下城池,用不了两个月,你等粮食吃完了,还是要滚蛋。不如现在走了干净。”张卫这话,说给袁军听,同时也说给汉中兵听。

 于的心在腔里猛然一跳,差点冲破肋骨。坏了,张卫不上当。

 眼下的平关…于环视四周,觉得没有把握,拱了拱手道:“今天和张将军就算是认识了。咱们先礼后兵,招呼已经打了,张将军明还不投降,于某就不客气了。告辞。”于右手扬起,打了一个手势,袁军阵营登时号角声起。前排的带甲橹盾兵发出“哗”水涌动般的整齐一声,蹲踞下去。后面的几十排弩手,弯弓搭箭,凝目而视,蓄势待发。城下立即形成种使人透不过气来的浓重战云。

 张卫大为紧张,悍勇热血冲入头顶,发竖起,大声传令:“战。”

 袁军中号角声再起,传令兵红旗招展,后队步兵,突然向两翼伸展五十步,在中间扩出一条人墙巷道。重新结成两个方阵。

 前队步兵,却在红旗变幻之下,一起后转,列成每排十人的长队,沿着后队步兵铸成的人墙,整齐的向后跑去,变成殿后部队,停止结阵。弩箭机矾机和云梯也随之后撤。

 前后军颠倒过来,前军忽然左右合,刀矛齐出,呐喊声威。张卫在城头上一阵头皮发麻。如此气势,实在摄人。

 位于袁军阵地两翼的骑兵,突然开始后撤,剩下中间清一的步兵弓箭兵。张卫惊道:“这是怎么回事?”骑兵撤走之后,剩下的步兵,才一排排的转过身子,步伐整齐的跑动着后撤。

 原来于下达的是撤退命令。连撤退都能保持如此高昂的士气和如此紧密连贯的阵型。既能有效防御偷袭,又可以随时的把后撤变为进攻阵型。袁军果然是虎狼之师。张卫觉得,自己连一丝追杀机会也没有。

 于在关下摆出这种阵势,一方面害怕张卫派兵追杀,另一方面想吓唬吓唬他。于平关下,转了一圈,就知道无法攻破。果断的感到,应该撤回来,从长计议。张郃同他的想法差不多,要攻打平关,必须有个万全之策。不然白死人,一点成果也看不到。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按兵不动,禀报主公。得到的回复是,原地待命,严加防御。

 张卫及时赶回来了,出乎我的意料。事情复杂了。我和郭嘉一路上也看了危峰兀立、高山深涧、重峦叠嶂。对于于和张郃报告的凶险,丝毫也不怀疑。一面命两人待命,一面快马加鞭的赶来关下。

 大队人马两天后赶到,路上顺便解决了氐人的威胁。派张南、辛毗将兵十万,把武都、平境内的氐人西迁至扶风、天水一线。免得后再来掣肘。

 听了张郃于的回报,我和郭嘉觉得有必要去平关下看看地形。午时刚过,带着张郃文丑、于、高览、周仓、张绣、张燕等来到平关下。

 一座座缺少植被的,从上到下裂开的犬牙般尖利的山峰,举目望去,都是巨大的石壁高耸入云,目光所及全是黑色的岩石。空气是冰冷的,在山谷间弥漫着。苍鹰和秃鹫展开双翼滑翔,落在山峰尖尖上,变成个小黑点。

 冰冷孤寂的山麓上,散落着几株突兀森郁的松柏。它们不怕高把扎在危岩的隙中,身子扭的像盘龙柱子。这就更加增添了大山的诡异和死气。

 平关东临险峻谷沟,西北两面连峰接崖,根本看不到边际,山与山之间底凹处,如同桥,连接着两侧的峰峦。而南面是羊肠盘山道,数里有余。根本无法展开兵力。张卫在关两侧的平山上处处设防,修筑堡垒,把一切可以突破的关口都堵死了。

 于指着连绵起伏,陡峭险峻的平山不叹道:“如此险峻,若不用计,只怕无法取胜。”

 张绣道;“我军胜在人多势众,而这也正是缺点。人多吃的就多,粮食不够用。平关不好攻,还不如攻打平山两翼的营寨。”

 郭嘉不说话。张绣又道:“丞相给我三万兵,明攻打左侧营寨试试看,总不能坐以待毙。”周仓憨笑道:“不如南北夹攻,我引一路军攻打右侧。”

 郭嘉还是沉默,望着峰峦沟壑发呆。

 “回去再说。”一带马缰,我转身离去。心里想着,怎么老天还不下大雾呢?

 回到大营,我趁着没人的时候,试探郭嘉:“是不是让张绣和周仓,先去攻打一下试试。”郭嘉道:“眼下的办法,只有绕到平关侧翼的定军山,从后面打一下,才有胜算。”我心想,这倒是和曹的想法不谋而合。

 “奉孝已经有了计策?”

 郭嘉道:“让张绣和周仓去攻寨,要保存实力,不能硬来,受挫了就回来。每天攻打两到三次,连续十天。让敌人松懈。而后…”他看了看我笑道:“而后撤走。引敌军主力来追,我军于半路劫杀。另外派张燕帅一路军绕过平前往定军山扎下营寨,威胁平和南郑,张鲁一定会调动兵力顾此失彼。我军有机可乘了。”

 郭嘉这条计策和曹差不多。只是比曹想的更加周到完备。不过此刻还不是时候。我点了点头:“在等等…”郭嘉道:“等什么?”

 “等到我军粮食吃完的时候?”

 欣喜的站起来,郭嘉道:“这样也好,张卫更加深信不疑的来追赶了。”这一等就是三十天。九月中,深秋,冷。

 寒霜布满城头,冷风呼啸穿梭在群蜂之间。万物枯萎,生气尽绝。夜晚的雾气越来越浓重,这一夜重的连秋风都拖不动了。

 所有的大将都失去了耐心,请战的人,络绎不绝。

 “是时候了。”我召集众将开会。郭嘉都有些沉不住气了;“主公打算怎么办?”我笑道:“就按你说的做,敌偷袭。”郭嘉道:“我已经看过天象,明天应该有场大雾。不便行军。”我笑道:“就是这场大雾才好呢。我们可以换上汉中兵的衣服…”郭嘉恍然:“妙哉。”

 我将佯装撤退的计策,跟众将说了一遍。郭嘉吩咐田银、苏伯、蔡在前方二十里外的鸣谷中埋伏下一万人马。“我军撤走,敌兵必来追赶,鸣谷道路狭窄,大雾中无法前行。敌兵必定在那里扎营。你三人趁势杀出,务必全歼。”

 又让张燕、廖化、周仓、程银率军三万,穿着汉中兵衣服,打着张鲁旗帜。趁着大雾绕路攻打右侧杨昂驻守的营寨。我记得,三国演义上说过,最后坏事的,就是这个杨昂。不找他找谁。

 分派完毕,第二天,雾渐淡。袁军停止攻城。午后,故意扬起号角,鼓噪着拔营撤军。都说是粮食吃尽了,不得不走。早有军中细作,报入城中。杨昂的营寨,离袁兵最近。一看袁兵仓皇撤退,寻思着是立功的好机会。便整顿兵马,在寨中观察,等待时机,前去追杀。张燕和廖化等早就率领一军潜伏在沟壑中,等着夜晚雾浓重,绕到右侧攻寨。

 黄昏时分,雾渐浓,杨昂,见袁兵主力已经撤走,后面的全是武器粮食辎重,心生贪念。集合了五寨兵马前往追赶。想要抢劫。  m.IGexS.Com
上章 穿越三国之袁绍之子 下章